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6984发布日期:2022-03-23 09:5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雾化技术的发展,用于雾化液态工作物质的雾化器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已知的二级加热结构的雾化器,通常包括第一发热组件、第二发热组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正电极和第二正电极,第二电极组包括第二正电极和第二负电极,第一正电极的一端与第一发热组件电连接,第二正电极的一端与第二发热组件电连接,第一正电极的另一端和第二正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第一负电极和第二负电极分别接地。
3.目前这样的雾化器的电极结构是通用结构,但是由于四个电极均需要设置绝缘部件,这样需要设置四个绝缘部件,导致雾化器整体的结构尺寸较大,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占用的空间也较大,并且产品生产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能够将两个电极组的负电极设置为一个公共负极,减小了雾化器整体的结构尺寸,降低了电极结构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占用的空间。
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雾化器,包括:
7.第一发热组件,用于加热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至液态工作物质,所述液态工作物质的第二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工作物质的第一温度;
8.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正电极和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一正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电连接;
9.第二发热组件,用于将所述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汽态工作物质;第二电极组,包括第二正电极和第二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电连接;
10.公共负极,设置为所述第一负电极和所述第二负电极的共用电极。
11.可选地,所述雾化器的外端部还设置有电极安装座,所述电极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正电极端和所述第二正电极端;
12.所述第一正电极端的一端与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正电极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13.所述第二正电极端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二正电极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雾化器的外端部还设置有电极安装座包括:
15.所述雾化器的下端部还设置有所述电极安装座。
16.可选地,所述电极安装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作为所述公共负
极。
17.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正电极端和所述第二正电极端上均设置有第一绝缘套。
18.可选地,在所述电极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套。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正电极端和所述第二正电极端均为正电极片、正电极棒或者正电极针。
20.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组件还用于加热气道的内壁。
21.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同时对所述第一工作物质和所述气道的内壁加热。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对所述第一工作物质和所述气道的内壁加热。
23.可选地,所述雾化器的外端部还设置有电极安装座包括:
24.所述雾化器的侧端部还设置有所述电极安装座。
2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26.如前所述的雾化器、控制模块和供电电源;
27.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28.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发热组件和第二发热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加热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至液态工作物质,并控制第二发热组件将所述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雾化状态。
29.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雾化器,包括第一发热组件、第一正电极端、第一电极组、第二发热组件、第二正电极端、第二电极组以及公共负极,第一电极组的第一正电极的一端与第一发热组件电连接,第二电极组的第二正电极的一端与第二发热组件电连接,而公共负极则设置为第一电极组的第一负电极和第二电极组的第二负电极的共用负极,这样通过将两个电极组的负电极设置为一个公共负极的结构设计,只需要在两个正电极以及一个公共负极外部设置绝缘部件,从而不仅减小了雾化器整体的结构尺寸,降低了电极结构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占用的空间,而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中雾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有另一个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有另一个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个电子雾化装置的部分模块示意图。
40.图中,各名称及对应的序号分别为:
41.图1:第一发热组件101、第一电极组102、第二发热组件103、第二电极组104、公共
负极105、电源电压106;
42.图3至图9:雾化器1、外壳10、容纳腔11、烟嘴110、通道111、阶梯孔112、密封圈113、环形凹槽114、密封套115、感应加热装置116、导线117、控制模块118、供电电源119、第一发热组件12(第一发热元件120)、晶体发热管122、气道13、第一工作物质14、第二发热组件15、第二发热元件151、导油绝缘体 152、第一电极组16、第二电极组17、电极安装座18、正电极片181(a)和181 (b)、第一绝缘套182、第一套管183、第二绝缘套184、第二套管19、进油孔 191、电子雾化装置2、主机电极20(a)和20(b)。
43.说明:本技术中的序号与序号之间并不必然表示组件与零件关系,例如烟嘴 110不表示是外壳10下面的一个零件。本技术中的零件序号仅仅是为了标识方便而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4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47.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能够将两个电极组的负电极设置为一个公共负极,减小了雾化器整体的结构尺寸,降低了电极结构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占用的空间。
49.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雾化器包括第一发热组件101、第一电极组102、第二发热组件103、第二电极组104以及公共负极105。电源电压106则属于电极结构以外的结构部分,是主机的电源电压106,在图1中标示电源电压106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5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组件101用于加热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至液态工作物质,液态工作物质的第二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工作物质的第一温度。第一电极组102包括第一正电极1021和第一负电极1022,第一正电极1021的一端与第一发热组件101电连接。第二发热组件103用于将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汽态工作物质。第二电极组104包括第二正电极1041和第二负电极1042,第二正电极1041的一端与第二发热组件103电连接。公共负极105则设置为第一负电极1022和第二负电极1042的共用负极。
51.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的外端部还设置有电极安装座,电极安装座上
分别设置有第一正电极端和第二正电极端。
52.优选地,请参见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器的下端部设置有电极安装座18,电极安装座 1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正电极端181(a)和第二正电极端181(b),第一正电极端181(a)的一端与电源电压106连接,第一正电极端181(a)的另一端与第一正电极102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正电极端181(b)的一端与电源电压 106连接,第二正电极端181(b)的另一端与第二正电极1041的另一端电连接。
53.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的侧端部也可以设置有电极安装座,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正电极端181(a)和第二正电极端181(b)均为正电极片、正电极棒或者正电极针,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5.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发热组件101(图4中为第一发热组件12)不仅可以用于加热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14至液态工作物质,而且还可以用于加热气道13 的内壁。
56.更进一步地,如以下图2至图9所示,第一发热组件101(图4中为第一发热组件12)可以同时对第一工作物质14和气道13的内壁加热,还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对第一工作物质14和气道13的内壁加热,以下将对这部分技术内容做详细说明。
57.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雾化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雾化器1,包括外壳10、容纳腔11、气道13、第一发热组件12和第二发热组件15。在外壳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也就是说,容纳腔11由外壳10围合形成,容纳腔11用于储置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14。气道13竖直设置在容纳腔11内,为中空管状,用于输送液态工作物质雾化后形成的汽态工作物质。第一发热组件12包括第一发热元件120,第一发热元件120设置在在容纳腔11内,第一发热组件12对气道13的内壁加热,同时加热第一工作物质14至液态工作物质。该液态工作物质的第二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工作物质的第一温度。第二发热组件15,也设置在容纳腔11内而且位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12的下端,第二发热组件15围合形成有雾化腔(图1未图示)。该第二发热组件15用于将从容纳腔 11流入到雾化腔内的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雾化状态。
58.参考图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气道13,是指能够同时对容纳腔11中的第一工作物质14(工作物质的状态可以为固态、半固态或者液态) 以及对流经气道13中由液态工作物质雾化后形成的汽态工作物质14都能同时加热的那一段管腔。
59.由于第一发热组件12能对气道13的内壁加热,同时也能加热第一工作物质14至液态工作物质,因此,本技术除了可以将容纳腔11中的第一工作物质 14由固态、半固态加热成可以流动的液态外,还能防止雾化为汽态的工作物质冷凝回流并沉积在气道内,造成气道阻塞的现象发生。
60.本技术实施例中,有关第一发热组件12的具体结构及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发热组件12中的第一发热元件120可以嵌设在气道13的材料的内部,也可以直接作为气道13的一部分。当第一发热组件12嵌设在气道13的材料的内部时,第一发热组件12可以是印刷电阻、温控电阻、金属电阻、铁、铬、铝、镍铬等金属合金电阻或者薄膜电镀电阻。当第一发热组件12作为气道13的一部分时,第一发热组件12可以是金属感应发热体。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物质14可以是医疗药物、草本植物、烟膏或者烟油,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以烟油为例,对第一发热组件12用于给气道内壁以及烟油预热,第二发热组件15用于雾化加热的雾化器的实施例分别进行阐述,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如下实施例。
62.参考图3、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个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雾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63.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包括外壳10,外壳10内围合形成有容纳腔11,在容纳腔11中设置有第一发热组件12和气道13。第一发热组件12和气道13的设置如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容纳腔11为油杯,该油杯用于放置烟油14。烟油14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半固态的,还可以是固态的。在第一发热组件12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发热组件15。也就是说,第二发热组件15也处于容纳腔11内。第一发热组件12和第二发热组件15同轴设置在容纳腔11内。第一发热组件12可以只包括第一发热元件120,即第一发热元件120就可以作为第一发热组件12,并嵌设在形成气道13的材料的内部。气道 13可以由陶瓷、玻璃或者金属与绝缘材料贴合制成。气道13是在嵌设入第一发热组件12后烧结制成,第一发热组件12被固定密封在气道13的材料内部。
64.本实施例中,第二发热组件15包括用于加热雾化的第二发热元件151和导油绝缘体152,第二发热元件151内置于导油绝缘体152中,导油绝缘体152与第二发热元件151相连接。除此之外,第二发热组件15也可以只包括用于导电并导油的陶瓷体,也就是说,导电并导油的陶瓷体可以直接作为第二发热组件15,有关第二发热组件15的构成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第二发热元件 151可以是由金属电阻、感应发热体、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组件12和第二发热组件15一体烧结制成,连接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导油绝缘体152由多孔陶瓷或者多孔玻璃制成,因此导油绝缘体152的侧壁包含有大量的微孔而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孔隙率可以定义为物体中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孔隙率的高低反应了烟油由容纳腔11进入导油绝缘体152速度的快慢。可以理解的是,当导油绝缘体152侧壁的孔隙率高,在不考虑温度的情况下,则单位时间内进入导油绝缘体152的烟油就多,雾化速度就快;反之,导油绝缘体152侧壁的孔隙率低,则单位时间内进入导油绝缘体152的烟油就少,雾化速度就慢。正常情况下,孔隙率8%~22%较为适宜。
65.参考图3,在导油绝缘体152的底部,嵌设有两对电极组,分别是用于对第一发热元件120加热的第一电极组16,以及用于对第二发热元件151加热的第二电极组17。第一电极组16构成第一发热元件120的一部分,第二电极组17 构成第二发热元件151的一部分。第一电极组16包括第一正极电极和第一负极电极。第二电极组17包括第二正电极和第二负电极。第一电极组16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为第一发热元件120供电;第二电极组17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为第二发热元件151供电。
66.图3中,在第二导油绝缘体152的底部,设置有电极安装座18,在电极安装座18上,设置有和第一电极组16的第一正极以及第二电极组17的第二正极连接的两片正电极片181。在每一片正电极片181上套设有第一绝缘套182。两片第一绝缘套182用于隔开两片正电极片181,以防止两片正电极片181导通短路。
67.将一体烧结成型的第一发热组件12和第二发热组件15,插入电极安装座 18,则第
一电极组16的第一正电极和第二电极组17的第二正电极分别和两片正电极片181接触后导通。
68.第一电极组16的第一正电极的一端和第一发热元件120电连接,另一端和其中一片正电极片181电连接,第二电极组17的第二正电极的一端和第二发热元件151连接,另一端和第二片正电极片181连接。
69.设置在电极安装座18外侧的第一套管183作为第一电极组16的第一负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组17的第二负电极的公共负极使用。
70.如图3所示,在导油绝缘体152和外壳10之间,设置有第二套管19。在第二套管19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191。设置第二套管19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第二套管19套塞在导油绝缘体152和外壳10之间,阻止了气道13和导油绝缘体152在雾化器的腔体内晃动,增加了气道13和导油绝缘体152在容纳腔 11中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是提供了进油孔191的依附之处。第二套管19 优选为陶瓷材料。
71.当容纳腔11中的烟油(状态为液态、半固态或固态)经过第一发热组件 12加热(第一发热组件12既可以为容纳腔11中的烟油加热,也可以同时为输送由第二发热组件15将液态烟油雾化形成气溶胶的气道内壁加热)形成液体后,经过进油孔191,再通过导油绝缘体152的侧壁上设置的若干雾化孔(未图示)被第二发热元件151加热雾化,然后经过气道13时,被第一发热元件120 加热,因此流经气道13的被雾化后的烟油蒸汽不会冷凝附着在气道13的内侧壁上,更不会形成液体回流,造成吸食者无法吸食。并且由于第一发热组件 12能够对气道13和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14同时预加热,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雾化器1的使用性能。
72.在电极安装座18与第一套管18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套184,以防止吸食者碰到第一套管183时触电。
73.在雾化器1的外壳10上还设置有烟嘴110,在烟嘴110上设置有通道111,在通道111的下端还设置有阶梯孔112。阶梯孔112的内径比通道111大。在阶梯孔112和通道111的过渡处,形成一环形台阶。气道13的管壁顶部抵靠在环形台阶上。嵌设有第一发热组件12的气道13、导油绝缘体152和通道111形成同轴关系,以方便被加热雾化后的烟油蒸汽经过气道13流经通道111,最后被吸入到吸食者的口腔中。
74.在阶梯孔112的圆周内侧壁,还加工有放置密封圈113的环形凹槽114。在环形凹槽1148中放置密封圈113的作用,是防止通道111的雾化蒸汽流到容纳腔11中的烟油14中,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容纳腔11中的烟油被加热后未被雾化就直接流到通道111中,被吸食者吞食。
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组件12(包括第一发热元件120)和第二发热组件15(包括第二发热元件151和导油绝缘体152)由模具一体制造成型,具体制作过程如下:在模具中的嵌设在气道13中的第一发热组件12(第一发热元件120)的底部,放置好第一电极组16的第一正电极和第一负电极;在模具中的导油绝缘体152的位置处放置好第二电极组17的第二正电极和第二负电极,以及放置好第二发热元件151;第一正电极、第一负电极、第二正电极和第二负电极应预留能露出导油绝缘体152底部的长度(见图5所示)。当第一电极组16、第二电极组17、第一发热元件120和第二发热元件151放置好后,合上模具,并在模具中浇注陶瓷粉,最后合模烧结成型,这样,制造材料内部嵌设有第一发热元件120的气道13就和内置
有第二发热组件15的导油绝缘体152 就由模具一体烧结成型,连接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第二导油绝缘体152 的管壁需设置成多孔形状(图中未示出)以供烟油流经导油绝缘体152并被加热雾化。
76.此外,当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120的气道13和第二导油绝缘体152的材质均为玻璃材质时,其制作方法同陶瓷材料的一样。
77.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发热组件15为可用于导电并导油的陶瓷体时,则可以直接将嵌设有第一发热元件120的气道13和作为第二发热组件的第二发热元件151由模具一体烧结成型,连接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78.对于给存储在油道中的液态烟油的加热结构,本技术未示出及描述,同时,说明书附图也未给出相应结构。但需要说明的是,给油道的加热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79.以下参考图6,本实施例和前述图4至图5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气道13和导油绝缘体152分开制造成型,气道13和导油绝缘体152通过密封套115密封连接。密封套115的材质优选为硅胶。硅胶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能有效地防止第一电极组16的正负极以及第二电极组17的正负极发生短路。由于气道13和导油绝缘体152需要分开制造,和实施例1相比,它们的制作方式并不相同。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组16放置在嵌设有第一发热元件120的气道13的模具中,制作第一导油绝缘体121;将第二电极组17放置在内置有第二发热元件151的第二导油绝缘体152的模具中,制作第二导油绝缘体152,然后将它们通过密封套115连接在一起。
80.本实施例中,导油绝缘体152可以制成多孔管道。导油绝缘体152的材质和前述图4至图5实施例中的材质相同,可以是陶瓷或者玻璃,第一发热元件 120和第二发热元件151可以是由发热电阻、单金属丝、单金属片、印刷电路、铁、铬、铝、镍铬合金中的任一种材料制9成。
81.以下参考图7,和前述图3、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发热组件12除了包括第一发热元件120(见图2)之外,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0的外侧壁上的感应加热部件116,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装置116可以通过电磁感应使得第一发热组件12中的第一发热元件120感应加热,实现非接触式感应加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元件120、第二发热组件15的材质可以和前述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的相同。
82.感应加热部件116通电后可以产生磁场,其材质可以是金属,例如铜、铝、钢或者黄铜,也可以是石墨、碳和碳化硅的半导体。而第一发热组件12中的第一发热元件1由感应发热体的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在感应到感应加热部件 116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电场,从而产生电流加热。供电电源119通过导线117和控制模块118连接后,供电电源119经控制模块118为感应加热装置116加热。供电电源119、导线117、控制模块118设置在电子雾化装置2中,对于电子雾化装置2的介绍,放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由于感应加热部件116不需要和被加热物质直接接触便能对被加热物质进行加热,因此,虽然感应加热部件116和第一发热组件12包含的第一发热元件120之间间隔了外壳10和容纳腔11,但依然能够对第一发热元件120感应加热,从而对气道13的内壁以及容纳腔11中的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14加热。同时,根据感应加热原理,设置在壳体10外侧壁的感应加热部件116也可以对处于容纳腔11内的工作物质(例如,液态、半固态或者固态的烟油、草本植物、医疗药物)进行预加热。本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装置116优选为感应线圈。
83.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发热元件120作为金属感应发热体,还可以直接设置为气道13的一部分。具体地,第一发热元件120可以位于气道13 的下体部分,通过这种结构方式,当第一发热元件120感应到感应加热部件116 的磁场时,能够直接对气道13的内壁和容纳腔11中的固态、半固态或者液态的工作物质预加热,从而能够使用更小的电源电压的功率,同样能够达到前述图1至图6实施例中预设的预加热温度,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雾化器和设置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使用电量,提升了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性能。
84.参考图8,本实施例和前述图7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图2中的第一发热组件12在本实施例中为设置在气道13内壁的晶体发热管122。晶体发热管122发热后对气道13的内壁加热。
85.晶体发热管122能制冷和制热的原理在于,晶体发热管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最主要为碲化铋,加入不纯物经过特殊处理而成n型或p型半导体温差元件,晶体发热管pn结转换来实现冷热交替,即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在图8中,晶体发热管122和控制模块118连接,控制模块118和供电电源119连接,当需要对被雾化后的电子烟蒸汽加热时,供电电源119和晶体发热管122正向接通,此时,设置在气道13内壁的晶体发热管122对气道13内壁进行加热,以阻止烟油雾化蒸汽冷凝附着在气道13的内侧壁上,堵塞内侧壁并占用气道13,造成吸食者无法吸食。当吸食者不再吸食电子烟时,将晶体发热管122和供电电源 119反向连接,则晶体发热管122对容纳腔11中的烟油制冷,使原本处于液态或者半液态的烟油经制冷后变成固体状,从而杜绝了雾化器1漏油事故的发生。
86.以下参考图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如图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2包括,前面4个实施例所描述的雾化器1,以及控制模块118和供电电源119。雾化器1包括内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2和所述第二发热组件15。控制模块118分别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12和所述第二发热组件15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8控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12对气道内壁加热,以防止雾化后的蒸汽冷凝回流到气道中堵塞气道。同时,第一发热组件12也对处于容纳腔的内的液态、半固态或固态的烟油、烟膏进行加热,以方便流入雾化腔进行雾化。第二发热组件15则对流入雾化腔的液态的烟油加热后进行雾化。
87.优选地,嵌设在制成气道13的材料里面的第一发热元件120的长度可以等于储置在容纳腔11中烟油14在满杯状态下液面的高度,这样可以防止第一发热元件120的长度高出烟油14在满杯状态下液面的高度时,可能会发生的因烟油14的油量不断减少而导致第一发热元件120对作为油杯的容纳腔11干烧的情况。
8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如图7和图8所示,图7和图8分别为包含有一个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8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前述图1至图8中各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结构。并且,该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供电电源;
90.供电电源119与控制模块118电连接,供电电源119为控制模块118提供工作电源;
91.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发热组件12(图4所示)和第二发热组件15(图4所示)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发热组件12加热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14 至液态工作物质,并控制第二发热组件15将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雾化状态。
9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发热组件可以仅加热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至液态工作物质,也可以在加热第一工作物质的同时,对气道的内壁加热,还可以对第一工作物质和气道的内壁分开来加热,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灵活性,相应地也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性能,并且,由于只需要在两个正电极以及一个公共负极外部设置绝缘部件,从而不仅减小了包括雾化器在内的电子雾化装置整体的结构尺寸,降低了电极结构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占用的空间,而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93.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94.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前述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雾化器、控制模块和供电电源;
95.启动所述电子雾化装置,控制模块独立控制或者同步控制第一发热组件和第二发热组件,使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为气道13的内壁和储置在容纳腔11(见图1)中的待加热的第一工作物质加热,以及使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将从容纳腔 11流入到雾化腔中的预热后的工作物质加热成雾化状态。在启动电子雾化装置后,电子雾化装置开始工作。参考图9,供电电源119为控制模块118供电。供电电源119可以是市电电源,移动充电电源、干电池和铅蓄电池的一种。控制模块118可以是集成了各种外围器件的芯片处理器。控制模块118通过控制第一发热组件12为电子雾化装置中处于容纳腔11(见图1,容纳腔也叫油杯) 中的第一工作物质及气道加热,使容纳腔11中的第一工作物质被预热后由液态、固态或者半固态变为液态,形成液态后的工作物质(未图示)流到第二发热组件(雾化装置)以供第二发热组件加热至便于使用雾化状态的汽态工作物质;通过对气道13加热,以防止经雾化器雾化后的工作物质蒸汽冷凝后回流,粘附在气道内壁,造成气道堵塞。
9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118独立控制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发热组件12将所述气道和位于容纳腔11(见图1)内的第一工作物质加热至第一预热温度,第二发热组件将流入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由第二发热组件15围合而成,图1中未标注)中的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第二预热温度,当烟油被雾化后,电子雾化装置提示吸食者可以吸食后,所述控制模块118控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12对所述气道和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工作物质加热保温,保温温度为50-60℃,所述控制模块118控制第二发热组件15继续以所述第二预热温度对液态工作物质加热至第一个周期完成后,结束加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12在所述第一个周期完成后延迟1-3秒停止加热。
9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118同步控制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发热组件12将所述气道和位于容纳腔11中的第一工作物质预热至第一预热温度,第二发热组件将处于第二发热组件中的烟油加热至达到雾化条件的第二预热温度;
98.液态工作物质雾化后,当使用者使用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以50-60℃的温度加热保温,保温时间持续1-3秒后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9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物质可以为固态、半固态、液态的烟油。
100.通过上述控制方法,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发热组件为容纳腔中的第一工作物质预热的同时,还可以为气道预热,从而防止第一工作物质经雾化后形成的蒸汽冷凝后回流到气道中堵塞气道,并由于能够同时为第一工作物质和气道预热,进一步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性能。
10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