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棒子及其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80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米棒子及其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棒子及其在扁平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属于制茶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让茶条压扁,达到理想的茶叶外形,茶农在选用加压棒时费尽了心思,选用了不同的材料和规格的棒子进行了偿试,在选用材料上可分为无异味的木棒、不锈钢管、PC 管、钢筋等,然后在这些材料外面套上全棉的布袋,但这些棒子都有个弱点,由于这些材料比较硬,理条机来回摆动时,棒子与理条机槽的内壁碰撞,由于硬碰硬,一是产生的噪音大, 二是茶叶在两个硬物间夹击,产生的碎末多,三是棒子外套的布袋子由于硬碰硬很容易被打破,打破后的棒子由于失去柔性,产生的噪音更大,碎末更多,一个布袋子用不了几天,只好选用无味的木棒子(相对于钢管等其它材料稍软些),不套布袋子,但木棒子还是不够理想,木棒子制作成本高,且容易变形、弯曲后的木棒子起不到压扁效果,就不能使用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瓶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米棒子,使得在扁平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更加方便、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米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棒子由全棉的白布制成的长圆柱形的布袋,所述的布袋中装满米;所述的米棒子长度为58-60cm,横截面直径2. 5-3. 5cm。所述的米棒子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预处理好的茶叶加入到理条机的凹槽内,加温1-5分钟,温度制备在 60-80°C,理条使得茶叶软化;(2)在每个凹槽内的软化茶叶上放入米棒子,持续上述温度,理条5-6分钟;(3)取出米棒子,继续理条茶叶1-2分钟;(4)整形、烘干后得到扁直形茶叶。所述的米棒子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好的茶叶为鲜活茶叶经过摊放、杀青依次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米棒子比木棒子柔软,与理条机槽内壁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小,茶叶碎末亦少;2、米棒子制作成本低,制作一根米棒子的成本约1元钱,且到茶季结束时可以将米倒出来食用或给家禽食用,不会浪费,而制作一根木棒子的木匠工资要10元钱;3、用木棒子压扁的茶叶碎末比用米棒子压扁的茶叶碎末多,用米棒子做形的茶叶叶底较完整,而木棒子做形的茶叶叶底破损较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米棒子,由全棉的白布制成的长圆柱形的布袋,布袋中装满米;米棒子长度为58-60cm,横截面直径2. 5-3. 5cm。所述的米棒子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预处理好的茶叶加入到理条机的凹槽内,加温3分钟,温度制备在70°C,理条使得茶叶软化;(2)在每个凹槽内的软化茶叶上放入米棒子,持续上述温度,理条6分钟;(3)取出米棒子,继续理条茶叶2分钟;(4)整形、烘干后得到扁直形茶叶。预处理好的茶叶为鲜活茶叶经过摊放、杀青依次处理。实施例2 选用米棒子和木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的效果比较为了检验两种棒子在做形压扁时产生碎末的具体数据,进行了比较试验,即同等重量的鲜叶制成干茶,称其碎末和成茶的重量,选用40公斤鲜叶,用同一杀青方法,杀青后稍作摊凉,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用米棒子和木棒子(不套布袋,因本地就是这样使用)进行理条压扁试验,压扁时间统一为6分钟,用同一种篾筛进行筛分,称其碎末的重量,结果是用木棒子压扁的茶叶碎末比用米棒子压扁的茶叶碎末多20 %。
权利要求
1.米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棒子由全棉的白布制成的长圆柱形的布袋,所述的布袋中装满米;所述的米棒子长度为58-60cm,横截面直径2. 5-3. 5cm。
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棒子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预处理好的茶叶加入到理条机的凹槽内,加温1-5分钟,温度制备在60-80°C,理条使得茶叶软化;(2)在每个凹槽内的软化茶叶上放入米棒子,持续上述温度,理条5-6分钟;(3)取出米棒子,继续理条茶叶1-2分钟;(4)整形、烘干后得到扁直形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米棒子在扁直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好的茶叶为鲜活茶叶经过摊放、杀青依次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棒子及其在扁平形茶叶做形中的应用,其主要是在扁平形茶叶做形理条中,把常用的木棒子及其他规格棒子更换成米棒子。本发明中的米棒子比木棒子柔软,与理条机槽内壁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小;米棒子制作成本低;用米棒子做形的茶叶叶底较完整,而木棒子做形的茶叶叶底破损较多。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210358SQ20111012781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吴满霞, 张启利 申请人:张启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