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1054125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调查待整治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步骤2:进行现场踏勘及室内分析;步骤3:根据步骤1、2的调查结果,选择若干种可种植的作物;计算区域供水能力和作物需水量,并核算水利条件,确定待种植作物;步骤4:对待整治区域的土体重构并培肥。本发明的方法中,对河道滩地或沙洲进行犁底层和耕作层构建,有效改善其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抑制土地沙化;结合河道、滩地或沙洲水土资源优势,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专利说明】
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土地整治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2016年中央1号文件强 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占多补 多、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国家增添耕地资源,应用土体重构 技术手段将未利用地、难利用地进行土地开发成为一种有效途径。
[0003] 针对沿黄地区淤积性游荡型的河道,因河道水势变化危及部分高岸和滩地,使防 汛压力逐年加大,危及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防止河道持续坍塌、侵蚀,保护沿 河村庄及耕地,常用技术即是对问题河段进行河道整治,调整河势和河岸护坡。这种方式虽 然解决了水的问题,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对河道滩地或沙洲加以利用和改造,不仅浪费了 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未对河道滩地或沙洲加以利用和改造的问题,本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夹沙河流改道区域进行防洪 控导后,利用普探技术充分掌握河道滩地或沙洲基本情况,根据普探结果推荐作物种植,并 进行土地工程土体重构施工及培肥,将整治区域内的未利用地整治为农用地。
[0005] 本发明应用土地工程技术不仅仅通过工程建设进行防洪控导,还要通过土地综合 整治恢复治理河道滩地或沙洲,开发或恢复为耕地。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个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7] -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1:调查待整治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
[0009] 步骤2:进行现场踏勘及室内分析;
[0010] 步骤3:根据步骤1、2的调查结果,选择若干种可种植的作物;计算区域供水能力和 作物需水量,并核算水利条件,确定待种植作物。
[0011] 步骤4:对待整治区域的土体重构并培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的对待整治区域的土体重构并培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 步骤41:将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进行平整;
[0014] 步骤42:用泥水浇灌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形成泥土层;
[0015]步骤43:晾晒泥土层并在其上覆盖黄土后夯实,形成人造犁底层;
[0016]步骤44:采用铲高垫低方式对人造犁底层进行平整;
[0017]步骤45: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上覆盖黄土,形成人造耕作层;
[0018]步骤46:对人造耕作层进行细平;
[0019]步骤47:对人造耕作层进行培肥。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1的将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进行平整包括如下步骤:
[0021] 采用工程方法对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进行平整,在河道滩地或沙洲上采用格田形 式分为面积均匀的长方形的田块,田块依地势从高向低方向为长边,短边方向与长边垂直, 起垄方向与长边一致;起垄形成的田块长宽比宜为2:1~4:1。
[0022]进一步的,在田块内部区域存在坡度时,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对该田块区域进行 平整,平整后使横向坡降<1/2000、纵向坡降<1/1500,田面高度差±2.5~3cm。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2的用泥水浇灌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形成泥土层, 包括如下步骤:
[0024] 使用喷浆机将泥水混合物均匀浇灌在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晾晒至表层 没有积水,使形成的泥土层厚度达到4~5mm。
[002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3的晾晒泥土层并在其上覆盖黄土后夯实形成人造犁底层, 包括如下步骤:
[0026]晾晒泥土层至其含水率达到18 %~19%,在泥土层上覆盖黄土并夯实,使夯实的 黄土干容重达到1.6~1.7g/cm3,最终夯实的黄土层厚度达到2.0~3.0cm,得到人造犁底 层。
[002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4中,所述人造犁底层进行平整后,田面高度差为±2.5cm。
[002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5中包括如下步骤:
[0029] 将黄土均匀地覆盖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上,得到人造耕作层,人造耕作层干容 重范围为1.2~1.3g/cm3,覆盖厚度为24~25cm。
[0030]进一步的,所述覆盖黄土时,以步骤41中划分的格田为一个施工单元进行,覆土前 根据每车土的运输方量计算出单车覆土面积,在田面上用白灰划出方格网,使每个方格网 面积和单车覆土面积相等,做到每个方格网刚好使用一车土。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如果待种植作物为水生作物,则在步骤47之后还包括:对 人造耕作层灌水、打浆和整平,得到打浆层。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3] 1、土体重构中构造了农田犁底层结构,减少工程量,降低了覆土厚度,同时保证犁 底层保水保肥性能。
[0034] 2、对河道滩地或沙洲进行犁底层和耕作层构建,有效改善其土壤理化性质,培肥 地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抑制土地沙化。
[0035] 3、结合河道滩地或沙洲水土资源优势,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有 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粮食自给率;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促进 农村城镇化发展。
[0036] 4、通过进行土地工程,种植生态防护林,服务、改善区域内生态大环境,形成生态 屏障,兼顾过滤农田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功效,使原有土地生态系统更加有序化,增加生态 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土体重构方式示意图。
[0038]图2是旱地作物的土体重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水生作物的土体重构示意图。
[0040] 图中标号含义如下:1-河道滩地或沙洲;2-泥水层;3-人造犁底层;4-人造耕作层, 5-打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42] 本发明的思路是,利用普探结果,种植适合作物并对待整治区域进行土体重构及 培肥,将河道滩地或沙洲等未利用地整治为农用地。
[0043]本发明提供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4] 步骤1:调查待整治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其中,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类型、 积温、地温、降雨、光照、无霜期、风和气压;水资源条件包括地下水水位、地表水水量以及 水质。
[0045] 步骤2:进行现场踏勘及室内分析。
[0046] 步骤21:采用遥感影像结合GPS定位技术确定待整治区域范围、地形、高程变化,利 用普探技术掌握土层厚度变化情况,并对当地种植作物的种类及产量进行调查。本着随机、 多点、混合,覆盖所有土壤类型的原则,根据《HJ/T 166-2004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对待整治 区域内土壤样品及所有类型的水样进行采集。
[0047]步骤22:对待整治河道滩地或沙洲及可潜在利用的土进行土质分析,分析项目及 分析原因如下表1所示:
[0048]表1 土质分析项目及原因
[0049]
[0050] 将指标进行室内测定后与我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见表2、3进行比较,确定 土质各养分含量状态。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相 比较,确定区域土体是否适合于农田作物种植。
[0051 ]表2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大量元素)
[0052]
[0054]表3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微量元素)
[0056] 步骤23:对可利用土源进行调查,重复步骤22,对可用土壤进行全面采样分析。将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相关指标限值比较,确定能 否将其作为人造耕作层覆土土源。根据土壤粒径分布的不同,在土体重构施工时,用于构建 不同的客土层。如可用土源粘粒含量较高,可用于人造犁底层土体重构。对照土源养分含 量,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用于人造耕作层的重构。
[0057] 步骤24:采集的水样类型主要包括河水、地下水及河道水,测定其pH值、全盐含量 及重金属铬、铜、锌、砷、硒、镉、铅的含量,指标测定结果与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相比较,选择合适的灌溉水源。
[0058] 步骤3:根据步骤1、2的调查结果,选择若干种可种植的作物。初步选定可种植的作 物后,计算区域供水能力和作物需水量,核算水利条件,确定待种植作物。
[0059]步骤31:区域供水能力分析
[0060] 3.1.1根据区域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根据降雨-径流关系曲线,推算出地表径流 量。
[0061] 3.1.2地下径流补充量采用地下径流模数法计算,选择待整治区域的渗透系数,依 据达西定律计算,平均每年地下径流补给量。查阅《水文手册》,确定区域地下水可开采模数 P,计算出区域内地下水年可采量。
[0062] 3.1.3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量进行叠加,计算出区域供水能力。
[0063]步骤32:作物需水量分析
[0064]确定区域灌溉总面积,主要作物种类,规划水平年作物灌溉及耕作制度,并结合区 域《作物需水量及分区灌溉模式》和《行业用水定额》,确定作物的综合灌溉定额。
[0065] 3.2.1选取灌溉设计保证率
[0066]作物的灌溉设计保准率根据气象水文、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 及经济效益,《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288-99)等确定。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充沛时, 可适度提高灌溉保证率,以旱作物不宜超过75%,水稻不宜超过85%为原则,结合区域地理 位置、水资源状况、作物种植类型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综合考虑,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P。 [0067] 3.2.2确定灌溉面积与种植结构。
[0068] 3.2.3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灌溉经验, 规划水平年作物的灌溉制度。综合以上情况,拟定种植作物的综合灌溉定额。
[0069] 3.2.4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
[0070]按照公式:
[0071] Μ 需=Μ·Α/
[0072]式中:Μ需一灌概需水量(m3);
[0073] Μ-灌溉定额(m3/亩);
[0074] A-灌区面积;
[0075] 一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5~0.75)。
[0076]通过灌溉渠系、节水措施的配套完善,预计区域内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65~ 0.75,按此计算得区域内作物的综合毛灌溉定额。
[0077] 3.2.5将区域内所有作物需水量进行叠加,计算作物需水量。
[0078]步骤33:根据步骤31、32,将区域供水能力和每种待选作物需水量进行比较,确定 待种植作物。
[0079]步骤4:对待整治区域土体重构并培肥。
[0080] 施工方式如图1所示。
[0081 ]将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进行平整,具体实施如下:
[0082]步骤41:采用工程方法对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进行平整,在河道滩地或沙洲上采 用格田形式分为面积均匀的长方形的田块,田块依地势从高向低方向为长边,短边方向与 长边垂直,起垄方向与长边一致。起垄形成的田块长宽比宜为2:1~4:1,优选3:1。
[0083]对于内部区域存在坡度的田块,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对该田块区域进行平整,平 整后使横向坡降<1/2000、纵向坡降<1/1500,田面高度差控制在±2.5~3cm。
[0084]步骤42:泥水浇灌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形成泥土层。具体步骤如下: [0085]将黄土与水按照体积比1:1~1:2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泥水混合物;使用喷 浆机将泥水混合物均匀浇灌在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晾晒至表层没有积水,使形 成的泥土层厚度达到4~5_,如果一次浇灌未达到,可以考虑多次浇灌直至达到该标准;黄 土与水的体积比优选1:1.3~1:1.5。
[0086]步骤43:晾晒泥土层并在其上覆盖黄土后夯实,形成人造犁底层;具体实施如下: [0087]晾晒泥土层至其含水率达到18 %~19%,在泥土层上覆盖黄土并夯实,使夯实的 黄土干容重达到1.6~1.7g/cm3,最终夯实的黄土层厚度达到2.0~3.0cm,即得到了人造犁 底层。人造犁底层厚度最好是3cm,以减少漏水漏肥。
[0088]步骤44:采用铲高垫低方式对步骤3形成的人造犁底层进行平整,保证田面高度差 控制在±2.5cm〇
[0089]步骤45: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上覆盖黄土,形成人造耕作层;具体实施如下:
[0090] 将黄土均匀地覆盖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上,得到人造耕作层,人造耕作层干容 重范围为1.2~1.3g/cm3,覆盖厚度为20~30cm。在上述操作中,人造耕作层的黄土直接均 匀覆盖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之上,不进行压实动作。
[0091] 优选的操作方式是:覆盖黄土时,以步骤41中划分的格田为一个施工单元进行,覆 土前根据每车土的运输方量计算出单车覆土面积,在田面上用白灰划出方格网,使每个方 格网面积和单车覆土面积相等,做到每个方格网刚好使用一车土,以保证人造耕作层厚度 均匀。
[0092]步骤46 :对人造耕作层进行细平,使人造耕作层内部各处的黄土厚度差不大于 lcm〇
[0093] 步骤47:对人造耕作层进行施肥。
[0094] 由于人造耕作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等养分含量较低,不适合常 规作物种植,需要施加部分肥料进行土壤肥力改善。因此,对人造耕作层进行养分含量测 定,确定地力水平,根据区域作物产量水平下所需的土壤养分的含量,补充人造耕作层的 施肥用量,对其进行施肥进行土质养分调节。
[0095]经过土质养分调节后,可使田块中各土质成分达到可供作物正常生长的水平。后 续经过一定年限的连续耕作,可将新增耕地的土质调节至高产田的标准。在农田多年养分 设计中,遵循高肥效、稳增产的原则,逐步提升土体养分含量,经过3~5年的耕作,最终达到 高产田的土壤质量标准。具体操作如下:
[0096]新增耕地首年种植可能发生作物产量较低或者极低的现象,为保证大规模种植中 良好的产投比和土体养分的快速调节,在首年作物收获前,宜选择代表性田块对作物进行 测产,如果作物每亩产量低于正常产量1/4,则不再进行大规模采收,进行就地还田,增加土 壤有机质含量,为次年种植做准备。
[0097]在农田长期施肥管理中,有机肥的施入和秸杆的还田效应,都会缓慢释放出氮、 磷、钾等养分元素,结合化学肥料的施用,土体养分会发生动态变化,不断改善。为针对性地 补充不同阶段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 量,并节省劳力,节支增收,在多年施肥管理中,宜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手段,逐步调整土体养 分至高产田标准。
[0098]农田有机质的养分设计,主要以秸杆原地还田配合适当施用有机肥手段实现:在 种植的前2~3年内,每年收获期对田间耕层有机质进行取样测定,如果有机质含量达到作 物高产需求含量,则仅将作物秸杆就地还田;若有机质含量较低(<2%),则在下一季作物 种植前,每亩适当撒入0.5~1方(约400~1000kg)腐熟有机肥,以配合土体养分提升需求。 [0099]田间动态监测中,随时观察作物长势,如果出现任何缺素症状,应及时追肥。在作 物关键生育期,采集作物全株,进行养分分析,并参照植株临界养分含量,根据需要追肥。 [0100]农田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硼、硅、钙等中微量元素的养分设计,主要以测土配方 施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0101] a) 土样采集:每年作物收获后采集土样,采样地点以及所采土样应具有代表性,取 样深度一般在20cm。取样以100亩面积为一个单位,以梅花形取样,去掉表土覆盖物,按标准 深度挖成剖面,按土层均匀取土。然后,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用四分法逐项减少样品数 量,最后留lkg左右。
[0102] b) 土壤化验:将土壤样品进行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和质地等指标的 化验。化验数据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输入计算机,建立土壤数据库。
[0103] c)确定配方:根据土体养分设计和一定产量指标的农作物需肥量、土壤的供肥量, 以及不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选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
[0104] 化肥施肥量的计算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肥料类型等综合资料确定,公式如 下:
[0105] 化肥施用量=(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供肥量-有机肥供肥量)/肥料含养分 百分率(%)X肥料利用率(%)
[0106] d)科学用肥:根据选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进行购买和配肥。并掌握好施肥深度,控 制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尽可能有效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对肥料的需要。e)修 订配方:按照每年测土数据和田间动态监测的情况,修改确定肥料配方,使平衡施肥的技术 措施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
[0107] 步骤48:如果待种植作物为水生作物,则需要对人造耕作层灌水、打浆和整平,得 到打浆层。具体操作如下:在水生植物播种或插秧前,对人造耕作层进行灌水、打浆和整 平。打浆前,往田内灌入8~10cm深度的田面水,经打浆机均匀打浆并整平,在耕作层上形成 5~10cm深度的打浆层,打浆层可直接用于种植。
[0108]另外,水田每年收获后都进行排水冬闲,保证土壤中还原与氧化条件交替进行,疏 松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潜在肥力有效化。
[0109]旱地作物的土体重构示意图见图2,水生作物的土体重构示意图见图3。
[0110] 实施例:
[0111]以陕西黄河龙门段某项目为例,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 平均降水量555.2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7~9月平均降水量达306mm。多年平均气温13.7 °C,全年气温日较差平均10.3°C。多10°C积温为4626 °C,持续209天,明显优于暖温带上界指 标(暖温带积温3400°C~4500°C );彡20°C积温为2718°C,持续107天。年平均日照2436小时, 太阳辐射总量达121.24kcal/(cm 2 · a),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08天。气压多年平均96.3X 103Pa,风速年平均2.5m/s。
[0112] 根据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区沙洲地下水位埋深1.5~2m,河道滩地地下水位埋深 0.2~lm。项目区内河段年内丰水期7~10月份径流量约为152.4亿m 3,占年径流量的60 %左 右;枯水期1~2月份径流量约为24.8亿m3,占年径流量的9%左右。
[0113] 项目区沙洲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河道滩地土壤质地为壤砂土。沙洲土和河道滩 地土的pH属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适宜作物生长。沙洲土的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状态,河道 滩地土的交换性钙处于极丰富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沙洲和河道滩地土的全氮、 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等含量均处于缺乏至极缺乏水平,有效硅含量中等。沙洲和河道滩 地土中的重金属铬、镍、铜、锌、砷、镉、铅等平均含量均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II级标准,可用于农田作物种植。
[01 Μ] 对项目区土场土质地为粉砂壤土。3号土场0~2m处与1号土场2m以下土层的土壤 粘粒含量较高,经碾压后可用于人造犁底层。
[0115] 土场土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适宜作物生长。土场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至丰富水 平,各土场交换性钙均处于极丰富水平,全氮含量处于缺乏至极缺乏水平,有效磷、速效钾、 有效硼的含量均处于缺乏至极缺乏状态,有效硅含量中等至丰富。土场土中重金属铬、镍、 铜、锌、砷、镉、铅等的平均含量均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级标准,可用于农田 作物种植,用于人造耕作层覆土。
[0116] 黄河水、地下水、河道水等均可用于灌溉。
[0117] 根据区域供水能力及作物需水量,确定沙洲可种植水稻,河道种植莲藕。
[0118] 为将项目区沙洲地和河道滩地分别建设为高标准水稻田和莲藕田,在项目区进行 土体重构,具体方法如下:
[0119] (1)项目区内沙洲地势较为平坦,由北向南整体坡降1%。。从南向北将沙洲整体划 分为3大田块,面积约为在154公顷左右,河道滩地总体划分为4大田块,面积约在120公顷左 右。大田块内部采用格田形式分为面积较为均匀的小田块,格田内田面高度差控制在土 2.5cm。格田形状规划为长方形,并依地势从高向低以东北-西南方向为长边,短边方向与之 垂直,起垄方向与长边一致。项目格田大小设计为40m X 120m,格田内进行平整。
[0120] (2)项目区沙洲地下水位符合水稻生长要求,将土场黄土与水按照体积比1:1.3 (土 :水)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然后使用喷浆机将泥水混合物均匀地浇灌在平整后的沙 洲表层,在此基础上构造3cm人造犁底层。覆土 25cm构建人造耕作层,水稻田土体重构共计 覆土28cm,人造耕作层干容重约1.25g/cm3。水稻全生育期内保证田面水深度2~10cm(分蘖 期水层2~3cm,拔节孕穗期水层6~10cm);田面水与耕作层之间保持3~5cm左右的泥面层, 为水稻土氧化还原提供缓冲作用。
[0121]项目区河道滩地经小范围平整后直接种植莲藕,无需进行覆土或土层剥离回填。 莲藕田在耕作中通过淹水形成具30~40cm厚度齡泥层和保持5~30cm深度田面水。
[0122] (3)根据人造耕作层土质分析,水稻田和莲藕田尿素的首次施用量均为每亩40kg。 水稻田首年每亩施入羊粪约600kg,莲藕田每亩1600kg。
[0123] 水稻田在秧苗移栽5天后每亩追施尿素6kg,插秧后13~15天结合耕田每亩施尿素 5kg,抽穗前25~30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kg。同时喷施两次锌、锰、硼等微量元 素:第一次在分蘖盛期,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锌、锰、硼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00-125g, 冲水浓度为:锌为千分之一;锰、硼各为万分之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喷施叶面。
[0124] 莲藕生长期间追肥3次,第一次在出现1~2片立叶时进行,每亩施或尿素15kg,以 促进立叶生长;第二次在荷叶封行前进行,每亩施复合肥50kg;第三次在结藕前进行,每亩 施复合肥20kg和硫酸钾15kg。
[0125] 首年每亩水稻产量约400kg,稻谷的秕谷率约11 % ;莲藕产量在700kg,均正常采 收。以3~5年后水稻产量达到600kg/亩(稻草量1000~1500kg/亩)、莲藕达到2000kg/亩为 目标产量。
【主权项】
1. 一种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调查待整治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 步骤2:进行现场踏勘及室内分析;确定待整治区域范围、地形、高程及土层厚度变化, 调查当地种植作物种类及产量;采集土壤样品及水样进行室内分析; 步骤3:根据步骤1、2的调查结果,选择若干种可种植的作物;计算区域供水能力和作物 需水量,并核算水利条件,确定待种植作物; 步骤4:对待整治区域的土体重构并培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对待整治区域 的土体重构并培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将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进行平整; 步骤42:用泥水浇灌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形成泥土层; 步骤43:晾晒泥土层并在其上覆盖黄土后夯实,形成人造犁底层; 步骤44:采用铲高垫低方式对人造犁底层进行平整; 步骤45: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上覆盖黄土,形成人造耕作层; 步骤46:对人造耕作层进行细平; 步骤47:对人造耕作层进行培肥。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的将河道滩地或 沙洲表层进行平整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工程方法对沙洲表层进行平整,在河道滩地或沙洲上采用格田形式分为面积均匀 的长方形的田块,田块依地势从高向低方向为长边,短边方向与长边垂直,起垄方向与长边 一致;起垄形成的田块长宽比宜为2:1~4:1。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田块内部区域存在坡度 时,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对该田块区域进行平整,平整后使横向坡降<1/2000、纵向坡降< 1/1500,田面高度差±2.5~3cm。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2的用泥水浇灌平 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形成泥土层,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喷浆机将泥水混合物均匀浇灌在平整后的河道滩地或沙洲表层;晾晒至表层没有 积水,使形成的泥土层厚度达到4~5mm。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3的晾晒泥土层并 在其上覆盖黄土后夯实形成人造犁底层,包括如下步骤: 瞭晒泥土层至其含水率达到18 %~19 %,在泥土层上覆盖黄土并穷实,使穷实的黄土 干容重达到1.6~1.7g/cm3,最终夯实的黄土层厚度达到2.0~3. Ocm,得到人造犁底层。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4中,所述人造犁 底层进行平整后,田面高度差为± 2.5cm。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5中包括如下步 骤: 将黄土均匀地覆盖在平整后的人造犁底层上,得到人造耕作层,人造耕作层干容重范 围为1.2~1.3g/cm3,覆盖厚度为24~25cm。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黄土时,以步骤41 中划分的格田为一个施工单元进行,覆土前根据每车土的运输方量计算出单车覆土面积, 在田面上用白灰划出方格网,使每个方格网面积和单车覆土面积相等,做到每个方格网刚 好使用一车土。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工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如果待种植 作物为水生作物,则在步骤47之后还包括:对人造耕作层灌水、打浆和整平,得到打浆层。
【文档编号】A01B79/02GK105900555SQ20161019631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韩霁昌
【申请人】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