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6512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气溫稳定在-5°C时抽取当地地下咸水,进行 地表大水漫灌,灌水量为180mm;3月份初春季节覆盖地膜;4月下旬至5月初施肥,每公顷 ±地所施入的肥料折合为纯N量100kg,P2〇5量为45kg,K2〇的量为35kg,肥料品种选择渗 混凹凸棒±的控失肥。施肥后即进行棉花播种,播种行距为60cm;株距为29cm;棉花出苗后 及时定苗、补苗,亩株数5. 3万株Am2;6月初棉花幼苗3叶期间,在棉花行间间作大豆,采 用膜上点播,间作方式为1:1,棉花行间间作1行大豆,形成1行棉花间作1行大豆的模式。 大豆株距为8-lOcm;棉花和大豆生长期需及时人工除治杂草,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9月 下旬收获大豆,并采摘第一批成熟巧棉。
[0028] 实施例3 :于棉花播种前的上年冬季气溫稳定在-5°C时抽取当地地下咸水,进行 地表大水漫灌,灌水量为160mm;3月份初春季节覆盖地膜;4月下旬至5月初施肥,每公顷 ±地所施入的肥料中折合为纯N量95kg,P2〇5量为43. 5kg,K2〇的量为33kg,肥料品种选择 渗混凹凸棒±的控失肥;施肥后即进行棉花播种,播种行距为60cm;株距为30cm;棉花出苗 后及时定苗、补苗,亩株数5万株Am2;6月初棉花幼苗3叶期间,在棉花行间间作大豆,采 用膜上点播,间作方式为1:1,棉花行间间作1行大豆,形成1行棉花间作1行大豆的模式。 大豆株距为8-lOcm;棉花和大豆生长期需及时人工除治杂草,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9月 下旬收获大豆,并采摘第一批成熟巧棉。
[0029] 实施例4 :于棉花播种前的上年冬季气溫稳定在-5°C时抽取当地地下咸水,进行 地表大水漫灌,灌水量为170mm;3月份初春季节覆盖地膜;4月下旬至5月初施肥,每公顷 ±地所施入的肥料中折合为纯N量91kg,P2〇5量为42kg,K2〇的量为35kg,肥料品种选择渗 混凹凸棒±的控失肥;施肥后即进行棉花播种,播种行距为60cm;株距为29cm;棉花出苗后 及时定苗、补苗,亩株数5万株/hm2;6月初棉花幼苗3叶期间,在棉花行间间作大豆,采用 膜上点播,间作方式为1: 1,棉花行间间作1行大豆,形成1行棉花间作1行大豆的模式。大 豆株距为8-lOcm;棉花和大豆生长期需及时人工除治杂草,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9月下 旬收获大豆,并采摘第一批成熟巧棉。
[0030] 本发明方法与两种传统的棉花种植施肥方法的对比试验自2011年-2013年连续 进行了 3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参看表1-表4。
[0031] (说明:两种传统方法与本发明方法的不同之处:一是采用棉花单作,二是施肥方 式不同,Ξ是肥料品种不同。其中,传统方法1的施肥量每公顷折合为纯N量150-180kg、 P2O5I3化g,做基肥于棉花播种前一次施入±壤;传统方法2的施肥量每公顷折合为纯N量 150-180kg、P2O5I3化g,在棉花播种前做基肥和花铃期做追肥分2次各半施入±壤。2种传 统方法都选用当地习惯施用的尿素、二锭或过憐酸巧肥料)
[0032] 表1棉花花铃期生长状况
[0033]
[0034] (注:表中用不同字母表示观测数据经统计检验达到9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W 下图表意义均同)
[0035] 由表1可W看出,本发明方法的果枝铃和果枝花显著多于传统方法;而传统方法 对棉花的叶枝发育影响更显著,说明本施肥方法在棉株花铃期W前主要发育果枝数,果枝 结铃早,果枝结铃数是传统方法的2倍W上,运对提高棉花产量奠定了基础。
[0036] 表2棉花吐絮期生长状况
[0037]
[003引由表2可W看出,本发明方法在棉花吐絮期叶枝铃数、单株成铃数W及单铃重均 显著高于两种传统方法,说明本发明采样的施肥方法对棉株的后期生长依然有效。
[0039] 表3棉/豆间作与大豆单作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0040]
[0041] 表3显示,本发明大豆与棉花间作比大豆单作对产量性状具有明显优势,大豆的 豆芙数,豆粒数,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大豆单作,大豆与棉花间虽然作影响大豆的株高,密度 比单作稀,但是间作后大豆的单产比大豆单作提高52%。
[0042] 表4Ξ年平均产量及施肥效益对比
[0043]
W44](注:巧棉价格7元/kg,大豆价格5元/kg,间作模式中间作大豆占地42 %,产值 按照间作单产的42%计算;尿素价格:2元/kg;憐肥价格0. 7元/kg;控释肥价格2. 4元/ kg,施肥用工50元/人?天。)
[0045] 参看表4,采用本发明方法,棉花3年的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通过投入产 出的经济效益分析,本发明方法的施肥效益是传统方法的2倍。同时±地当量比提高到 1. 19,极大地提高了对自然光、热和±地资源的利用率。
[0046] 参看图1,本发明方法的巧棉产量,比传统方法1高出17% -54%,比传统方法2高 出 7% -28%。
[0047] 参看图2,本发明方法的±壤盐分含量相比两种传统方法明显降低,原因在于:一 是棉花生物量量高从±壤中带走的养分和盐分离子多;二是本发明方法的施肥量少,降低 了±壤的盐分含量。
[0048] 田间试验观察显示,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种植的棉花长势和长相也表现出明显 的差异。9月初,传统方法1种植的棉花可见棉花叶片发黄,提早吐絮,表现出早衰症状;传 统方法2因分两次施肥,棉花的后期营养充足,枝叶翠绿,但果枝吐絮甚少;本发明方法棉 花长势旺盛,蕾、铃、絮适时开放,间作大豆已经成熟,果实累累。
【主权项】
1. 一种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 平整、淡化土壤:于棉花播种前的上年冬季进行土壤淡化; b、 覆盖地膜:初春季节覆盖地膜; c、 施肥:4月下旬至5月初施肥,每公顷土壤所施入的肥料折合为纯N量90-100kg,P205 量为42-45kg,K20的量为30-35kg,肥料品种选择掺混凹凸棒土的控失肥; d、 播种:施肥后即进行棉花播种,播种行距为60cm;株距为28-30cm; e、 定苗:棉花出苗后及时定苗、补苗,亩株数4. 5-5. 3万株/hm2; f、 间作大豆:6月初棉花幼苗3叶期间,在棉花行间间作大豆; g、收获:9月下旬收获大豆,并采摘第一批成熟籽棉。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施肥步骤肥料中Ν:Ρ205:Κ20含量的质量比为26 :12 :1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间作大豆步骤中,采用膜上点播,间作方式为1:1,大豆株距为8-lOc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平整、淡化土壤步骤中,在上年冬季气温稳定在_5°C时抽取当地地下咸水,进行地表灌溉 结冰,灌水量为150-180mm。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棉 花和大豆生长期需及时人工除治杂草,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
【专利摘要】一种提高重盐碱地棉花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冬季平整、淡化土壤:初春覆盖地膜:4月下旬至5月初施肥,每公顷土地施入的肥料折合纯N量90-100kg,P2O5量为42-45kg,K2O的量为30-35kg,肥料品种选择掺混凹凸棒土的控失肥。施肥后进行棉花播种;棉花出苗后及时定苗、补苗,亩株数4.2-4.5万株/?hm2;6月初棉花幼苗3叶期间,在棉花行间间作大豆;9月下旬收获大豆,并采摘第一批成熟籽棉。本发明通过改进施肥技术和采用棉花、大豆间作,协同棉花大豆作物共生生长,减少肥料流失、修复盐碱地土壤。对比试验表明,本发明方法对比传统方法可明显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大豆产量。
【IPC分类】A01C21/00, A01G13/02, A01B79/00, A01G1/00
【公开号】CN105409571
【申请号】CN201510991318
【发明人】杨莉琳, 李萍蔓, 李铃蔓, 丁新泉
【申请人】铜仁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