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256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拉式行李箱的轮架。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使用的拖拉式行李箱或拖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进时,通常无法保持平稳运行,从而导致拖拉费力;如果承载物过重,或箱体受力不均时,甚至可能导致箱体翻转,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经观察研究,发现这类行李箱的轮子均是通过具有固定长度或尺寸的支架或轮座和箱体钢性连接,该支架或轮座没有设置任何缓冲或减震机构,一但箱子制作完成,轮架结构便固定,无法调整任何部件。这样,便不可避免上述情形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能保持拖箱平稳行进并且使拖拉者省力的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
本实用新型包括轮架体和轮体,其特征在于轮架体包括外支架、弹簧以及固定在外支架一端的封帽,所述轮体与伸出外支架的内支架的一端相连,内支架的另一端面与封帽之间顶压有弹簧,所述封帽的中心杆部伸入弹簧中并且与所述内支架中所开的槽孔相配合;所述弹簧可以设置若干组,每组间以弹簧保护帽相隔,所述的弹簧保护帽的帽端分别开设有与伸入相邻弹簧的中心杆相配合的槽孔;所述封帽具有一螺杆段与外支架的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封帽的帽体可以加工一内螺纹段与外支架的外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封帽的帽体与外支架的外壁之间可以采用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支架、弹簧以及抵压封帽对拖位箱起到减震缓冲作用,保证行李箱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仍可保持平稳运行;通过调整带有螺纹的封帽,进一步解决装载有重物的箱体的平衡性,从而使使用者更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拖拉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架体部份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弹簧的轮架体部份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帽与外支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体1和轮架体2,轮架体2具有外支架21和卡套在其中的内支架22、弹簧23以及封帽24,所述轮体1与伸出外支架的内支架的一端相连。如图2所示,封帽24的帽体由螺钉26固定在外支架的一端,其中心杆部241伸入弹簧23中,作为弹簧的支撑杆,并且与所述内支架22中所开的槽孔221相配合,所述弹簧23由内支架的另一端面222与封帽24顶压。这样,便形成了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缓冲机构。当行李箱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进时,轮体施力于内支架,内支架压缩弹簧,封帽的中心杆241相对伸入所述内支架的槽孔221,从而保证箱体平稳运行。当承载物过重,箱体受力不均时,箱体本身便无法保持平衡,这时可以将所述封帽24的中心杆的一部份设计为与外支架的内螺纹相配合的螺杆段242,在拖拉箱体之前,旋转封帽24,通过内支架22调整轮体的水平性,从而保证箱体运行的平稳性。根据不同箱体载重量的需要,还可将所述弹簧23设置为若干组,每组间以弹簧保护帽25相隔,所述的弹簧保护帽的帽端251分别开设有与伸入相邻弹簧的中心杆相配合的槽孔252。
由于内支架与轮体的连接为公知技术,这里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保证拖位箱在任何路面均可平稳运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作的任何改动,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包括轮体(1)和轮架体(2),其特征在于轮架体(2)包括外支架(21)和卡套在其中的内支架(22)、弹簧23以及固定在外支架一端的封帽(24),所述轮体(1)与伸出外支架的内支架的一端相连,内支架的另一端面(222)与封帽(24)之间顶压有弹簧(23),所述封帽(24)的中心杆部(241)伸入弹簧中并且与所述内支架(22)中所开的槽孔(22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3)可以设置若干组,每组间以弹簧保护帽(25)相隔,所述的弹簧保护帽的帽端(251)分别开设有与伸入相邻弹簧的中心杆相配合的槽孔(2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帽(24)具有一螺杆段(242)与外支架的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帽(24)的帽体有内螺纹段与外支架的外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式行李箱的减震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帽(24)的帽端与外支架的外壁之间采用螺钉(26)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拉式行李箱的轮架,采用内外支架、弹簧以及封帽形成拖位箱的减震缓冲机构,从而保证行李箱即使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仍能保证平稳运行;另外将封帽与外支架之间设置成可调整的旋接方式,更可进一步解决装载有重物的箱体的平衡性,从而使使用者更省力。
文档编号A45C13/00GK2459953SQ002595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8日
发明者王跃 申请人:王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