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

文档序号:10541619阅读:3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建造养殖池,池底面光滑无杂物;取出活体螺蛳肉体,螺蛳肉块至少有1.5厘米大,用细绳穿上螺蛳肉体,每个螺肉快相距10厘米左右;每天分别在早晨7点和晚上11点,把池水放完,用25%的盐水适量喷洒吸附在池内壁上的蛭苗,把螺肉串以30厘米的距离放在池水中在池上盖遮阳网;在水中游动的蛭苗会分散吸附在螺肉快上吸食,取出的螺肉串浸泡在臭氧水中软化待下次备用。本发明能使蛭苗采食高,节约饲料成本,减少蛭苗的病害,使幼苗至青年苗生长期缩短到15天,而且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
【专利说明】
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水蛭幼苗开口饲料有的采用杂草和牲畜粪便等堆怄发酵腐熟方法制备;有的采用鱼粉、虾粉和新鲜螺蛳或河蛘粉碎后搅拌而成。对于幼小水蛭幼苗来说,上述方法制备的开口饲料一方面营养不足,幼苗生长缓慢;另一方面利用率低,由于多采用直接投放到水体中喂食方法,剩余的残渣往往会腐烂污染水体环境,造成幼小的水蛭大量死亡,直接影响到水蛭成品的产量和质量。另有提出水蛭幼苗的液体饲料配方与饲养方法,这种方法因技术要求不能作为大众养殖推广,成本太高,只能作为科研单位的研究,培育出的的蛭苗后期较难适应螺类饲料,且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难题,目前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因此,从孵化出来水蛭幼苗在其早期人工饲养过程中成活率的高低是关系到水蛭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提高水蛭早期人工饲养过程中成活率,节约饲料成本。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I)建造养殖池,池底面光滑无杂物,池内壁下20厘米做成多角壁,上15厘米做成平面壁,池水深度为20厘米,进出水口加80目的防逃尼龙网筛,池中安装增氧设备;
2)取出活体螺蛳肉体,螺蛳肉块至少有1.5厘米大,用细绳穿上螺蛳肉体,每个螺肉快相距9-11厘米,即成了螺肉串;
3)每天分别在早晨7点和晚上11点,把池水放完,用25%的盐水适量喷洒吸附在池内壁上的蛭苗,蛭苗脱落于池底后,把螺肉串以30厘米的距离放在池水中,距池底2-3厘米,再把水加至20厘米深,在池上盖遮阳网有助于蛭苗进食;
4)在水中游动的蛭苗会分散吸附在螺肉快上吸食,2个半小时喂食结束,取出螺肉串,用25%的盐水喷洒刺激吸附螺肉上的輕苗,使其掉落入池中;
5 )取出的螺肉串浸泡在臭氧水中软化待下次备用。
[0005]本发明能使蛭苗采食高,节约饲料成本,减少蛭苗的病害,使幼苗至青年苗生长期缩短到15天,I个月龄的蛭苗平均个体体重在0.26g/条左右,而且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特别是蛭苗开始就食用螺蚌,保持其自然习性,这样能适应后期放养的饲料,有效提高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06]I)养殖池建造,长宽高分别为4米2米0.35米,池底面光滑无杂物,池内壁下20厘米做成多角壁,上15厘米做成平面壁,做好防逃措施,池水深度为20厘米,进出水口加80目的防逃尼龙网筛,池中安装增氧设备;
2)把活体螺蛳或河蚌弄碎取出肉体,螺蛳肉块至少有1.5厘米大,用细绳穿上螺蛳肉体,每个螺肉快相距1厘米左右,即成了螺肉串;
3)每天分别在早晨7点和晚上11点,把池水放完,用25%的盐水适量喷洒吸附在池内壁上的蛭苗,蛭苗脱落于池底后,把螺肉串以30厘米的距离放在池水中,距池底2厘米左右,再把水加至20厘米深,在池上盖遮阳网有助于蛭苗进食;
4)在水中游动的蛭苗会分散吸附在螺肉快上吸食,2个半小时喂食结束,取出螺肉串,用25%的盐水喷洒刺激吸附螺肉上的輕苗,使其掉落入池中;
5 )取出的螺肉串浸泡在臭氧水中软化待下次备用。
【主权项】
1.一种水蛭幼苗早期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建造养殖池,池底面光滑无杂物,池内壁下20厘米做成多角壁,上15厘米做成平面壁,池水深度为20厘米,进出水口加80目的防逃尼龙网筛,池中安装增氧设备; 2)取出活体螺蛳肉体,螺蛳肉块至少有1.5厘米大,用细绳穿上螺蛳肉体,每个螺肉快相距9-11厘米,即成了螺肉串; 3)每天分别在早晨7点和晚上11点,把池水放完,用25%的盐水适量喷洒吸附在池内壁上的蛭苗,蛭苗脱落于池底后,把螺肉串以30厘米的距离放在池水中,距池底2-3厘米,再把水加至20厘米深,在池上盖遮阳网有助于蛭苗进食; 4)在水中游动的蛭苗会分散吸附在螺肉快上吸食,2个半小时喂食结束,取出螺肉串,用25%的盐水喷洒刺激吸附螺肉上的輕苗,使其掉落入池中; .5 )取出的螺肉串浸泡在臭氧水中软化待下次备用。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5900930SQ201610254154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3日
【发明人】廖启祥
【申请人】贵州畲苗百草民族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