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灭烟头的烟灰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2755发布日期:2018-09-29 00:24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灰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灭烟头的烟灰缸。



背景技术:

烟灰缸是盛烟灰、烟蒂的工具,产生于19世纪末。纸烟问世后,烟灰、烟蒂随地弹扔有碍卫生,烟灰缸也就随之产生。最初,有人称烟灰缸为烟碟,以陶、瓷质为多见,也有以玻璃、塑料、玉石或金属材料制作的,传统的烟灰缸需要人们不断的将烟头挤压,从而将烟头的火苗熄灭,使用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人为的挤压烟头容易导致火苗未完全熄灭,从而容易出现香烟外层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污染环境,在专利号为cn1104209c,公开一种烟灰缸,该专利是利用带有水分的海绵或者芳香物质来实现将香烟头的火灭掉,但是这种方式使得水和香烟头不是直接接触,导致灭掉火苗的速度慢,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传统的烟灰缸需要人们不断的将烟头挤压,从而将烟头的火苗熄灭,使用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认为认为挤压烟头容易导致火苗未完全熄灭,从而容易出现香烟外层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污染环境,在专利号为cn1104209c,公开一种烟灰缸,该专利是利用带有水分的海绵或者芳香物质来实现将香烟头的火灭掉,但是这种方式使得水和香烟头不是直接接触,导致灭掉火苗的速度慢,效果不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灭烟头的烟灰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烟灰槽,所述烟灰槽的内壁上对称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缸体的底侧对称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第一空腔的下方,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缸体内还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烟灰槽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t形活塞杆,所述t形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背离密封板的一端抵在烟灰槽的侧壁上,所述密封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t形活塞杆的一侧,所述密封套底端的两侧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密封套的侧壁上对称设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三磁石,所述缸体内还转动连接有第二磁石,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连接有软木塞,所述软木塞内设有平衡孔。

优选的,所述烟灰槽的底侧壁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八”字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空腔的底侧壁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倒“八”字形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呈“l”形设置,且滑动连接在缸体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轻质弹簧,所述轻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滑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活动杆上安装有第一磁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水流层b的直接接触香烟头的作用下使得香烟头慢慢的被水流灭掉,这样在抽完香烟时候就不用向烟灰槽中按压烟头使得灭掉,方便人们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人为因素使得烟头未灭掉,导致香烟外侧燃烧起火,产生大量的烟,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灭烟头的烟灰缸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缸体完全接触桌面的过程图;

图4为水流流入烟灰槽的状态图。

图中:1缸体、2平衡孔、3软木塞、4第一空腔、5轻质弹簧、6保护垫、7活动杆、8第一磁石、9第二磁石、10第三磁石、11第二空腔、12第一橡胶垫、13转动杆、14安装板、15第一输送管、16第二橡胶垫、17t形活塞杆、18密封板、19第二输送管、20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一种便于灭烟头的烟灰缸,包括缸体1,缸体1内设有烟灰槽,烟灰槽的底侧壁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八”字形倾斜设置,烟灰槽的内壁上对称设有第一空腔4,第一空腔4内装有液体,缸体1的底侧对称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位于第一空腔4的下方,安装槽内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保护垫6,保护垫6呈“l”形设置,且滑动连接在缸体1的侧壁上,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轻质弹簧5,轻质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7,活动杆7上滑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活动杆7上安装有第一磁石8,缸体1内还设有第二空腔11,第二空腔11的底侧壁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倒“八”字形倾斜设置,烟灰槽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套20,密封套20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t形活塞杆17,t形活塞杆17包括升降杆和活塞盘,t形活塞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8,密封板18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6,第二橡胶垫16背离密封板18的一端抵在烟灰槽的侧壁上,密封套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2,转动杆1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t形活塞杆17的一侧,密封套20底端的两侧连通有第一输送管15,第一输送管15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4连通,密封套20的侧壁上对称设有第二输送管19,第二输送管19一端连通大气,第二输送管19的另一端连通密封套20的内腔,第二空腔1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三磁石10,缸体1内还转动连接有第二磁石9,第二磁石9与x轴呈87°倾斜设置,第二磁石9的s极的重量大于n极重量,呈87°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在第二磁石9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其自动旋转复位,(以图中横向水平线为x轴)第一空腔4的上端连接有软木塞3,软木塞3内设有平衡孔2。

参考图1-2为缸体1为初始状态,此时第一磁石8的左侧为s极,右侧为n极,同时第二磁石9的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第二磁石9在制作时,s极的重量略大于n极的重量,同时第三磁石10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此时第一磁石8和第二磁石9之间存在很小作用力,第三磁石10在初始状态的时候,被吸附在第二空腔11的左侧壁,此时第三磁石10受到的作用力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第二空腔11底侧壁向上的弹力,以及第一磁石8、第二磁石9对第三磁石10的作用力,这些力在初始状态是保持在x轴、y轴上的分力为零,出于平衡状态,t形活塞杆17向下移动的时候,此时t形活塞杆17和密封板18形成的空间进行压缩,使得空间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输送管19以及活塞盘的周围排出,导致空间内的压强减小,当活塞盘移动到第二输送管19的下端且浸没水的时候慢慢的停住,并使得转动杆13位于t形活塞杆17底侧的一端。

参考图3为烟灰缸完全接触桌面的过程图,(图中箭头表示运动方向)当缸体1放在桌面上的时候,可以利用保护垫6作为第一次保护,从而避免缸体1的拐角因为碰撞从而造成桌面产生划痕,在保护垫6刚接触桌面,此时在缸体1自身重力以及人手臂的放开时,产生一个初始速度,从而利用保护垫6带动活动杆7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磁石8慢慢的靠近第二磁石9的一侧,利用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得第二磁石9转动,当第二磁石9转过中轴线的时候,因为第二磁石9的s极重量大于n极的重量,使得转速瞬间加快,从而使得第二磁石9的极性改变时给予第三磁石10的作用力,增加使得初动量增加,同时第二空腔11的底侧壁呈倒“八”字设置,使得第三磁石10有个重力加速度,使得第三磁石10达到第一橡胶垫12的瞬间动量达到最大。

参考图4为水流流入烟灰槽的状态图,在受到第三磁石10撞击后使得转动杆13的一端沿着活塞盘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活塞盘上升,第一输送管15和第一空腔4是连通的,第一空腔4上的软木塞3设有平衡孔2,平衡孔2连通大气,将第一空腔4和第一输送管15内的水流作为整体,静止时两端的气压平衡,当活塞盘瞬间向上移动并移动到第二输送管19之上的时候,在这过程中使得活塞盘上侧和密封套20之间的空间压缩,空气从第二输送管19排出,同时活塞盘向上移动沾有水,使得活塞盘和密封套20之间的间隙被水覆盖,由于水的张力和粘着力使得活塞盘上下的空气无法流通,这样活塞盘下侧和安装板14之间的空间瞬间增加,即活塞盘和密封套20形成的空间增加,里面的空气压强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流从第一空腔4内抽出,然后水流从第二输送管19流出,烟灰槽的底侧壁是呈“八”字形倾斜设置,所以水流可以慢慢的覆盖在烟灰槽上,形成水流层b,这样就可以使得抽完的未灭香烟头直接放入烟灰槽中,在水流层b的直接接触香烟头的作用下使得香烟头慢慢的被水流灭掉,这样在抽完香烟时候就不用向烟灰槽中按压烟头使得灭掉,方便人们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人为因素使得烟头未灭掉,导致香烟外侧燃烧起火,产生大量的烟,污染环境,当活动杆7向下移动的时候,第一磁石8也向下移动,因为第二磁石9的s极的重量大于n极重量,所以会再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归位,此时第二磁石9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从而对第三磁石10产生吸附力,使得第三磁石10吸附在第二磁石9上。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与给予活动杆7上下移动的驱动力方式不同,实施例一中是依靠缸体1自身的重力,以及手放开时缸体1接触桌面时速度使得活动杆7活动,其第二种驱动力可以依靠使用者向下挤压缸体1本身,使得轻质弹簧5压缩,从而使得活动杆7在安装槽内滑动,产生驱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