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52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采样器,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背景技术
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表面、动植物、人体及生产活动、污水处理等,其组织浓度不稳定,种类多样,有细菌、真菌、病毒、噬菌体等。空气中微生物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气溶胶即固态或液体微颗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空气中悬浮的带有微生物的尘埃、颗粒物或液体小滴,就是微生物气溶胶。空气中微生物的多少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疾病防控中心监测疫情的重要数据。现有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采样时,微颗粒 随气流作用进入下游检测仪,易对下游检测仪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采样时,微颗粒随气流作用进入下游检测仪,易对下游检测仪造成损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包括多个进气管、上座体、膜密封圈、膜片、进通管、微过滤壳体、多层微孔滤膜、出气管和下座体,上座体与下座体上下布置,且上座体与下座体螺纹连接,上座体与下座体之间形成腔室,多个进气管布置在上座体上,且多个进气管与腔室连通,膜片置于腔室内且通过膜密封圈固定在上座体与下座体之间,进通管连接在下座体上,且进通管与腔室连通,进通管的下端与微过滤壳体连通,微过滤壳体内布置有多层微孔滤膜,出气管连通在微过滤壳体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通过层层过滤将微颗粒阻隔在下游检测仪外,避免了为颗粒物对下游检测仪造成的损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生产制造。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包括多个进气管I、上座体2、膜密封圈3、膜片4、进通管5、微过滤壳体6、多层微孔滤膜7、出气管8和下座体9,上座体2与下座体9上下布置,且上座体2与下座体9螺纹连接,上座体2与下座体9之间形成腔室10,多个进气管I布置在上座体2上,且多个进气管I与腔室10连通,膜片4置于腔室10内且通过膜密封圈3固定在上座体2与下座体9之间,进通管5连接在下座体9上,且进通管5与腔室10连通,进通管5的下端与微过滤壳体6连通,微过滤壳体6内布置有多层微孔滤膜7,出气管8连通在微过滤壳体6的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微孔滤膜7为聚四氟过滤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微孔滤膜7的层数为3层。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包括多个进气管(I)、上座体(2)、膜密封圈(3)、膜片(4)、进通管(5)、微过滤壳体(6)、多层微孔滤膜(7)、出气管(8)和下座体(9),上座体(2)与下座体(9)上下布置,且上座体(2)与下座体(9)螺纹连接,上座体(2)与下座体(9)之间形成腔室(10),多个进气管(I)布置在上座体(2)上,且多个进气管(I)与腔室(10)连通,膜片(4)置于腔室(10)内且通过膜密封圈(3)固定在上座体(2)与下座体(9)之间,进通管(5)连接在下座体(9)上,且进通管(5)与腔室(10)连通,进通管(5)的下端与微过滤壳体(6)连通,微过滤壳体¢)内布置有多层微孔滤膜(7),出气管(8)连通在微过滤壳体¢)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微孔滤膜(7)为聚四氟过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微孔滤膜(7)的层数为3层。
专利摘要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它涉及一种微生物采样器。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采样时,微颗粒随气流作用进入下游检测仪,易对下游检测仪造成损坏的问题。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包括多个进气管、上座体、膜密封圈、膜片、进通管、微过滤壳体、多层微孔滤膜、出气管和下座体,上座体与下座体上下布置,上座体与下座体螺纹连接,上座体与下座体之间形成腔室,多个进气管布置在上座体上,多个进气管与腔室连通,膜片置于腔室内且通过膜密封圈固定在上座体与下座体之间,进通管连接在下座体上,进通管与腔室连通,进通管的下端与微过滤壳体连通,微过滤壳体内布置有多层微孔滤膜,出气管连通在微过滤壳体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微生物采样。
文档编号C12M1/26GK202766537SQ2012205034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唐晓飞, 范忠宇 申请人:唐晓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