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193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内置土壤的种植盆高度为8~12厘米,种植盆上方设置保护盖,种植盆和保护盖之间间距13~17厘米;种植盆四角下端设置13~17厘米高的支脚。将僵蚜苗种植于种植盆内,适量的土壤保证僵蚜苗的正常生长,保护盖可以很好的避免雨水以及高温暴晒对僵蚜苗以及僵蚜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供适宜光照;同时其结构形式及空间高度设置与蚜茧蜂的寄生习性相适应,为羽化后的蚜茧蜂飞出装置从作物的下部开始寻找烟蚜寄生提供了便利,不会因为提供保护而导致对其寄生过程造成任何障碍。
【专利说明】
一种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天敌昆虫作为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已被大量的应用于生产实践。蚜茧蜂防治蚜虫作为我国大力推广的一项重要防治蚜虫的有效措施,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17个主要植烟省大面积推广,并全面覆盖防治烟草、果树、油菜、大豆、茶叶等作物上的蚜虫。
[0003]蚜茧蜂的僵蚜苗作为蚜茧蜂释放的最为方便、高效的措施,目前正在全国大面积的推广。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推广过程中,都是直接将僵蚜苗种植在农作物田间,由于受到土壤、雨水以及高温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刚移栽的僵蚜苗不能正常生长,僵蚜苗常出现枯萎、倒伏问题;而同时,雨水的冲刷常导致僵蚜脱落,雨后湿度过大也会导致部分僵蚜发霉坏死;另外,5-6月份南方烟区高温暴晒也致使部分僵蚜不能正常羽化。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的保护装置,保证僵蚜苗移栽后正常生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的内置土壤的种植盆,长方体形状的种植盆的高度为8?12厘米;种植盆四角上端设置13?17厘米高的支柱;支柱的顶端支撑保护盖,支柱与保护盖之间是活动式连接,所述保护盖是由透明板体构成的圆台状结构;种植盆四角下端设置13?17厘米高的支脚。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僵蚜苗种植于种植盆内,适量的土壤保证僵蚜苗的正常生长,保护盖可以很好的避免雨水以及高温暴晒对僵蚜苗以及僵蚜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供适宜光照;同时其结构形式及空间高度设置与蚜茧蜂的寄生习性相适应,为羽化后的蚜茧蜂飞出装置从作物的下部开始寻找烟蚜寄生提供了便利,不会因为提供保护而导致对其寄生过程造成任何障碍。
[000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原理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包括的内置土壤的种植盆3为僵蚜苗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长方体形状的种植盆3的高度为1cm厘米;种植盆3的四角上端设置支柱2;支柱2为四根直径lcm、长度15cm的钢化空心柱。支柱2的顶端支撑保护盖I,支柱2与保护盖I之间是活动式连接,如保护盖I直接置放在支柱2的顶端,或者在保护盖I内设置容许支柱2插入的凹洞或管体等,便于取下保护盖I以种植僵蚜苗。所述保护盖I是由厚度为Icm的PC复合塑料透明板体构成的圆台状结构,透明的保护盖I既可为僵蚜苗生长提供足够阳光,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遮阳避雨目的,保证僵蚜免受雨水冲刷和高温暴晒。种植盆3的四角下端设置15cm高的支脚4便于田间稳定置放。
[0009]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蚜茧蜂僵蚜苗田间释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的内置土壤的种植盆,长方体形状的种植盆的高度为8?12厘米;种植盆四角上端设置13?17厘米高的支柱;支柱的顶端支撑保护盖,支柱与保护盖之间是活动式连接,所述保护盖是由透明板体构成的圆台状结构;种植盆四角下端设置13?17厘米高的支脚。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5547038SQ20162033624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伍绍龙, 周志成, 周孚美, 刘天波, 刘勇军, 段淑辉
【申请人】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