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19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的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
背景技术
一般配置在鞋子上的鞋带组,是分别在一鞋带元件两端各束固一束套,且每一鞋带组都具有固定的长度,即使在购买鞋子的同时,厂商都会配置一鞋带组,但是因为每一款式的鞋子都具有不同数目的鞋带孔、每个使用者脚部的宽、厚也都不一样,以致于鞋带组穿设于鞋子上,绑缚后仍会产生过长的状况。
如图1及图2所示,为现有一种可随使用者脚部尺寸作调节的鞋带组,包含有二绳带1及一连结件2。前述绳带1交错穿设在一鞋子3的鞋带孔301中,且呈相反的二端部分别自邻近一鞋头302及一开口303的鞋带孔301穿出。该连结件2设置在二鞋带孔片304之间,并具有一本体201及多数设置在本体201一底侧面的卡制部202,且使绳带1呈相对的一端部101可打成球节状并卡止定位在其中一个卡制部202上。
虽然,利用绳带1的端部101定位在不同位置的卡制部202,可随使用者脚部尺寸作调节,且达到维持适长的绑缚长度的目的。但是这种鞋带组,因为卡制部202是设置在该本体201的底面,以至于在调整的操作上较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调整容易的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
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包含一套管及一穿设在该套管内部的鞋带元件。该套管是制成中空筒状,并具有一可围设并界定出一两端透穿的通孔的周壁,该周壁具有一第一端部、一与该第一端部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一由该第一端部延伸至该第二端部且相邻于该通孔的内环面、一与该内环面相背设置的外环面及至少一由该内环面朝该通孔倾斜延伸的逆止勾,该逆止勾是由一对应该第一端部的连接端部朝一对应该第二端部的尖端部倾斜延伸。该鞋带元件具有一穿设端部及一与该穿设端部呈相反设置的末端部,该穿设端部是沿一由该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的穿设方向穿设该套管的通孔中,且受该逆止勾嵌卡而达到反向逆止目的。
借此,当拉动该穿设端部,并使该鞋带元件沿该穿设方向相对于该套管移动,就可单向调整该穿设端部由该套管穿出的长度,且可调节该套管与该末端部之间的使用长度。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可随使用者脚部尺寸作调节的鞋带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该鞋带组安装于鞋子上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一鞋带元件穿设在一套管内部且产生逆止作用;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该鞋带组调整至适当长度可将伸出在该套管外部的部份剪掉;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完成外观示意图,说明一鞋带元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束套及该套管;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套管10及一穿设在该套管10内部的鞋带元件20。
该套管10是制成中空圆筒状,并具有一可围设并界定出一两端透穿的通孔11的周壁12。该周壁12具有一第一端部121、一与该第一端部121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122、一由该第一端部121延伸至该第二端部122且相邻于该通孔11的内环面123、一与该内环面123相背设置的外环面124、多数由该内环面123朝该通孔11倾斜延伸的逆止勾125及一由该第二端部122端面向内凹入且位在该逆止勾125外侧的缺口126。前述逆止勾125呈三角片状且设置在该周壁12其中一侧,且是由一对应该第一端部121的连接端部127朝一对应该第二端部122的尖端部128倾斜延伸,该尖端部128是呈尖锐状。
该鞋带元件20是以编织方式制成长条状,并具有一穿设端部21及一与该穿设端部21呈相反设置的末端部22。该末端部22束固有一束套221。
再如图4、图5所示,当该鞋带元件20穿设在该套管10的通孔11内部,且使得该穿设端部21及该末端部22分别位在该第二、一端部122、121的外部时,该穿设端部21受到逆止勾125的嵌卡,可达到反向逆止目的。如此一来,当鞋带组穿设于一鞋子上,且绑缚后的长度有过长现象时,使用者就可拉动该穿设端部21,并使该鞋带元件20沿一由该第一端部121朝该第二端部122延伸的穿设方向X相对于该套管10移动,就可单向调整该穿设端部21由该套管10穿出的长度,且可调节该套管10与该末端部22之间的使用长度。
又如图5及图6所示,调整至适合的长度后,使用者可将对应该穿设端部21且伸出在该套管10外部的部份剪掉,以确保鞋带组的美观性。且该套管10可与该束套221采同色、同形状,使得该套管10除了可提供该鞋带元件20调节使用长度外,更利用其逆止特性,而具有与束套221相同的功能。
当鞋带组欲穿设在另一鞋子上,且欲再调短使用长度时,使用者可以一尖状物自该缺口126伸入,并拉动隐藏在该第二端部122中的穿设端部21朝外部延伸,且调整至适宜使用长度后,再将已拉伸在套管10外部的部份剪掉,所以该鞋带组的适用性佳。且利用逆止勾125对该穿设端部21的嵌卡,可防止拉掣该末端部22时,该穿设端部21自该套管10的第一端部121脱出。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鞋带组也包含有一套管10’、一穿设在该套管10’内部的第一鞋带元件20’及一相对于该第一鞋带元件20’反向穿设且也穿设在该套管10’内部的第二鞋带元件30’。
该套管10’也是制成中空圆筒状,并具有一可围设并界定出一两端透穿的通孔11’的周壁12’。该周壁12’具有一第一端部121’、一与该第一端部121’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122’、一由该第一端部121’延伸至该第二端部122’且相邻于该通孔11’的内环面123’、一与该内环面123’相背设置的外环面124’、多数由该内环面123’朝该通孔11’倾斜延伸的逆止勾125’、多数与该逆止勾125’相对设置的反向逆止勾129’及二分别由该第一、二端部121’、122’端面向内凹入且位在该逆止勾125’外侧的缺口126’。前述逆止勾125’与该反向逆止勾129’的形状完全相同,但是呈反向设置,也就是说,逆止勾125′是由一对应该第一端部121’的连接端部127’朝一对应该第二端部122’的尖端部128’倾斜延伸,而反向逆止勾129’是由一对应该第二端部122’的连接端部127”朝一对应该第一端部121’的尖端部128”倾斜延伸。
该第一鞋带元件20’具有一第一穿设端部21’及一与该第一穿设端部21’呈相反设置的第一末端部22’。该第一末端部22’束固有一束套221’。
该第二鞋带元件30’具有一第二穿设端部31’及一与该第二穿设端部31’呈相反设置的第二末端部32’。该第二末端部32’也束固有一束套321’。
当该第一鞋带元件20’的第一穿设端部21’沿一第一穿设方向X’穿过该套管10’的第一、二端部121’、122’,而该第二鞋带元件30’的第二穿设端部31’沿一与该第一穿设方向X’呈相反的第二穿设方向X”穿过该套管10’的第二、一端部122’、121’,且使得该第一、二穿设端部21’、31’及该第二、一末端部32’、22’分别位在该第二、一端部122’、121’的外部时,该第一、二穿设端部21’、31’受到逆止勾125’、反向逆止勾129’的嵌卡,都可达到反向逆止目的。且当拉动该第一、二穿设端部21’、31’相对于该套管10’移动,就可达到调节使用长度的目的。
且利用缺口126’的设置,即使将已拉伸在套管10’外部的部份剪掉,当以尖状物自缺口126’伸入,并拉动隐藏在该第二、一端部122’、121’中第一、二穿设端部21’、31’朝外部延伸,也可配合不同的鞋子而调整至适宜使用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套管,是制成中空筒状,并具有一可围设并界定出一两端透穿的通孔的周壁,该周壁具有一第一端部、一与该第一端部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一由该第一端部延伸至该第二端部且相邻于该通孔的内环面、一与该内环面相背设置的外环面及至少一由该内环面朝该通孔倾斜延伸的逆止勾,该逆止勾是由一对应该第一端部的连接端部朝一对应该第二端部的尖端部倾斜延伸;及一鞋带元件,具有一穿设端部及一与该穿设端部呈相反设置的末端部,该穿设端部是沿一由该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的穿设方向穿设该套管的通孔中,且受该逆止勾嵌卡而达到反向逆止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其特征在于该套管的逆止勾设置在该周壁其中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其特征在于该套管的周壁更具有一由该第二端部端面向内凹入且位在该逆止勾外侧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其特征在于该套管的周壁更具有至少一与该逆止勾相对设置的反向逆止勾,该反向逆止勾是由一对应该第二端部的连接端部朝一对应该第一端部的尖端部倾斜延伸,该鞋带组更包含有一与该鞋带元件呈反向穿设的第二鞋带元件,该第二鞋带元件的一穿设端部是沿一与该穿设方向呈相反的第二穿设方向穿设在该套管的通孔中,且受该反向逆止勾嵌卡而达到逆止目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其特征在于该套管的周壁更具有二由该第一、二端部端面向内凹入且位在该逆止勾外侧的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鞋带组,包含一套管及一穿设在该套管内部的鞋带元件。该套管具有一可界定出一两端透穿的通孔的周壁,该周壁具有至少一由一内侧面朝该通孔倾斜延伸的逆止勾,该鞋带元件的一穿设端部是沿一穿设方向穿过该套管的通孔。借此,利用该逆止勾的设置,该鞋带元件的穿设端部可单向调整由该套管穿出的长度,且可调节该套管与一末端部之间的使用长度。
文档编号A43C1/00GK2831825SQ200520118558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8日
发明者刘坤钟 申请人:刘坤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