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64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尤指提供一种一般消费者即可自行随意作换装鞋底动作及可促进鞋内透气与干爽的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按时下公知的各型鞋子的鞋底都仅设制为单层结构而已。一旦发生鞋底磨损需更换时,都须以手工方式将鞋底与鞋面分开、取下,再以手缝或黏固的方式组合新的鞋底,故必须专业人士才能做修换的工作,一般消费者都无法自行换制鞋底。其次,以往虽有业者推出一种可促进鞋内透气与干爽的鞋子,惟都仅于其鞋底上设制一、二只充气装置而已,其充气位置、面积与充气量均十分局限,故效果不甚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中鞋底包括下底和上底装置结合组成;该下底,由一板体上间设多数只贯穿孔构成,包含有多数只扣定塞,被分别塞装于各该贯穿孔中;而该上底由一板体的下侧面上,于对应该下底上的贯穿孔位置延伸间设相同数目的扣定杆构成;将该上底直接贴置于该下底上,并以该上底板体上的每一支扣定杆均分别枢插入下底板体上的每一贯穿孔中,再各塞装入一该扣定塞于各该贯穿孔中,用以扣定于各该每一扣定扣上而组成一鞋底。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子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中鞋垫由一板体下侧面上设多数只凹槽环,并于各该凹槽环中央的该板体上设一小孔,且包含有多数只勺型盘,分别扣定装置于各该凹槽环中,形成一具有多数气囊的鞋垫。
其中鞋底的上底板体下侧面上的每一支扣定杆,设为终端具较大直径圆球型突粒或较大直径突环的杆体;而其扣定塞设为一具横向贯穿孔的柱体,并于该柱体上侧中央设一柱坑与该横向贯穿孔贯通;令各该扣定杆由该扣定塞柱体上侧的柱坑枢插入,以扣定于该横向贯穿孔位置。
其中鞋垫板体下侧面上各凹槽环的槽沟形状,设为概呈Ω型形状;而于勺型盘的盘体口缘,对应设具一概呈Ω型突环,能牢牢地相互扣定。
其中下底底板上的贯穿孔设为上小、下大的斜度贯穿孔。
其中扣定塞的柱体设为下大、上小的斜度柱体。
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一般消费者即穿著使用,又能自行做换装鞋底工作;并穿著时能令鞋内全面充气,以促进鞋内充分透气,因而易于保持穿著者的脚踝干爽、舒适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及部份纵断面图,以及与鞋面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上、下底作扣定结合部份与鞋垫的装置勺型盘部份纵断面放大详图,及鞋垫的作喷气动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上、下底作扣定结合部份与鞋垫的装置勺型盘部份纵断面放大详图,及鞋垫的作吸气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鞋子的鞋底1由一下底11和上底12装置结合组成。于鞋内的上底12上侧亦衬设有一鞋垫2。其各构件的详细构造如图2所示,其中下底11,是由一以塑胶类合成树脂模制成型的板体110上间设多数只贯穿孔111构成,包含有多数只以橡胶或半软性塑胶模制成型的扣定塞3,分别塞装于各该贯穿孔111中(如图3、4中所示);而上底12,是由一亦以塑胶类合成树脂模制成型的板体120下侧面上,于对应前述下底11上贯穿孔111位置延伸间设相同数目的扣定杆121构成。
装置组合本实用新型的鞋底1时,只要将上底12直接贴置于下底11上,并令上底板体120上的每一支扣定杆121均分别枢插入下底板体110上的每一贯穿孔111中,再于各该贯穿孔111中,分别由下向上各塞装入一扣定塞3,用以扣定于各该每一支扣定杆121上(即如图3、4所示状态),即告装组完成一可随意换装下底11的本实用新型的鞋底1了。在以该本实用新型鞋底1制作成一如图1所示的鞋子时,于穿著一段时间后,一旦其下底11发生磨损现象必须更换时,则只要依序将下底11上的每一只扣定塞3取下,即可令该磨损的下底11与上底12分开,以便拆除丢弃;随即再同依前述方式改贴置一新的下底11,且新贴置的下底板体110上的每一贯穿孔111中,分别各再塞回或塞装新的扣定塞3,换鞋底的工作即告完成,十分简便、迅速,毋需涂胶作黏固动作,更毋需用手作缝合动作,且一般消费者即可自行作换装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鞋垫2的详细构造同如图2所示,是由一以塑胶类合成树脂模制成型的板体20下侧面上,间设多数只凹槽环21,并于各该凹槽环21的中央分设一小贯穿孔22,且设制多数只勺型盘4,分别扣定装置于各该凹槽环21中,形成一具有多数气囊的鞋垫2。当于一鞋子的鞋内如图1所示地衬垫有一片本实用新型的鞋垫2时,每于作行走动作的“踩踏”瞬间,即会如图4所示的状态将鞋垫2板体20下面的若干气囊状的勺型盘4踩扁,以压迫其盘体40内的空气如箭头方向向鞋内喷出“一次”;而于“提足”的瞬间则即因该气囊状的勺型盘4已不再被踩踏压迫,会自动恢复成原状(即如图3所示状态),如此行走时的连续踩踏、提脚,即可令鞋内产生空气对流,对穿著衬垫有本实用新型鞋垫2的鞋子者的脚踝而言,即会感到十分清爽舒适,不会酷热;若有脚流汗也不会产生积存湿气的现象。
请再结合参阅图2及图3、4所示,为令本实用新型鞋底1的上底板体120下侧面上的每一支扣定杆121能便于与下底板体110上所枢装的每一只扣定塞3扣定结合并扣牢不致松脱,特将各该扣定杆121设制为终端具较大直径圆球型突粒122或较大直径突环的杆体;而将各该扣定塞3配合设制为一具横向贯穿孔31的柱体30,并于该柱体30上侧中央设一柱坑32与该横向贯穿孔31贯通。如此,各该扣定杆121在与各该扣定塞3作扣装结合动作时,即可由该扣定塞3的柱体30上侧的柱坑32枢插入,以达该柱体30上的横向穿孔31位置时,即扣定于该横向贯穿孔31上(即如图3、4所示状态),并确实紧扣牢,不致发生松动或脱落现象;即因如此,本实用新型鞋底1的上底12在多数支扣定杆121与下底11上对应枢装的多数只扣定塞3扣装结合后,即能完全结合成一体,不致分离、脱落。为防止每一只枢装于下底板体110上的各贯穿孔111中的扣定塞3,在与上底板体120上的扣定杆121作扣装结合定动作时,有向上位移滑动出的现象,可将该扣定塞3的柱体30设为下大、上小的“斜度”柱体;而将各该贯穿孔111对应设为上小、下大的“斜度”贯穿孔。又,为令每一只勺型盘4均能扣牢、定位于鞋垫2板体20下侧面上的各凹槽环21上,则将各该凹槽环21的槽沟形状设为概呈Ω型形状(详如图3、4所示);同时,再于该勺型盘4的盘体40口缘,对应设具一概呈Ω型突环41,如是即可令各该勺型盘4由其盘体40上的Ω型突环41紧嵌入各该槽沟为Ω型形状的凹槽环21中,牢牢地扣定,丝毫不致发生松动或脱落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鞋底包括下底和上底装置结合组成;该下底,由一板体上间设多数只贯穿孔构成,包含有多数只扣定塞,分别塞装于各该贯穿孔中;该上底由一板体的下侧面上,于对应该下底上的贯穿孔位置延伸间设相同数目的扣定杆构成;该上底直接贴置于该下底上,并以该上底板体上的每一支扣定杆均分别枢插入下底板体上的每一贯穿孔中,再各塞装入一该扣定塞于各该贯穿孔中,扣定于各该每一扣定扣上而组成一鞋底。
2.一种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鞋垫由一板体下侧面上设多数只凹槽环,并于各该凹槽环中央的该板体上设一小孔,且包含有多数只勺型盘,分别扣定装置于各该凹槽环中,形成一具有多数气囊的鞋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鞋底的上底板体下侧面上的每一支扣定杆,设为终端具较大直径圆球型突粒或较大直径突环的杆体;其扣定塞设为一具横向贯穿孔的柱体,并于该柱体上侧中央设一柱坑与该横向贯穿孔贯通;各该扣定杆由该扣定塞柱体上侧的柱坑枢插入,扣定于该横向贯穿孔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鞋垫板体下侧面上各凹槽环的槽沟形状,设为Ω型形状;勺型盘的盘体口缘,对应设具一概呈Ω型突环,相互扣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下底底板上的贯穿孔设为上小、下大的斜度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扣定塞的柱体设为下大、上小的斜度柱体。
专利摘要一种鞋子的鞋底和鞋垫结构改良,鞋底包括下底和上底装置结合组成;该下底,由一板体上间设多数只贯穿孔构成,包含有多数只扣定塞,被分别塞装于各该贯穿孔中;该上底由一板体的下侧面上,于对应前述下底上的贯穿孔位置延伸间设相同数目的扣定杆构成,将该上底直接贴置于该下底上,并令上底板体上的每一支扣定杆均分别枢插入下底板体上的每一贯穿孔中,再于各该贯穿孔中分别塞装入前述扣定塞,均分别扣定于各该扣定杆上,即组成一可随意换装下底的鞋底;而其鞋垫,是于其板体下侧面上间设多数只凹槽环,并于各该凹槽环的中央分别设一小贯穿孔,且包含有多数只勺型盘,分别扣定装置于各该凹槽环中,形成一具有多数气囊的鞋垫。
文档编号A43B17/03GK2845517SQ2005201325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郭清洋 申请人:郭清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