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6922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生长过程中不能代替的必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我国是世界上贫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并且水的分布空间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0003]根据详细资料统计,全国现状中等干旱年缺水358亿立方米,更为严重的是农业灌溉缺水300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以上,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平方公里。
[0004]而在发达国家中,农业的用水比例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开源的潜力不大。南方还有一些开发潜力,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
[0005]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还普遍存在问题,灌溉效率低下、用水浪费。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灌溉系统合理地推广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0006]潮汐式灌溉系统是基于潮水涨落原理而设计的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它适用于各类盆栽植物栽培和育苗管理,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和营养液的利用效率。潮汐式灌溉主要分为两类,地面式和植床式。地面式潮汐灌溉系统是在地表砌一个可蓄水的苗盘装水池,在其中分布若干出水孔和回水孔;植床式潮汐灌溉系统则是在苗床上建一层大面积的蓄水苗盘,在苗盘上预留了出水和回水孔。
[0007]目前我国对于潮汐式灌溉系统主要集中于植床式潮汐灌溉系统,如发明专利《一种移动苗床配套自动化潮汐式灌溉装置》CN201310410389.2,该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苗床配套自动化潮汐式灌溉装置,包括移动苗床床架、滑动连接在移动苗床床架上的单体移动苗床及设在单体移动苗床上的苗盘,还包括往复运动单元、灌溉喷头、连接顶板、灌溉管路、蓄液池及电磁阀,蓄液池设在移动苗床床架的中下部,灌溉管路的一端插接在蓄液池内,另一端与灌溉喷头连接,往复运动单元通过连接顶板与灌溉喷头连接,带动灌溉喷头上下运动,使得灌溉喷头与苗盘连接或分开,电磁阀设在灌溉管路内部,控制着灌溉管路进液或回液,对苗盘进行潮汐式灌溉。该方法主要用于大棚温室内的育苗,适用范围比较小。
[0008]而目前地面式潮汐灌溉系统是在地表砌一个可蓄水的苗盘装水池,在其中分布若干出水孔和回水孔;然后对植物进行灌溉和施以营养液,比较简单,粗放,没有实现精细化操作,造成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该设备适用范围广,简便易用,能提高生产效率,在不浪费水、不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的前提下,能够使作物和林木得到最优生长,且具有防汛抗旱的功能。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该设备由保护装置、放置在保护装置中的栽培盆栽、管道系统、控制系统、泵、过滤装置和储水池组成;所述管道系统由与保护装置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连接的主管道,分别与主管道与储水池连接的进水管和分别与主管道另一端与储水池另一端连接的出水管组成;所述泵一端通过进水管与主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进水管分别与泵和储水池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由设置于主管道和进水管连接处的进气阀,设置于主管道与出水管连接处的排气阀,与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连接的控制器组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还包括湿敏元件,所述湿敏元件分别与栽培盆栽和控制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装置置于地面以下。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I)通过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水和营养物能很容易到达保护装置并灌溉放置在栽培盆栽里的植物;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水从保护装置中直接排出,流入储水池中。该设备在不浪费水、不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的前提下,能够使作物和林木得到最优生长,且具有防汛抗旱的功能。
[0015](2)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能减轻盆栽植物的管理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盆栽植物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0016](3)将保护装置置于地面以下后,盆栽植物将不会被风刮倒,而且作物生长温度比较均匀,有利于抵御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降低了盆栽植物的种植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地面以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保护装置;2、栽培盆栽;3、连接管;4、主管道;5、进气阀;6、排气阀;7、储水池;8、进水管;9、出水管;10、过滤装置;11、泵;12、控制器;13、湿敏元件;14、植物;15、盆栽孔;16、水;17、连接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该设备由保护装置1、放置在保护装置I中的栽培盆栽2、管道系统、控制系统、泵11、过滤装置10和储水池7组成;所述管道系统由与保护装置I连接的连接管3,与连接管3连接的主管道4,分别与主管道4与储水池7连接的进水管8和分别与主管道4另一端与储水池7另一端连接的出水管9组成;所述泵11 一端通过进水管8与主管道4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水管8与过滤装置10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0通过进水管8分别与泵11和储水池7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由设置于主管道4和进水管8连接处的进气阀5,设置于主管道4与出水管9连接处的排气阀6,与所述进气阀5和排气阀6连接的控制器12组成,湿敏元件13分别与栽培盆栽2和控制器12连接。
[0024]该设备进行灌溉时:将进气阀5打开,排气阀6关闭;通过泵11从储水池7抽水,水通过进水管8、主管道4和连接管3流入到保护装置I。当到达保护装置I的水量16达到预期时,进气阀5关闭;一段时间后,作物土壤被湿润,并会将土壤中积累起来的多余的化学物,肥料和盐份移走,此时排气阀6打开,允许冲洗水通过出水管9流至储水池7,过滤后被重新运用。通过湿度传感器14来测定栽培盆栽2中土壤的湿度,然后将结果反馈到控制器12,由控制器12来控制进气阀5和排气阀6的开闭以及泵11的启动。
[0025]将水抽至保护装置I的底部,水通过毛细作用从栽培盆栽2底部的盆栽孔15中进入,来湿润土壤,这样可以控制植物14的叶部和水不直接接触,从而预防叶部生病和变色;此外,还会减小由风引起的蒸发量的增加。
[0026]本设备也可以放置于地面以下或日光温室中,可以有效降低盆栽植物的种植风险,进彳T精确农业种植。
[00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由保护装置(I)、放置在保护装置(I)中的栽培盆栽⑵、管道系统、控制系统、泵(11)、过滤装置(10)和储水池(7)组成;所述管道系统由与保护装置(I)连接的连接管(3),与连接管(3)连接的主管道(4),分别与主管道(4)与储水池(7)连接的进水管(8)和分别与主管道(4)另一端与储水池(7)另一端连接的出水管(9)组成;所述泵(11) 一端通过进水管⑶与主管道⑷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水管(8)与过滤装置(10)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0)通过进水管(8)分别与泵(11)和储水池(7)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由设置于主管道⑷和进水管⑶连接处的进气阀(5),设置于主管道⑷与出水管(9)连接处的排气阀(6),与所述进气阀(5)和排气阀(6)连接的控制器(12)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其特征为:该设备还包括湿敏元件(13),所述湿敏元件(13)分别与栽培盆栽(2)和控制器(1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其特征为:所述保护装置(I)置于地面以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约式盆栽灌溉设备,该设备由保护装置、放置在保护装置中的栽培盆栽、管道系统、控制系统、泵、过滤装置和储水池组成;所述管道系统由连接管,主管道,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所述泵一端通过进水管与主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进水管分别与泵和储水池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由设置于主管道和进水管连接处的进气阀,设置于主管道与出水管连接处的排气阀,与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连接的控制器组成。该设备适用范围广,简便易用,能提高生产效率,在不浪费水、不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的前提下,能够使作物和林木得到最优生长,且具有防汛抗旱的功能。
【IPC分类】A01G25-00
【公开号】CN204377589
【申请号】CN201520018966
【发明人】康燕霞, 齐广平, 史煜娟, 尚睿良, 汪精海, 白有帅, 马彦麟
【申请人】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