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173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钓鱼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钓鱼竿,该钓鱼竿包括:竿体(1)、安装架、手摇式发电机(2)、渔轮(3)和蓄电池(4),安装架和渔轮(3)设置于竿体(1)上,且渔轮(3)的转轴同轴连接于手摇式发电机(2)的转轴,手摇式发电机(2)的输电端电连接于蓄电池(4)的充电端,视频设备安装于安装架上,且视频设备的充电端电连接于蓄电池(4)的输电端。该钓鱼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钓鱼竿不能让垂钓者更好消磨等待时间,浪费所做动能的问题,实现了增加娱乐项目,收集垂钓动能。
【专利说明】
钓鱼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领域,具体地,涉及钓鱼竿。【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钓鱼的领域中,钓鱼竿是钓鱼人最基本的钓鱼装备之一,也是比较容易损坏的产品,毕竟一支较普通的渔竿价格也在百元左右,普通钓友对渔竿的更新换代频率不是很快,如果能够了解相关的使用常识,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指代两种不同的药物。
[0003]现阶段钓鱼竿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消磨时间的其余娱乐的要求,对于钓鱼者所浪费的能量也不能很好的利用收集,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方便垂钓者消磨时间并且收集垂钓者动能的钓鱼竿。【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竿,该钓鱼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钓鱼竿不能让垂钓者更好消磨等待时间,浪费所做动能的问题,实现了增加娱乐项目,收集垂钓动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钓鱼竿,该钓鱼竿包括:竿体、安装架、 手摇式发电机、渔轮和蓄电池,所述安装架和所述渔轮设置于所述竿体上,且所述渔轮的转轴同轴连接于所述手摇式发电机的转轴,所述手摇式发电机的输电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端,视频设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视频设备的充电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的输电端。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支撑连杆,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竿体上,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端相配合夹持住所述视频设备,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 另一端顶住所述视频设备的背面。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杆顶住所述视频设备的背面的一端上设置有吸盘。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0009]优选地,所述渔轮上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视频设备,在所述位移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渔轮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视频设备接收到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执行感应提示。
[0010]优选地,所述渔轮的转轴同轴固接于所述手摇式发电机的转轴。[〇〇11]优选地,所述视频设备的充电端通过充电线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的输电端。
[0012]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钓鱼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安装架和视频设备的设置,使得垂钓者可以一边垂钓一边看视频,通过蓄电池的设置,可以使得垂钓者在通过渔轮收线放线的过程中,将其动能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提供给视频设备,实现能量的收集再利用。
[001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00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〇〇15]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钓鱼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说明 [〇〇17]1竿体2手摇式发电机[〇〇18]3渔轮4蓄电池[〇〇19]5底板6第一挡板【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竿,该钓鱼竿包括:竿体1、安装架、手摇式发电机2、渔轮 3和蓄电池4,所述安装架和所述渔轮3设置于所述竿体1上,且所述渔轮3的转轴同轴连接于所述手摇式发电机2的转轴,所述手摇式发电机2的输电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4的充电端, 视频设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视频设备的充电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4的输电端。
[0023]通过上述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钓鱼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安装架和视频设备的设置,使得垂钓者可以一边垂钓一边看视频,通过蓄电池4的设置,可以使得垂钓者在通过渔轮3收线放线的过程中,将其动能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提供给视频设备,实现能量的收集再利用。能源再利用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0024]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特别使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实现。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可以包括:底板5、第一挡板6、 第二挡板和支撑连杆,所述底板5安装于所述竿体1上,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5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6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5,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5,所述第一挡板6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端相配合夹持住所述视频设备,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5,另一端顶住所述视频设备的背面。
[0026]通过上述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底板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和支撑连杆实现了视频设备的支撑,视频设备可以是手机或者ipad,两边的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起到夹持调整角度的作用,支撑连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实用性。
[0027]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连杆顶住所述视频设备的背面的一端上设置有吸盘。设置吸盘介意使得支撑连杆的结构更加的稳定,增加安装架整体的强度。
[0028]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0029]通过防滑垫的设置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性能,防止视频设备在夹持过程中发生滑动,增加安装架的稳定性。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渔轮3上还可以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视频设备,在所述位移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渔轮3运动的情况下, 所述视频设备接收到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执行感应提示。
[0031]通过位移传感器的设置可以让渔轮3在位移的过程中通过视频设备对垂钓者进行提醒,提不有鱼上钩了。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渔轮3的转轴同轴固接于所述手摇式发电机2的转轴。
[0033]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让整个设备的结构更加的稳定,实现起来更加的方便。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视频设备的充电,所述视频设备的充电端通过充电线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4的输电端。
[003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钓鱼竿,其特征在于,该钓鱼竿包括:竿体(1)、安装架、手摇式发电机(2)、渔轮 (3)和蓄电池(4),所述安装架和所述渔轮(3)设置于所述竿体(1)上,且所述渔轮(3)的转轴 同轴连接于所述手摇式发电机(2)的转轴,所述手摇式发电机(2)的输电端电连接于所述蓄 电池(4)的充电端,视频设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视频设备的充电端电连接于所述 蓄电池(4)的输电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5)、第一挡板 (6)、第二挡板和支撑连杆,所述底板(5)安装于所述竿体(1)上,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 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5)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6)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5),所述第 二挡板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5),所述第一挡板(6)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端 相配合夹持住所述视频设备,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5 ),另一端顶住所述视 频设备的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杆顶住所述视频设备的背面 的一端上设置有吸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防滑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渔轮(3)上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 述位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视频设备,在所述位移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渔轮(3)运动的情况 下,所述视频设备接收到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执行感应提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渔轮(3)的转轴同轴固接于所述手 摇式发电机(2)的转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设备的充电端通过充电线电连 接于所述蓄电池(4)的输电端。
【文档编号】A01K87/00GK205567543SQ201620333242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许光大, 沈炎
【申请人】安徽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