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5180发布日期:2022-04-22 12:0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雾化器通常在出厂时就预先装设有雾化液,雾化器在经过运输、存储等长时间放置后,从而雾化液会渗透进入雾化芯的导油体中,使导油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产生雾化液的堆积,从而导致使用者刚开始使用时因堆积的雾化液而影响雾化所产生气溶胶的口感。
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在储液腔中设置密封件来隔绝储液腔和雾化芯,在使用时控制密封件移开以使储液腔的雾化液可进入到雾化芯中,但是该密封件基本为一次性使用,不能实现多次利用油杯或者雾化芯,提高了用户的实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油杯底座和雾化组件,所述油杯底座密封安装到所述油杯的下端,并与所述油杯形成有储液腔以及上下贯穿所述储液腔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导油孔;
6.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底座以及安装到所述雾化底座上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由下往上密封插入到所述气流通道中,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雾化底座由下往上可依次定位的固定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7.当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雾化底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雾化芯封堵所述第一导油孔;当所述雾化底座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雾化芯的第二导油孔与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8.优选地,所述雾化芯上端设有一与所述气流通道内壁抵接的密封环,当所述雾化底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环封堵所述第一导油孔。
9.优选地,所述雾化底座的侧壁设有定位部,所述油杯或所述油杯底座的底部设有用于收容所述雾化底座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部配合连接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当所述雾化底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当所述雾化底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定位部是由所述雾化底座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的卡勾,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均为可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孔或卡槽。
11.优选地,所述雾化底座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定位部形成于所述上端部上,当所述雾化底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上端部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下端部止挡于所述油杯的底部。
12.优选地,所述油杯于所述储液腔中形成有第一套接管,所述油杯底座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套接管,当所述油杯底座密封安装到所述油杯内时,所述第一套接管和第二套接管相互密封连接,并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13.优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的导油体和发热体,所述雾化管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雾化底座上,所述第二导油孔开设于所述雾化管对应所述导油体的位置上,所述雾化管和导油体共同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雾化通道,所述密封环设于所述雾化通道的上端,且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密封连通。
14.优选地,所述雾化管的外径小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直径,其上端设有一与所述气流通道内壁抵接的密封环,所述雾化管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下方定位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密封抵接;当所述雾化底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油孔位于所述密封环和密封圈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15.优选地,所述雾化底座内还绝缘间隔设有两个导电电极,且两个所述导电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两个所述导电电极的下端平齐或凸出于所述雾化底座的底面。
16.优选地,所述雾化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的进气通道。
17.优选地,所述雾化底座的底部还设有磁铁。
18.优选地,所述油杯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中设有密封塞。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20.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时,使雾化底座定位的固定于第一位置,此时雾化芯封堵第一导油孔,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错开且不连通,而使油杯的储液腔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以便于运输和长期储存放置;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可雾化底座向上推动,以使雾化底座定位的固定于第二位置,此时雾化芯的第二导油孔与气流通道上的第一导油孔连通,使储液腔中的雾化液可正常进入到雾化芯中实现正常的雾化功能;并且可实现自动化的组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在雾化底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图;
23.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在雾化底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图;
25.图4为图3的剖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10、油杯底座20和雾化组件30。
31.油杯底座20密封安装到油杯10的下端开口内,并与油杯10形成有密闭的储液腔11以及上下贯穿储液腔11的气流通道12,从而在油杯10的上端形成有供用户抽吸的吸气口13;具体地,油杯10的上端内壁沿吸气口13的边缘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一套接管14,油杯底座20的内部设有安装孔23,并沿安装孔 23的边缘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套接管21,第一套接管14和第二套接管21相互密封连接并形成所述气流通道12,而油杯10、油杯底座20的内部以及第一套接管14、第二套接管21的外壁之间共同形成有所述储液腔11。
32.在本实施例中,油杯10与第一套接管14为一体成型结构,油杯底座20 与第二套接管21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在第二套接管2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油孔22,储液腔11和气流通道12通过该第一导油孔22连通;优选地,第一导油孔22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二套接管21的侧壁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设置第一套接管14或者只设置第二套接管21,例如,油杯10上凸出延伸的第一套接管14延伸至下端开口中并密封贯穿油杯底座20,此时第一导油孔22可开设于第一套接管14的侧壁上;又例如,油杯底座20 上凸出延伸的第二套接管21延伸至油杯10的上端,直接与油杯10的吸气口 13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对应气流通道12的构成结构不做特别限制。
33.结合图5所示,雾化组件30包括雾化底座32以及安装到雾化底座32上的雾化芯31,雾化芯31可由下往上通过安装孔23密封地插入到气流通道12中,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312,雾化底座32相对油杯10或油杯底座20由下往上可依次定位的固定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34.组装时,将雾化组件30从油杯底座20的下方插入油杯10中,并使雾化底座32定位的固定于第一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雾化芯31封堵第一导油孔22,第一导油孔22和第二导油孔312错开且不连通,而使油杯10的储液腔11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以隔绝储液腔11中的雾化液进入到雾化芯31中,避免雾化芯31的导油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而产生雾化液堆积的情况;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将雾化底座32向上推动,以使雾化底座32定位的固定于第二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雾化芯31的第二导油孔312与气流通道12上的第一导油孔
22连通,使储液腔11中的雾化液可正常进入到雾化芯31中实现正常的雾化功能;根据本实施例的雾化器,可实现自动化的组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35.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组装和雾化液的注入,本实施例中油杯10的侧壁开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注液孔15,注液孔15中设有密封塞16。在组装时,先将雾化组件30与油杯10以及油杯底座20装配一起后,并使雾化底座32位于第一位置以封闭第一导油孔22后,通过注液孔15向储液腔11中注入适量的雾化液,再通过密封塞16将注液孔15封闭。
36.需要说明的是,油杯10的上端减缩的形成有吸嘴状结构,油杯10的下端周壁内凹以便于与电池杆的插接口进行插接,本实施例中注液孔15开设于油杯 10的下端周壁中,当雾化器与电池杆插接以使雾化芯31与电池杆内部的供电组件电连接时,注油孔隐藏于电池杆的插接口中,可保证密封塞16不从注油孔中脱落,并使组成的雾化设备外形更加简洁。
37.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底座32的侧壁设有定位部33,油杯底座20的底部设有用于收容雾化底座32的收容腔24,收容腔24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定位部 33配合连接的第一配合部25和第二配合部26,且第一配合部25位于第二配合部26的正下方;雾化器初始状态下,雾化底座32位于第一位置上,其通过定位部33与第一配合部25的配合连接,让雾化底座32与油杯底座20固定,以使第二套接管21上的第一导油孔22处于封闭状态;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时,推动雾化底座32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并通过定位部33与第二配合部26的配合连接,让雾化底座32与油杯底座20固定,以使雾化芯31的第二导油孔312 与第二套接管21上的第一导油孔22导通。其中,定位部33与第一配合部25 和第二配合部26的连接可采用磁吸或卡扣的方式实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容腔24也可开设于油杯10的底部,即油杯底座20的底壁与油杯10的下端开口共同形成该收容腔24,此时,第一配合部25和第二配合部26设于油杯10 的下端开口内壁上。
38.在本实施例中,油杯底座20的底壁与油杯10的底壁平齐,而雾化底座32 包括上端部321和下端部322,且上端部321与收容腔24适配,下端部322的周壁与油杯10的周壁大致相同,雾化芯31固定在上端部321的顶部上,定位部33设于上端部321的侧壁上,当雾化底座32移动至第二位置固定时,上端部321完全收容于收容腔24中,并通过周壁上设置的密封圈323与收容腔24 的内壁密封,同时下端部322与油杯10抵接,以使雾化器在与电池杆的插接口组装时更加紧凑稳定。
39.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底座32的上端部321侧壁向上延伸有弹性臂331,定位部33为弹性臂331上端向外凸出形成的卡勾,第一配合部25和第二配合部 26均为开设在收容腔24内壁上的卡孔或卡槽;雾化底座32在初始状态时可通过卡勾结构的定位部33卡固于卡孔或卡槽结构的第一配合部25上,以使雾化底座32定位固定于第一位置,通过雾化芯31来实现对第一导油孔22的封闭,当雾化底座32受到向上的外力作用时,卡勾结构的定位部33可在弹性臂331 的形变作用下从卡孔或卡槽结构的第一配合部25中脱离,使雾化底座32可继续向上移动,直至卡勾结构的定位部33卡固于卡孔或卡槽结构的第二配合部 26上,以使雾化底座32定位固定于第二位置,从而使雾化芯31上的第二导油孔312与第一导油孔22对应连通。
4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5和第二配合部26在适应雾化器内部结构时可能采用错位设置,此时定位部33的数量也可采用两个,两个定位部33可分别与第一配合部25和第二配合部26实现配合连接,以使雾化底座32定位的固定在两个位置上。
41.在一实施例中,雾化芯31包括雾化管311以及设置于雾化管311内的导油体313和发热体,雾化管311上端设有一与气流通道12内壁抵接的密封环315,雾化管311的下端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雾化底座32上,第二导油孔312 开设于雾化管311对应导油体313的位置上,雾化管311和导油体313共同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雾化通道310,当雾化芯31插入至气流通道12中时,雾化通道310的上端通过密封环315与气流通道12密封连通。并且在当雾化底座32 位于第一位置时,雾化管311上的密封环315封堵第一导油孔22,以完全密封储液腔11。
42.具体地,导油体313为中空柱状结构,其可采用多孔陶瓷材料或发泡吸油棉等材料制成,导油体313可通过过盈配合的安装在雾化管311内;发热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用金属导电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制成,其可嵌设于导油体 313的内壁中,并采用管状的发热网或螺旋发热丝结构。导油体313与第二导油孔312相对,当雾化底座32处于第二位置以使第二导油孔312与第一导油孔 22对应连通时,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可依次通过第一导油孔22和第二导油孔 312并渗入到导油体313中,导油体313用于渗入的雾化液引导至与发热体接触,通过发热体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43.较佳地,雾化底座32中开设有与雾化通道310连通的进气通道324,该进气通道324远离雾化通道310的一端贯穿出雾化底座32的下表面,当使用者对着吸气口13进行抽吸时,雾化器外部的空气可经过进气通道324进入至雾化通道310中与所产生的气溶胶混合,并经过气流通道12和吸气口13输出由使用者进行吸食。
44.另外,雾化管311的内壁于第二导油孔312的上方开设有一定位台阶,导油体313可从雾化管311的下端装入,并由该定位台阶进行定位止挡,且在导油体313的上端和定位台阶之间设有一环状的密封垫314。
45.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底座32内还绝缘间隔设有两个导电电极36,雾化底座32的上端还设有一绝缘环34,发热体的两个导电引脚317穿过绝缘环34并分别与两个导电电极36电连接,两个导电电极36的下端平齐或凸出于雾化底座32的底面。当雾化器与电池杆插接组装时,雾化芯31通过两个导电电极36 来与电池杆内部的供电组件实现电连接。
4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雾化器与电池杆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雾化底座3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磁铁35,两个磁铁35相对雾化底座32的中心对称;当雾化器插入电池杆的插接口中时,通过两个磁铁35来与电池杆插接口中对应的磁铁或磁吸件进行吸附。
47.在一实施例中,雾化管311的外径小于气流通道12的直径,雾化管311于第二导油孔312的下方定位固定有密封圈316,密封圈316的外侧与气流通道 12的内壁密封抵接;当雾化底座3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油孔22位于密封环315和密封圈之间并与第二导油孔312连通。如此,通过该密封圈316的作用可避免雾化液通过第二套接管21和雾化管311之间的间隙向下泄漏至雾化底座32中。
4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密封部件均采用硅胶或硅橡胶等材料制成。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设备,雾化设备包括电池杆以及雾化器,该雾化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雾化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
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1.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