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7990发布日期:2021-08-03 12:4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气雾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作为另一示例,存在有通过加热器对烟草产品进行加热使其释放化合物生成气溶胶的加热装置。比如作为已知技术的201680049874.3号专利提出了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式发热的加热器加热烟草制品的加热装置。以上已知装置在使用中,加热器的热量会沿径向向外辐射或传递至装置的外壳,使外壳的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外壳温度升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阻止外壳温度升高的气雾生成装置及加热机构。

基于以上,本申请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腔室,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加热器,用于对接收于所述腔室的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金属散热层,定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并被构造成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加热器沿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金属散热层用于将所述加热器沿所述腔室径向向外传递的热量朝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扩散。

以上气雾生成装置通过金属散热层将加热器由向外传递的热量沿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分散传递至其他的部位,进而防止温度在外壳体与感受器相对的部分的聚积。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外壳体内还设有:磁场发生器,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加热器是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的感受器;磁场屏蔽件,定位于所述金属散热层与磁场发生器之间,并配置为将所述金属散热层与变化的磁场隔离。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磁场发生器包括与所述腔室同轴定位并围绕所述腔室的感应线圈;

所述磁场屏蔽件被构造成沿所述感应线圈的周向围绕或包裹所述感应线圈。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磁场屏蔽件包括电磁屏蔽膜。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金属散热层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感受器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能沿长度方向从所述下壳体上移除,以提取可抽吸材料;

所述金属散热层包括定位于所述上壳体内壁的第一金属散热层、以及定位于所述下壳体内壁的第二金属散热层;

所述上壳体结合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第一金属散热层和第二金属散热层是彼此接触导热的。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至少部分在所述腔室内延伸;

所述第二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感受器提供支撑的固定座;

所述第二金属散热层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固定的第一部分、以及背离所述固定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进而使所述第一部分的热量更多地扩散至所述第二部分。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覆盖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

所述第二部分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避开所述固定座。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以形成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体积。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以形成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体积。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金属散热层的厚度介于0.2~1mm。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气雾生成装置的一个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气雾生成装置分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气雾生成装置100,其构造可以参见图1至图3所示,其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a例如烟支并对其进行加热,使其至少一种挥发性成分挥发形成供吸食的气溶胶;基于功能所需,结构和功能组成上包括:

壳体,整体形状大致呈方形形状,即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厚度方向的尺寸;其中,壳体由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共同配合形成。壳体由上壳体10顶端的一部分形成的近端110;在使用中近端110用作为靠近用户进行可抽吸材料a的抽吸和操作的端部。

进一步近端110上设置有接收孔111,在使用中可抽吸材料a可通过该接收孔111接收于壳体内被加热或从壳体内移除。

在下壳体20上设置有开关按钮30。

参见图3所示,壳体的上壳体10可以沿长度方向与下壳体20进行移除或分离操作,进而用于提取可抽吸材料a。具体上壳体10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纳和保持可抽吸材料a的筒状提取器13,在使用中可抽吸材料a被容纳和保持在该筒状提取器13;当上壳体10从下壳体20进行移除时,则可以携带所保持的可抽吸材料a从下壳体20内移除,便于用户进行可抽吸材料a的提取。

进一步为了便于对可抽吸材料a的接收和加热,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40,包括:

支架41,大体呈沿壳体10的轴向延伸的管状,其管状的内部中空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a的腔室410;可抽吸材料a在筒状提取器13的容纳和保持下可伸入至腔室410内进行加热或移除。

感应线圈42,围绕支架4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用于在向其提供交变电流时产生穿透腔室410的变化磁场;

感受器43,采用感受性材料制备,比如坡莫合金、不锈铁等,被配置为与感应线圈42的变化磁场耦合,进而能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加热可抽吸材料a。具体在图2和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呈沿腔室410的轴向延伸的销钉或者刀片的构造,当可抽吸材料a接收于腔室410内时,感受器43可以插入至可抽吸材料a内进行加热。

在又一个可变的实施中,感受器43可以被构造呈围绕腔室410的管状的形状,进而当可抽吸材料a接收于腔室410内时,感受器43可以在周向上包围可抽吸材料a进而从外部对可抽吸材料a进行加热。

进一步,壳体内壁上设置有金属散热层,用于对感受器43或腔室410沿径向向外传递至壳体的热量沿长度方向发散或传递至其他部位,进而避免热量在壳体与感受器43沿径向相对部分的集中。具体,

金属散热层包括形成于上壳体10的第一塑胶外壁11内表面的第一金属散热层12;以及,形成于下壳体20的第二塑胶外壁21内表面的第二金属散热层22。

基于使感受器43发出的热量不传递至可的塑胶外壁,金属散热层基本上是完全遮盖壳体塑胶外壁的内表面的;并且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金属散热层的长度至少部分是覆盖感受器43的。

进一步以上具有第一金属散热层12的上壳体10、或具有第二金属散热层22的下壳体20可以是通过模内嵌件注塑的方式制备获得的。第一金属散热层12和/或第二金属散热层22的厚度大约是0.2~1mm的厚度,优选不超过1mm,以避免大幅增加壳体的重量影响产品体验。

在优选的实施中,第一金属散热层12和/或第二金属散热层22的材质是散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比如银、铜、金或铝及它们的合金。

进一步在图2所示优选的实施中,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结合时,第一金属散热层12和第二金属散热层22端部是彼此相对并彼此抵靠接触的,进而使它们整体通过接触形成导热,提升热量扩散的面积和效果。

基于在使用中,金属散热层能从外部吸收感应线圈42产生的交变磁场进而影响感受器43的发热效率。进而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有:

电磁屏蔽件44,沿感应线圈42的轴向延伸并围绕或包裹感应线圈42,用于从外部对感应线圈42的磁力线进行屏蔽或者扭曲,使感应线圈42产生的磁场尽可能地都集中于腔室410内,而基本上与第一金属散热层12和/或第二金属散热层22是隔离的。

在可选的实施中,电磁屏蔽件44是柔性的电磁屏蔽膜,比如可以是比较常用的由铁粉30%、镍粉5%、钴粉5%及有机柔性载体余量的粉体,加热熔化后采用制膜工艺制成的厚度为0.2毫米的膜材,其中金属粒子颗粒度小于100纳米并均匀分散在塑料材料中,即能实现磁场屏蔽的性能。或者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中,电磁屏蔽件44是在柔性基材比如pi膜、pen膜、pei膜、pc膜、布、纸等上通过沉积、印刷或喷涂等方式在表面形成由镍、铬、铝、钛、锡、铟的合金涂层制成的电磁屏蔽膜。或者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中,电磁屏蔽件44是具较低厚度的高电导率、高磁导率的金属或合金的膜,例如al膜、铜膜、钛膜或沉积高磁导率的磁性薄膜例如铁合金、钴合金、镍合金等。

进一步在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磁屏蔽件44是包围在感应线圈42外的,并且沿感应线圈42的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是大于感应线圈42的长度的,进而能完全地在轴向方向包围感应线圈42,使金属散热层基本上是能完全布满壳体的内表面,提升散热的效果。

在实施中,通常感受器43在支架41内是通过一固定座45被安装和固定的,而壳体沿径向方向与固定座45相对的部位是接收感受器43传递热量最多的部位。进而在实施中该固定座45优选是采用耐热且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比如氧化锆陶瓷等,以尽量减少感受器43的热量通过相接触的固定座45作为传递介质传递给壳体。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第二金属散热层22的是具有厚度不同的两个部分的,具体包括处于上方的厚度较薄的第一部分221、以及位于下方的厚度较厚的第二部分222;在使用中,第一部分221是与固定座45相对的,进而主要承接由固定座45传递的热量;而第二部分222沿长度方向是避开固定座45的。

同时图2和图3中,第二部分222的长度也是大于第一部分221的,则在使用中第二部分222在厚度和体积大于第一部分221时,相对能具有更大的热容从而更多地从第一部分221吸收和保持热量,使与固定座45相对的第一部分221的热量尽可能多地被均匀分散。

进一步下壳体20的内部中空还设置有常规必要的功能器件,比如电芯、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等等部件,用于供电和控制加热机构40的工作。

以上气雾生成装置通过金属散热层将感受器由向外传递的热量沿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分散传递至其他的部位,进而防止温度在外壳体与感受器相对的部分的聚积。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可变实施中,加热机构40还可以是包括电阻加热器的电阻式的加热机构;具体,采用片状或者销钉的电阻加热器替换以上感应线圈42和感受器43,采用向电阻加热器提供直流电流使其发热以加热可抽吸材料a。在该实施中,气雾生成装置在无铝材的金属散热层时,外壳温度在毗邻电阻加热器部分比较集中,大约在52.9~55度之间;其他的部位温度显著低于毗邻电阻加热器的部分。进一步添加外壳内壁上添加铝材的金属散热层后,外壳整体的温度基本均匀,大约都在40.8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