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身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90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身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臀用的下身衣服。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腿力增强衣服,即只通过日常的生活就可以容易且简单地增强所希望的肌肉。该腿力增强衣服在沿着肌肉的方向设置强伸缩部,通过从该强伸缩部直接向肌肉施加负荷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即,通过对想要增强的肌肉直接施加负荷来锻炼肌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28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1516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腿力增强衣服中,由于其目的是增强设置有强伸缩部的部位的肌肉力量,因此,不一定能得到匀称的身材。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虽然在臀部设置了细长的带状强伸缩部,但在这种情况下,增强的肌肉力量的肌肉只是在设置有强伸缩部的臀部周边的肌肉。因此,这种情况下很难优美地提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优美地提臀的下身衣服。
本发明的下身衣服的特征是在大腿部的前侧、在对应人体的肠棘点和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的部分上具有束紧部。穿上这样的下身衣服后,由于束紧部与对应人体的肠棘点和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的部分抵接,因此,可以对位于该部位的股四头肌施加强的束紧力。这样,由于股四头肌受到刺激,腿自然向后使劲蹬,使用了臀大肌。因此,通过穿上本发明的下身衣服可以容易地形成优美的臀部曲线。
在本发明的下身衣服中,最好是束紧部的穿着压大于等于30gf/cm2,该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小于等于30gf/cm2,同时,束紧部的穿着压与该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的压力差大于等于10gf/cm2。这样,不会使使用者有压迫感,可以刺激股四头肌,因此可以提供虽然使用了臀大肌、却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的下身衣服。
在本发明的下身衣服中,束紧部最好在对应上述中间点的部分交叉形成。这样,在束紧部的交叉部分进一步施加束紧力,因此,可以进一步刺激对应肠棘点与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的部位。因此,可以更容易形成更优美的臀部曲线。
在本发明的下身衣服中,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与束紧部中的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以及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的关系最好为“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束紧部中的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而且,最好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30~60gf/cm2、束紧部中的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为15~50gf/cm2、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为0~30gf/cm2。这样,可以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而刺激股四头肌,因此,可以提供虽然使用臀大肌、却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的下身衣服。
在本发明的下身衣服中,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最好是交叉部分的上侧、右上侧、右侧、右下侧、下侧、左下侧、左侧、左上侧八个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1.2~3.7倍。而且,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最好是在八个周边区域中位于衬布部分上的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1.2~1.6倍,是在八个周边区域中束紧部部分以外的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1.9~3.7倍。这样,可以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而刺激股四头肌,因此,可以提供虽然使用臀大肌、却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的下身衣服。
在本发明的下身衣服中,上述中间点最好是位于从肠棘点到该中间点的长度与从该中间点到膝盖中央点的长度的比在4∶6~6∶4的范围内。这样,由于可使束紧部的交叉部分位于股四头肌的大致中央部分,因此,可更有效地刺激股四头肌。
根据本发明的下身衣服,可以期待容易形成优美地提臀的良好效果。


图1是人在步行时的侧视图。
图2是人在步行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紧身衣示意图。
图4是表示步行时使用臀大肌的原理说明图。
图5是表示步行时使用臀大肌的原理说明图。
图6是表示步行时使用臀大肌的原理说明图。
图7是表示步行时使用臀大肌的原理说明图。
图8是表示从正面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衣的人体下半身的图。
图9是表示身高不同的试穿者(モニタ一)的身体尺寸图。
图10是模型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体部的布料的束紧力和构成衬布的布料的束紧力的关系图。
图12是表示各试样的各测定点上的穿着压的图。
图13是表示位于试样的交叉部分周边的8个周边区域的图。
图14是从试穿者中听到的使用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说明实施方式之前,参照图1和图2对作为本发明背景的收紧的臀部(优美的臀部曲线)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人在步行时的侧视图。
本发明的发明者着眼于在实现收紧的臀部时通过锻炼臀大肌来收紧臀部这一事实。在此,臀大肌是通过将腿向后使劲蹬来锻炼的肌肉。因此,步行时如果可以将腿使劲向后蹬,则可锻炼臀大肌、收紧臀部。
图1是表示经常使用臀大肌的步行方式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在大腿部的前侧有股四头肌11,在大腿部的后侧有股二头肌12。股四头肌11主要是使膝盖伸展的肌肉,股二头肌12主要是将腿向后蹬的肌肉。如图1所示,通过将腿使劲向后(向箭头D1方向)蹬,臀大肌13收缩。因此,如果采用这样将腿使劲向后蹬的步行方式,则形成了经常使用臀大肌13的步行方式。另一方面,图2是几乎不使用臀大肌的步行方式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例如,在曲膝步行的情况下,腿不向后面蹬,因此臀大肌13不收缩。即,臀大肌13仍然是松弛的。因此,这样曲膝步行时,是以几乎不使用臀大肌13的状态进行步行的。
社会上有要收紧下垂的臀部的需求的同时,为了保持身材、注意平时尽量走路的人很多。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认为如果从平时就采用收紧臀部的步行方式、即将腿向后使劲蹬的步行方式,则只要步行就可以实现收紧的臀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同样的元件使用同样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本发明的发明者从上述的观点出发、制作了图3所示的下身衣服。图3所示的下身衣服1是臀部锻炼用的紧身衣,具有从腰围线到膝盖上方的长度,通过相互缝合前片和后片形成筒状。下身衣服1由本体部2和衬布(束紧部)3a、3b构成。另外,在无须区分衬布3a和衬布3b的情况下称为衬布3。衬布3在大腿部的前侧部分上形成带状,在大腿部的中央附近相互交叉。具体地说,衬布3b从腿根内侧穿过大腿部的前侧、向着斜下方延伸到腿的外侧。另一方面,衬布3a从位于与腿根大致相同高度的腿的外侧穿过大腿部的前侧、向着斜下方延伸到腿的内侧。衬布3a和3b在大腿部的前侧中央附近交叉,形成菱形的交叉部分3ab。该衬布3的交叉部分3ab形成在能够刺激作为股四头肌11的一部分的股直肌14的位置。另外,这种情况下的束紧部由比本体部的布料伸缩率低的布料构成,是在使用时可以得到比周围强的压力的部分。
以下参照图4~图7、对下身衣服1的使用者通过步行使用臀大肌的原理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所示,使用者为了开始步行而将腿向前方抬起,因此来自衬布3的束紧力施加在使用者的股四头肌11上,该束紧力刺激股四头肌11。另外,此时的束紧力是指使用时受到来自下身衣服的力。
在此,由于衬布3a、3b相互交叉形成,且形成带状,因此,形成虽然对肌肉进行刺激但不妨碍肌肉活动的结构。因此,如图5所示,一旦腿向前方抬起刺激股四头肌,则膝盖的伸展运动增大。
如图6所示,一旦膝盖的伸展运动增大,膝盖下方朝箭头D2的方向抬起,膝盖伸直,因此使用者步伐增大。一旦步伐增大,如图7所示,迫使使用者比使用现有的下身衣服时更向前(箭头D3的方向)移动身体,其结果,腿使劲向后(向箭头D4的方向)蹬。通过这样,使用了臀大肌。
以下参照图8,对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位置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穿着下身衣服1时,衬布的交叉部分3ab位于对应人体的肠棘(腸棘)(骼前上棘(上前腸骨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间点(股直肌的肌腹(筋腹))的部分。在这里,中间点最好位于从肠棘点21到该中间点的长度与从该中间点到膝盖中央点22的长度比在“4∶6”~“6∶4”的范围内的位置。这样,由于衬布的交叉部分3ab位于股四头肌的大致中央部分,因此,可更有效地刺激股四头肌。
以下,参照图9,对身高不同的试穿者的身体尺寸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按照各试穿者的身高、从各试穿者的肠棘点21到膝盖中央点22的尺寸和从各试穿者的肠棘点21到膝盖中央点22的尺寸除以2的值(从肠棘点21到该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的尺寸)。另外,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是指从肠棘点21到中间点的长度与从中间点到膝盖中央点22的长度比在“5∶5”的情况下的中间点。
如图9所示,各试穿者的身高为151.2cm~169.9cm,肠棘点21到膝盖中央点22的尺寸为41.3cm~47.7cm。并且,从肠棘点21到该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的尺寸为20.7cm~23.9cm。因此,根据该试穿的结果,身高为151.2cm~169.9cm的情况下,从肠棘点21到该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的尺寸为20.7cm~23.9cm。
然后,将图3所示的下身衣服1穿在模型身上,测定从模型的肠棘点21到下身衣服1的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尺寸,结果是从模型的肠棘点21到交叉部分3ab的上端为16.5cm,从模型的肠棘点21到交叉部分3ab的下端为23.5cm。因此,在穿在模型身上的下身衣服1上,穿着者的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只要从肠棘点21起在16.5cm~23.5cm的范围,则该中点被衬布的交叉部分3ab覆盖。
在此,从上述各试穿者的肠棘点21到该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的尺寸为20.7cm~23.9cm(参照图9)。因此,图9所示的各试穿者的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点(长度比为“5∶5”)几乎都被下身衣服1的衬布的交叉部分3ab覆盖。因此,下身衣服1的衬布的交叉部分3ab肯定覆盖各试穿者的肠棘点21与膝盖中央点22的中间点(长度比为“4∶6”~“6∶4”)所在范围内的区域的一部分。
参照图10,对穿着下身衣服1的模型(FRP制)的各部位的尺寸进行说明。图10所示的模型M是仅有下半身(从膝盖到腰围上方)的模型。如图10所示,模型M的腰围X的尺寸是,离地高度553mm、周长650mm、横宽230mm、厚度165mm。模型M的臀部Y的尺寸是,离地高度385mm、周长895mm、横宽320mm、厚度215mm。模型M的大腿根Z的尺寸是,离地高度285mm、周长520mm、横宽150mm、厚度170mm。并且,模型M的肠棘点所在部位的尺寸是,离地高度435mm、周长845mm、横宽305mm、厚度202mm。
以下,参照图11,对构成下身衣服1的本体部2和衬布3的布料的束紧力(力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发明者为了研究构成本体部2和衬布3的布料的束紧力对臀大肌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进行了实验。进行该实验时,使用紧身衣号码为64号的紧身衣作为试样,用束紧力不同的三种布料构成试样的本体部2和衬布3。各布料的束紧力按照布料S1、S2、S3的顺序逐渐增强。以下用具体数值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布料的压力值是,布料S1为17.4gf/cm2,布料S2为21.5gf/cm2,布料S3为35.2gf/cm2。
如图11所示,试样A是本体部2使用布料S1、衬布3使用布料S2,试样B是本体部2使用布料S2、衬布3使用布料S1。试样C是本体部2使用布料S2、衬布3使用布料S2,试样D是本体部2使用布料S2、衬布3使用布料S3。试样E是本体部2使用布料S3、衬布3使用布料S2,试样F是本体部2使用布料S2且并未形成衬布3。
将这些试样A~F分别穿在5名试穿者身上,进行各试样A~F是否对臀大肌具有有效效果的判断的实验。该实验在以下条件下进行。让试样A~F的使用者在踏旋器上以4.2km/h的速度行走,开始行走一分钟后用肌电图仪测定臀大肌的肌电位。根据该测定结果制作的肌电图,计算出测定开始后16秒之间的RMS(均方根)值,导出臀大肌的放电量。另外,在计算RMS值时,从显示在肌电图中的成分中去掉了小于等于5hz以及大于等于250hz的成分。
本发明的发明者通过比较形成有衬布3的各试样A~E上的放电量是否多于未形成衬布3的试样F上的放电量来判断是否对臀大肌具有有效的效果。即,在各试样A~E上的放电量多于试样F上的放电量的情况下,判断为对臀大肌具有有效的效果。
上述实验的结果,虽然试样A上的放电量比试样F上的放电量少,但试样B~E上的放电量却比试样F上的放电量多。因此,本发明者的发明认为试样B~E对臀大肌具有有效的效果。另外,在本实验中,除了臀大肌的放电量以外,对腿后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总称)的肌电位进行测定。其结果,发现腿后腱的放电量与臀大肌的放电量相同,试样B~E上的放电量比试样F上的放电量多。即,发现了试样B~E对将腿向后蹬的运动也有效果。从中也认识到试样B~E对臀大肌具有有效的效果。
以下,将上述各试样A~F穿在上述模型M上,测定各试样A~F的规定测定点上的穿着压。这种情况下的穿着压是指在使用状态下受到来自下身衣服的压力。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测定点是衬布的交叉部分3ab和未形成衬布的大腿部的后侧部分。图12是表示各试样A~F的各测定点中的穿着压的图。如图12所示,试样A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28.8gf/cm2,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17.4gf/cm2。试样B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37.1gf/cm2,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20.4gf/cm2。试样C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35.5gf/cm2,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21.5gf/cm2。试样D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37.5gf/cm2,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21.3gf/cm2。试样E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51.4gf/cm2,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35.2gf/cm2。试样F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22.5gf/cm2,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18.8gf/cm2。另外,在穿着压超过60.0gf/cm2的情况下,产生使用者受到压迫感、感到衣服紧的概率高的问题。
测定上述测定点的穿着压时使用的测定器是株式会社(エイエムアイ)公司生产的接触压测定器(气囊式),各规格是,台式AMI3037-20、传感器部直径20mm、最大测定值大约15000Pa、导管1.5m。并且,穿着压的测定方法,例如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模型或人体的测定部位,在穿着下身衣服的状态下测定下身衣服施加在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
使用试样A~F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了本体部2的束紧力和衬布3的束紧力的以下特征。
具有以下趋势,即(1)在本体部2的束紧力弱的情况下,不能期待对臀大肌有效的效果。(2)衬布3的束紧力越强对臀大肌的效果越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者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在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不足30gf/cm2的情况下,几乎不能期待对臀大肌的有效的效果;而在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超过60gf/cm2的情况下,对臀大肌的效果大,但对使用者的压迫感过大。即,如果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约为30~60gf/cm2,则可提供对臀大肌有效且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的下身衣服。而且,得出了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在34~38gf/cm2的情况下更理想的结论。
并且得到了以下结论,即,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衬布3中的交叉部分3ab以外的穿着压以及衬布3以外(本体部2)的穿着压之间的关系最好为“交叉部分的穿着压>衬布3中的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衬布3以外的穿着压”。具体地说,最好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30~60gf/cm2、衬布3中的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为15~50gf/cm2、衬布3以外的穿着压为0~30gf/cm2。
然后,本发明的发明者制作了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34.6gf/cm2的试样。并且,测定了位于该试样的交叉部分周边的八个周边区域的穿着压。在此,参照图13对八个周边区域进行说明。图13是从前侧看右腿的大腿部分的图。如该图所示,八个周边区域R1~R8中,R1是交叉部分的上侧区域,R2是交叉部分的右上侧区域,R3是交叉部分的右侧区域,R4是交叉部分的右下侧区域,R5是交叉部分的下侧区域,R6是交叉部分的左下侧区域,R7是交叉部分的左侧区域,R8是交叉部分的左上侧区域。
上述的测定结果是,上侧区域R1的穿着压为9.5gf/cm2、右上侧区域R2的穿着压为28.6gf/cm2、右侧区域R3的穿着压为14.4gf/cm2、右下侧区域R4的穿着压为22.8gf/cm2、下侧区域R5的穿着压为11.7gf/cm2、左下侧区域R6的穿着压为26.9gf/cm2、左侧区域R7的穿着压为17.8gf/cm2、左上侧区域R8的穿着压为25.3gf/cm2。并且,未形成衬布3的大腿部的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18.1gf/cm2。
在周边区域R1~R8的穿着压中,最小值为上侧区域R1上的9.5gf/cm2、最大值为右上侧区域R2上的28.6gf/cm2。因此,可以看出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周边区域R1~R8的穿着压的大约1.2~3.7倍。
在周边区域中,位于衬布3部分的周边区域是右上侧区域R2、右下侧区域R4、左下侧区域R6以及左上侧区域R8的4个周边区域。在这四个周边区域的穿着压中,最小值为右下侧区域R4上的22.8gf/cm2、最大值为右上侧区域R2上的28.6gf/cm2。因此,可以看出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四个周边区域R2、R4、R6、R8的穿着压的大约1.2~1.6倍。
在周边区域中,衬布3部分以外的周边区域是上侧区域R1、右侧区域R3、下侧区域R5以及左侧区域R7的四个周边区域。在这四个周边区域的穿着压中,最小值为上侧区域R1上的9.5gf/cm2、最大值为左侧区域R7上的17.8gf/cm2。因此,可以看出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四个周边区域R1、R3、R5、R7的穿着压的大约1.9~3.7倍。
并且,可以看出由于大腿部的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18.1gf/cm2,因此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大腿部的后侧部分上的穿着压的大约1.9倍。
然后,本发明的发明者制作了以下试样,即,从上述的衬布的交叉部分3ab的穿着压为34.6gf/cm2的试样中去掉交叉部分3ab以外的衬布的试样,即无交叉结构的试样。通过从具有上述交叉结构的试样中去掉交叉部分3ab以外的衬布,无交叉结构的试样的衬布部分上的穿着压减少到28.7gf/cm2。这是由于通过去掉衬布的交叉部分3ab以外的部分,张力不容易施加在大腿直肌的肌腹上。通过这样,成为低于已确认对臀大肌具有有效效果的30gf/cm2。
对于这样无交叉结构的试样,与具有上述交叉结构的试样相同地测定了在相对无交叉结构的试样的衬布部分的八个周边区域的穿着压。
上述测定的结果是,上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3.4gf/cm2、右上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8.9gf/cm2、右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7.5gf/cm2、右下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7.5gf/cm2、下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6.9gf/cm2、左下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8.6gf/cm2、左侧区域的穿着压为17.2gf/cm2、左上侧区域的穿着压为21.9gf/cm2。并且,未形成衬布3的大腿部的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17.5gf/cm2。
在周边区域的穿着压中,最小值为上侧区域上的13.4gf/cm2、最大值为左上侧区域上的21.9gf/cm2。因此,可以看出衬布部分上的穿着压为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大约1.3~2.2倍。
并且,可以看出由于大腿部的后侧部分的穿着压为17.5gf/cm2,因此衬布部分上的穿着压为大腿部的后侧部分上的穿着压的大约1.6倍。
在此,参照图13,对衬布3的宽度和形状进行说明。图13所示的衬布3虽然由具有大致相同宽度的直线形状的布形成,但衬布3的宽度和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使图13所示的衬布3a的宽度大于衬布3b的宽度。具体地说,例如使衬布3a的宽度为4.5cm、衬布3b的宽度5.5cm等。并且,例如可以使衬布3的宽度并非一定,使内侧比外侧细地进行变化。具体地说,例如可使图13所示的右侧区域R3上的衬布3b的宽度以及交叉部分3ab的衬布3b的宽度为5.5cm、使右上侧区域R2的衬布3b的宽度从交叉部分侧到右端侧逐渐变细(例如使交叉部分侧为5.5cm、使右端侧为3.5cm等)。而且,也可将衬布3的形状形成弯曲状。具体地说,例如可将图13所示的衬布3b的形状弯曲成上侧为凸状。通过将衬布3的宽度和形状形成如上述的具体示例那样,可以起到在大腿的外侧部分上容易施加更大的束紧力(力量)的效果。这是基于以下事实,即,步行时将腿向后蹬的情况下,通过股四头肌的收缩,大腿的前面、尤其是前面的外侧部分凸起,因此,通过增强与大腿的外侧部分抵接的衬布的束紧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
以下,参照图14,对从使用了一个月具有上述交叉结构的试样的10名试穿者中听到的使用感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10名试穿者中的6名认为臀部比试穿前有所提高。并且,10名试穿者中的1名认为臀部比试穿前增大,而10名试穿者中的5名却认为臀部比试穿前要小。并且,10名试穿者中的9名认为大腿比试穿前变细。而且,10名试穿者中的8名认为穿着感觉好。
并且,使用者的具体回答示例有“臀部比试穿前收紧变硬”(10名中4名)、“可轻松地穿上牛仔裤”(10名中3名)、“在大腿之间形成了间隙”(10名中3名)等。
对试穿前后的试穿者的臀部的形状实际进行测定的结果,确认到10名中的8名试穿者的臀部的形状看出变化。臀部的形状看出变化的试穿者中,确认到以前臀部下垂的试穿者的臀部位置提高,以前臀部没有下垂的试穿者的大腿从臀沟起很流畅。另外,确认到臀部的形状看不出变化的2名试穿者一天步行不到5000步。根据国民营养调查,日本人的平均步行步数男性为8200步,女性为7300步。因此,臀部的形状看不出变化的2名试穿者可能由于穿着试样步行的机会少,所以臀部的形状看不出变化。并且,在这10名试穿者以外,使另外的试穿者穿上没有衬布的紧身衣一个月,这些试穿者的臀部形状看不出有变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下身衣服1上的衬布从正面看形成“×”形状,但形成的衬布不局限于“×”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形状。总之,最好使衬布交叉、且肠棘点和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位于该交叉的部分上。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两张带状的衬布3a、3b(束紧部)交叉形成,但也可以在衬布中去掉形成交叉部分3ab以外的衬布、只形成交叉部分3ab。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如下所述地构成衬布和本体部,即,使衬布上的穿着压大于等于30gf/cm2,使该衬布以外(本体部)的穿着压小于等于30gf/cm2,同时,衬布上的穿着压与衬布以外的穿着压的压力差大于等于10gf/cm2。通过这样,不会使使用者有压迫感、可刺激股四头肌,因此可以提供虽然使用臀大肌、但不使使用者有压迫感的下身衣服。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在下身衣服1上使用衬布形成束紧部,但形成束紧部的不局限于衬布。例如,也可以使用缝褶形成。也可以通过经编和圆形针织(纬编)的弹性(パワ一)交替配列来交替配列本体部和束紧部。并且,也可以通过向对应束紧部分的布料附加发硬物(ボ一ン)或聚氨酯树脂,向该布料附加强的束紧力。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下身衣服的分叉布(胯)部分最好使用高伸缩性材料。这是由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下身衣服步行时步伐增大,为了不妨碍增大步伐的动作而采用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下身衣服使用紧身衣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可适用于紧身衣以外的衣服,例如可用于鞋罩、男式用鞋罩、长统袜、紧身衣裤、运动护身带以及吊袜带等下身衣服。
本发明以以下内容为基本构成,即,在下身衣服中,通过在大腿部的前侧部分、对应肠棘点与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的部分上设置束紧部,对股四头肌进行刺激、且不妨碍股四头肌的活动。这样,由于使用者的腿自然使劲向后蹬,所以经常使用臀大肌。因此,使用本发明的下身衣服只进行步行就可以自然地实现收紧的臀部。这样的构成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是各种方式。例如,束紧部的形状不局限于衬布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在大腿部的前侧、在对应人体的肠棘点和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的部分上具有束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部的穿着压大于等于30gf/cm2,该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小于等于30gf/cm2,同时,所述束紧部的穿着压与该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的压力差大于等于10gf/c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部在对应所述中间点的部分交叉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所述束紧部中的所述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以及所述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之间的关系为所述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所述束紧部中的所述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所述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为30~60gf/cm2、所述束紧部中的所述交叉部分以外的穿着压为15~50gf/cm2、所述束紧部以外的穿着压为0~30gf/cm2。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是所述交叉部分的上侧、右上侧、右侧、右下侧、下侧、左下侧、左侧、左上侧八个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1.2~3.7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部的交叉部分的穿着压是所述八个周边区域中位于所述束紧部部分的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1.2~1.6倍,是在所述八个周边区域中所述束紧部部分以外的周边区域的穿着压的1.9~3.7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身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点是位于,从所述肠棘点到该中间点的长度与从该中间点到所述膝盖中央点的长度的比在4∶6~6∶4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将在对应人体的肠棘点和膝盖中央点的中间点的部分上交叉的衬布(3)形成在下身衣服(1)的前侧部分上。这样形成的衬布(3)对使用者的股四头肌的一部分的股直肌(14)进行刺激。步行时若刺激股四头肌,则腿自然使劲向后蹬,因此可以经常使用臀大肌。
文档编号A41C1/00GK1925759SQ20058000648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0日
发明者川崎玲子, 品川佳央 申请人:华哥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