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144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属于农业收获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动力源(手扶式拖拉机)、动力传送系统、割台、挖掘装置、输送装置。割台位于挖掘装置前端,并与动力传送系统连接,挖掘装置位于输送装置和割台中间。本三七收获机后端中间设置有一个后行走轮,后行走轮上部有一个座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单易学、价格低廉、经济实用,能一次性完成挖掘、输送、土壤分离、块根条铺,解决了三七收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状况,提高了生产效益,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利说明】
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属于农业收获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三七又名田七,是云南省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多年生三七是经济利益与药用价值最大的品种。云南省文山州作为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云南省的三七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然而三七采挖机械化水平严重滞后,目前三七的收获是靠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采挖工作量占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半以上,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60%以上,费时费力,工时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产业化发展。因此,设计出一种适宜多年生三七收获的机械,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三七收获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必要,同时也是实现三七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价格低廉等特点,能高效率、低成本、低劳动强度、低劳动力占有量完成三七及其他块根类作物的收获作业,适用于云南省高粘性土壤及山地作业的三七及其他块根类作物。
[000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手扶拖拉机)、动力传送系统、割台4、挖掘装置7、输送装置16;
[0005]所述动力源(手扶拖拉机)位于收获机的最前端,包括柴油机1、前行走轮3、皮带传动系统2、操作系统11、后行走轮9、座椅10,座椅10安装在后行走轮9的后上方;
[0006]所述动力传送系统贯穿于收获机的前部和中部,包括前端的皮带传动系统2、中部的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皮带传动系统2将柴油机I的动力传递给齿轮箱13,齿轮箱13的动力再经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将动力传递给工作部件;
[0007]所述割台4位于收获机中部,其包括割台体28、上输送带29、下输送带25、切割器26、分禾器27;所述挖掘装置7位于割台4的正后方,包括挖掘装置侧板18、栅条17、挖掘铲19、挖掘铲底板20;所述输送装置16位于挖掘装置7的正后方,包括辊子链22、链轮21、链条24、传动轴23。
[0008]所述后行走轮9通过调节支架14与手扶拖拉机机架相连接,收获装置机架8位于输送装置16的两侧,液压升降手柄12安装在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与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之间,后行走轮9上前方设置有遮挡板15。
[000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0010]该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与手扶拖拉机的齿轮箱连接,动力由手扶拖拉机提供。柴油机I通过皮带传动系统2把动力传递到齿轮箱13,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把一部分动力传递给割台4,分禾器27将整畦三七地面以上的茎杆分成3组,切割器26在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动力输入后做左右剪切运动,切割器26运动的过程中将三七茎杆剪断;上输送带29、下输送带25同时向收获机运动的右侧输送,在收获机行走过程中把切断的三七茎杆条铺在三七收获机行进方向的右侧。通过后行走轮9调整挖掘装置7的入土角度,挖掘铲19保持不变的入土角进入土壤,把三七块根和土壤的混合物挖起。块根与土块的混合物经过栅条17后漏掉部分土壤,被后续块根与土壤的混合物推至输送装置16,输送装置16中的辊子链22不仅有向后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将更多的土壤与块根分离。剩下的三七块根沿着输送装置16向后上方做斜抛运动。被抛至后行走轮9方向的三七块根受到遮挡板15的导向作用,落在后行走轮9两侧,避免机器工作过程中损伤收获后的三七块根。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单易学、价格低廉、经济实用。能一次性完成茎杆剪切、茎杆条铺、三七挖掘、输送、土壤分离的功能,解决了三七收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状况,提高了生产效益,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轴侧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主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源(手扶拖拉机)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割台结构不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挖掘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1-6中各标号:1_柴油机,2-皮带传动系统,3-前行走轮,4-割台,5-前置链轮传动系统,6-后置链轮传动系统,7-挖掘装置,8-收获装置机架,9-后行走轮,10-座椅,11-操作系统,12-液压升降手柄,13-齿轮箱,14-调节支架,15-遮挡板,16-输送装置,17-栅条,18-挖掘装置侧板,19-挖掘铲,20-挖掘铲底板,21-链轮,22-辊子链,23-传动轴,24-链条,25-下输送带,26-切割器,27-分禾器,28-割台体,29-上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手扶拖拉机)、动力传送系统、割台4、挖掘装置7、输送装置16;
[0021]所述动力源(手扶拖拉机)位于收获机的最前端,包括柴油机1、前行走轮3、皮带传动系统2、操作系统11、后行走轮9、座椅10,座椅10安装在后行走轮9的后上方;
[0022]所述动力传送系统贯穿于收获机的前部和中部,包括前端的皮带传动系统2、中部的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皮带传动系统2将柴油机I的动力传递给齿轮箱13,齿轮箱13的动力再经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将动力传递给工作部件;
[0023]所述割台4位于整机中部,其包括割台体28、上输送带29、下输送带25、切割器26、分禾器27;
[0024]所述挖掘装置7位于割台4的正后方,包括挖掘装置侧板18、栅条17、挖掘铲19、挖掘铲底板20;
[0025]所述输送装置16位于挖掘装置7的正后方,包括辊子链22、链轮21、链条24、传动轴23ο
[0026]所述后行走轮9通过调节支架14与手扶拖拉机机架相连接,通过调节螺栓来调节后行走轮9的高度进而调节挖掘装置7中的挖掘铲19的入土角度。
[0027]实施例2: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其中所述收获装置机架8位于输送装置16的两侧,避免了输送过程中三七的侧漏问题,同时加强了输送装置16的稳定性。
[0028]实施例3: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其中液压升降手柄12安装在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与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之间,可同步调节割台4和挖掘装置7的升降。工作时,通过液压升降手柄12将割台4与挖掘装置7降到工作高度;不工作时,通过液压升降手柄12将割台4和挖掘装置7的高度上调,以免工作过程中割台4和挖掘装置7受损。
[0029]实施例4: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其中后行走轮9的上前方设置有遮挡板15。工作过程中,被抛至后行走轮9方向的三七块根受到遮挡板15的导向作用,落在行走轮9两侧,避免机器损伤收获后的三七块根。
[003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扶拖拉机、动力传送系统、割台(4)、挖掘装置(7)、输送装置(16); 所述手扶拖拉机位于收获机的最前端,包括柴油机(I)、前行走轮(3)、皮带传动系统(2)、操作系统(11)、后行走轮(9)、座椅(10),座椅(10)安装在后行走轮(9)的后上方; 所述动力传送系统贯穿于收获机的前部和中部,包括前端的皮带传动系统(2)、中部的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皮带传动系统(2)将柴油机(I)的动力传递给齿轮箱(I3),齿轮箱(I3)的动力再经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将动力传递给工作部件; 所述割台(4)位于收获机中部,包括割台体(28)、上输送带(29)、下输送带(25)、切割器(26)、分禾器(27); 所述挖掘装置(7)位于割台(4)的正后方,包括挖掘装置侧板(18)、栅条(17)、挖掘铲(19)、挖掘铲底板(20); 所述输送装置(16)位于挖掘装置(7)的正后方,包括辊子链(22)、链轮(21)、链条(24)、传动轴(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走轮(9)通过调节支架(14)与手扶拖拉机机架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装置机架(8)位于输送装置(16)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链轮传动系统(5)与后置链轮传动系统(6)之间设有液压升降手柄(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割台的三七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走轮(9)的上前方设置有遮挡板(15)。
【文档编号】A01D17/00GK205546531SQ20162006299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发明人】张兆国, 赵菲菲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