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桑蚕制种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19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桑蚕制种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桑蚕制种袋,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顶盖、第一连接部和底板,并且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位置弯折使顶盖和底板对置;底板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等高的立方体框架,立方体框架的四个侧面为纱网,立方体框架内四个角上均设有用由蚕种纸包裹的竖杆,竖杆的高度小于立方体框架的高度;立方体框架内设有蚕种纸叠层,蚕种纸叠层的四个角分别对应套设于竖杆上;顶盖中部设有透明塑料观测窗,顶盖的边缘与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通过拉链接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桑蚕制种袋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用时,将野桑蚕所结的茧进行雌雄鉴别后放入交配制种袋中,通过观察窗观察其羽化后的产卵情况;且便于存储已产种的蚕种纸,方便蚕种管理。
【专利说明】
一种野桑蚕制种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桑蚕制种袋。
【背景技术】
[0002]野桑蚕是家蚕的近缘野生种,长期的生殖隔离形成了许多特有而家蚕所缺乏的性状,是一种重要的育种资源,充分利用野桑蚕资源的特殊性状可培育出新的家蚕品种。然而,野桑蚕长期生存于室外,室内人工交配和制种比较困难。常用的野桑蚕交配制种方法是将I只雌蛾和I只雄蛾投入信封内,把信封口部两角靠拢,使信封中间鼓起,别针封口,48小时后杀死野桑蚕蛾,获得蚕卵,也有尝试使用塑料盒制种的。
[0003]使用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I)袋装信封交配制种,空间较小,蛾体损伤严重,制种效果不佳,而且看不见蛾是否交配,容易得到非受精卵;所产的卵在信封纸上,难以使用常规浸酸方法处理蚕种;(2)使用塑料盒制种也不利于观察,而且经漂白粉等消毒药品多次浸泡,塑料老化快,极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不适用于养蚕业。由于上述问题,现有野桑蚕室内交配制种技术的效果均不理想,造成室内饲养的野桑蚕难以继代从而影响了对野桑蚕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野桑蚕制种袋,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顶盖、第一连接部和底板,并且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位置弯折使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对置;
[0005]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等高的立方体框架,所述立方体框架的四个侧面为纱网,所述立方体框架内四个角上均设有用由蚕种纸包裹的竖杆,所述竖杆的高度小于所述立方体框架的高度;所述立方体框架内设有蚕种纸叠层,所述蚕种纸叠层的四个角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竖杆上;
[0006]所述顶盖中部设有透明塑料观测窗,所述顶盖的边缘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通过拉链接合。
[0007]优选地,四个所述竖杆上还搭接设有与所述立方体框架内腔横截面尺寸相匹配的隔离网。
[0008]优选地,所述蚕种纸叠层由若干单张蚕种纸堆叠而成,相邻两张蚕种纸之间的竖杆上套设有泡沫隔圈。
[0009]优选地,所述顶盖剩余的三个边上具有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一半拉链;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具有延伸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另一半拉链;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置的一半拉链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另一半拉链接合。
[0010]更优选地,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设有凹槽,所述顶盖上设有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密封条。[0011 ] 优选地,所述纱网的网孔大小为0.1 cm*0.1 cm。
[0012]优选地,所述顶盖表面设有一对手提拉环、所述手提拉环位于所述透明塑料观测窗两侧。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桑蚕制种袋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用时,将野桑蚕所结的茧进行雌雄鉴别后放入交配制种袋中,通过观察窗观察其羽化后的产卵情况;蚕种纸通过竖杆设置于制种内,不仅便于野桑蚕休息,也便于存储已产种的蚕种纸,方便蚕种管理。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桑蚕制种袋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桑蚕制种袋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种野桑蚕制种袋,具体如图1-2所示,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顶盖1、第一连接部和底板2,并且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位置弯折使顶盖I和底板2对置;
[0018]所述底板2上固定有与第一连接部等高的立方体框架,所述立方体框架的四个侧面为纱网,立方体框架内四个角上均设有用由蚕种纸包裹的竖杆202,竖杆202的高度小于立方体框架的高度;立方体框架内设有蚕种纸叠层201,蚕种纸叠层201的四个角分别对应套设于竖杆202上;
[0019]所述顶盖I中部设有透明塑料观测窗102,顶盖的边缘与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通过拉链接合。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桑蚕制种袋结构简单,通过依次连续设置的顶盖1、第一连接部和底板2,其中的底板2上设置于其等高的立方体框架,并将立方体框架的四个侧面设置成纱网结构,并通过拉链拉合的方式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产卵空间大,且便于通风,制种效果好,同时,在顶盖I中部设有透明塑料观测窗102,便于观察产卵情况。
[0021]为了保证野桑蚕不直接和顶盖I接触,因此在四个竖杆202上还搭接有与上述立方体框架内腔横截面尺寸相匹配的隔离网,从而将立方体框架的内部分割成两个空间,野桑蚕只在下面的空间里活动、产卵。
[0022]具体的,上述蚕种纸叠层201由若干单张蚕种纸堆叠而成,野桑蚕每在一张蚕种纸上产满蚕种,即取下,让在下一张蚕种纸上继续产卵,完成制种后,再将带有蚕卵的蚕种纸以套在竖杆202上的方式放置于制种袋中,并在相邻两张蚕种纸之间的竖杆202上套设有泡沫隔圈,以保证相邻两张蚕种纸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实现良好通风,保证产种的存储。
[0023]对于顶盖和立方体框架拉链接合的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上述顶盖I剩余的三个边上具有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01,所述第二连接部101上设置有一半拉链;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具有延伸的第三连接部203,第三连接部203上设置有另一半拉链;所述顶盖I盖合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时,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上设置的一半拉链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1上设置的另一半拉链接合。
[0024]优选地,上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设有凹槽,顶盖I上设有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密封条,将顶盖I盖合在立方体框架上时,顶盖I上设置的密封条卡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的凹槽内,从而将顶盖I与立方体框架密封盖合。
[0025]优选地,上述纱网的网孔大小为0.1cm*0.lcm,避免野桑蚕飞出制种袋。
[0026]为了便于携带,还在顶盖I表面设有一对手提拉环103、所述手提拉环103位于所述透明塑料观测窗102两侧,非常便于使用。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顶盖(I)、第一连接部和底板(2),并且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位置弯折使所述顶盖(I)和所述底板(2)对置; 所述底板(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等高的立方体框架,所述立方体框架的四个侧面为纱网,所述立方体框架内四个角上均设有用由蚕种纸包裹的竖杆(202),所述竖杆(202)的高度小于所述立方体框架的高度;所述立方体框架内设有蚕种纸叠层(201),所述蚕种纸叠层(201)的四个角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竖杆(202)上; 所述顶盖(I)中部设有透明塑料观测窗(102),所述顶盖的边缘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通过拉链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竖杆(202)顶部还搭接有与所述立方体框架内腔横截面尺寸相匹配的隔离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蚕种纸叠层(201)由若干单张蚕种纸堆叠而成,相邻两张蚕种纸之间的竖杆(202)上套设有泡沫隔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I)剩余的三个边上具有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01),所述第二连接部(101)上设置有一半拉链;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具有延伸的第三连接部(203),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上设置有另一半拉链;所述顶盖(I)盖合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时,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上设置的一半拉链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I)上设置的另一半拉链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边缘设有凹槽,所述顶盖(I)上设有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密封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的网孔大小为0.1cm*0.1cm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桑蚕制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I)表面设有一对手提拉环(103)、所述手提拉环(103)位于所述透明塑料观测窗(102)两侧。
【文档编号】A01K67/04GK205547045SQ20162033871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7日
【发明人】彭云武, 楚渠, 孟刚
【申请人】安康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