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采收晾制方法

文档序号:31648452发布日期:2022-09-27 20:5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采收晾制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烟草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采收晾制方法。


背景技术:

2.根据烟草的类型,烟叶的调制主要分为烘烤、晾制和晒制等。雪茄烟叶是通过晾制的方式进行调制的。雪茄的带茎调制即半斩株采收调制,是将烟株中上部8~10片叶(第10~18叶位)一次性带茎采收进行调制的方法。
3.黄文昌研究表明,白肋烟采用半剥叶不划筋晾制和余下半整株晾制方式,相比于采用全剥叶不划筋方式晾制的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较佳、内含物质协调性较好、外观质量较好、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佳。张国平等采用半整株晾制的方式对马里兰烟五峰1号烟叶进行调制,结果表明:烟叶中还原糖含量增加、总糖含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香型程度较明显,香气质好、香气量足,余味舒适,杂气和刺激性较小,评吸结果良好,这与宋朝鹏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谭军等研究表明半整株晾制可以提高白肋烟的质量。烟叶在调制时叶片水分流失比较慢,晾制后叶片颜色暗而均匀,叶片结构松散,叶面伸展度较好,光泽度强,烟碱含量和氯含量高于剥叶采收晾制。从评吸结果看,半整株晾制的烟叶相较于剥叶采收晾制的烟叶香型明显,香气浓郁,杂气少,吃味舒适,燃烧较充分,灰色较白。胡润岭研究表明k326上部叶使用带茎砍秆的方式烘烤可以改善上部叶片的物理特性,如吸湿性、弹性和填充性等,提高烟叶内香气物质的含量,还可以提高上等烟的比例。袁黔华研究表明将nc82品种采用上部5片叶片一次性带茎砍烤处理,能提高烟叶的外观品质,促进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降低总氮、烟碱、氯含量,提高总糖、还原糖和钾的含量,总体上提高了烟叶品质。李卓璘等研究指出,白肋烟达白1号使用半斩株采晾方式,能够提高烟叶中的氮碱比、钾氯比和糖碱比,降低总含氮化合物含量,使烟叶内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明显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燃烧性。刘慧探究了雪茄烟的两种带茎采收晾制方式发现一次性整株采收晾制雪茄烟综合表现较优。
4.目前,在烟叶带茎采收晾制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关于烤烟的研究,而在雪茄烟中的研究极少,并且是在烟叶晾制期间环境湿度适宜的海南等地区进行的研究。雪茄烟叶主要采收晾制方式为摘叶采收晾制,部分产区对一次性采收晾制、上部叶带茎采收晾制等多种采收晾制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次性采收雪茄烟叶极易采收过熟烟、欠熟烟叶,一次性采收可降低采收成本但过熟烟叶或欠熟烟叶不易调制且调制后雪茄烟叶品质降低;上部叶带茎采收晾制能提高上部叶品质,但在湿度适宜地区晾制时茎秆水分含量过高易霉烂,采收晾制成本仍较高未明显降低;摘叶采收晾制方式采收成本高,对晾制过程中湿度要求高,温湿度自控晾房建设成本高昂。且现有采收晾制技术皆是在海南、湖南、云南等气候湿润地区的温湿度自控晾房内应用,现有技术烟叶采收成熟度不适宜、晾制成本较高、晾制过程中易霉烂。
5.因此,若能提供一种适宜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的采收晾制方法将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为不能满足雪茄烟晾制湿度的河南等气候干燥地区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采收晾制方法,可明显降低采收晾制成本,并提高晾制后雪茄烟叶品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8.一种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采收晾制方法,半斩株采收中上部叶(烟株去除底脚叶后从下往上的第10~18叶位烟叶),进行晾制,包括以下步骤:
9.(1)萎蔫期:湿度75~85%,温度25~28℃,时间4~5天,晾制至叶片变软凋萎,叶尖叶缘变黄;此阶段晾制目标任务是叶片变软凋萎,叶尖叶缘变黄,开始阶段烟叶水分含量高,2~3天后,叶肉部分进入萎蔫阶段,最终叶片变软卷筒,叶尖叶缘变黄,因此此阶段晾房内温湿度要求为湿度75~85%,温度25~28℃,时间4~5天。温湿度变化灵活掌握,一般通风窗白天关,晚上开;
10.(2)变黄期:湿度70%~80%,温度28~30℃,时间为5~8天,晾制至烟叶颜色由绿变黄,叶片变软;此阶段晾制目标任务是烟叶绿色减退,变黄,变软。变黄期温度不宜超过32℃,相对湿度不低于70%,切忌高温低湿条件使烟叶快速干燥,造成“死青”。变黄期是烟叶调制的重要时期,是消除烟叶青筋、浮青等含青的关键时期,因此要让烟叶充分变黄;
11.(3)变褐期:温度30~35℃,湿度70%~75%,时间为5~8天,晾制至叶色转变成深褐色,黄褐同步,边变黄边变褐,直到叶尖叶缘开始干燥;变褐期也是烟叶调制的重要时期,烟叶的油润感和香气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变褐期一定要让烟叶充分变褐,做到“三个基本一致”,即叶面-叶背颜色基本一致,叶尖-叶基颜色基本一致,叶肉-支脉颜色基本一致;
12.(4)定色期:湿度45%~55%,温度33~35℃,时间为5~8天,晾制至叶色深褐色,支脉全干,主脉干至7成;此阶段通风窗白天开,晚上关闭;
13.(5)干筋期:湿度50%以下,温度35℃以上,时间为5~6天,晾制至主脉全干,凹陷变黑,易折断,干筋期通风窗白天全开,晚上关闭,主脉干透后,即晾制结束。
14.烟叶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烟叶内物质变化的进程。本发明带茎晾制的烟叶茎秆中水分含量相比摘叶采收叶晾制要高,在晾制过程中可以为烟叶提供足够的水分,使烟叶内含物转化更协调,对晾房内湿度要求较摘叶采收晾制方式低(低10%左右),可解决在气候干燥地区晾制湿度不够的问题,晾制出品质优良、工业可用性高的烟叶,从而提高烟叶的效益。晾制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湿度不能过低,否则容易形成急干死青烟;同时湿度也不能过大,否则发生腐烂或霉变,烟叶失去使用价值。带茎晾制烟茎秆内水分含量高在晾制过程中可以为烟叶提供足够的水分,使烟叶内含物转化更协调,相较于正常晾制工艺对晾房内相对湿度要求低10%左右,可在气候干燥地区简易晾房内晾制出品质优良的烟叶。
15.进一步地,于晴天早晨无露水太阳完全升起后开始采收,雨天不采收烟叶。采收后,要将烟叶移到阴凉低温处,不能在烈日下暴晒(避免烟叶急干变青),也不能淋雨(避免烟叶发霉变质)。采收搬运各个环节小心谨慎,不损伤、划破、刺穿、折叠、按压烟叶,确保烟叶自然、完整。
16.进一步地,烟叶采收标准如下:
17.下部叶:移栽后60d~65d,分批次摘叶采收,每次采收2-3片,此时叶色浅绿(绿中微带黄),主脉发白,支脉嫩白色,叶面平滑呈绿中微黄,腺毛部分脱落,叶尖微黄;
18.中部叶:移栽后65d~70d,摘叶采收一次,单次采摘2-4片,此时叶色淡绿(绿中透
黄),主脉白亮,支脉浅白色,叶面微皱呈绿黄色,有成熟斑,叶尖叶缘退绿变黄下垂,腺毛基本脱落,茎叶角度增大,采收时断面平整,声音清脆;
19.中上部叶:移栽后75d~80d,带茎采收,当上部叶第一片烟叶黄绿(黄中带绿,7-9成黄),主脉白亮,支脉白色,叶面较皱呈黄绿色,腺毛大部脱落,茎叶角度较大,叶尖叶缘下卷,叶尖微枯黄,采收时断面平整,声音清脆,在烟株上所留中上部叶往下10~15cm处用消毒的砍刀自上而下一刀砍下。
20.进一步地,采后烟叶进行晾制前表面无水渍、水珠,当日采收的烟叶当日编/穿烟晾挂。
21.进一步地,编/穿烟过程如下:
22.摘叶采收的中下部叶:编/穿烟前对烟叶进行分类,即按照烟叶不同的部位、大小、成熟度(颜色)进行分类编/穿烟;茄衣烟叶采用针穿挂杆晾制:用穿烟针将采收的叶片穿棉线上杆,针线从距叶基部主脉1.5~2cm的位置穿过,相邻两片烟叶背靠背,叶距2cm;茄芯烟叶采用烟竿绑烟叶晾制,一般一扣一片烟叶,若每扣两片烟叶,则烟叶要背靠背,杆间距和编烟叶密度要密,叶间距2cm,雨天晾制密度要稀(杆间距25cm),晴天适当稍密(杆间距20cm);
23.带茎采收的中上部烟叶:采收后采用烟竿绑烟株晾制,一般一扣一株,两竿之间烟叶叶尖刚好相连,同一烟竿上两株烟茎秆间距30cm,杆间距20cm。
24.进一步地,晾制结束后,烟叶下架前进行回潮处理。
25.进一步地,所述回潮处理为:夜间打开晾房自然吸潮或者采用回潮机回潮,使烟叶含水率均匀达到10%~20%。
26.进一步地,烟叶下架时烟叶含水率在10%~20%。烟叶下架时,根据烟叶部位等进行初分级,保证烟叶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分开堆垛,便于后期烟叶发酵时质量控制。
27.带茎调制的烟叶中茎秆内含有大量水分相比逐叶采收叶调制要高,在调制过程中可以为烟叶提供足够的水分,使烟叶内含物转化更协调,更适用于气候较为干燥地区烟叶晾制,有利于调制出品质优良、工业可用性高的烟叶,从而提高烟叶的效益。
28.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9.在调制的过程中,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和烟叶中水分的转移,烟叶中的化学物质充分转化,使烟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发生变化。烟叶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变化必须有水的参与才能进行,所以,烟叶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烟叶内物质变化的进程。本发明带茎调制的烟叶中水分含量相比逐叶采收叶调制要高,在调制过程中可以为烟叶提供足够的水分,使烟叶内含物转化更协调,有利于调制出品质优良、工业可用性高的烟叶,从而提高烟叶的效益。本发明首次提出带茎采收晾制雪茄烟叶的工艺,适用于气候较为干燥地区,可明显提高雪茄烟晾制效果,降低采收晾制成本。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不同采收晾制方式过程中对晾房湿度的影响;
32.图2为不同采收晾制方式过程中烟叶含水率的变化;
33.图3为正常采收晾制中部叶(处理组t1)的照片;
34.图4为半斩株采收带茎晾制中部叶(处理组t2)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35.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36.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37.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38.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发明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39.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40.烟叶部位详细划分可分为底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这里中下部叶包括底叶、下二棚、部分腰叶,中上部叶包括部分腰叶、上二棚和顶叶。本发明实施例中,下部叶指的是烟株去除脚叶后从下往上的第1~6叶位烟叶;中部叶指的是烟株去除脚叶后从下往上的第7~12叶位烟叶;中上部叶指的是烟株去除脚叶后从下往上的第10~18叶位烟叶;中下部叶是烟株去除脚叶后从下往上的第1~10叶位烟叶。
41.实施例1
42.2021年于许昌市禹州市雪茄种植基地进行,以豫雪1号中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设四个处理:t1正常采收晾制中部叶,t2半斩株采收晾制中部叶,t3正常采收晾制上部叶,t4半斩株采收晾制上部叶。
43.t1为摘叶采收第10~12叶位烟叶正常晾制,具体过程为:移栽后70d,烟叶成熟采收,采用烟竿绑烟叶晾制,一扣一片烟叶,杆间距和编烟叶密度要密,叶间距2cm,在自然环境温湿度条件下晾制。
44.t2为斩株采收第10~12叶位烟叶与上部叶一起斩株带茎晾制,具体过程为:移栽后75d,在距离第10叶位烟叶下15cm处带茎砍下,采收后采用烟竿绑烟株晾制,一扣一株,两竿之间烟叶叶尖刚好相连,同一烟竿上两株烟茎秆间距30cm,杆间距20cm,带茎晾制萎蔫期湿度75~85%,温度25~28℃;变黄期湿度70%~80%,温度28~30℃;变褐期温度30~35
℃,湿度70%;定色期湿度45%~55%,温度33~35℃;干筋期湿度45
±
2%,温度40
±
2℃。
45.t3为摘叶采收第13~18叶位烟叶正常晾制,具体过程为:移栽75d后,烟叶成熟采收,采用烟竿绑烟叶晾制,一扣一片烟叶,若杆间距和编烟叶密度要密,叶间距2cm,在自然环境温湿度下晾制。
46.t4为斩株采收第13~18叶位烟叶带茎晾制,具体过程为:移栽后75d,在距离第10叶位烟叶下15cm处与中部叶一起带茎砍下,采收后采用烟竿绑烟株晾制,一扣一株,两竿之间烟叶叶尖刚好相连,同一烟竿上两株烟茎秆间距30cm,杆间距20cm,带茎晾制萎蔫期湿度75~85%,温度25~28℃;变黄期湿度70%~80%,温度28~30℃;变褐期温度30~35℃,湿度70%~75%;定色期湿度45%~55%,温度33~35℃;干筋期湿度45
±
2%,温度40
±
2℃。
47.中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晾制方式经济成本
48.摘叶采收方式每次采收2-3片烟叶,需多次采收;半斩株采收可一次将中上部烟叶一次采收完成。两种采收方式经济投入如表1所示,半斩株采收经济投入显著低于摘叶采收,可明显降低采收晾制成本。
49.表1中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晾制方式经济成本
[0050][0051]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对湿度的影响
[0052]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过程中对晾房湿度的影响见图1(t1和t3正常采收晾制在同一晾房内晾制,正常晾制曲线为t1和t3晾房内湿度曲线;t2和t4为同一晾房内晾制,带茎晾制曲线为t2和t4晾房内湿度曲线),由图1可知,在晾制过程中带茎晾制晾房内相对湿度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其中正常晾制方式下晾房内湿度变化幅度较大,采用带茎晾制方式能使晾房内湿度达到雪茄烟叶晾制湿度要求。在晾制过程中的前5d内两种晾制方式晾房内湿度差距不大,在10d后正常晾制方式晾房内湿度已降至70%以下,此时晾制湿度已不满足雪茄烟的晾制湿度极容易出现烟叶死青。带茎晾制方式晾房内湿度在15d前保持在80%左右能保证烟叶内含物质的充分转化。
[0053]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过程中烟叶含水率的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雪茄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含水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t1、t3处理下烟叶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且均低于t2、t4处理。在晾制的前20d内带茎晾制的t2、t4烟叶含水率变化幅度满足雪茄烟叶物质转化所需水分,晾制后烟叶不出现死青现象。
[0054]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雪茄烟叶晾制后外观质量见表2。正常采收晾制中部叶(t1)的照片见图3,半斩株采收带茎晾制中部叶(t2)的照片见图4。由表2可见,同一部位烟叶t1(图3)处理出现青褐色,其余在颜色上基本一致;叶片结构疏松程度表现为t4>t2>t3>t1;t1和t3处理相较同一部位身份较厚且有青斑;油分和色度均是t2(图4)和t4处理表现更佳。在带茎晾制的t2和t4处理烟叶结构疏松、身份适中、油分足、颜色均匀饱满无青斑。
[0055]
表2不同采收晾制方式雪茄烟叶外观质量
[0056][0057]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对雪茄烟叶的物理性状影响如表3所示。中部叶t1处理的叶片的单叶重、叶质重和叶面厚度均高于t2处理,其中叶质重在两组处理中差异性显著;而平衡含水率、含梗率和拉力均略低于带茎晾制处理,但差异性不显著。上部叶t3正常晾制处理的叶片的单叶重、叶质重、含梗率和叶面厚度均高于带茎晾制处理;平衡含水率和拉力同样低于带茎晾制处理。平衡含水率和拉力均是带茎晾制处理的叶片最高,拉力在带茎晾制叶片中均大于1n,这可能是烟叶结构更疏松影响其拉力。
[0058]
表3不同采收晾制方式下雪茄烟叶物理特性
[0059][0060]
注:采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数据后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
[0061]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下雪茄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见表4,可以看出t1处理的中部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都显著高于t2处理,而烟碱、钾、氯含量则t2低于t1处理,总氮含量处理间没有差异。上部叶不同处理在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与中部叶有着相同的规律,带茎晾制处理t4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均高于t3,其中总糖与还原糖有显著差异。对比烟叶两种调制方式发现,正常晾制的叶片中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带茎晾制,这可能是带茎晾制的叶片晾制过程中失水速率慢,糖类物质代谢充分。
[0062]
表4不同采收晾制方式下雪茄烟叶化学成分
[0063][0064]
不同采收晾制方式下雪茄烟感官质量见表5,可以看出,同一部位烟叶t2相较与t1和t4相较与t3均在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表现更优,而在燃烧性和灰色上没有差异。中部叶t1和t2在烟气柔细度、余味上表现一致,但上部叶t4较t3则有一定的提升。各个处理总分t4>t2>t3>t1,总体评价t4处理焦甜香、木香,甜感较好,t1处理杂气略重。表明在气候干燥地区同一部位烟叶带茎晾制能保证烟叶内含物充分转化,有利于提高烟叶感官质量,主要表现在香气质好,香气量足,烟气浓郁,刺激性较小,杂气少。
[0065]
表5不同采收晾制方式下雪茄烟感官质量
[0066][0067]
雪茄烟叶感官评价方法及判定标准如表6。
[0068]
表6
[0069][0070][0071]
其中:t—总分
[0072]
—各项指标平均得分
[0073]
0.81—百分制转换指数
[0074]
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晾房湿度是雪茄烟质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气候干燥地区采用半斩株采收带茎晾制工艺能增加晾房湿度,烟茎秆内含有的大量水分使烟叶有足够的水分进行缓慢的物质转化,可减少含青烟产生;内含物质能充分降解,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好,香气浓郁,烟气柔和,刺激性杂气小。本发明半斩株采收带茎晾制工艺可用于气候干燥地区雪茄烟自然晾制。
[0075]
在气候干燥地区采用本发明新型雪茄烟采收晾制工艺可降低采收晾制成本;保持晾房处在适宜的湿度,能保证雪茄烟叶有充足的水分进行内含物质的转化,晾制后雪茄烟叶外观颜色均匀饱满无青斑,结构疏松、油分足;化学成分协调,烟气透发醇和,青杂气较少。
[007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