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9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气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了鞋内部通气性的通气鞋。
背景技术
由于足部的出汗,有时会造成鞋内部发闷。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对鞋内部的通气性进行改善即可。比如,专利文献1的鞋,挖去鞋底的一部分来形成凹部,形成从凹部连通到鞋底侧面的通气槽,在凹部中收纳通气性的中件。凹部积留的湿气,通过行走时的泵作用从通气槽排出。
此外,专利文献2的鞋,在鞋底的上面设置有弹性的管,在管的一端连接导管,导管延伸到鞋底的侧面。在管上设置通气孔,如果管受到压迫,则管内部的空气流出、流入。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3-2368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登记实用新型第3080904号公报如果采用如专利文献1的构造,不能得到充分的泵作用,无法排出鞋内部的空气。此外,若采用如专利文献2的构造,则由于从脚尖侧到脚踵侧配置管,因此行走时管的承担负荷的位置会变化。如果脚底离开管,则管内部的空气从不承担负荷的部位排出到鞋内部,而不被排气到鞋外部。这样,对鞋内部的换气而言,任一方都不充分,通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跃空气的流出流入并改善了通气性的通气鞋。
本发明为,在鞋底的上面形成凹部,在该凹部的底面形成横槽,该横槽与在上述鞋底侧面形成的通气孔连通,在上述凹部嵌入具有弹性的块体,该块体的上部比上述鞋底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在上述块体形成纵孔,在上述凹部的底面上设置支承板,该支承板用于在有负荷施加时防止上述块体进入到上述横槽中且具有通气性,通过上述纵孔和支承板,鞋内部和上述横槽连通。
鞋底为由上底和下底形成的二层构造。在下底的上面形成横槽,该横槽达到上述下底的侧面。在上底形成以达到下底的方式贯通的凹部。通过层压下底和上底,横槽被上底覆盖,形成通气孔。
此外,鞋底为由上面凹陷而在周围边缘形成有周壁的外底、和嵌入到凹陷内的中底形成的二层构造。在外底的上面形成横槽,该横槽贯通上述周壁,并成为达到上述鞋底侧面的通气孔。上述中底形成以达到上述外底的方式贯通的凹部。通过层压外底和中底,横槽被中底覆盖。
然后,当有负荷施加到块体时纵孔发生变形,在通气孔和鞋内部之间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即,在行走时,脚有时踩踏块体,有时离开。由于块体比鞋底更向上方突出,因此负荷较集中,施加到块体的负荷变化较大。由于块体嵌入到凹部中,因此当负荷施加到块体时,块体不能扩张,纵孔会变形。纵孔的容积减少,纵孔内的空气被挤压出去。空气通过支承板、横槽由通气孔流出到鞋外部。如果施加到块体的负荷减少,则块体复原,纵孔的容积增大。此时,纵孔周围的空气被吸入,鞋外部、内部的空气流入。此外,在有负荷施加到块体时,块体虽被压向下方,但被支承板所保持。因此,可以防止块体的下部变形而进入到横槽中。
以多个横槽交叉形成,且多个纵孔和横槽连通的方式,在支承板的内部形成向水平方向的通气通路。即使纵孔的位置和横槽的位置偏离,但通过支承板,也可以使空气在纵孔和横槽之间流动。
凹部的大小为与鞋底尺寸无关的一定的大小,块体为与上述凹部相对应的一定的形状。即使鞋底的尺寸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用相同形状的块体。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行走时块体被踩踏,纵孔发生较大变形,并使得空气通过横槽流出流入。据此,鞋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到外部,外部的空气进入,可高效地进行鞋内部的换气。


图1是本发明的通气鞋的侧视图;图2是鞋底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鞋底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取出了块体的状态下的鞋底平面图;图5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鞋底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鞋底 2 鞋帮3上底 4 下底5横槽 6 通气孔7凹部 8 块体9支承板10纵孔20 外底 21中底22 鞋内垫23杯型内底24 周壁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鞋如图1所示。通气鞋由鞋底1和鞋帮2构成。如图2、3所示,鞋底1为由上底3和下底4形成的二层构造。上底3和下底4分别为橡胶制,粘合在一起。在上底3的上面,粘合或缝合鞋帮2,并将鞋帮2与鞋底1安装成一体。
如图4所示,在下底4的上面,设有横槽5。横槽5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形成,左右方向的横槽5与前后方向的横槽5交叉,多个横槽5互相连通。左右方向的横槽5达到下底4的侧面,如图1所示,成为鞋底1侧面的通气孔6。
横槽5分别配置在脚底所接触的下底4的脚尖侧和脚踵侧。与此相对应,上底3的脚尖侧和脚踵侧的一部分分别被挖空,且将上底3层压在下底4上,由此形成凹部7。脚尖侧的凹部7形成为与鞋底1的轮廓相对应的形状,脚踵侧的凹部7形成为圆形。下底4的上面成为凹部7的底面,在凹部7内出现横槽5,靠近侧面的横槽5的一部分被上底3覆盖,而形成通气孔6。
在凹部7,如图2、3所示,设有块体8和支承板9。块体8由橡胶、人造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且对应于凹部7的形状来成形。块体8的大小与凹部7的大小相同,块体8嵌入到凹部7中。在块体8形成多个纵孔10,沿上下方向贯通块体8。纵孔10以相同间隔有规则地排列。另外,纵孔10也可以任意地排列。
支承板9为与凹部7形状相同的具有通气性的板。支承板9嵌入到凹部7中,且被配置在下底4和块体8之间。支承板9支承块体8而使得块体8不会进入到横槽5中。
作为支承板9的构造,为用合成纤维制的多根线将合成纤维制的面料和衬料进行连结的立体构造,且对上下方向的负荷具有弹性。如果有上下方向的负荷施加到支承板9,则支承板9分散压力并被压缩。此时,支承板9的下面不会产生局部陷下去,也不会堵塞横槽5。
在面料和衬料形成多个微小孔,支承板9的内部成为网眼构造,不仅在上下方向,而且在水平方向也形成相连的空间。在这样的支承板9中,空气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流通。因此,通过在下底4和块体8之间设置支承板9,使得即使块体8的纵孔10的位置与横槽5的位置偏离,在纵孔10和横槽5之间也流通空气。据此,形成从鞋内部经由纵孔10、支承板9和横槽5到通气孔6的通气通路。
块体8的上部比上底3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突出的高度为1~2mm。在上底3的上方,设置鞋内垫11,块体8的平坦的上面被覆盖。鞋内垫11由薄的橡胶、皮等形成,且形成有微小的孔,并具有通气性。
在穿上上述通气鞋时,脚经由鞋内垫11踩踏从鞋底1突出的块体8。然后,在行走时,首先,脚压迫脚踵侧的块体8,接着压迫脚尖侧的块体8。当负荷从上方施加到块体8上时,块体8会向水平方向扩展变形,但是由于凹部7的壁面,该扩展受到限制。因此,纵孔10变形并被压塌,纵孔10的容积减少。由于纵孔10的上侧被脚堵塞,因此纵孔10内的空气朝向下方被压出。空气从支承板9流动到横槽5内,从通气孔6排出到鞋外部。然后,当脚离开鞋底1的上面时,施加到块体8的负荷消失,由于弹性,纵孔10复原。纵孔10的容积增加,通过横槽5吸入外部气体,同时也吸入鞋内部的空气。通过反复进行这些过程,在鞋外部和鞋内部之间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进行鞋内部的换气。
在此,如果块体8不从鞋底1突出,比如与上底3位于同一平面,则脚不仅压迫块体8,也压迫上底3。因此,负荷分散,施加于块体8的负荷减小。与突出的情况相比,纵孔10的变形变少,不能充分发挥压出作用以及吸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使块体8比鞋底1更向上方突出,而使得负荷集中地施加于块体8。这样,压出作用以及吸入作用得到较大发挥,通气性提高。
由于具有弹性的块体8容易变形,因此在没有支承板9的情况下,当负荷施加到块体8时,块体8被压塌并进入到横槽5中,而导致堵塞横槽5。因此,通过设置支承板9,使得即使有负荷,也可保持块体8的下面,防止进入到横槽5中,且可确保通气通路。
通过使鞋底1为二层构造,可在下底4的上面形成横槽5之后,贴合上底3,可简单地形成通气孔。这样,可自由地形成横槽5,可使之为直线、曲线、波形、圆形、多角形等形状。
凹部7的大小为与鞋底1的尺寸无关的一定的大小。随之块体8和支承板9也为一定的大小。因此只需准备一种块体8以及支承板9即可,通用性提高,适合大量生产。而且,在嵌入块体8时,不会发生用错块体8的情况。还有,只需将块体8嵌入到凹部7中这样的简单操作即可。因此,制造失误变少,可以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其它实施方式的通气鞋如图5所示。该通气鞋比如为训练鞋、运动鞋。鞋底1为由外底20和中底21形成的二层构造。在鞋底1的上面,分别层压鞋内垫22、杯型内底23。此外,块体8和支承板9与上述相同。
外底20和中底21为相同的橡胶制。外底20的上面凹陷,在周围边缘形成周壁24。中底21为与外底20的轮廓相似的形状,中底21被嵌入到凹陷中,并被粘合,由此形成外底20和中底21一体化的鞋底1。
在外底20的上面,形成和上述相同的横槽5。形成贯通周壁24的通气孔6,通气孔6与横槽5连通。中底21的脚尖侧以及脚踵侧的一部分分别被挖空,中底21被层压在外底20上,横槽5的一部分被中底21覆盖。
鞋内垫22为由橡胶、皮等形成的普通的鞋内垫,与中底21相同,鞋内垫22的一部分被挖空。即,鞋内垫22与中底21形状相同。鞋内垫22被层压在中底21的上面,通过中底21和鞋内垫22,形成达到外底20的凹部7。在凹部7中嵌入支承板9,在其上嵌入块体8。块体8的上部比鞋内垫22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
杯型内底23为由海绵等弹性材料形成的普通构造。此外,杯型内底23的面料使用涂覆了银等金属离子的纤维,具有抗菌性。
另外,该通气鞋也一样,在鞋外部和鞋内部之间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进行鞋内部的换气。
还有,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毫无疑问,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修正以及变更。通气鞋适用于商务鞋、运动鞋、凉鞋、靴子,也可适合于在医院、学校、办公室、店铺等室内穿用的鞋类。
上述通气鞋的鞋底为二层构造,在一层构造的情况下,在鞋底的上面形成凹部,在凹部的底面形成横槽。从鞋底的侧面朝向凹部形成通气孔,通气孔与横槽连通。其它构造与上述构造相同。
也可在块体的上面形成凹凸。这样,可以刺激脚底,提高脚底按摩的效果。此外,也可在下底的上面整个范围形成横槽,嵌入有块体的凹部也不局限于前后两处,也可在多处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通气鞋,其特征在于在鞋底的上面形成凹部,在该凹部的底面形成横槽,该横槽与在上述鞋底的侧面形成的通气孔连通,在上述凹部嵌入具有弹性的块体,该块体的上部比上述鞋底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在上述块体形成纵孔,在上述凹部的底面上设置支承板,该支承板用于当有负荷施加时防止上述块体进入到上述横槽中且具有通气性,通过上述纵孔以及支承板,鞋内部和上述横槽连通,当有负荷施加到上述块体时,上述纵孔变形,并在上述通气孔和鞋内部之间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
2.一种通气鞋,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上底和下底形成的二层构造的鞋底,在上述下底的上面形成横槽,该横槽达到上述下底的侧面,在上述上底形成以达到上述下底的方式贯通的凹部,在该凹部嵌入具有弹性的块体,该块体的上部比上述上底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在上述块体形成纵孔,在上述凹部内设置支承板,该支承板用于当有负荷施加时防止上述块体进入到上述横槽中且具有通气性,通过上述纵孔以及支承板,鞋内部和上述横槽连通,当有负荷施加到上述块体时,上述纵孔变形,并通过上述横槽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
3.一种通气鞋,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上面凹陷而在周围边缘形成有周壁的外底、和嵌入到凹陷中的中底形成的二层构造的鞋底,在上述外底的上面形成横槽,该横槽成为贯通上述周壁而达到上述鞋底侧面的通气孔,在上述中底形成以达到上述外底的方式贯通的凹部,在该凹部嵌入具有弹性的块体,该块体的上部比上述上底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在上述块体形成纵孔,在上述凹部内设置支承板,该支承板用于当有负荷施加时防止上述块体进入到上述横槽中且具有通气性,通过上述纵孔以及支承板,鞋内部和上述横槽连通,当有负荷施加到上述块体时,上述纵孔变形,并通过上述横槽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
4.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通气鞋,其特征在于以多个横槽交叉形成,多个纵孔和横槽连通的方式,在支承板的内部形成有向水平方向的通气通路。
5.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通气鞋,其特征在于凹部的大小为与鞋底尺寸无关的一定的大小,块体为与上述凹部相对应的一定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跃空气的流出流入,改善通气性的鞋。其特征如下在下底(4)的上面,形成达到鞋底(1)侧面的横槽(5),将形成有凹部(7)的上底(3)层压在下底(4)上;在凹部(7)嵌入具有弹性的块体(8),块体(8)的上部比上底(3)的上面更向上方突出;在下底(4)的上面,配置具有通气性的支承板(9),在凹部(7)内支承块体(8);通过块体(8)的纵孔(10)以及支承板(9),连通鞋内部和横槽(5),当有负荷施加到块体(8)时,纵孔(10)发生变形,并通过横槽(5)产生空气的流出流入。
文档编号A43B7/08GK1864576SQ20051007988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宫田芳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宫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