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片式伞布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81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片式伞布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伞布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由三片伞布接合而成、适合印刷的三片式伞布结构改良。
然而,由于前述的伞布结构为一片片拼接而成,因此当业者想在伞布上印制特殊图案时,往往伤透脑筋。一来伞布上的图案印制费时费工,因为原本一块完整的图案,为了因应模具与伞布结构,而必须分解成多个图案,用以对应印制于各片伞布上;二来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工厂在车缝接合伞布时,极易忽略图案间的对称性或连续性,因而造成伞布接合处的图案重叠或不连续现象。
为改善上述缺陷,业者便开发出如

图1A所示的伞布结构,其是设计成单片伞布50。由于只使用一片伞布,因此大大提升了印制图案的简便性,完全不会发生图案不连续或重叠的情形。
然而,上述单片伞布50的结构实际上存在有相当大的缺陷,其虽然可在伞布上印制出完美的图案,却苦于无法让伞面完美地绷紧。原因在于,一般制造伞布所用的布料为梭织布(woven fabric)由经纬纱501,502所编织而成,当有拉力作用时,经纬纱501,502不会拉伸且会达到紧绷的状态。斜向(非经纬纱501,502)则会拉伸变形;其中,斜角45度是具有最大拉伸能力的部位。当使用单片伞布50来制造雨伞时,斜向部位未能达到伞布紧绷的状态造成伞面松弛的问题有二,问题一为使伞布中央形成如图1B所示的斜向松弛处51、问题二为造成伞布四个斜向边的斜向松弛处52。
上述单片伞布50结构的雨伞,由于伞面对称性的考量并未能在具有最大拉伸能力的45度斜角上放置伞骨,是以问题一伞布中央部位的松弛处51是不容易获得改善的,减少斜向松弛处52的方法,一则是缩小伞布面积只作小尺寸的伞、再不然就是利用特别的机器破坏梭织布经纬纱的结构,亦即破坏了经纬纱的拉力,或者是选用特别的材质如聚酯纤维(polyester)或者是针织布(knitting fabric)而不使用公知制造伞布的尼龙(nylon)材质,但是斜向松弛处52所能获得改善的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时也仅能应用到高尔夫伞的尺寸大小,未能完美地应用到较大尺寸海滩伞或者是庭园伞上。因此,前述公知的伞布结构实有予以改进的必要,使其能够完美地让伞面绷紧,免除伞面松弛的问题,也能够应用在各种尺寸大小的伞以及公知的伞布材质尼龙(nylon)。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片式伞布结构改良,能改善单片伞布结构普遍存在的伞面中心处的松弛问题,确保伞面平整,并对固接于伞布内的伞骨产生定位效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片式伞布结构改良,可制成具有自动伸缩开关的雨伞、以利使用者开关雨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三片式伞布结构,使用于一具有复数支伞骨的雨伞上,该伞布结构主要包括有一矩形主伞布,其具有二结合边及四顶点;以及二副伞布,每一副伞布具有一接合边、及相对于该接合边的复数个凸点,该接合边的二端各定义有一缺口,且该接合边用以与该矩形主伞布的结合边缝合,其中,该等缺口与该矩形主伞布的结合边形成缺口缝合,且该矩形主伞布的顶点及该副伞布的凸点用以固接该等伞骨,当雨伞撑张开时,该副伞布缺口缝合处的经纬纱提供一拉力,以拉伸该矩形主伞布中心的斜向松弛处。
其中该矩形主伞布为一长方形,该等结合边为该长方形的二长边。
其中该矩形主伞布为一正方形,该等结合边为该正方形任意的相对二边。
其中该雨伞的伞骨数为大于或等于八的偶数。
其中该伞布由梭织布制成。
其中该副伞布缺口缝合处的经纬纱,为该副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
其中该矩形主伞布中心的45度斜向,为通过伞帽(cap)或中棒(shaft)相对于该矩形主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的45度夹角的方向。
其中该副伞布的接合边呈一圆滑曲线。
其中该副伞布的接合边呈一折线形。
其中相对于该矩形主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略呈45度夹角处设有伞骨。
其中该等伞骨设计为并骨。
其中每一副伞布为左右对称形状。
其中每一副伞布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处的二凸点,而其对应雨伞的伞骨数为八。
其中每一副伞布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处的三凸点,而其对应雨伞的伞骨数为十。
其中每一副伞布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处的四凸点,而其对应雨伞的伞骨数为十二。
其中该矩形主伞布由一片以上的矩形子伞布所构成。
图1B为依据图1A的伞布结构所制成的雨伞撑张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伞布结构分解图。
图2B为依据图2A的伞布结构所制成的雨伞撑张后的俯视图。
图2C为依据图2B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伞布结构所制成的雨伞撑张后的俯视图。
图3B为依据图3A的立体示意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伞布结构所制成的雨伞撑张后的俯视图。
图4B为依据图4A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伞布结构分解图。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又一应用例的示意图。
由于制造伞布所用的梭织布,是将纱线采用经纬向交错编织而成。其中,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称为经纬纱,受外力影响虽然会有形变但不易受力拉伸而通过伞帽(cap)或中棒(shaft)相对于伞布上经纬向编织处的45度斜向处是具有最大延展性的部位,若没有足够外力作适度的拉伸的话,则会产生布面松弛现象。在本例的矩形主伞布11中,与线段WX或XZ平行的伞面纹路为经纬纱;在副伞布21中,与线段HG或BH平行的伞面纹路亦为经纬纱。
请特别注意副伞布21的结构,由于接合边211是折线而非直线,故将线段CD往两端延伸后,可分别与线段BC、DE形成一夹角为θ的缺口,而线段AB、EF分别和线段CD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又略大于θ,其中,θ较佳的是介于5度到20度之间。因此在缝合矩形主伞布11的结合边111和副伞布21的接合边211时,线段CD可直接沿著平行于线段XZ的经纬纱纹路缝合,而线段AB、BC、DE及EF则是和矩形主伞布11的结合边111形成缺口缝合。
请参阅图2B,为根据图2A的伞布结构所制成的雨伞撑张后的俯视图。矩形主伞布11上的四顶点W、X、Y、Z,加上二副伞布21上各具有二凸点H、G,一共形成有八个端点,可使用珠尾(tip)或其他等效配件以分别固接八支伞骨31。
由于使用缺口缝合技术,将使得缝合在一起的伞布自然呈现一立体弧形,再加上线段BH及EG为经纬纱,故经纬纱可提供B→11方向及E→G方向的拉力来拉伸矩形主伞布11中心处所产生的斜向松弛处,使伞面形成如图2C所示的完美弧形,彻底消除皱折松弛现象、确保伞面平整;亦因此让伞布表面所受张力均匀,以固定伞骨31位置,使其不会因伞面受力不均而滑移,故从上往下俯视时,八支伞骨31皆呈直线,其中四支固接于副伞布21凸点上的伞骨31位置,从图2B来看,会顺着线段CH、DG的延伸方向固定,且线段CH、DG的延伸线交叉处就是矩形主伞布11的中心点O,也是所有呈放射状设置的伞骨31的中心点。
请参阅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适用于一具有十二支伞骨的雨伞上。本例的伞布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中,矩形主伞布32上的四顶点、加上二副伞布22上各具有四凸点,一共形成有十二个端点,用以固接十二支伞骨32。本例特别之处在于,其中四支伞骨32设置于相对于矩形主伞布12上经纬向编织处略呈45度夹角处(也就是具有最大延展性的部位),如此可让矩形主伞布12中心处所产生的斜向松弛处拉伸得更为平整、雨伞撑张后的弧形更为完美。
接下来请参阅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适用于一具有八支伞骨的雨伞上。本例的伞布结构亦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惟其矩形主伞布13呈一正方形,故本例矩形主伞布13的结合边可以是正方形上的任意相对二边,当然亦可视整体伞布结构印刷图案的方向来决定结合边为哪两边。根据本例所制成的雨伞,其形状和根据第一、第二实施例所制成的雨伞稍有不同,因为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副伞布是缝合于矩形主伞布的长边上,故其整体伞布构造的形状比较接近正方形;而本例的雨伞是正方形的矩形主伞布旁边缝合两片副伞布,因此整体伞布构造的形状比较接近长方形,非常适合两人共撑,或当一人撑伞时、可确保撑伞者背后的背包不会被淋湿。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图2A的改良。其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副伞布24的接合边241是呈一圆滑曲线,当副伞布24接合边241和矩形主伞布11的结合边111缝合时,同样会发生缺口缝合情形,且缺口缝合处的经纬纱也会拉伸矩形主伞布11中心处所产生的斜向松弛处。
为了更加强化整支雨伞架构,可以使用设计为并骨的伞骨来取代一般伞骨,所谓并骨就是将两支一般伞骨固接一起视为一体,以可确保雨伞撑张开来时,每一支伞骨可顺著固定的位置呈放射状展开。请参阅图3A及图3B,第三实施例即设计有四支为并骨332的伞骨,其他四支则属于一般伞骨331。当然第一、第二实施例的雨伞亦可视需要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并骨作为伞骨。
此外,若要制造成如高尔夫伞一般的大型伞时,碍于印刷设备的影响,无法一次将图案印刷在矩形主伞布上,因此可将矩形主伞布设计为如图6A或图6B所示,先分别在两片矩形子伞布141,142上印制图案、再缝制成矩形主伞布14;或以三片矩形子伞布141’,142’,143’缝制成矩形主伞布14’…等,余此类推。
除了上述所列举的实施例之外,本发明的三片伞布结构可应用于伞骨数大于或等于八的偶数的雨伞上,例如亦可设计适用于一具有十支伞骨的雨伞上,其中副伞布具有相对于接合处的三个凸点…等,当然,以适用于具有八支伞骨的雨伞的伞布结构最为轻巧、更方便使用者携带。由于属于三片伞布结构,故可减少因多次载切布料所造成的浪费、并降低伞布缝合的复杂度。且使用本发明的伞布结构,可轻易地在矩形主伞布及副伞布上印制图案。
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片式伞布结构,使用于一具有复数支伞骨的雨伞上,该伞布结构主要包括有一矩形主伞布,其具有二结合边及四顶点;以及二副伞布,每一副伞布具有一接合边、及相对于该接合边的复数个凸点,该接合边的二端各定义有一缺口,且该接合边用以与该矩形主伞布的结合边缝合,其中,该等缺口与该矩形主伞布的结合边形成缺口缝合,且该矩形主伞布的顶点及该副伞布的凸点用以固接该等伞骨,当雨伞撑张开时,该副伞布缺口缝合处的经纬纱提供一拉力,以拉伸该矩形主伞布中心的斜向松弛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矩形主伞布为一长方形,该等结合边为该长方形的二长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矩形主伞布为一正方形,该等结合边为该正方形任意的相对二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雨伞的伞骨数为大于或等于8的偶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梭织布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副伞布缺口缝合处的经纬纱,为该副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矩形主伞布中心的45度斜向,为通过伞帽(cap)或中棒(shaft)相对于该矩形主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的45度夹角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副伞布的接合边呈一圆滑曲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副伞布的接合边呈一折线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于该矩形主伞布上的经纬向编织处略呈45度夹角处设有伞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伞骨设计为并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副伞布为左右对称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副伞布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处的二凸点,而其对应雨伞的伞骨数为八。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副伞布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处的三凸点,而其对应雨伞的伞骨数为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副伞布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处的四凸点,而其对应雨伞的伞骨数为十二。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伞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矩形主伞布由一片以上的矩形子伞布所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三片式伞布结构改良,由三片伞布所构成,包括有一片矩形主伞布及二片副伞布。每一片副伞布具有一接合边用以与矩形主伞布的结合边缝合,其中由于副伞布的接合边二端各定义有一缺口,故副伞布在与矩形主伞布进行缝合时,会在副伞布接合边的两端与矩形主伞布的结合边形成缺口缝合,以使伞型呈现弯曲弧形,亦可对固接于伞布内的伞骨产生定位效果。关于单片伞布结构普遍存在的伞面中心处松弛问题,其一是在45度斜角上安置伞骨,其二是利用缺口缝合处的经纬纱,本发明可让具有最大拉伸能力的45度斜角能作适度的拉伸改善伞面中心处松弛问题。
文档编号A45B25/18GK1446502SQ0210814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7日
发明者陈时超 申请人:安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