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剔除器

文档序号:29666355发布日期:2022-04-14 20:5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鱼刺剔除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将鱼刺从鱼肉中取出的鱼刺剔除器。


背景技术:

2.鱼肉是非常美味的一种食物,然而鱼刺是非常危险的存在。特别像老人和小孩这种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人,最容易误吞鱼刺。目前常用的鱼刺挑除工具是类似镊子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去除鱼刺时需要把鱼肉切开,再一根一根的把鱼刺挑出,效率非常慢,而且比较适用于较大的鱼刺,对于一些较小的鱼刺很难挑出。而吃鱼时小鱼刺很难用舌头探摸出来,很多不小心吃到鱼刺去医院的人基本都是因为鱼刺太小了,吃的时候没有发现造成的误食鱼刺,故需要研发一种结构更优化、操作更简单的鱼刺剔除工具。目前国内对鱼刺挑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未见有结构更合理的鱼刺剔除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刺剔除器,该鱼刺剔除器通过内活动齿与两个外固定齿配合夹紧鱼刺,并利用弹簧的拉伸原理复位,操作简单,能够快捷的去除鱼刺,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刺剔除器,包括内活动齿、握把、控制把手、复位弹簧和两个外固定齿,所述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均是由直杆和间隔固定在直杆前端的多个齿条构成,所述齿条的底端为尖端,两个外固定齿间隔布置,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后端固定连接并固定在握把上,内活动齿位于两个外固定齿之间,所述外固定齿的直杆上开有定位孔,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位于定位孔内,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后端设置有弹簧安装杆ⅰ,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后端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弹簧安装杆ⅱ,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弹簧安装杆ⅰ、弹簧安装杆ⅱ连接,所述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上还设置有把手安装块,所述控制把手前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把手安装块上,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上还设置有凸块,所述控制把手上设置有推杆,无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导向杆位于定位孔的后端,把手的推杆与内活动齿的凸块接触,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的齿条上下重叠。
5.所述外固定齿的直杆上开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杆。
6.所述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上设置的齿条数量为4-10根。
7.位于最外侧的两根齿条内侧面为尖齿状,其余齿条的两个侧面均为尖齿状。
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内活动齿和两个外固定齿构成,利用弹簧的拉伸原理,通过拉紧控制把手来控制内活动齿和两个外固定齿配合夹紧鱼刺,松开控制把手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即恢复到原位,它的操作简单,能够快捷的去除鱼刺,也尽可能的保持鱼肉的完整性,适用于大部分的人。
10.2.齿条的底端为尖端,使用时通过尖端将本实用新型的齿条部分插入鱼肉内,夹紧鱼刺后就可以将多根鱼刺同时拉出,即一次性能取出一排的鱼刺,鱼刺的剔除效率更高。
11.3.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大鱼刺的挑除,同样也适用于小鱼刺的挑除,适用于大部分的鱼类,适用范围更广。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鱼刺剔除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本实用新型之鱼刺剔除器立体图。
14.图2:本实用新型之鱼刺剔除器俯视图。
15.图3:本实用新型之鱼刺剔除器主视图(打开状态)。
16.图4:本实用新型之内活动齿立体图。
17.图5:本实用新型之鱼刺剔除器主视图(夹紧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种鱼刺剔除器,从主视图看,定义左端(设置有齿条的一端)为前端,右端(设置有握把的一端)为后端。如图1-图5所示,包括内活动齿7、握把1、控制把手8、复位弹簧3和两个外固定齿6,所述外固定齿6和内活动齿7均是由直杆9和间隔固定在直杆前端的多个齿条10构成,所述齿条10的底端为尖端,两个外固定齿6间隔布置,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后端固定连接并固定在握把1上,内活动齿7位于两个外固定齿6之间,所述外固定齿的直杆上开有定位孔61,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导向杆71,导向杆71位于定位孔61内,所述活动齿7的直杆后端设置有弹簧安装杆ⅰ4,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后端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弹簧安装杆ⅱ2,复位弹簧3两端分别与弹簧安装杆ⅰ、弹簧安装杆ⅱ连接,所述两个外固定齿6的直杆上还设置有把手安装块62,所述控制把手8前端通过转轴5铰接在把手安装块62上,所述内活动齿7的直杆上还设置有凸块72,所述把手8上设置有推杆81,无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3处于自然状态,导向杆71位于定位孔61的后端,把手的推杆81与内活动齿的凸块72接触,外固定齿6和内活动齿7的齿条上下重叠。
19.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齿的直杆上开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杆。作为一种变换,所述定位孔和导向杆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只要不影响正常使用即可。
20.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上设置的齿条数量为6根。位于最外侧的两根齿条仅内侧面为尖齿状,其余齿条的两个侧面均为尖齿状。作为一种变换,齿条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一般为4-10根。
21.工作过程:通过尖端将齿条插入鱼肉中,向下压控制把手8,通过推杆81推动凸块72将内活动齿7向前推动,使内活动齿7和两个外固定齿7的齿条配合夹紧鱼刺,然后将齿条连同鱼刺一起取出来。松开控制把手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内活动齿7即恢复到原位。


技术特征:
1.一种鱼刺剔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活动齿、握把、控制把手、复位弹簧和两个外固定齿,所述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均是由直杆和间隔固定在直杆前端的多个齿条构成,所述齿条的底端为尖端,两个外固定齿间隔布置,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后端固定连接并固定在握把上,内活动齿位于两个外固定齿之间,所述外固定齿的直杆上开有定位孔,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位于定位孔内,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后端设置有弹簧安装杆ⅰ,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后端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弹簧安装杆ⅱ,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弹簧安装杆ⅰ、弹簧安装杆ⅱ连接,所述两个外固定齿的直杆上还设置有把手安装块,所述控制把手前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把手安装块上,所述内活动齿的直杆上还设置有凸块,所述控制把手上设置有推杆,无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导向杆位于定位孔的后端,把手的推杆与内活动齿的凸块接触,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的齿条上下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刺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齿的直杆上开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刺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上设置的齿条数量为4-10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刺剔除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两根齿条内侧面为尖齿状,其余齿条的两个侧面均为尖齿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刺剔除器,包括内活动齿、握把、控制把手、复位弹簧和两个外固定齿,两个外固定齿间隔布置并固定在握把上,内活动齿位于两个外固定齿之间,外固定齿上开有定位孔,活动齿的直杆上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位于定位孔内,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弹簧安装杆Ⅰ、弹簧安装杆Ⅱ连接,两个外固定齿上还设置有把手安装块,控制把手前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把手安装块上,无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导向杆位于定位孔的后端,把手的推杆与内活动齿的凸块接触,外固定齿和内活动齿的齿条上下重叠。本实用新型通过内活动齿和外固定齿配合夹紧鱼刺,并利用弹簧的拉伸原理复位,操作简单,能够快捷的去除鱼刺,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广。广。


技术研发人员:韦江波 刘婷婷 周小惠 邓斌文 陆林军 候建荣 杨燕华 陈勇 思常红 尹逸 覃倩倩 韦柳婷 冯子雄 蒙其巧 谢耀辉 韦富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7
技术公布日:2022/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