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巢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295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由于每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形成有间隙,这样不会使两个相邻的巢框的巢脾进行挤压,从而避免了损伤蜜蜂。特别说明的是,当蜂群中的蜂王被损伤后,蜂王会被蜂群淘汰,整个蜂群生活无法再有序的进行,直到新蜂王羽化出房。在巢框设置榫槽壁103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蜂王的安全性,可减少由于操作失误给蜂农带来的经济损失。
[0042]在利用现有技术的巢框在提脾检查时,当整个巢脾同时被子脾和蜜脾全覆盖时,巢框和巢脾的重量重至少有5kg,利用巢框提取巢脾时,需要很大的臂力,手上有蜂蜜或者手对框梁没有抓稳,巢框容易滑落,这样不仅会引起蜜蜂的骚乱,而且还可能损坏巢脾和蜂王。
[0043]当蜂农提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巢框时,直接捏住榫槽壁103的两侧的底部即可提起巢框,如图11所示,非常省力并且避免了损伤巢脾和蜂王,可减少由于操作失误给蜂农带来的经济损失。
[0044]现有技术的蜂箱在转运时,需要用钉子固定每个巢框,使得巢框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十分不方便。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巢框,在转运蜂箱之前,由于每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形成有间隙,这样不会对两个相邻的巢框的巢脾进行挤压,仅需一颗钉子固定最外的巢框,如图12所示,即可转运,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实用性强。
[0046]参阅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巢框包括四条首尾相连接的框梁,巢框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巢框的两条互相平行的侧梁102的一端分别设有两条榫槽壁103,同一个侧梁102的两个榫槽壁103与该侧梁102形成榫槽,巢框的上横梁101的两端均嵌设于榫槽,且上横梁101的两端分别从两个榫槽内穿出。榫槽壁103的厚度为4mm,当两个巢框在蜂箱内并列排放在一起时,两个巢框的榫槽壁103接触使得两个巢框之间形成8mm间隙,即蜂路,8mm的蜂路,符合蜜蜂的生活习惯。当然地,榫槽壁103的厚度不仅仅可以为4mm,也可以为4.2mm、4.5mm、5mm,4mm?5_均是较好的选择。
[0047]设有榫槽壁103的所述框梁的远离所述榫槽壁103的一端的几何形状为梯形,当两个巢框在蜂箱中并列排放在一起时,两个巢框相邻的框梁的梯形端之间形成蜜蜂爬行的通道,缩短蜜蜂的爬行时间,提高了蜜蜂的劳动效率,从而提高了产蜜量。考虑到当需要将巢框提起时,直接抓握榫槽壁103仍然比较费力,在嵌设于榫槽的框梁设有把手104,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提起把手104从而提起巢框,非常省力。
[0048]使用该巢框时,将多个巢框并列排放并且巢框的两端分别架设于蜂箱的两侧,每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的榫槽壁103接触使得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形成蜂路。
[0049]当蜂农在整理巢框时,不会对两个相邻的巢框的巢脾进行挤压,损伤蜜蜂和蜂王。
[0050]当蜂农需要提起巢框时,直接通过把手104提起巢框,非常省力。
[0051]同时在转运蜂箱之前,仅需一颗钉子即可固定最外的巢框,就可实现固定整箱的巢框,即可转运,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
[0052]参阅图5、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巢框,包括四条首尾相连接的框梁,巢框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巢框的上横梁101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榫槽壁103,如图7所示,位于上横梁101的同一端的两个榫槽壁103分别与上横梁101形成榫槽,与上横梁101连接的两条互相平行的侧梁102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榫槽。
[00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巢框的使用方法与有益效果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巢框的使用方法与有益效果相同,在此就不再多做说明。
[0054]参阅图7、图8、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巢框包括四条首尾相连接的框梁,框梁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巢框的一条上横梁101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榫槽壁103,如图7所示,上横梁101还设有把手104,榫槽壁103的厚度为4mm,且榫槽壁103的厚度不仅仅可以为4mm,也可以为4.2mm、4.5mm、5mm,4mm?5mm均是较好的选择。位于上横梁101的同一端的两个榫槽壁103分别与该上横梁101形成榫槽,与上横梁101连接的两条互相平行的侧梁102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榫槽,两条侧梁102的远离榫槽壁103的一端的几何形状为梯形。
[0055]使用该巢框时,将多个巢框并列排放并且巢框的两端分别架设于蜂箱的两侧,每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的榫槽壁接触后使得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形成蜂路。
[0056]当蜂农在整理巢框时,不会使两个相邻的巢框的巢脾进行挤压,损伤蜜蜂,并且当蜂农需要提起巢框时,直接通过把手104提起巢框,非常省力。
[0057]在转运蜂箱之前,只需一颗钉子固定最外边的巢框就可实现固定整箱的巢框,即可转运,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两个巢框相邻的框梁的梯形端之间形成蜜蜂爬行的通道,缩短蜜蜂的爬行时间,提高了蜜蜂的劳动效率,从而提高了蜜蜂的产蜜量。
[0058]本实施例中,巢框的几何形状不仅仅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变形等等,在此就不再多做说明。
[00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首尾相连接的框梁,所述框梁包括至少两条侧梁和一条上横梁,所述至少两条侧梁中的两条侧梁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榫槽壁,同一个所述侧梁的两个所述榫槽壁与该侧梁形成榫槽,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所述榫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设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壁的厚度为4mm?5m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侧梁的远离所述榫槽的一端的几何形状均为梯形。5.一种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首尾相连接的框梁,所述框梁包括至少两条侧梁和一条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榫槽壁,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榫槽壁与一条所述上横梁形成榫槽,所述至少两条侧梁中的两条侧梁的一端分别嵌设于所述榫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还设有把手。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壁的厚度为4mm?5mm。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侧梁的远离所述榫槽壁的一端的几何形状均为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巢框,涉及养蜂工具领域。该巢框在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榫槽壁,与该上横梁连接的两条侧梁的一端分别嵌设于榫槽壁与上横梁形成的榫槽内;或者分别在两条侧梁的一端设置两个榫槽壁,与该两条侧梁连接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榫槽壁与侧梁形成的榫槽内。本实用新型在巢框的一端设置榫槽壁,当蜂农在整理巢框时,不会使两个相邻的巢框的巢脾进行挤压,损伤蜜蜂,当蜂农需要提起巢框时,直接通过把手提起巢框,非常省力,同时在转运蜂箱之前,仅需一颗钉子固定最外的巢框,就可实现固定整箱的巢框,即可转运,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
【IPC分类】A01K47/02
【公开号】CN204682160
【申请号】CN201520350725
【发明人】潘先田
【申请人】潘先田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