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4848发布日期:2021-12-18 01:5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储油腔和雾化芯,雾化芯内具有雾化通道,该雾化通道分别与吸嘴和进气口连通,雾化芯对储油腔注入的油液进行加热雾化从而在雾化通道中产生气溶胶,用户通过对吸嘴的抽吸而产生负压变化从而将所产生的气溶胶吸食进入人口,但是现有气溶胶产生装置或者雾化装置的吸嘴和进气口都是处于开放状态的,长时间放置,容易导致雾化芯处的油液因吸水而导致气溶胶变味或加热时出现炸油现象;而且常规雾化芯注油后很容易因气压变化和气温变化导致漏油,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在使用过后放入包里和口袋里时,经常有或多或少的冷凝液和油液渗透出,导致污染包和衣物,特别是坐飞机时漏油非常严重;另外,当气溶胶产生装置或雾化装置表面有油污时不能整机进行清洗,清洗时可直接导致雾化芯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储油腔以及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储油腔内设有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内具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连通;
6.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出气通道及进气通道。
7.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进气腔和连通腔,所述进气腔和连通腔分别位于所述储油腔的上下两侧,所述出气通道形成于所述进气腔内,所述雾化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上下贯穿所述储油腔,并分别与所述进气腔和连通腔连通,所述封闭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进气腔内。
8.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9.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沿所述底壁弯折延伸的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对并与所述侧壁密封连接的隔板,所述底壁、侧壁以及隔板共同围成所述储油腔,所述底壁朝向所述隔板方向凸出延伸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贯穿所述底壁,所述隔板对应所述连通管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气孔;
10.上盖,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本体的上端,并与所述侧壁和所述隔板共同围成所述进气腔;
11.下盖,所述下盖盖合在所述本体的下端,并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共同围成所述连通腔。
12.优选地,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上盖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与所述上盖抵接的环形凸
起,且所述隔板于所述环形凸起内设有贯穿的出气孔,所述环形凸起限定出所述出气通道;所述上盖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吸嘴。
13.优选地,所述上盖于邻近所述吸嘴的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吸嘴外部还套设有一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罩设于所述第二进气孔,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的第三进气孔。
14.优选地,所述上盖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封闭部件包括在所述上盖和所述隔板之间滑动的滑动板以及与所述滑动板连接的拨块,且所述拨块伸出于所述导向孔。
15.优选地,所述滑动板包括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所述第一封闭部为长条形结构,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封闭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封闭部远离所述第二封闭部的一端穿入到所述环形凸起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封闭部连接,所述拨块设于所述第二封闭部上;所述第一进气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封闭部宽度方向的两侧。
16.优选地,所述雾化芯穿设固定于所述下盖和底壁,上端与所述出气孔密封连通,下端露出于所述下盖之外,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连通腔的部分开设有分别第四进气孔,以使所述连通腔通过所述第四进气孔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
17.优选地,所述隔板沿所述出气孔周缘向所述底壁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套接管,所述雾化芯的上端通过第一密封塞密封地套接于所述套接管中,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雾化芯与所述下盖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装置。
19.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封闭部件移动至第二位置,出气通道及进气通道处于封闭状态,即雾化芯的雾化通道完全封闭状态,从而实现雾化芯的全密封防水功能,避免了雾化芯进水或漏油的现象,保证了气溶胶的吸食口感,并可进行整机清洗,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22.图2为图1所示雾化装置的立体剖面结构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实施例的爆炸分解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如图1所示的雾化装置100以及与雾化装置100可拆卸装配一起的电池杆(未图示),通过电池杆对雾化装置100内部的雾化芯进行供电,以使雾化芯在工作状态时对雾化装置100中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所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雾化装置100上的吸嘴输出以供用户吸食。
29.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雾化芯20、吸嘴30以及封闭部件40,壳体10内具有储油腔14以及出气通道15和进气通道16,雾化芯20穿设于储油腔14内,雾化芯20内具有雾化通道21,雾化通道21分别与出气通道15和进气通道16连通;吸嘴30安装在壳体10上并与出气通道15连通,封闭部件40可滑动连接在壳体10上,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打开或封闭出气通道15及进气通道16。
30.在本实施例中,当雾化装置100需要使用时,将封闭部件40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出气通道15及进气通道16处于打开状态,即进气通道16、雾化通道21、出气通道15以及吸嘴30依次连通,雾化芯20工作时所产生的气溶胶可由用户通过抽吸动作而吸食,实现正常使用功能;当雾化装置100不需要使用时,将封闭部件40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出气通道15及进气通道16处于封闭状态,即雾化芯20的雾化通道21完全封闭状态,从而实现雾化芯20的全密封防水功能,避免了雾化芯20进水或漏油的现象,保证了气溶胶的吸食口感,并可进行整机清洗,使用方便。
31.具体地,壳体10内还形成有进气腔17和连通腔18,进气腔17和连通腔18分别位于储油腔14的上下两侧,出气通道15形成于进气腔17内,雾化通道21的一端与进气通道16连通,另一端与连通腔18连通,进气通道16上下贯穿储油腔14,并分别与进气腔17和连通腔18连通,封闭部件40滑动设置于进气腔17内。
32.也就是说,雾化通道21的下端和进气通道16的下端通过连通腔18进行连通,雾化通道21的上端通过穿过进气腔17的出气通道15从而与吸嘴30连通,封闭部件4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是切断进气腔17与进气通道16的连通、以及雾化通道21与出气通道15的连通,从而使雾化芯20的雾化通道21处于封闭状态。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本体11、上盖12和下盖13,本体11包括底壁111、沿底壁111弯折延伸的侧壁112、以及与底壁111相对并与侧壁112密封连接的隔板113,底壁111、侧壁112以及隔板113共同围成储油腔14,底壁111朝向隔板113方向凸出延伸有连通管114,连通管114贯穿底壁111,隔板113对应连通管11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131;
34.上盖12密封盖合在本体11的上端,并与侧壁112和隔板113共同围成进气腔17;封闭部件40可在侧壁112和隔板113之间横向的移动,以打开或封闭出气通道15以及进气通道
16。
35.下盖13密封盖合在本体11的下端,并与侧壁112和底壁111共同围成连通腔18;其中,底壁111向远离下盖13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下盖13盖合在本体11下端时将该凹槽封闭从而形成连通腔18。
36.需要说明的是,侧壁112的内侧面邻近上端的位置形成有台阶,隔板113设置于该台阶面上,当上盖12盖合在本体11上端时,将隔板113牢牢的压固在该台阶面上,从而使本体11内形成密封的储油腔14。
37.另外,底壁111还开设有贯穿所述下盖13的注油孔,通过该注油孔可向储油腔14进行添加油液,并通过密封塞19进行封堵,当雾化装置100与电池杆装配一起时,密封塞19位于雾化装置100和电池杆之间,保证了注油孔的密封性能。
38.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隔板113朝向上盖12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与上盖12抵接的环形凸起1132,且隔板113于环形凸起1132内设有贯穿的出气孔1133,环形凸起1132限定出出气通道15;即出气孔1133分别与出气通道15和雾化通道21连通。
39.上盖12上对应该出气通道15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并围绕该通孔的周缘凸起形成有吸嘴座122,吸嘴30固定安装于该吸嘴座122上,从而与出气通道15连通。
40.较佳地,上盖12于邻近吸嘴30的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23,吸嘴30外部还套设有一防护套31,防护套31罩设于第二进气孔123,并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123连通的第三进气孔32。
41.应当理解的是,防护套31内侧面与吸嘴30外侧面以及上盖12的外侧面共同围成一个环形腔体33,防护套31上的第三进气孔32通过该环形腔体33于上盖12上的第二进气孔123连通,当封闭部件40处于第一位置,且用户进行抽吸时,雾化装置100外部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三进气孔32、环形腔体33、第二进气孔123、进气腔17、第一进气孔1131、进气通道16以及连通腔18,然后进入到雾化通道21与气溶胶混合后通过出气通道15从吸嘴30输出以供用户吸食。
4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盖12上开设有导向孔121,封闭部件40包括在上盖12和隔板113之间滑动的滑动板41以及与滑动板41连接的拨块42,且拨块42伸出于导向孔121。通过波动该拨块42在导向孔121中移动以使封闭部件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出气通道15和进气通道16的打开或封闭。
43.具体地,滑动板41包括第一封闭部411和第二封闭部412,第一封闭部411为长条形结构,其宽度小于第二封闭部412的宽度,且第一封闭部411远离第二封闭部412的一端穿入到环形凸起1132中,另一端与第二封闭部412连接,拨块42设于第二封闭部412上;第一进气孔1131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一封闭部411宽度方向的两侧,对应地,本体11内也形成有两个连通管114,两个连通管114分别对应的与两个第一进气孔1131密封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闭部412的宽度与进气腔17的宽度相适配,提高了封闭部件40滑动时的稳定性。
44.当封闭部件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封闭部411的末端伸入到环形凸起1132内将出气孔1133盖合,以切断出气通道15和雾化通道21,与此同时,第二封闭部412将两个第一进气孔1131盖合,以切断进气腔17和两个进气通道16之间的连通。
45.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芯20穿设固定于下盖13和底壁111,上端与出气孔1133密封
连通,下端露出于下盖13之外,且雾化芯20位于连通腔18的部分开设有分别第四进气孔22,以使连通腔18通过第四进气孔22与雾化通道21连通。如此,当外部空间经过进气通道16进入连通腔18后,通过第四进气孔22进入到雾化通道21中,从而与雾化芯20所产生的气溶胶混合后,经过出气通道15和吸嘴30输出。
46.需要说明的是,雾化芯20漏出与下盖13的部分包括有与其发热件电连接的导电触点23,当雾化装置100与电子杆装配组成气溶胶产生装置后,该导电触点23与电池杆电性连接,从而实现雾化芯20与电池杆的电性连接。
47.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雾化芯20与壳体10的连接处出现漏油现象,保证储油腔14的密封性,隔板113沿出气孔1133周缘向底壁111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套接管,雾化芯20的上端通过第一密封塞密封地套接于套接管中,雾化芯20与底壁1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雾化芯20与下盖1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4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9.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