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5431发布日期:2022-05-26 11:4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和应用该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的气溶胶发生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气溶胶发生器行业逐渐发展,小型气溶胶发生器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为了实现所吸即所得,通常在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配置空气开关,通过在用户吸气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差来产生电信号,以触发雾化装置工作,从而将存储的油液雾化成气溶胶。现有空气开关式气溶胶发生器通常采用雾化气道和空气开关的触发气道共用的一个气流通道的结构。为了保证空气开关的灵敏度,需要将进气口设置的很小以减小空气开关的补气速度,这种方式容易造成雾化气道气流量偏小,产生憋气的问题。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旨在实现大气流对空气开关的触发,解决憋气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和空气开关,所述供电主体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雾化装置的安装部,所述供电主体设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安装部的气道,所述空气开关位于所述气道内,且空气开关的补气端至少部分与所述进气口相对。
7.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进气口的进气面积大于所述空气开关补气端的面积。
8.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进气口为多个,所述空气开关的补气端至少与部分进气口相对。
9.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多个所述进气口均匀间隔分布。
10.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供电主体包括套壳、设有所述进气口的底盖、以及电池组件,所述套壳一端设有所述安装部,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底盖,所述电池组件安装于所述套壳内且位于所述底盖和安装部之间,所述底盖、电池组件以及套壳内壁围成所述气道。
1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底盖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底盖本体以及紧固于所述底盖本体内的软胶座,所述软胶座设有与所述空气开关相适配的安装孔以及罩盖于所述进气口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的顶壁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
12.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导气槽的侧壁远离顶壁的一端与底盖本体弹性抵接。
13.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导气槽的顶壁还设有至少一第二通气
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分别与所述进气口以及气道相连通。
14.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元件、罩盖于所述电池元件的支架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接于所述支架的部分外表面且密封件的外周与套壳的内壁弹性抵接,以使得所述电池组件一侧与所述套壳紧密贴合,另一侧与所述套壳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所述气道。
15.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其中,包括雾化装置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供电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内设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雾化通道与所述气道相连通。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和空气开关,所述供电主体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雾化装置的安装部,所述供电主体设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安装部的气道,所述空气开关位于所述气道内,且空气开关的补气端至少部分与所述进气口相对。通过将空气开关设置成与进气通道且与进气口相对,通过从进气口流经的空气对空气开关的感应端产生冲力而使其产生形变,进而触发空气开关,从而实现大气流对空气开关的触发,使得雾化气道的气流流通顺畅,避免憋气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的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中底盖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中软胶座的立体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的剖视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供电主体2空气开关3气道11套壳12底盖13电池组件14安装部201补气端202感应端121底盖本体122软胶座123进气口124安装槽1211底盘1212底筒1221安装孔1222导气槽1223第二通孔1224第一通孔131电池元件132支架133密封件
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1和空气开关2,所述供电主体1一端设有进气口123,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雾化装置的安装部14。所述供电主体1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气口123和安装部14的气道3,所述空气开关2位于所述气道3内,且空气开关2的补气端201至少部分与所述进气口123相对。本实施例将空气开关2设置成与进气通道且与进气口123相对,通过从进气口123流经的空气对空气开关2的感应端202产生冲力而使其产生形变,进而触发空气开关2,从而实现大气流对空气开关2的触发,使得雾化气道的气流流通顺畅,避免憋气的问题。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空气开关2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其包括补气端201和感应端202。所述补气端201和感应端202之间设有集气腔。所述补气端201设有与所述集气腔相适配的补气孔,所述感应端202设有感应膜片以及与所述集气腔的出气孔。即,所述补气孔、集气腔、出气孔依次连通形成空气开关2的内部气道3。外界的空气从所述补气孔进入所述集气腔内,再经由出气孔流出,在流出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感应膜片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电信号传输至供电主体1。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空气开关2可以是集成式压力传感器,其内部集成了微型控制电路,从而供电主体1无需在配置控制元件,减少设备成本。当然,所述空气开关2也可以采用非集成式的,通过在所述供电主体1设置控制元件,所述空气开关2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以传输电信号。
33.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供电主体1包括套壳11、底盖12和电池组件13。所述套壳11呈中空结构,其两端开口且相互连通。即套壳11的一端开口形成用于安装所
述雾化装置的安装部14,另一端开口安装有所述底盖12,通过底盖12封闭另一端的开口。所述底盖12包括底盖本体121和软胶座122,所述底盖本体121包括底盘1211以及沿所述底盘1211的边缘垂直弯折而形成的底筒1212,所述底盘1211和底盘1211围成一安装槽124。所述底盘1211设有所述进气口123,即所述安装槽124的底壁设有进气口123。所述软胶座122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安装槽124相适配,以使得所述软胶座122的外周与所述安装槽124的内壁弹性抵接,从而将所述软胶座122紧固于所述底盖本体121内,并密封软胶座122和安装槽124之间的缝隙。优选的,所述软胶座122的外周设置有至少一凸起,通过所述凸起增大所述软胶座122与安装槽124内壁之间的作用力,使得软胶座122安装更加牢靠,同时进一步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性。
34.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软胶座122设有与所述空气开关2相适配的安装孔1221,所述安装孔1221为通孔,其一端与所述气道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23相连通。所述空气开关2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21内,且补气端201与所述进气口123相连通且部分与进气口123相对,感应端202与所述气道3相连通。这样从进气口123进入安装槽124内的部分外界空气可以直接从补气端201进入空气开关2的集气腔内,并对空气开关2的内部起到直接造成冲击,并使得位于出气孔的感应膜片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感应端202被触发。
35.优选的,所述进气口123的进气面积大于所述空气开关2补气端201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足够大的气流对空气开关2形成冲击力,以触发空气开关2。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进气口123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优选的,所述进气口123为多个,即多个进气口123的总进气面积大于所述空气开关2补气。所述空气开关2的补气端201至少与多个进气口123中的部分进气口123相对,这样从部分进气口123进入的空气可以直接进入补气端201,提升了空气的流速和流通效率。进一步,多个进气口123均匀间隔分布。这样外界空气被多个进气口123分隔,从而形成均匀的气流。
36.进一步,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软胶座122朝向所述进气口123设有导气槽1222。所述导气槽1222的开口朝向所述进气口123,导气槽1222的顶壁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221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1224,导气槽1222的侧壁与所述底盘1211弹性抵接,且进气口123位于所述侧壁围成的区域(即开口面积)内。这样,所述导气槽1222的侧壁与所述底盘1211围成一罩盖进气口123的相对封闭空间,从进气口123进入底盖12内的气流全部被限制在所述导气槽1222内,再经由第一通气孔1224和安装孔1221而流入空气开关2,使得气流更加集中,从而提高流通效率和冲击空气开关2的强度。
37.进一步,所述导气槽1222的顶壁还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1223,所述第二通孔1223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2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道3相连通。通过进气口123、导气槽1222、第二通孔1223以及气道3依次连通形成雾化进气通道,外界空气通过所述雾化进气通道进入雾化装置内。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通孔1223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各第二通孔1223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1223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通孔1223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以保证空气开关2两侧的气流均匀。进一步,还可以在两第二通孔1223之间设置一跑道型的第二通孔1223,该跑道型的第二通孔1223的长轴与所述两个第二通孔1223的对称轴垂直设置,这样不仅增大了气流量,还保证了气流均匀流通。本实施例通过将空气开关2置于所述气道3内,从而所述空气开关2位于所述雾化进气通道内,当参与雾化的空气流经雾化进气通道时,对空气开关2形成冲击并触发
感应端202,从而使得空气开关2在大气流中被触发,解决了憋气的问题。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电池组件13安装于所述套壳11内,且位于所述底盖12和安装部14之间。所述电池组件13一端与所述空气开关2或者控制元件连接,另一端引出连接导线或者导电接触件,后续雾化装置装载于所述安装部14时,通过所述连接导线或者导电接触件与所述电池组件13电连接。
39.进一步,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电池组件13与所述套壳1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因而所述底盖12、电池组件13以及套壳11内壁围成所述气道3。优选的,所述电池组件13包括电池元件131、支架132以及密封件133。所述电池的形状与所述套壳11的形状相适配,例如所述套壳11呈中空的圆柱体,则所述电池元件131也呈圆柱体结构,相对应的,所述支架132呈弧形或者环形支架132;所述套壳11呈中空的长方体,则所述电池元件131也呈长方体结构,相对应的,所述支架132呈适配的结构。所述支架132罩盖于所述电池元件131,所述密封件133套接于所述支架132的部分外表面。
40.本实施例以所述套壳11与电池均采用圆柱体结构为例加以说明。弧形的支架132套接于所述电池元件131一侧的外周,并与所述套壳11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密封件133套接于所述支架132的部分外表面,且位于所述间隙内,其外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弹性抵接。通过所述密封件133封堵所述支架132与套壳11内置支架132部分间隙,从而使得电池组件13一侧与所述套壳11内壁紧密贴合,仅另一侧与套壳11内壁存在间隙,以形成弧形的气道3。这样使得气流仅能从电池组件13的一侧的弧形的气道3流通,减小了气流的分散程度,有效提高了流通效率。进一步,所述气道3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进气口123的轴向方向平行。优选的,所述气道3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气口123的中轴线重合或者接近,这样进一步减小了气流的流通路径和流通阻力。
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包括雾化装置和如上任一所述的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内设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雾化通道与所述气道相连通。该气溶胶发生器的供电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气溶胶发生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