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538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诱蚊器,尤其属于一种利用光、气、化学诱剂诱捕蚊虫的新型蚊虫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蚊是医学媒介八大类之一,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蚊虫以血液作为食物,吸血后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类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蚊类监测是口岸医学媒介本底调查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监测一个主要方法。
[0003]目前口岸蚊类监测常见诱蚊设备有紫外诱蚊灯、灭蚊磁、二氧化碳诱蚊灯等三种;是分别利用紫外光、二氧化碳、辛烯醇和乳酸等化学诱剂来诱捕蚊虫。为准确掌握口岸蚊虫的分布资料,蚊类监测工作须采用多种设备开展监测才能全面采集蚊虫种属,统计数量来完成,对日常工作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新型诱蚊器,可便捷地悬挂在户外,利用光、气、化学诱剂多重诱捕蚊虫,全面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并安装GPS定位器和语音提示报警装置,语音报警可防止群众不明原因而人为破坏,定位器可识别方位,从而提高回收率,防止因布设数量多而遗忘丢失,有效的提升蚊虫监测的准确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包括保护盖、桶体和网虫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固定于保护盖的底部且其侧面设有进蚊栅孔,保护盖内装有GPS定位器、震动传感器、语音提示报警器,桶体中设有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的气管,桶体内装有紫外灯管和载饵台,所述载饵台内放置有化学诱饵;所述桶体中的气管下端位于化学诱饵上面,气管上端穿过保护盖且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桶体的下部装有马达风扇叶片;在位于马达风扇叶片下面的桶体的下开口与网虫袋的袋口连接,所述的网虫袋的袋口设有扎口系绳。
[0006]所述保护盖内还设有电源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震动传感器和主控MCU,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和主控MCU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的马达风扇叶片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GPS定位器、电源模块、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语音提示报警器和紫外灯管分别与主控MCU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形状为上拱形保护盖、中圆桶体、下网虫袋,其中上半圆盖半径15cm,盖内装有GPS定位器、语音提示报警器,盖中穿一气管外接气瓶;中间桶体半径10cm,桶体内装有紫外灯管、塑料载饵台,桶身除外框支柱外中空,桶下部装有马达风扇叶片;下为细孔网虫袋长约30cm。桶体内装有紫外灯管、二氧化碳输入的气管及化学诱剂台,利用紫外光、二氧化碳、辛烯醇和乳酸化学诱剂等来诱捕蚊虫。蚊虫飞入桶体内,通过风扇形成的向下气流吸力将蚊虫吸入网虫袋,采集蚊虫后可解下网虫袋,系紧扎口系绳带回实验室处理。在保护盖上装设一个悬挂环,标设警示标识,盖内装设GPS定位和语音提示报警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0]图中:悬挂环1,GPS定位器2,保护盖3,警示标识4,桶体5,化学诱饵6,风扇叶片7,网虫袋8,气管9,语音警报器10,载饵台11,紫外灯管12,扎口系绳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包括保护盖3、桶体5、网虫袋8,其结构特点为所述的桶体5用塑料注成,桶体5侧面设有进蚊栅孔,固定于不锈钢制成的保护盖3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位于桶体5上部的保护盖3半径15cm,保护盖3内装有GPS定位器2、震动传感器、语音提示报警器10,桶体5中设有穿过保护盖3且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的气管9,即桶体5中的气管9下端设置于载饵台11的化学诱饵6上面,气管9上端穿过保护盖3且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桶体5半径10cm,桶体内装有紫外灯管12、载饵台11,载饵台11内放置有化学诱饵6 ;桶体的桶身除外框支柱外中空,桶体下部装有马达风扇叶片7 ;在位于马达风扇叶片7下面设有细孔网虫袋8,其长约30cm,细孔的网虫袋8设有扎口系绳13。桶体内装有紫外灯管、二氧化碳输气管及化学诱剂的载饵台11,利用紫外光、二氧化碳、辛烯醇和乳酸化学诱剂等来诱捕蚊虫。
[0013]在保护盖上装设一个悬挂环1,警示标识4。保护盖内装设的语音提示报警器10,提供语音报警可防止群众不明原因而人为破坏,保护盖内装设的GPS定位器可识别方位,提高回收率,防止因布设数量多而遗忘丢失,从而有效的提升蚊虫监测的准确性。利用桶体内的紫外光、输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及载饵台上的辛烯醇和乳酸等化学诱饵来诱捕蚊虫。蚊虫飞入桶体内,通过风扇7形成的向下气流吸力将蚊虫吸入网虫袋8。采集蚊虫后可解下网虫袋8,系紧扎口系绳13带回实验室处理,携带方便。
[0014]语音提示报警器、紫外灯管和风扇连接的马达通过外电源供电,GPS定位器、语音提示报警装置为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所述的GPS定位器、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语音提示报警器、紫外灯管和风扇马达与主控MCU连接,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GPS定位器、主控MCU由电源模块供电,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GPS定位器、主控MCU、电源模块均为一般技术人员能实现的技术,其中所用的控制程序也为一般技术人员能实现的技术或现有技术,通过主控MCU控制语音提示报警器10,当有不明原因的触碰或人为破坏时触发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发给主控MCU信号,主控MCU判断后认为是人为破坏时触动语音提示报警器报警,并通过移动通讯模块发给管理者提示有人为破坏,使管理者相应作为处理措施,当紫外灯管不亮、风扇连接的马达不转动时,其发给主控MCU信号,主控MCU触发移动通讯模块发给管理者提示紫外灯管不亮、风扇连接的马达不转动,使管理者及时作出处理,当布设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遗忘收回时,主控MCU判断后发出遗忘信息和GPS定位位置信息给管理者,使管理者及时作出处理,从而防止因布设数量多而遗忘丢失,有效的提升蚊虫监测的准确性,其中的控制程序或过程为一般技术人员能实现的技术或现有技术。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包括保护盖(3)、桶体(5)和网虫袋(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5)固定于保护盖(3)的底部且其侧面设有进蚊栅孔,保护盖(3)内装有GPS定位器(2)、震动传感器、语音提示报警器(10),桶体(5)中设有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的气管(9),桶体(5)内装有紫外灯管(12)和载饵台(11),所述载饵台(11)内放置有化学诱饵(6);所述桶体(5)中的气管(9)下端位于化学诱饵(6)上面,气管(9)上端穿过保护盖(3)且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桶体的下部装有马达风扇叶片(7);在位于马达风扇叶片(7)下面的桶体(5)的下开口与网虫袋的袋口连接,网虫袋的袋口设有扎口系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3)内还设有电源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震动传感器和主控MCU,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和主控MCU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的马达风扇叶片(7)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GPS定位器、电源模块、震动传感器、移动通讯模块、语音提示报警器和紫外灯管分别与主控MCU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光气化学诱蚊器,包括保护盖、桶体和网虫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固定于保护盖的底部且其侧面设有进蚊栅孔,保护盖内装有GPS定位器、震动传感器、语音提示报警器,桶体中设有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的气管,桶体内装有紫外灯管和载饵台,所述载饵台内放置有化学诱饵;桶体中的气管下端位于化学诱饵上面,气管上端穿过保护盖且用于外接二氧化碳气瓶;桶体的下部装有马达风扇叶片;在位于马达风扇叶片下面的桶体的下开口与网虫袋的袋口连接,网虫袋的袋口设有扎口系绳。利用桶体内的紫外光、输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及载饵台上的辛烯醇和乳酸等化学诱饵来诱捕蚊虫。蚊虫飞入桶体内,通过风扇形成的向下气流吸力将蚊虫吸入网蚊袋。采集蚊虫后可解下网蚊袋,系紧扎口系绳带回实验室处理。
【IPC分类】A01M1/08
【公开号】CN204707811
【申请号】CN201420691553
【发明人】林新武, 林峰, 黄靓, 张建庆, 康素萍, 苏丽萍, 吴雪松, 林雅琪
【申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