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801阅读:1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草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尤其涉及一种甘草茶。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气候变换,嗜烟、嗜酒等易感染肺部及咽喉疾病。作为一种保健饮品,不仅要讲求口感而且还要注重它的疗效及保健作用。现有技术中,其专利号为93109832.7的一种甘草保健茶,其配方为甘草、茶叶、何首乌、菊花。它仅仅为一种茶饮料,不具备预防疾病、疗效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草茶。
它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茶叶=1∶(14-22)∶(27-35);其制备工艺为1、按上述比例选取丁香进行粉碎;2、按上述比例选取甘草,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1-2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后粉碎;3、按上述比例选取茶叶进行粉碎;4、将上述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其制备工艺也可以不经粉碎,按上述比例分别选取为丁香、甘草切片、茶叶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本发明选用甘草、茶叶、丁香三种天然物质,利用三者特性,互补短长,兴利除弊。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润肺等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欲神功而已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这说明了甘草的解毒特性及辅助之功效。甘草又可调和众药。其泡饮,可用于脾胃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孪急疼痛、痈肿痉痛等症。尤其适合风沙大的地区及嗜烟、嗜酒易患咳嗽、痰多、哮喘等由肺引起的病症,效果更佳。
甘草泡饮虽好,但其饮用口味不佳。甘草虽甜,但泡饮时,有一种土涩之味。非一般人所能喜欢,很难长久饮用。
茶叶具有清心利目、提神醒脑、去腻除脂,清热解毒等诸多功效。同甘草为配伍,更增强此功效的发挥。而且,甘草特有的甜味可中和茶中苦涩之味。饮用时,感觉有丝丝的甘甜渗入口中,味道上佳。各种茶叶的功效及所含物质基本相同,《饮善正要》中记载“凡诸茶,味苦,微寒无毒”,但因茶叶产地及加工方法不同,各种茶叶之间也有差别。红茶,可为发酵茶,较其它茶叶相比,性略温些。体弱虚寒者及胃病如溃疡、慢性胃炎等病人,易选用此红茶配方。冬季天气寒冷,饮用此茶为佳。花茶,可为在茶叶中加入花坯加工而成。其气味芳香怡人,最能顺畅舒气,春季饮此茶为益,以散发冬季积聚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升发。绿茶,可为未发酵茶,性略偏凉。体热者易饮用,因其甘寒,夏季饮此茶优于其它茶类。乌龙茶,可为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绿茶之长,不寒不温,适宜秋季饮用。秋季天气凉爽,夏季余热未退,体内津液未复,此茶有清除余热,恢复津液的功效,且有减肥、消脂作用,肥胖、血脂高者益饮此茶。
丁香,味辛,性温,无毒,温中,暖胃,降逆,除寒呕。是一方温热药。
本发明用中医理论,阴阳相克,五行互补,将三种物质精确配比,利用各自特性,相辅相成,除弊兴利。以茶叶之香去除甘草的土涩之味,做到口味适合大众饮用,甘草性“微凉”,茶更是“苦寒”,二者结合,为“阴中之阴”。仅此两种相配,虽功效甚强,但由于此茶过凉,久饮必定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再加入丁香,用以温热除寒。且甘草具有解毒,调和众药,达到物质间的平衡,缓解峻猛的功效。三种物质相结合的协同作用,不仅保持茶叶独有的悠香,甘草的丝丝甘甜,丁香的特有芳香,更使得口感上佳,口味独特,三种物质的功效发挥最好,且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润肺平喘、健胃止痛、改善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本发明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
丁香∶甘草∶红茶=1∶14∶35;其制备工艺为1、按上述比例选取丁香2kg进行粉碎;2、按上述比例选取甘草28kg,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1.5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后粉碎;3、按上述比例选取红茶70kg进行粉碎;4、将上述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其制备工艺也可以不经粉碎,按上述比例分别选取为丁香2kg、甘草切片28kg、茶叶70kg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实施例2本发明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花茶=1∶21.5∶27.5;其制备工艺为1、按上述比例选取丁香2kg进行粉碎;2、按上述比例选取甘草43kg,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1.2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后粉碎;3、按上述比例选取花茶55kg进行粉碎;4、将上述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其制备工艺也可以不经粉碎,按上述比例分别选取为丁香2kg、甘草切片43kg、花茶55kg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实施例3本发明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绿茶=1∶19∶30;其制备工艺为1、按上述比例选取丁香2kg进行粉碎;2、按上述比例选取甘草38kg,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1.8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后粉碎;3、按上述比例选取红茶60kg进行粉碎;4、将上述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其制备工艺也可以不经粉碎,按上述比例分别选取为丁香2kg、甘草切片38kg、茶叶60kg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实施例4本发明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
丁香∶甘草∶乌龙茶=1∶16.5∶32.5;其制备工艺为1、按上述比例选取丁香2kg进行粉碎;2、按上述比例选取甘草33kg,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2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后粉碎;3、按上述比例选取乌龙茶65kg进行粉碎;4、将上述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其制备工艺也可以不经粉碎,按上述比例分别选取为丁香2kg、甘草切片33kg、茶叶65kg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其中甘草可选用内蒙古产的“乌拉尔红皮”甘草,其药性好,表皮赤红,内芯金黄。切片做茶不仅效果佳而且色泽好。甘草的直径控制在1.5-2.0cm之间。选用没有疤节,没有黑心,没有虫蛀,没有霉变的优质甘草。茶叶可选用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茶砖等一级的茶叶,依个人口感选择。丁香选用药性好的公丁香,经筛选,去除杂质、霉变的丁香。为使药性更易发挥,去除甘草表皮杂质、须根、部分硬皮。用刀顺甘草长势方向,垂直刀刃轻刮表皮。不要求刮得很干净,要使其表皮呈竖条纹状,给人以美感。为能更好的控制甘草切片的厚度及倾斜角度,切片是靠人工进行的,切片时,按45度角进行切;切片要厚薄一致,切口圆滑。包装时,以5克为一包,即为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茶叶=1∶(14-22)∶(27-35);其制备工艺为(1)按上述比例选取丁香进行粉碎;(2)按上述比例选取甘草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1-2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后粉碎;(3)按上述比例选取茶叶进行粉碎;(4)将上述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工艺也可以为(1)选取甘草用刀刮去表皮后,放入容器中清洗,浸泡1-2小时后,捞出避光晾晒,待甘草润透至心后,进行切片,按上述比例选取厚薄均匀的切片。(2)按上述组分重量比选取丁香、甘草切片、茶叶,将三者混合在一起,包装即为包装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工艺中刮皮是用刀轻刮甘草表皮,使其呈竖条纹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红茶=1∶14∶3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花茶=1∶21.5∶27.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绿茶=1∶19∶3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甘草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乌龙茶=1∶16.5∶3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草茶,为达到口感好且具有疗效及保健作用,本发明选用甘草、茶叶、丁香三种天然物质,由下述组分按重量比组成丁香∶甘草∶茶叶=1∶(14-22)∶(27-35);本发明用中医理论,阴阳相克,五行互补,利用各自特性,相辅相成,除弊兴利。本发明中三种物质的协同作用不仅保持茶叶独有的悠香,而且具有甘草的丝丝甘甜,丁香的特有芳香,更使得口感上佳,口味独特,三种物质的功效发挥最大,且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润肺平喘、健胃止痛、改善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文档编号A23F3/34GK1489921SQ0213319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6日
发明者白雪松 申请人:白雪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