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裆部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329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裆部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裆部的衣服,更详细地说,是适用于长型的腰带(ガ一ドル,girdle)、连裤袜、紧身衣、男女短裹腿型游泳衣、男女运动服等腿线矫正用的带裆部的衣服。
背景技术
在作为带裆部的衣服的例如长型腰带、连裤袜、紧身衣、男女短裹腿型游泳衣、男女运动服等中,通过将伸缩性不同的布配置到与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各部位上,从而外加了各种与带裆部的衣服的概念相称的功能。作为这样的带裆部的衣服,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注册实用新型公报第3062222号)中公开了一种腰带,该腰带通过在从股部的内侧到外侧腋窝部分的大腿肚子(太腿)的后侧使用力量较强的布料,从而推压大腿肚子的后侧而使外观流畅,同时提高了提臀效果。另外,在专利文件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119003号)中公开了一种连裤袜,该连裤袜起到腹部膨出抑制效果以及提臀效果,在大腿肚子的上部备有围绕该大腿肚子的吊袜松紧带。另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211225号)中公开了一种内翻内旋膝盖矫正长筒袜,该内翻内旋膝盖矫正长筒袜通过在膝盖外翻的方向上将伸缩性的带从脚部上卷到下腹部,从而进行膝盖变形性关节症的治疗、预防、步容改善。另外,在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149959号)中公开了一种运动用短裹腿,该运动用短裹腿通过以设于膝盖上部的紧固带支承肌肉来发挥带束缚(テ一ピング,taping)效果,从而可防止肌肉疲劳,同时可使运动作用顺利。另外,在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241906号)中公开了一种运动服,该运动服通过在限制肌肉或关节动作而获得带束缚效果的方向上形成伸缩抑制支承线部,该伸缩抑制支承线部形成于服装的长度方向,从而可防止运动障碍。
然而,上述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带裆部的衣服,是以使腿部外观流畅、或提高提臀效果、或者治疗或预防膝盖关节症、或提高腿部的运动能力为主要概念的,而不是以为了对由所谓的O型腿等造成的膝盖过打开进行矫正而使大腿部向内侧回转为概念的发明。因此,在现有的带裆部的衣服中,不能够容易使穿着者的膝盖朝向内侧,不能够对膝盖向外侧打开的腿线进行矫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使穿着者的膝盖朝向内侧的腿线矫正用的带裆部的衣服。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从腰部包覆到大腿部的上部的本体部,和呈带状地覆盖大腿部的大内收肌所处部位的伸缩性的支承线部;支承线部将至少与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线的外侧对应的位置作为下端,将作为大腿部的后侧且至少与臀沟的内侧端的外侧对应的位置作为上端,从下端通过与前侧线对应的部分朝上端连成为螺旋状,同时,该支承线部的束紧力比本体部的束紧力强。
当穿着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裆部的衣服时,呈带状覆盖大内收肌所处的部位的、束紧力较强的支承线部,对应穿着者的动作进行伸缩。特别是,在与对应穿着者的动作皮肤大幅伸长的大腿肚子的内侧对应的部分,产生较大的束紧力。通过产生该束紧力,在大内收肌所处的大腿肚子的内侧,作用有要使大腿骨以股关节作为支点向内侧回转的力。由此,能够对大内收肌的动作进行支承,所以,能够合理地使穿着者的膝盖朝向内侧,进而能够矫正腿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裆部的衣服中,优选支承线部的下端位于至少与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线的中央部分的外侧对应的位置。这样的话,由于支承线部接触在与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线的中央部分对应的位置上,所以,可确实地支承内收肌群,能够容易使穿着者的膝盖朝向内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裆部的衣服中,优选支承线部的下端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上,或者位于本体部的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的缝补线上,另外,优选支承线部的上端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的延长线上,或者位于本体部的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的缝补线上。这样的话,支承线部与臀部或大腿部后侧等大幅动作的部分连动,也从这些部分接受较大的张力,所以进一步增强束紧力。由此,增大支承大内收肌的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裆部的衣服中,优选还具有与支承线部的下端部分重叠或相连的下端侧垫布部,和与支承线部的上端部分重叠或相连的上端侧垫布部;下端侧垫布部及上端侧垫布部为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这样的话,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的下端侧垫布部及上端侧垫布部牢固地固定在穿着者的身体上,所以,支承线部在与大腿部更紧密贴合的状态下沿着大内收肌伸缩。由此,增大支承大内收肌的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裆部的衣服中,优选本体部与所述支承线部的束紧力的应力比处于1∶1.5~3.5的范围。由此,可更有效地支承大内收肌的动作。


图1A为表示大腿部的骨骼及肌肉的正面图,示出了两膝盖向外打开了的情况下的姿势。
图1B为表示大腿部的骨骼及肌肉的右侧面图,示出了两膝盖向外打开了的情况下的姿势。
图2A为使大腿部向内侧回转了的情况下的姿势的正面图。
图2B为使大腿部向内侧回转了的情况下的姿势的右侧面图。
图3为模式表示右腿的大腿部的骨骼及肌肉结构的正面图。
图4为实施方式中的长型腰带的正面平面图。
图5为实施方式中的长型腰带的背面平面图。
图6为从右前侧斜视实施方式中的长型腰带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说明实施方式之前,先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图3对成为本申请发明背景的优美腿线(腿线美)进行说明。表示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方向的用语如下述那样被定义。即,以人体立正的状态为基准,将大腿部等对象部位之中靠近头部的部分所处的方向设为“上”,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下”。另外,在假想有在长度方向通过立正的人体的中心轴线时,从该中心轴线朝向背中侧的方向为“后”,其相反方向为“前”。另外,从上述中心轴线离开的方向为“外”,向该中心轴线靠近的方向为“内”。
图1A为示出大腿部的骨骼及肌肉的正面图,示出了两膝盖向外打开了的情况下的姿势。图1B为表示大腿部的骨骼及肌肉的右侧面图,示出了两膝盖向外打开了的情况下的姿势。图2A为使大腿部向内侧回转了的情况下的姿势的正面图,图2B为使大腿部向内侧回转了的情况下的姿势的右侧面图,图3为模式表示右腿的大腿部的骨骼及肌肉结构的正面图。
本申请发明人,作为女性最想改善的期望身体部位之一而列举了“腿”,鉴于此而将追求用于实现腿线美的机构、特别是对在并齐两脚站立时两膝盖分离开的所谓的O型腿进行矫正作为重点。其结果,首先判明,如图1A所示那样在两膝盖向外打开时不仅成为罗圈腿(蟹股),而且如图1B所示那样骨盆也容易后倾,不只腿线就连整体的姿势也变得恶化。接着,可判明的是,当从图1A所示的状态向图2A所示的箭头方向施加力、即对大腿部施加使大腿部向内侧回转那样的力时,可矫正罗圈腿,同时,如图2B所示那样也可矫正骨盆的后倾,不仅实现了腿线美,而且也可实现姿势美(优美的身姿)。这里,参照图3对向大腿部施加的力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大腿部的大腿骨T的内侧、且股关节K及耻骨C的下部存在有大内收肌N。该大内收肌N为进行使大腿内收(使大腿靠近身体的中轴)的动作的肌肉。因此,在从大内收肌N的大腿骨侧端部N1朝向大内收肌N的耻骨侧端部N2的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上对该大内收肌N施加力PN,由此使得两膝盖的间隔变窄来矫正罗圈腿及O型腿,同时,也可矫正骨盆的后倾。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得知若采用对大内收肌的动作进行支承的结构的话,那么不就可以维持大内收肌作用的状态,容易保持优美的腿线,进而也容易保持优美的身姿了嘛。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相同部件标注以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参照图4、图5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长型腰带(带裆部的衣服)进行说明。图4为长型腰带的正面平面图,图5为长型腰带的背面平面图,图6为从右前侧斜视长型腰带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示那样,长型腰带大致由从腰部包覆到大腿部上部的本体部1和与本体部1的一部分缝合的带状支承线部2构成。本体部1将从腰部前侧覆盖到大腿部前侧的本体前部11和从腰部后侧覆盖到臀部及大腿部后侧的本体后部12作为主要部分而构成。
支承线部2,将本体前部11与本体后部12的缝补线L的下部侧的一部分作为下端2U,将本体前部11与本体后部12的缝补线L的上部侧的一部分作为上端2T。支承线部2,从该下端2U通过大腿部前侧、及大腿部后侧且臀沟下部,朝向上端2T连成为螺旋状。即,支承线部2呈带状地覆盖大腿部的大内收肌所处的部位地从上述的下端2U朝向上端2T连成为螺旋状。支承线部2不需要将从下端2U到上端2T的所有部分的宽度都形成为相同的宽度。支承线部2只要为可以支承大内收肌的形状即可。
本体部1及支承线部2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构成。作为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例如有弹力网眼经编织物、缎纹网眼经编织物、特里科网眼经编织物(tricot net)、双向特里科经编织物(two-way tricot)、双向拉塞尔棱纹呢(two-way russel)。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本体部1与支承线部2由这样的相同的原材料构成,布料的束紧力在支承线部2一方较强。
这里,本申请发明人为了测定本体部1及大内收肌支承部2的束紧力,进行了伸长恢复性试验(30%伸长时)。在该试验中,使用了以原材料径向(纵行方向(ウェ一ル方向))作为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宽度2.5cm×长度16.0cm的试验片。将试验片的长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由夹具夹持了上部2.5cm、下部3.5cm的试验片安装到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万能精密材料试验机”AG-1KND)上,以30±2cm/分钟的速度将试验片拉伸到80%,之后,去除作用于试验片的应力,对试验片返回原长度时的伸度30%时间点的试验片上所作用的应力进行记录,将对两个试验片记录得到的应力的平均值作为束紧力进行使用。
其结果,可判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本体部1与支承线部2的束紧力的应力比优选处于1∶1.5~3.5的范围,更优选地为1∶2.5。另外,支承线部2,以最能够发挥束紧力的伸缩方向(质地的网眼方向(地の目方向))成为支承线部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被缝制。另外,支承线部2,以长度方向与大内收肌的动作方向(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Y)一致的方式被缝合于本体部1。由此,由支承线部2的伸缩产生的力可对大内收肌的动作有效地进行支承。
本实施方式中的长型腰带,通过具备这样的支承线部2,从而具有下述的效果。当穿着使用长型腰带时,束紧力较强的支承线部2伸长,进而对应于穿着者的动作进行伸缩。这里,大内收肌所处的大腿肚子的内侧、即在假想有在长度方向通过立正的人体的中心轴线时大腿肚子部之中靠近该中心轴线的部分,为由步行或屈伸等的股关节动作使皮肤大幅伸长的部位,所以,与该部位对应的支承线部2及本体部1、即覆盖该部位的支承线部2及本体部1特别容易伸长。因此,与大腿肚子内侧对应的支承线部2、即覆盖大腿肚子内侧的支承线部2,也从与大腿肚子内侧对应的本体部1、即覆盖大腿肚子内侧的本体部1接受张力,支承线部2的束紧力进一步增强。并且,通过产生该束紧力,在大内收肌所处的大腿内侧,作用像被弹簧拉返那样的较大的力。即,将股关节作为支点,作用使大腿骨朝内侧回转的力。通过这样作用的力对大内收肌的动作进行支承,从而膝盖变得容易朝向内侧。由此,可以矫正罗圈腿,同时,也能够矫正骨盆的后倾,实现腿线美及姿势美。
另外,支承线部2,以通过处于臀部与大腿部后侧的交界的臀沟的方式配置。这里,臀部与大腿部后侧为由步行或屈伸等的股关节动作使皮肤大幅伸长的部位。因此,通过与这些部位对应的本体部1大幅伸长,从而从这些部位对支承线部2作用较大的张力,所以,支承线部2的伸长进一步增长。即,支承线部2,通过与臀部或大腿部后侧等大幅动作的部分连动而接受较大的张力,束紧力进一步增强。这样的现象是不能够通过固定于人体等的带束缚来实现的,所以,本发明的效果相比带束缚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
另外,支承线部2以通过动作较少的臀沟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降低由束紧力较高的支承线部2妨碍穿着者的动作的情况。
接着,如图6所示,可在支承线部2的下端部分的背侧缝合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的下端侧垫布3U,同时,在支承线部2的上端部分的背侧缝合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的上端侧垫布3T。该下端侧垫布3U及上端侧垫布3T由具有张力或硬挺性的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的原材料构成。作为下端侧垫布3U及上端侧垫布3T的原材料,例如有双重拉塞尔棱纹呢(double russel)、单向原材料、薄纱罗(マ一キジット,marquisette)、或特里科经编织物。通过使用这样的伸缩性小的布料,即使在穿着使用长型腰带时,下端侧垫布3U及上端侧垫布3T也几乎不会伸长。因此,在穿着使用腰带时,能够防止支承线部2的下端部分或上端部分偏移。下端侧垫布3U或上端侧垫布3T,不一定非要重叠于支承线部2的下端部分或上端部分的背侧地进行缝合,例如,也可将下端侧垫布3U或上端侧垫布3T重叠于支承线部2的下端部分或上端部分的表侧地进行缝合。另外,例如,也可将下端侧垫布3U或上端侧垫布3T从支承线部2的下端缘或上端缘连续地进行缝合。总之,若将支承线部2的下端部分与下端侧垫布3U以重叠的方式或相连的方式缝合,将支承线部2的上端部分与上端侧垫布3T以重叠的方式或相连的方式缝合的话,则在穿着使用腰带时,能够防止支承线部2的下端部分或上端部分发生偏移。这里,支承线部2与下端侧垫布3U及上端侧垫布3T,不一定非要进行缝合,例如,也可不使用缝制而使用编织,也可采用衬里、垫布、缝补等方式。
另外,在穿着使用腰带时,通过牢固地将下端侧垫布3U及上端侧垫布3T固定于身体,从而支承线部2可在与大腿部更紧密贴合的状态下沿着大内收肌(沿着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Y)伸缩。因此,在与大腿部紧密贴合的支承线部2上,更有效地施加有以牢固地被固定了的下端侧垫布3U及上端侧垫布3T为支点要将大腿部向内侧转动的力。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线部2,将本体前部11与本体后部12的缝补线L的下部侧的一部分作为下端2U,将本体前部11与本体后部12的缝补线L的上部侧的一部分作为上端2T,但由于也存在无缝补线的带裆部的衣服、或缝补线的位置不同的带裆部的衣服,所以不一定非要位于缝补线上。因此,例如,也可使支承线部的下端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上,支承线部的上端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的延长线上。换言之,在假想有在长度方向通过立正的人体的中心轴线时,可设置为腋窝侧中央线,在大腿部之中远离该中心轴线的部分中为在长度方向通过该部分的中央的线,支承线部的下端,在穿着使用时沿着该腋窝侧中央线。另外,也可设置为,支承线部的上端,在支承线部下端的上方,在穿着使用时沿着该腋窝侧中央线或其延长线。
另外,支承线部2的下端及上端,不一定非要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上,其下端只要为至少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中央线的外侧对应的位置2Us(参照图4)即可,其上端只要为作为至少大腿部的后侧且与臀沟的内侧端的外侧对应的位置2Ts(参照图5)即可。换言之,只要如下这样设置即可前侧中央线(前侧线)为在长度方向通过位于大腿骨的前方的大腿部表面的线,支承线部2的下端,在穿着使用时沿着该前侧中央线的外侧、即在假想有在长度方向通过立正的人体的中心轴线时相对该中心轴线比该前侧中央线远的部分。
这里,对支承线部2的下端的位置2Us进行具体说明,该位置2Us为与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中央部分)的外侧对应的位置。换言之,位置2Us,为在假想有在长度方向通过立正的人体的中心轴线时相对该中心轴线比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远的大腿部表面的位置。即,只要位于支承线部2可对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进行支承的界限线上即可。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为内收肌群最粗且最集中的部分,所以,通过以支承线部2对该部分进行支承,从而能够确实地对内收肌群进行支承,能够容易使穿着者的膝盖朝向内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线部2缝合于本体部1,但也不一定非要进行缝合,例如,也可不使用缝制而使用编织,也可由衬里、垫布、缝补等方式形成于本体部1。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带裆部的衣服的代表例对长型腰带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长型腰带之外的衣服。例如,也可适用于连裤袜、紧身衣、男女短裹腿型游泳衣、男女运动服等带裆部的衣服。
接着,由三名评测者来试穿试制品的长型腰带,在踏步十步之后,测定自然站立时的膝盖的间隔(膝盖的打开状况),此时,全体评测者都变得比在裸腿状态下测定得到的膝盖的间隔窄。使用测定值来进行具体说明,全体评测者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在裸腿状态下为17.3cm,相对于此,在穿着使用了试制品的状态下为15.8cm。由此,证实了通过穿着使用试制品的长型腰带,使得膝盖的间隔变窄。另外,关于穿着使用试制品的长型腰带地坐下时的膝盖的闭合容易度,三名中的两名回答为“比裸腿状态时容易闭合膝盖”。根据这些结果可得知,本实施方式的长型腰带具有使腿线及姿势整齐的效果。
最后,本发明是以使长型腰带等所代表的带裆部的衣服的支承线部2紧密贴合于大腿部而对大内收肌的动作进行支承这一点作为基本构成的。由此,可使膝盖容易朝向内侧,能够防止膝盖自然向外侧打开的情况,能够使腿美观。因此,只要为相关构成的话,则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裆部的衣服,能够对大内收肌的动作进行支承,所以,可使穿着者的膝盖变得容易朝向内侧,进而可期待使腿美观的优异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从腰部包覆到大腿部的上部的本体部,和呈带状地覆盖大腿部的大内收肌所处部位的伸缩性的支承线部;所述支承线部,将至少与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线的外侧对应的位置作为下端,将作为大腿部的后侧且至少与臀沟的内侧端的外侧对应的位置作为上端,从所述下端通过与所述前侧线对应的部分,朝向所述上端连成为螺旋状,同时,该支承线部的束紧力比所述本体部的束紧力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线部的下端,位于至少与大腿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线的中央部分的外侧对应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线部的下端,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线部的上端,位于大腿部的长度方向的腋窝侧中央线的延长线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所述支承线部的下端,位于所述前侧部分与所述后侧部分的缝补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所述支承线部的上端,位于所述前侧部分与所述后侧部分的缝补线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所述支承线部的下端部分重叠或相连的下端侧垫布部,和与所述支承线部的上端部分重叠或相连的上端侧垫布部;所述下端侧垫布部及所述上端侧垫布部,为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裆部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支承线部的束紧力的应力比,处于1∶1.5~3.5的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长型腰带大致由从腰部包覆到大腿部上部的本体部(1)和与本体部(1)的一部分缝合的支承线部(2)构成。支承线部(2)将本体前部(11)与本体后部(12)的缝补线(L)的一部分作为下端(2U),将该缝补线(L)的一部分作为上端(2T)。支承线部(2)从该下端(2U)通过大腿部的前侧及大腿部的后侧且臀沟的下部,朝向上端(2T)连成为螺旋状。即,支承线部(2)呈带状覆盖大腿部的大内收肌所位于的部位地从上述的下端(2U)朝向上端(2T)连成为螺旋状。本体部(1)及支承线部(2)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构成,支承线部(2)的束紧力比本体部(1)的束紧力大。
文档编号A41C1/00GK1780597SQ200480011808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日
发明者小山真, 中川义明 申请人:华哥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