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生成装置及其供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5092发布日期:2021-11-22 16:4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气雾生成装置及其供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民众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们都意识到了烟草对身体的危害,因此产生了气雾生成装置。气雾生成装置具有与香烟相似的外观和味道,但一般不含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它有害成分,大大减少了对使用者身体的危害,因而多作为香烟的替代品,用于戒烟。
3.目前,为了便于用户在使用气雾生成装置的过程中调节进气量,气雾生成装置会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调节件来调节进气孔的开口大小,为了便于调节件调节进气孔的开口大小,调节环与壳体之间往往间隙配合,从而在转动过程中,调节环容易出现松弛或易转偏的现象,进而增加了用户调节进气孔大小的难度,影响用户调节进气孔开口大小的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其供电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调气环在调节过程中出现松弛或漏油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内衬套、调节环以及硅胶垫,所述壳体凹设有容置腔,所述内衬套装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调节环可转动的装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衬套之间,所述壳体设有纪念卡,所述内衬套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调节环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对应的调节孔,其中,所述硅胶垫装设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与所述内衬套之间,所述内衬套压紧所述硅胶垫以使所述硅胶垫的侧壁与所述调节环相压接。
6.可选地,所述硅胶垫包括第一垫片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垫片边缘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内衬套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调节环相抵接。
7.可选地,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一垫片远离所述第二垫片的一端与所述收纳槽的侧壁相抵接。
8.可选地,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硅胶圈,所述调节环的外侧壁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硅胶圈装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9.可选地,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调节柱,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调节柱穿过的滑槽,所述调节柱穿过所述滑槽装设在所述调节环上。
10.可选地,所述调节柱与所述调节环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边缘由内向外倾斜。
11.可选地,所述调节环的内侧在与所述调节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雾化组件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容置在所述收纳腔内,且与所述供电组
件相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气雾生成装置及其供电组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内衬套、调节环以及硅胶垫,所述壳体凹设有容置腔,所述内衬套装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调节环可转动的装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衬套之间,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孔,所述内衬套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调节环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对应的调节孔,其中,所述硅胶垫装设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与所述内衬套之间,所述内衬套压紧所述硅胶垫以使所述硅胶垫的侧壁与所述调节环相压接。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与壳体密封连接,提高供电组件的密封性,避免烟液从壳体的缝隙穿过,将滑槽设置在密封件上,调节环在滑槽内移动,由于支架与密封件一体成型设置,在调节环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在移动方向上出现挤压堆积密封件的现象,故而不会出现调节环回弹的现象,便于调节环对过气孔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的调节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供电组件110壳体111进气孔112滑槽113容置腔114收纳槽120内衬套121通孔130调节环131调节孔132避让槽133环形凹槽140硅胶垫141第一垫片142第二垫片150硅胶圈160调节柱161盲孔
2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100,所述供电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内衬套120、调节环130以及硅胶垫140,所述壳体110凹设有容置腔113,所述内衬套120装设在所述容置腔113内,所述调节环130可转动的装设在所述容置腔113内且位于所述壳体110与所述内衬套120之间,所述壳体110设有进气孔111,所述内衬套120设有与所述进气孔111相对应的通孔121,所述调节环130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孔111相对应的调节孔131,其中,所述硅胶垫140装设在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与所述内衬套120之间,所述内衬套120压紧所述硅胶垫140以使所述硅胶垫140的侧壁与所述调节环130相压接。
29.具体地,所述壳体110设置有容置腔113,所述内衬套120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13相适配的凹槽,即所述内衬套120呈碗状设置,所述内衬套12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113内,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雾化组件安装在该凹槽内。所述壳体110在所述容置腔11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111,外界的气流便于从所述进气孔111内进入到所述容置腔113内,从而进入到雾化组件内,所述进气孔111在水平方向上呈条状设置。所述内衬套120上设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的位置高度与所述进气孔111相对应,所述通孔121的大小与所述进气孔111相适配或者所述通孔121的大小略大于所述进气孔111的大小,便于气体进入到所述容置腔113内。
30.其中,所述调节环130呈圆环状设置,所述调节环130安装在所述内衬套120和所述壳体110之间,所述调节环130上设置有调节孔131,所述调节孔131的位置与所述进气孔111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调节环130在所述容置腔113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调节孔131相对所述进气孔111移动,在所述调节孔131和所述进气孔111的共同围合的作用下,从而达到调节孔131的开口大小的效果。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套120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紧固在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开设有槽口,导电弹针安装在所述内衬套120上,该导电弹针穿过槽口与壳体110内的电子元件相连接,所述硅胶垫140装设在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所述硅胶垫140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硅胶垫140围设在该槽口的边缘,在所述内衬套120安装在所述
容置腔113内时,所述内衬套120压紧所述硅胶垫140从而使得所述硅胶垫140密封槽口,避免烟液从内衬套120和壳体110之间的缝隙流到槽口后与电子元件相接触。同时,所述内衬套120与所述壳体110紧配的过程中,所述内衬套120挤压所述硅胶垫140,被挤压的硅胶垫140朝所述调节环130推动,即被挤压的硅胶垫140的侧壁因发生形变与调节环130压紧在一起,在调节环130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硅胶垫140为所述调节环130提供摩擦力,使得调节环130在转动的过程有滞留的感觉,不会出现松弛的现象,从而达到提高调节环130转动的手感的效果,便于用户使用气雾生成装置。
32.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垫140片包括第一垫片141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垫片141边缘的第二垫片142,所述第一垫片141位于所述内衬套120与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垫片142与所述调节环130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在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调节环130与所述内衬套120的连接缝隙位于该环形槽内,所述硅胶垫140片的横截面呈“7”型设置,所述第一垫片141位于所述内衬套120与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垫片142位于该环形槽内,便于硅胶垫140装设在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在内衬套120挤压第一垫片141时,第一垫片141推动第二垫片142以使第二垫片142挤压和摩擦调节环130,提高调节环130的转动手感。
3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114,所述第一垫片141远离所述第二垫片142的一端与所述收纳槽114的侧壁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114靠近所述容置腔113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垫片141装设在所述收纳槽114,便于所述第一垫片141与所述容置腔113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垫片141的厚度大于所述收纳槽114的深度,所述第一垫片141的内侧端与所述收纳槽114的边缘相抵接,在内衬套120与所述容置腔113的底部相配合时,内衬套120压扁所述第一垫片141,由于所述第一垫片141远离所述第二垫片142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113相抵接,故而所述第一垫片141因压扁而挤压所述第二垫片142,由所述第二垫片142与所述调节环130相压接。在所述第一垫片141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烟液与电子元件相接触时,所述第二垫片142与所述调节环130相摩擦,提高所述调节环130转动的手感。
34.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100还包括硅胶圈150,所述调节环130的外侧壁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133,所述硅胶圈150装设在所述环形凹槽133内。所述硅胶圈150装设在所述调节环130的外侧,所述硅胶圈150装设在所述壳体110与所述调节环130之间,在所述硅胶圈150的作用下,避免所述第二垫片142抵接所述调节环130时导致所述调节环130在出现倾斜的现象,由所述硅胶圈150抵接所述调节环130的外表面,便于所述调节环130平稳的转动,提高所述调节环130的转动手感。
35.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100还包括调节柱160,所述壳体110上设有供所述调节柱160穿过的滑槽112,所述调节柱160穿过所述滑槽112装设在所述调节环130上。所述调节柱16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调节柱160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112后与所述调节环130连接在一起,所述调节柱160沿所述调节环130的径向设置,所述调节柱160的另一端暴露在所述壳体110外,用户通过推动所述调节柱160的悬空端从而带动所述调节环130转动,以达到调节所述进气孔111的开口的大小。
3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160与所述调节环130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盲孔161,所述盲孔161的边缘由内向外倾斜。所述调节环130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调节柱160的
安装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调节环130相连接在一起,所述调节柱160的安装端开设有盲孔161,在所述调节环130的安装端穿过该安装孔与所述调节环130连接在一起后,用户通过扩大件撞击盲孔161,从而使得所述盲孔161的边缘向外倾斜,使得所述盲孔161的边缘的直径大于该安装孔的直径,便于所述调节柱160与所述调节环130装配在一起,避免所述调节柱160从该安装孔退出,便于所述调节柱160与所述调节环130快速的装配在一起。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环130的内侧在与所述调节柱16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132。所述调节环130的内侧设置有避让槽132,该安装孔位于所述避让槽132内,在调节环130的内侧设置避让槽132,便于所述盲孔161的边缘的倾斜部位于所述避让槽132内,所述调节柱160的安装端位于所述避让槽132内,避免所述调节柱160的凸出于所述调节环130的内表面,便于所述调节环130转动。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雾化组件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的供电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容置在所述收纳腔内,且与所述供电组件相连接,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组件提供能量,所述雾化组件对烟液进行加热以产生雾化的烟雾供用户抽吸。该供电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气雾生成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