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7994发布日期:2021-08-03 12:4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雾化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液体,该液体被加热以使其发生汽化,从而产生可吸入蒸气或气溶胶。该液体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图1示出了现有经典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芯组件的构造,包括中空的环形的刚性支撑件141,以及内部缠绕和包裹有螺旋发热丝142的条带状的导液棉1431/1434。它们的安装过程如图1中所示,将导液棉1431/1434缠绕螺旋发热丝142后的多余部分1435对准刚性支撑件141侧边的纵向开口1414,插入至刚性支撑件141内,而后再用剪刀减掉多余部分1435,形成雾化芯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雾化器,被配置为雾化液体基质生成的气溶胶;包括:

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雾化芯组件,包括:

支撑件,被构造成沿所述雾化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闭合环形;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供液体基质进入的第一导液孔;

加热网,位于所述支撑件内,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内导液环,位于所述支撑件内并围绕所述加热网,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液孔进入的液体基质并传导至所述加热网;所述内导液环将所述加热网限制于内侧且使所述加热网构造成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延伸的筒状。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

外套件,被构造成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延伸并围绕所述支撑件;

所述外套件上设置有供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进入的第二导液孔。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

外导液环,位于所述外套件与支撑件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二导液孔和第一导液孔之间传递液体基质。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雾化器通过该连接结构对所述雾化芯组件提供保持。

在优选的实施中,还包括:

电极,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雾化器表面凸出并与所述加热网导电连接,以用于为所述加热网供电;

所述雾化芯组件被构造成可由所述电极对所述雾化芯组件致动,以将所述雾化芯组件从所述雾化器内移出。

在优选的实施中,还包括:

密封塞,定位于所述支撑件与电极之间,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支撑件内,以阻止所述支撑件内的气溶胶冷凝液坠落至所述电极。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内导液环具有1.3~4.3mm的厚度。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外导液环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导液环的厚度。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内导液环的各部分的密度是基本相同的。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密封塞被构造成筒状形状,并具有靠近所述电极的封闭端和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支撑件内的敞口端;

所述密封塞上还设置有裸露于所述支撑件外的进气孔。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沿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支撑件上没有沿该支撑件的纵向长度延伸的侧开口。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组件;所述雾化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雾化器。

以上雾化器,加热网由内导液环围绕和保持,在装配松紧和防止液体基质渗漏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经典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从电源组件中移除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雾化器的雾化芯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雾化芯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中雾化芯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一实施例的雾化芯装配中将加热网卷绕于第一治具的示意图;

图10是一实施例的雾化芯装配中第二治具穿过内导液环的示意图;

图11是将卷绕有加热网的第一治具插入至第二治具的示意图;

图12是将载有内导液环和加热网的治具插入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3是载有内导液环和加热网的治具插入支撑件后的示意图;

图14是从支撑件上依次移除第二治具和第一治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对液体基质加热雾化类型的气溶胶生成系统产品。在一个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构造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通过对内部存储的液体基质进行加热雾化生成供抽吸的气溶胶。

进一步在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功能组成上,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分解示意图,包括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的雾化器100、以及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源组件200。当然,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是可以移除地进行结合的。具体,

雾化器100包括:

外壳,在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是由可以沿长度方向相互结合和拆卸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这两部分共同形成。

吸嘴30,形成于外壳上且至少部分是相对外壳凸出的。当然在图3所示的优选设计上,吸嘴30在形状上是便于用户吮吸的柱状;当然从图3中可以看出吸嘴30大致是呈外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的形状。同时,根据常识吸嘴30具有用于抽吸的吸口a。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中,雾化器100的外壳的至少部分例如第一壳体10是采用透明材质制备的透明部件,进而在使用中其内部的液体基质或者气流通道的至少部分是可视的,便于用户适时查看液体基质存量或者工作情况等。

进一步在图3中,雾化器100的外壳沿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在抽吸过程中供外部空气进入的第一进气口21,在抽吸的过程中外部空气沿图中箭头r1所示,由该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雾化器100内,并携带雾化器100内部形成的气溶胶由吸嘴30的吸口a输出。当然,根据图3的优选实施,第一进气口21是定位于第二壳体20上的。

电源组件200的构造包括有:

电源外壳210;

设置于电源外壳210上的开关按钮220,用于可以通过该开关手动启动或断开电源组件200向雾化器100输出功率;

接收腔230,在图3中靠近电源外壳210沿长度方向的上端并形成敞口,用于接收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接收腔230内时,电源组件210与雾化器100形成导电回路,进而为雾化器100供电;

第二进气口240,形成于电源外壳210上,用作供外部空气进入电源组件200内;当然,雾化器100接收在电源组件200内时,第二进气口240是与第一进气口21是气流连通的。第二进气口240在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被布置成沿电源外壳2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形状,大体上呈腰形。当然在优选的实施中,当雾化器100接收在电源组件200时,第二进气口240和第一进气口21基本上正对或对准的。

进一步为了使雾化器100的实施细节完整,图4和图5示出了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出的雾化器100的详细构造的示意图;包括:

储液腔12,大体是由雾化芯40与第一壳体10内壁之间的空间界定,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雾化芯40,用于从储液腔12吸取液体基质并加热汽化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并且根据图5所示,雾化芯40整体是呈雾化器100的轴向延伸,并在雾化芯40内部形成有输出气溶胶的烟气输出通道,在抽吸中气流路径如图5中箭头r1所示,由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雾化芯40内后携带生成的气溶胶输出至吸嘴30。

注液塞13,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顶端,可以拔除之后显露出由该注液塞13密封的注液孔,进而用户可以对储液腔12进行注液,补充液体基质。

进一步参加图4和图5,在雾化器100的第二壳体20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进而在用于电源组件200结合之后用于为雾化芯40供电。在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第一电极31呈圆柱形,第二电极32呈包围第一电极32的环形形状;当然,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绝缘硅胶圈33,用于使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绝缘。

进一步在根据图4和图5所示,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与吸嘴30分别设置于雾化装置外壳的上下两侧,并且电极与吸嘴30在长度方向上是同轴相对的;同时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至少部分是凸出在雾化装置外壳底端的。同时,第二电极32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围绕第二电极32的凹槽321,用于与电源组件200进行连接和保持。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中,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是固定一体且凸出的设计,是便于拆卸或更换雾化芯40的。具体,雾化芯40是通过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支撑进而保持或固定在雾化器100内的。同时,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是可以沿长度方向向外移出或拆卸的;当然在操作中用户可以借助于第二电极32的凹槽321作为着力的部位进行。而在移出的过程中雾化芯40会随着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移出或拆卸一并从雾化器100内脱出,从而便于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参见图6至图8所示,雾化芯40的形状和结构包括:

外套件41,该外套件41是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备的刚性材料,整体形状大体是呈中空的管状形状;

外套件41靠近上端的部分设置有上螺纹411,在使用中可以便于与第一壳体10或吸嘴30形成螺纹固定;当然在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该上螺纹411暂未使用该连接;

外套件41靠近下端的部分设置有下螺纹412,该下螺纹412是用于与第二壳体20内密封圈22上的内螺纹结构形成连接,进而一方面对第二壳体20与外套件4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漏液、另一方面利用密封圈22的柔性摩擦力将雾化芯40稳定第二壳体20内;

第一进液孔413,形成于外套件41上并位于上螺纹411和下螺纹412之间,用于供储液腔12内的液体基质进入至雾化芯40内;在使用中,储液腔12内的液体基质沿图5中箭头r2所示进入至雾化芯40内被加热汽化;

支撑件42,定位于外套件41下端,并且形状是与外套件41同轴的闭合的环形形状;支撑件42具有延伸至外套件41内的延伸部分420,安装后延伸部分420是位于至外套件41内的;延伸部分420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孔421,用于供由第一进液孔413进入的液体基质继续流向延伸部分420内;

密封塞43,定位于支撑件42下端,并从下端对支撑件42的中空进行堵塞,以防止雾化芯40内的气溶胶冷凝液从支撑件42内部向下滴落至电极上;该密封塞43是下端为封闭、上端为敞口的筒状形状;密封塞43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口431,是与第二壳体20上的第一进气口21是气流连通的;在装配后,密封塞43的第三进气口431是裸露于支撑件42下端的,进而由第一进气口21进入雾化器100的空气能由该第三进气口431进入至雾化芯40内;进一步根据图5所示,在装配后该密封塞43是抵靠和保持在第一电极31上;

加热网44,被卷绕成具有侧边开口的管状形状,被定位和保持于支撑件42的延伸部分420内;加热网44具有两根细长的导电引脚,在装配后导电引脚分别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连接,进而用于对加热网44供电;

环状的内导液环45,围绕在加热网44外;用于将由第二进液孔421的液体基质传递至加热网44上加热汽化生成气溶胶;

环状的外导液环46,围绕或包裹在支撑件42的延伸部分420外,进而对第二进液孔421和第一进液孔413之间的空间提供吸收、存储和传递液体基质。

在优选的实施中,内导液环45和外导液环46采用多孔的海绵体、纤维棉等材料制备,进而是柔性的。同时,内导液环45由于没有缠绕以及绷紧等操作,相比卷绕绷紧后再部分剪掉后导液棉,以上内导液环45整体基本上各个部分的厚度或密度基本都是均匀相同的。

在抽吸的过程中,雾化芯40内部的由密封塞43、支撑件42和加热网44和外套件41形成穿过雾化芯40的轴向中心的烟气输出通道,将加热网44加热生成的气溶胶输出至吸嘴30。

在图5和图7所示的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支撑件42上的第二进液孔421和外套件41上的第一进液孔413是对准的。

根据图7所示的实施,由于内导液环45是闭合的环形材质直接嵌设在延伸部分420内,则支撑件42的延伸部分420也是闭合的环形不存在有侧边的缺口。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内导液环45的厚度是1.3~4.3mm的较为合适的。当厚度高于以上范围时,沿径向方向朝加热网44传递液体基质的路径较长降低液体基质的传递速率,容易供液不足产生干烧;当厚度低于以上范围时,由于厚度较薄吸取和保持液体基质的能力不足,比较容易漏液。

当然,在以上的实施中,外导液环46的厚度大约0.4~1mm;相比小于内导液环45的厚度,更快地在传递液体基质。

具体对应具有以上内导液环45和支撑件42的雾化芯4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装配过程,参见图9至图14所示,包括;

s10,如图9所示,将加热网44贴附和卷绕在圆棒状或圆杆状第一治具400a上,在实施中该第一治具400a是刚性材质的;

s20,根据图10所示将环状的内导液环45套设在管状的第二治具400b外;第二治具400b的内径尺寸是大于第一治具400a的外径的,并且第二治具400b是具有柔性的材质制备的,例如pi等;

s30,参见图11,再将步骤s10装配的卷绕有加热网44的第一治具400a,沿箭头r3所示插入至步骤s20的第二治具400b内;

s40,将载有加热网44和内导液环45的第一治具400a沿图12中箭头r4所示插入至支撑件42内,形成如图13所示的装配状态;

s50,按照图14所示,依次拔除第二治具400b和第一治具400a,即获得具有加热网44和内导液环45的支撑件42;而后继续在套上外导液环46和外套件41后,即获得雾化芯40。

基于以上,采用内导液环45围绕和保持加热网44的方式,则支撑件42的侧壁上不存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或开口,相比目前需要设置开口,用于供将条带状的导液棉包裹加热丝线圈之后的多余部分从开口伸出减掉的方式,在装配松紧和防止液体基质渗漏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