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风功能的伞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48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防风功能的伞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尤其是指一种伞骨。
现有伞骨如

图1-3所示其包含主杆1、上巢2、中巢3、下巢4、主伞骨5、副伞骨6、支撑骨7及拉杆8;上巢2固结于主杆1上端,中、下巢3、4枢套于主杆1外缘;主伞骨5断面呈冂状,一端枢接上巢2周缘,另端束结组接副伞骨6;支撑骨7断面亦呈冂状,一端枢接中巢3周缘,另端枢接上伞骨5枢结部;拉杆8一端枢接下巢4上端周缘,另端枢接主伞骨5,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一)强风吹袭时,副伞骨6上弯,应力大部集中于副伞骨6与主伞骨5连接处,易折断;(二)强风反向吹袭外翻,不能自动回复,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风吹袭不易折断,可以自动回复的具有防风功能的伞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有防风功能的伞骨,其包括主杆、上巢、下巢、主伞骨、枢接件、副伞骨及支撑骨;上巢固结于主杆上端段,下巢活套于主杆外缘;主伞骨断面呈冂状,其一端枢接于上巢周缘,另端枢接于主伞骨末端;其特征在于枢接件一端枢设一枢接部与主伞骨另端铆结活动枢接,枢接件另端设一包覆束结段供副伞骨一端插置包覆束结且突伸一段容置于主伞骨内部,而受主伞骨末段两侧往内冲设的圆弧凸点限位形成一应力回弹间隙。
上述设计,强风吹袭时,藉由枢接件的应力回弹间隙并且当加设弹性拉杆可进一步承受应力,从而达到避免伞骨折断和自动回复原状,方便使用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伞骨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伞骨受强风吹袭示意图,其中剪头表示风向;图3为图2局部放大图,表示断裂状态;
图4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本实用新型受强风吹袭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杆10、上巢20、下巢30、主伞骨40、枢接件50、副伞骨60及支撑骨70;上巢20固结于主杆10上端段,下巢30活套于主杆10外缘;主伞骨40断面呈冂状,其一端枢接于上巢20周缘,另端枢接于主伞骨40末端;其特征在于枢接件50一端枢设一枢接部51与主伞骨40另端铆结活动枢接,枢接件50另端设一包覆束结段52供副伞骨60一端插置包覆束结且突伸一段容置于主伞骨40内部,而受主伞骨40末段两侧往内冲设的圆弧凸点41限位形成一应力回弹间隙。其中,于下巢30与枢接件50之间设有弹性拉杆80,枢接件50中段往下延伸一扣勾凸耳53,弹性拉件80由一杆体81与一拉伸弹簧82相接而成,该杆体81另端枢接于下巢30上段周缘,而拉伸弹簧80另端枢接于枢接件50中段的扣勾凸耳53。
如图8所示其中,枢接片50一端设一枢接部51与主伞骨40另一端铆结活动枢接,另一端设一包覆束结段52供副伞骨60一端插包覆束结且突伸一段容置主伞骨40内部,而受主伞骨40末段两侧往内冲设的圆弧凸点41限位形成一应力回弹间隙;支撑骨70断面亦呈冂状,其一端枢接于下巢30上端周缘,另一端枢接于主伞骨40末端。这一实施例结构说明亦可不于下巢与枢接件间枢设弹性拉杆,而当伞骨受强风袭击时,藉由枢接件的应力回弹间隙,以分散副伞骨所承受的应力,从而达到保护伞骨的目的。
权利要求1.具有防风功能的伞骨,其包括主杆、上巢、下巢、主伞骨、枢接件、副伞骨及支撑骨;上巢固结于主杆上端段,下巢活套于主杆外缘;主伞骨断面呈冂状,其一端枢接于上巢周缘,另端枢接于主伞骨末端;其特征在于枢接件一端枢设一枢接部与主伞骨另端铆结活动枢接,枢接件另端设一包覆束结段供副伞骨一端插置包覆束结且突伸一段容置于主伞骨内部,而受主伞骨末段两侧往内冲设的圆弧凸点限位形成一应力回弹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其特征是其中,于下巢与枢接件之间设有弹性拉杆,枢接件中段往下延伸一扣勾凸耳,弹性拉件由一杆体与一拉伸弹簧相接而成,该杆体另端枢接于下巢上段周缘,而拉伸弹簧另端枢接于枢接件中段的扣勾凸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伞骨,使之强风袭击不易折断,外翻时能自动复原。包括:主杆、上巢、下巢、主伞骨、枢接件、副伞骨及支撑骨;上巢固结于主杆上端段,下巢活套于主杆外缘;主伞骨一端枢接于上巢周缘,另端枢接于主伞骨末端;枢接件一端枢设一枢接部与主伞骨另端铆结活动枢接,枢接件另端设一包覆束结段供副伞骨一端插置包覆束结且突伸一段容置于主伞骨内部,而受主伞骨末段两侧往内冲设的圆弧凸点限位形成一应力回弹间隙。用于伞。
文档编号A45B25/00GK2426295SQ0023356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3日
发明者杨春柳, 方义琮 申请人:杨春柳, 方义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