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173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立体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种植系统,包括呈立体结构设置的多个种植槽及用于向所述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供水的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包括干管、多个三通管、多个次干管及多个微润管。所述多个三通管,上下设置,分别与所述多个种植槽对应,至少一个三通管与所述干管连接,每一三通管包括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及第二出水端。所述多个次干管,上下设置,每一次干管连接所述相邻两所述三通管的第一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多个微润管,分别埋置于所述多个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内,每一微润管连接对应的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水端。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为过度灌溉造成溢水现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并影响立体绿化的观赏效果。
【专利说明】
立体种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建筑物越来越多,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各种住宅小区、新颖大厦以及宏伟的基础建筑物层出不穷,占用了大片的土地;尽管上述建筑在建筑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地面绿化需要,但是地面面积总是显得那么小,导致绿化面积远远不够,无法有效利用植物降低微颗粒物,吸走有害气体,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且在现有建筑设计中一般很难考虑建筑物本身大面积绿化的问题。
[0003]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的不断扩张,开山取石,裸露的土地荒山越来越多,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给人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空间造成严重的威协。
[0004]为了克服当前城市绿化的不足,切实有效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现有绿化面积的不足,及应对现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切实增加种植面积,立体种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0005]现有的部分立体种植系统通过人工灌溉、滴灌或喷灌等,浇灌成本高且会因为过度灌溉造成溢水现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并影响立体绿化的观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节水灌溉的立体种植系统。
[000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种植系统,包括呈立体结构设置的多个种植槽及用于向所述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供水的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包括:
[0008]干管;
[0009]多个三通管,上下设置,分别与所述多个种植槽对应,至少一个三通管与所述干管连接,每一三通管包括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及第二出水端;
[0010]多个次干管,上下设置,每一次干管连接所述相邻两所述三通管的第一出水端和进水端;及
[0011 ]多个微润管,分别埋置于所述多个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内,每一微润管连接对应的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水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干管连接的干管阀门。
[0013]进一步地,每一微润管包括与对应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水端连接的进水端及管体。
[0014]进一步地,每一微润管的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管体垂直。
[0015]进一步地,每一微润管的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管体弯曲呈弧形。
[0016]进一步地,所述干管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干管的进水端水平设置,所述干管的出水端竖直设置。
[0017]进一步地,每一种植槽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向上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从所述底面向上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向外倾斜。
[0018]进一步地,每一第三侧面的上边缘由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二侧面方向倾斜向下。
[0019]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为不锈钢种植槽。
[0020]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为珍珠岩。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上下设置的多个种植槽形成的立体种植结构,所述灌溉装置将水或营养液竖直方向输送,且通过所述三通管水平输送至位于所述种植槽的微润管,从而浸润微润管周围的栽培基质,避免了因为过度灌溉造成溢水现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并影响立体绿化的观赏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种植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立体种植系统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所示的立体种植系统的灌溉装置的三通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元件标号说明:
[0026]种植槽10
[0027]底面11
[0028]第一侧面12
[0029]第二侧面13
[0030]第三侧面14[0031 ] 灌溉装置 20
[0032]干管21
[0033]进水端211
[0034]出水端212
[0035]干管阀门22
[0036]三通管23
[0037]进水端231
[0038]第一出水端232
[0039]第二出水端233
[0040]次干管24[0041 ] 微润管 25
[004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及图示中,与本实用新型非直接相关的组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图式中各组件间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于限制实际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4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种植系统包括多个种植槽10、与所述种植槽10供水连接的灌溉装置20。
[0044]所述多个种植槽10可悬挂于墙壁、网架、柱子等支撑物上。
[0045]所述多个种植槽10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设置,每个种植槽1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从而多个种植槽10形成立体种植结构。每一种植槽10具有底面11、从所述底面11向上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从所述底面11向上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2和所述第二侧面13的二第三侧面14。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12可依靠在供悬挂支撑的墙壁、网架、柱子等支撑物上。所述第二侧面13相对所述第一侧面12向外倾斜。所述第二侧面1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侧面12的高度,以避免阻挡光线照射种植在所述种植槽10内的植物。所述二第三侧面13的上边缘由所述第一侧面12向所述第二侧面13方向倾斜向下,以进一步避免阻挡光线照射种植在所述种植槽10内的植物。
[0046]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槽10为不锈钢种植槽。
[0047]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槽10内可盛放珍珠岩作为栽培基质,既美观、卫生且能清洗后重复利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槽10内也可用普通土壤作为栽培基质。
[0048]所述灌溉装置20包括干管21、设置于所述干管21上的干管阀门22、与所述干管21连接的三通管23、与所述三通管23连接的次干管24、及与所述三通管23和所述种植槽10连接的微润管25。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灌溉装置20包括多个所述三通管23,多个次干管24及多个微润管25。所述多个三通管23、所述多个微润管25与所述多个种植槽10对应设置。
[0049]所述干管21用于与水源连接。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管21可与一水栗连接。所述干管21包括一进水端211及一出水端212。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端211可水平设置。所述出水端212可竖直设置。
[0050]所述干管阀门22设置于所述干管21的出水端212,用于控制所述灌溉装置20是否向所述种植槽1内供水。
[0051]所述三通管23位于所述干管21的出水端212的上方。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灌溉装置20包括多个三通管23。所述多个三通管23上下设置,分别与所述多个种植槽10—一对应。
[0052]请参阅图3,每一三通管23包括进水端231、第一出水端232及第二出水端233。所述第二出水端233大致垂直于所述进水端231和所述第一出水端232。所述进水端231、第一出水端232及第二出水端233大致呈圆柱状。
[0053]所述次干管24包括进水端及与所述进水端相对的出水端。
[0054]所述微润管25具有进水端及管体。所述微润管25的进水端用于与所述三通管23的第二出水端233连接。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端可与所述管体大致垂直。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管体共同弯曲呈弧形。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润管25是一种以半透膜为核心材料制成的软管状给水器,所微润管25具有双层结构,其特点是软管壁上没有固定孔距的孔,而内壁上的每一点都有数量巨大的微孔。孔的数量为每平方厘米10万个以上,微孔的孔径为10-900纳米,孔径分布在半透膜尺度范围内具有半透膜特性。微润管就是充分利用半透膜特性,将膜技术引进灌溉领域而制成的一种新型给水器。膜壁上孔的大小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较大的分子团和固体颗粒通过。当管内充满水时,水分子通过这些微孔向管壁外迀移,如果管子埋在栽培基质中,水分就会进一步向栽培基质迀移,使栽培基质湿润,起到灌溉作用。由于这种管子是以不停地微量渗出的方式给水,土地是以逐渐浸润的方式受到灌溉,所以将这种给水器称为微润管。将用微润方式灌溉的技术方法称为微润灌溉技术。微润管既是输水管,又是给水器,管上的每一点都是出水点,充水后,整个管体都是湿润的,管子铺到哪里,就湿润到那里。
[0055]所述灌溉装置20中,至少一个三通管23与所述干管21连接,一实施方式中,位于最下方的即对应最底层的种植槽10的三通管23的进水端231可根据其与所述干管21的出水端212之间的距离而直接连接所述出水端212或通过所述次干管24连接所述干管21的出水端212。一实施方式中,与最底层的种植槽10对应的三通管23的进水端231直接连接所述出水端212。所述第一出水端232连接位于其上方的邻近的次干管24的进水端。所述三通管23的第二出水端233连接对应的所述微润管25的进水端。所述次干管24连接于所述相邻的两三通管23的第一出水端232与所述进水端231之间。
[0056]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灌溉装置20的多个三通管23及多个次干管24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连接,从而使所述多个三通管23与所述多个种植槽10对应设置。
[0057]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润管25的管体可水平埋设于所述种植槽10内。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润管25可根据实际需要埋设于所述种植槽10内不同深度的位置。
[0058]所述干管21、所述三通管23、所述次干管24及所述微润管25构成向所述种植槽10内供水的供水通路。
[0059]使用时,所述灌溉装置20的干管阀门22打开,水源的水通过所述干管21向上输送,经过最底层的所述三通管23,其中一部分水通过所述三通管23的第二出水端233、所述微润管25的进水端输送进所述微润管25的管体,进而浸润所述管体周围的最底层的种植槽10内的栽培基质,另一部分水通过所述三通管23的第一出水端231继续向上输送,通过所述次干管24及其上方的所述三通管23,重复上述输送,从而使每个种植槽10内的微润管25周围的栽培基质被水浸润。
[0060]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设置的多个种植槽10形成的立体种植结构,所述灌溉装置20将水竖直方向上输送,且通过所述三通管23水平输送至位于所述种植槽10的微润管25,从而浸润微润管25周围的栽培基质,由于进入所述微润管25内的灌溉水在灌溉时,是浸润栽培基质,这样与普通的灌溉相比,不会因为过度灌溉造成溢水现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实现节水60%-80%,节肥50%以上。
[0061]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微润管25的特性,进入所述微润管25内的灌溉水在灌溉时,低速微量地向所述栽培基质输灌溉,不会形成滴水影响,若所述立体种植系统用来培养绿化植物,则提高了观赏效果。
[0062]另外,低速微量灌溉避免了周期性旱涝胁迫,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观赏效果好。
[0063]另外,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有效的自动化灌溉,不需要人工灌溉,避免了普通灌溉人工成本高,管理不方便。
[0064]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普通自来水压力即可达到灌溉目的。
[0065]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灌溉系统不限于向所述种植槽10内输送灌溉水,也可以输送水肥或其他营养液。
[0066]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灌溉装置20的干管21可设置于所述三通管23及所述次干管24的上方,从而从上向下的输送灌溉水或其他营养液。
[0067]可以理解地,每一三通管23可以单独连接一储水箱或储水槽,与多个三通管23连接的这些储水箱或储水槽可与一供水系统连接。
[0068]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立体种植系统,包括呈立体结构设置的多个种植槽及用于向所述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供水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包括: 干管; 多个三通管,上下设置,分别与所述多个种植槽对应,至少一个三通管与所述干管连接,每一三通管包括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及第二出水端; 多个次干管,上下设置,每一次干管连接所述相邻两所述三通管的第一出水端和进水端;及 多个微润管,分别埋置于所述多个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内,每一微润管连接对应的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水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干管连接的干管阀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微润管包括与对应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水端连接的进水端及管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微润管的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管体垂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微润管的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管体弯曲呈弧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管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干管的进水端水平设置,所述干管的出水端竖直设置。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种植槽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向上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从所述底面向上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向外倾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三侧面的上边缘由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二侧面方向倾斜向下。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为不锈钢种植槽。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内的栽培基质为珍珠岩。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5546831SQ20162037949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曹莉, 谯晓君, 曹华英, 孙潜, 李俊, 谢云军, 王任
【申请人】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