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跟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11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跟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跟组合结构,主要是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组合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透明式样跟部的特别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技术中常见一种透明式样的跟部,其与鞋底板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以黏合的方式,直接将黏胶抹在跟部的顶面处或鞋底板的下表面处,将跟部与鞋底板黏贴结合;另一种方式以螺丝锁合,请参阅图1所示,在鞋底板10设有一定位孔12,并在跟部20顶面处开设有一孔17,利用螺丝40与垫片41将跟部20与鞋底板10锁合在一起。
一般以黏合的方式结合鞋底板与跟部的产品问题在于每当使用者穿着高跟鞋时,人体大部分的重量都落在鞋底板与透明式样的跟部接合处,其经常因黏合的强度不足而分离,当使用者穿着高跟鞋行走一段时间后,也容易导致鞋底板与跟部轻易分离,不但产品寿命较低且经常造成使用者脚踝扭伤。
另一种以螺丝锁合的方式结合鞋底板与跟部的产品问题在于因螺丝头部无法平整的螺锁在鞋底板的上方(不是凸出,就是有凹陷)表面,其较难达成鞋底板的上表面的真实平整性,且当使用者穿着高跟鞋行走一段距离后,凹凸部位易引起使用者脚底的不舒适感,且将透明的跟部使用螺丝螺合在鞋底板处时,螺丝钉清楚显露在透明式样的跟部中,造成透明式样跟部的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鞋跟组合结构,在鞋底板开设有一定位孔,并在跟部顶面形成一定位槽,藉由跟部装设在鞋底板的下表面处,使定位槽开口对应鞋底板的定位孔,且在连接片的连接面上凸设一结合柱体,将连接片的结合柱体嵌设于跟部的定位槽中;运用跟部与鞋底板透过连接片嵌设的创新结构,达到定位、组合简易,及缩短组装工人组装时间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跟组合结构,在鞋底板开设有一浅槽,其系让连接片与鞋底板平整贴合,藉由连接片将跟部与鞋底板的结合,让原本因螺丝锁合的方式造成鞋底板的上表面不平整与透明式样跟部螺丝外露等困扰皆被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鞋跟组合结构包含有一鞋底板、一跟部、一连接片,所述鞋底板表面设有一定位孔;所述跟部有一顶面,该顶面形成有一定位槽,所述跟部的定位槽开口对应所述鞋底板的定位孔;所述连接片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的底面凸设有一结合柱体,而该结合柱体穿设过所述鞋底板的定位孔,其嵌设固定于所述跟部的该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方案为为了让所述鞋底板与所述跟部结合更为稳固且容易定位,可在所述跟部顶面形成有一壁面且环绕出一个定位槽,让所述跟部的壁面装设在所述鞋底板的定位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方案为为了增加所述跟部与所述鞋底板的结合强度,可在所述连接片的结合柱体表面设有卡榫槽,以及该跟部的定位槽底面凸设有卡榫柱,使得该跟部与该鞋底板的结合强度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方案为为了让所述鞋底板的上表面更为平整,可在该鞋底板的上表面后方处设有一浅槽,让所述连接片的底面贴靠在鞋底板的浅槽处。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方案为为了让所述鞋底板与所述跟部结合更为稳固,可在该跟部的顶面贴靠在所述鞋底板的下表面处。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容易定位、组合简易,可缩短组装工人组装时间,并且提升了跟部与鞋底板的组合强度,并解决以往螺锁方式的不美观与不平整。


图1是常用的鞋底板与鞋跟使用螺丝锁合方式结合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鞋跟组合结构改进装设在鞋底板状态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鞋跟组合结构改进装设在鞋底板状态之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鞋跟组合结构装设改进在鞋底板装态之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鞋跟组合结构改进装设在鞋底板状态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鞋跟组合结构改进装设在鞋底板装态的剖视图;其中,10为鞋底板;11为上表面;12为浅槽;13为定位孔;14为下表面;15为鞋面;16为止滑板;17为孔;20为跟部;21为顶面;22为定位槽;23为壁面;24为卡榫柱;30为连接片;31为连接面;32为结合柱体;33为卡榫槽;40为螺丝;41为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以一鞋底板10、一跟部20、一连接片30所组成,其中;该鞋底板10,其有一上表面11对应于使用者的脚底,且在该上表面11的后方处开设有一浅槽12,并在该浅槽12中开设有一定位孔13,该鞋底板10有一下表面14,该鞋底板10对应于使用者的脚背处,其装设有一鞋面15,该鞋底板10的下表面处14设有一止滑板16;该跟部20,其顶面21形成有一个定位槽22,将该跟部20装设在该鞋底板10的下表面14,使该定位槽22开口对应该鞋底板10的定位孔13;该连接片30,其底部为连接面31,该连接面31向下凸设有一结合柱体32,让该结合柱体32穿设过该鞋底板10的定位孔13,其并嵌设固定于该跟部20的定位槽22中,且该连接片30的该连接面31贴靠在鞋底板10的该浅槽12中。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该鞋底板10后方处设有一浅槽12,并在该浅槽中12设有一定位孔13,将该跟部20装设在该鞋底板10的下表面14处,使该定位槽22开口对应该鞋底板10的定位孔13,并在该连接片30的该连接面31上凸设一结合柱体32,且该结合柱体32穿设过该鞋底板10的定位孔13,其并嵌设固定于该跟部20的定位槽22中,藉此达到组合、定位简易,并提升了跟部20与鞋底板10的组合强度。
藉由该连接片30将该鞋底板10与该跟部20组合,请配合参考图2所示,可让该连接片30的该连接面31平整贴靠于该鞋底板10的该浅槽12中,并藉由该连接片30的结合柱32嵌设固定于该跟部20的定位槽中,使得原本因螺丝40以锁合的方式,造成该鞋底板10的上表面14的不平整性以及该跟部20为透明式样设计的不美观,以往所产生的困扰得以有效的解决。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请依序参阅图3与图4所示,在该跟部20的该顶面21形成有一壁面23且环绕出一个定位槽22,藉由该跟部20的壁面23装设在该鞋底板10的定位孔13中,将该连接片30的结合柱体32嵌设于该跟部20的定位槽23中结合为一体,藉此达到组合、定位简易,并提升了跟部20与鞋底板10的组合强度。
实施例4本创作的第四实施例,请依序参阅图5与图6所示,将原该连接片30的结合柱体32上增设二个卡榫槽33,且在原该跟部20的该定位槽23底面凸设二个卡榫柱24,藉由该连接片30的二个卡榫槽33嵌合固定于该跟部20的二个卡榫柱24的,增加了该连接片30与该跟部20的接触面积,使得结合强度提高,且定位容易,其它装设方法如同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示,所以,并不在此多加以阐述。
综上所述,利用在鞋底板开设一定位孔,且在跟部顶面形成有一定位槽,并将跟部的定位槽装设在鞋底板的下表面处,使定位槽开口对应鞋底板的定位孔中,让连接片的结合柱体穿设过鞋底板的定位孔,其且嵌设在跟部的定位槽中,因此鞋底板透过跟部与连接片的嵌设,达到定位、组合简易,并提升了跟部与鞋底板的组合强度,并藉由连接片将跟部与鞋底板的结合,让原本因螺丝锁合的方式造成鞋底板的不平整性与螺丝钉显露在透明式样跟部中的不美观所产生的困扰,而得以有效解决。
权利要求1.一种鞋跟组合结构,包含有一鞋底板、一跟部、一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板表面设有一定位孔;所述跟部有一顶面,该顶面形成有一定位槽,所述跟部的定位槽开口对应所述鞋底板的定位孔;所述连接片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的底面凸设有一结合柱体,而该结合柱体穿设过所述鞋底板的定位孔,其嵌设固定于所述跟部的该定位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让所述鞋底板与所述跟部结合更为稳固且容易定位,可在所述跟部顶面形成有一壁面且环绕出一个定位槽,让所述跟部的壁面装设在所述鞋底板的定位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增加所述跟部与所述鞋底板的结合强度,可在所述连接片的结合柱体表面设有卡榫槽,以及该跟部的定位槽底面凸设有卡榫柱,使得该跟部与该鞋底板的结合强度提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让所述鞋底板的上表面更为平整,可在该鞋底板的上表面后方处设有一浅槽,让所述连接片的底面贴靠在鞋底板的浅槽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让所述鞋底板与所述跟部结合更为稳固,可在该跟部的顶面贴靠在所述鞋底板的下表面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跟组合结构,旨在解决常用的透明式样的跟部与鞋底板结合强度不足及跟部以螺丝锁合会造成外观上的不美观与不易平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鞋跟组合结构包含有跟部、鞋底板、连结片等主要组件;其中在鞋底板开设有定位孔,并在跟部顶面形成一定位槽,其对应在鞋底板的定位孔,且在连接片表面上凸设结合柱体,将连接片的柱体嵌设于跟部的定位槽中,藉此,让跟部与鞋底板透过连接片嵌合,达到定位、组合简易,且提升了跟部与鞋底板的组合强度,并解决以往螺锁方式的不美观与不平整。
文档编号A43B21/00GK2693041SQ20032010309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
发明者张春丰 申请人:峰旭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