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接触结构及供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928发布日期:2018-09-14 20:4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和应用该导电接触结构的供电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电子香烟,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传统的香烟。它有着与传香烟相似的外观和近似的味道,甚至比传统的香烟的口味要多,也像传统的香烟一样能吸出烟、吸出味道跟感觉来。因为电子烟没有传统的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他有害成分,故在市场上逐渐取代传统的香烟。现有的电子烟通过供电组件对雾化器中的发热单元进行供电,使发热单元在供电组件的驱动下加热烟液产生烟雾,从而使用户获得吸烟体验。

然而传统的电子烟的供电组件中用于连接雾化器和供电组件的导电接触结构较为复杂、且零部件多,当安装时,通常将负极组件安装于顶盖上,将正极组件安装于供电组件的主体,再通过设有绝缘件罩盖所述正极组件,然后将正极组件与负极组件进行焊接布线,最后将顶盖扣合于供电组件的主体,使正极组件部分容置于负极组件设有用于安装外部负载的通孔中,最终完成安装,整个安装步骤较为复杂,不便于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接触结构,旨在便于进行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应用于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中框和安装于所述中框内的骨架,所述骨架的一端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导电接触结构包括依次于所述安装空间的负极组件、绝缘件、正极组件及弹性件,所述负极组件穿过所述中框与所述绝缘件抵接,并设有供外界负载安装的通孔,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负极组件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正极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件容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内槽壁抵接,并将所述正极组件压合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于所述骨架安装于所述中框时,与所述骨架弹性抵接。

可选地,弹性件的外周缘还设有至少一沿中框和所述骨架连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可选地,弹性件背离所述绝缘件的一端还设有挤压槽,且靠近所述弹性件的外周缘设置。

可选地,挤压槽的底槽壁还凸设有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槽的两侧槽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正极组件与所述骨架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正极组件背离所述中框的一端还设有凹腔,所述弹性件设有供所述弹簧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弹簧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和所述凹腔的底腔壁抵接,且所述弹簧的外周缘与所述避让孔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弹性件采用弹性塑料或弹性硅胶材质。

可选地,负极组件包括连接头和导电环,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嵌于所述中框,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头,所述导电环套合于所述连接头,并与所述绝缘件抵接,将所述连接头限位于所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通孔的内壁设有用于与负载的接触电极连接的连接螺纹。

可选地,正极组件包括导电柱和导电弹片,所述导电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件,并容置于所述通孔内,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弹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弹片穿过所述绝缘件与内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中框和安装于所述中框内的骨架及导电接触结构,所述骨架的一端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导电接触结构包括依次于所述安装空间的负极组件、绝缘件、正极组件及弹性件,所述负极组件穿过所述中框与所述绝缘件抵接,并设有供外界负载安装的通孔,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负极组件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正极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件容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内槽壁抵接,并将所述正极组件压合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于所述骨架安装于所述中框时,与所述骨架弹性抵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导电接触结构,通过将负极组件穿过所述中框与所述绝缘件抵接,再通过在绝缘件背离所述负极组件的一端设有容置槽,进一步通过采用弹性件将所述正极组件压合于所述容置槽,所述正极组件部分穿过所述绝缘件,容置于所述通孔内,使导电接触结构与中框组合安装,再通过将骨架安装于所述中框内,并挤压弹性件,实现将导电接触结构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再进行布线和其他元件安装,相对原有电子烟导电接触结构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负极组件、绝缘件、正极组件及弹性件整体安装于中框形成组合件,再通过将骨架安装于中框内,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实现将导电接触结构完全约束,有效便于用户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电组件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电组件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导电接触结构安装于安装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电接触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件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件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电接触结构100,应用于供电组件1000,所示供电组件1000用于为外界负载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以外部负载为雾化器为例,所述供电组件1000包括中框200和安装于所述中框200内的骨架300,所述骨架300的一端与所述中框20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触结构100包括依次于所述安装空间的负极组件10、绝缘件30、正极组件50及弹性件70,所述负极组件10穿过所述中框200与所述绝缘件30抵接,并设有供外界负载安装的通孔111,所述绝缘件30背离所述负极组件10的一端设有容置槽31,所正极组件5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容置槽31,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件30容置于所述通孔111内,所述弹性件70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31的内槽壁抵接,并将所述正极组件50压合于所述容置槽31内,另一端于所述骨架300安装于所述中框200时,与所述骨架300弹性抵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导电接触结构100,通过将负极组件10穿过所述中框200与所述绝缘件30抵接,再通过在绝缘件30背离所述负极组件10的一端设有容置槽31,进一步通过采用弹性件70将所述正极组件50压合于所述容置槽31,所述正极组件50部分穿过所述绝缘件30,容置于所述通孔111内,使导电接触结构100与中框200组合安装,再通过将骨架300安装于所述中框200内,并挤压弹性件70,实现将导电接触结构100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再进行布线和其他元件安装,相对原有电子烟导电接触结构100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负极组件10、绝缘件30、正极组件50及弹性件70整体安装于中框200形成组合件,再通过将骨架300安装于中框200内,与所述弹性件70抵接实现导电接触结构100完全约束,有效便于用户进行安装。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100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框200的前盖400和后盖500,所述后盖500和所述骨架300及所述中框200三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电池组的容置空间,所述前盖400和所述骨架300之间还设有电路板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70的外周缘还设有至少一沿中框200和所述骨架300连线方向延伸的凹槽71。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0的外周缘设有四沿中框200和所述骨架300连线方向延伸的凹槽71,四所述凹槽71间隔排布于所述弹性件70的外周缘,且环绕所述弹性件70设置。此处,为使弹性件70安装于所述容置槽31内时,与容置槽31的周缘抵接,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弹性件70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容置槽31的尺寸,再通过在弹性件70的外周缘设有至少一凹槽71,使弹性件70安装时具有一定形变空间,有效便于用户将弹性件70挤压推入所述容置槽31,当弹性件70安装于所述容置槽31后,弹性件70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与容置槽31的外周缘紧密抵接,将所述正极组件50压合于所述容置槽31,不易产生晃动,连接稳固且有效便于用户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70背离所述绝缘件30的一端还设有挤压槽72,且靠近所述弹性件70的外周缘设置。此处,为使弹性件70安装于所述容置槽31内时,与容置槽31的周缘抵接,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弹性件70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容置槽31的尺寸,再通过在弹性件70背离所述绝缘件30的一端还设有与弹性件70外周缘结构近似的环形挤压槽72,且所述挤压槽72靠近所述弹性件70的外周缘设置。使弹性件70在受外界作用力时,具有一定形变空间,有效便于用户将弹性件70安装于所述容置槽31,且当外界负载通过通孔111安装于所述中框200时,挤压正极组件50更为顺畅。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挤压槽72的底槽壁还凸设有至少一加强筋73,所述加强筋7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槽72的两侧槽壁固定连接。此处,在本实施例中,挤压槽72的底槽壁凸设有四加强筋73,四所述加强筋73间隔排布于所述挤压槽72,避免当弹性件70推入所述容置槽31时,弹性件70的外周缘因为壁厚较薄出现翻边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组件50与所述骨架300之间还设有弹簧90,所述正极组件50背离所述中框200的一端还设有凹腔511,所述弹性件70设有供所述弹簧90穿过的避让孔74,所述弹簧90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74和所述凹腔511的底腔壁抵接,且所述弹簧90的外周缘与所述避让孔74的内壁抵接。此处,通过在正极组件50设有凹腔511,再通过将弹簧90的一端穿过所述弹性件70容置于所述凹腔511,且与所述凹腔511的底腔壁抵接,使弹簧90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同时,有效增强了正极组件50的弹性力,避免弹性件70弹力较小的现象产生。且该弹簧90的外周缘与所述避让孔74的内壁抵接,使用户可先将弹簧90预装于所述弹性件70和正极组件50的凹腔511中,形成组合件后再安装骨架300与弹性件70抵接,进一步便于用户进行安装。

具体地,弹性件70采用弹性塑料或弹性硅胶材质。此处,通过采用弹性塑料或弹性硅胶成本较低,且耐热性能较佳,有效避免正极组件50供电时温度较高烧坏弹性件70的现象产生。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弹性件70优选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受热化学性能稳定,无毒害物质散发。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极组件10包括连接头11和导电环12,所述连接头11的一端嵌于所述中框200,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通孔111设置于所述连接头11,所述导电环12套合于所述连接头11,并与所述绝缘件30抵接,将所述连接头11限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导电环12电性导通所述连接头11和所述主控板600。此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头11的一端嵌于所述中框200,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再通过将导电环12采用过盈配合套合于连接头11并与所述绝缘组件抵接,将连接头11固定于中框200,连接稳固且无需采用螺钉连接,同时外部负载的接触电极通过通孔111与连接头11固定电性连接,导电接触面积大,有效确保了电性导通的稳定性,避免通过大电流时产生灼热感。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环12的外周缘延伸设有接线引脚121,所述接线引脚121上设有过线孔9(未标识),通过将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接线引脚121焊接,实现电性导通,有效便于进行在狭小空间进行布线焊接。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孔111的内壁设有用于与负载的接触电极连接的连接螺纹1111。此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螺纹1111与负载的接触电极进行连接,安装时,通过旋转负载使负载逐渐挤压正极组件50,正极组件50先挤压所述弹性件70,使弹性件70发生形变,逐渐挤压过程中,弹簧90与所述骨架300抵接,发生形变,进一步产生形变力,使用户安装手感较佳,且连接更为稳固不易产生晃动。

具体地,如图3或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组件50包括导电柱51和导电弹片52,所述导电柱51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件30,并容置于所述通孔111内,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弹片52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弹片52穿过所述绝缘件30与内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此处,本实施例中,将导电柱51穿过绝缘组件,并容置于所述连接孔内,使导电柱51与负极组件10始终保持一定间距,当负载安装于导电组件时,负载的外周缘负极接触电极与负极组件10的连接头11电性连接,负载的正极接触电极与导电柱51抵接形成电性回路;同时,所述正极组件50设有导电弹片52,使正极组件50可以通过导电弹片52与内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导电弹片52具有一定弹性,当负载进行安装时挤压导电柱51,导电弹片52相应对导电柱51施加一定弹性力,使导电柱51与负载的正极接触电极紧密抵接,有效增强了电流导通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30朝向所述负极组件10的一端设有一插接槽32,所述连接头11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接于所述插接槽32实现固定;所述绝缘件30中部还设有供所述导电柱51穿过的让位孔34,所述导电柱51的一端穿过所述让位孔34容置于所述通孔111内,另一端与导电弹片52固定连接限位于所述容置腔内。连接稳固,且所述让位孔34启导向作用,避免导电柱51在滑动过程中发生晃动。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件30还设有供所述导电弹片52穿过的避让槽35,所述导电弹片52穿过所述避让槽35与所述主控板600电性连接,所述绝缘件30的外周缘靠近所述避让槽35还凸设有一隔板33,所述隔板33朝向所述负极组件10延伸,并罩盖所述导电环12的外周缘,所述导电弹片52还设有一弯折部521,所述弯折部521与所述隔板33贴合设置。此处,通过设有隔板33有效避免导电弹片52与所述导电环12直接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电组件1000,所述供电组件1000包括中框200和安装于所述中框200内的骨架300,所述骨架300的一端与所述中框20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设有导电接触结构100,该导电接触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供电组件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