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06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类的手携物品,特别涉及遮雨或遮 阳的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伞,在伞张开时都是用弓片卡住下巢,而定位 下巢的,这种结构的伞,首先需要在中棒内设置一个弹性的弓片,在 中棒壁上还要开出 一个透孔来供弓片的伸出和縮入,这个透孔和弓片 往往成了隐患,由于透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棒的强度,所以,经 常发生在透孔处折损的现象发生,另外,由于弓片一般采用金属冲压 制成的,在边角部位比较锋利,容易割伤使用者,特别是在旋转伞的 时候,更是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采用由下巢直接 抱箍中棒定位,采用全封闭控制套控制伞的开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弓 片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以及在中棒上开大孔带来的强度降低的技术问 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设计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推拉 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包括下端有手柄的中棒,上巢固定于中棒的上 端,下巢套装于中棒上,并沿中棒滑动,伞骨分别绞接在上巢及下巢 上,伞布固定于伞骨上,所述下巢上设有定位下巢的定位装置;所述下巢包括连接伞骨的连接部以及由连接部一端延伸出来的弹性薄壁 筒,定位装置为套装于薄壁筒上的控制套,所述控制套沿薄壁筒上下 滑动,控制下巢上薄壁筒箍紧或松开中棒。
所述控制套内孔为锥状孔,所述控制套设有突出于控制套内孔表 面的凸台,所述凸台为环形凸台或是在控制套内孔表面沿轴向逐渐凸 起,所述中棒的外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带,所述薄壁筒的筒壁上设有 凸起的凸块,所述环形凸台的断面为梯形,该梯形凸台坡面相对于薄 壁筒的自由端。
所述薄壁筒的筒壁上轴向设有长条形的滑槽,所述控制套的内孔 表面设有凸起的限位柱,该限位柱的一端落于滑槽内,并沿滑槽滑动。 所述薄壁筒的筒壁上轴向设有长条形的定位槽,所述控制套的内孔表 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在定位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一方面解决了伞中棒易折损的 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了弓片,使用方便,安 全可靠,而且降低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凸台的下巢部位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轴向凸台的下巢部位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由图1至图3中可看出, 一种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包括下
端有手柄11的中棒10,上巢20固定于中棒10的上端,下巢50套 装于中棒10上,并沿中棒10滑动,伞骨30分别绞接在上巢20及下 巢50上,伞布40固定于伞骨30上,所述下巢50上设有定位下巢 50的定位装置60;所述下巢50包括连接伞骨30的连接部51以及由 连接部51 —端延伸出来的弹性薄壁筒52,定位装置60为套装于薄 壁筒52上的控制套61,所述控制套61沿薄壁筒52上下滑动,控制 下巢50上薄壁筒52箍紧或松开中棒10。本实用新型利用推拉控制 套61上下滑动,使薄壁筒52的内径收縮或扩张,从而箍紧或松开中 棒10,达到固定下巢50的目的,使用非常方便,同时,还不需要在 中棒上开弓片孔,也不需要设置弓片,不但提高了中棒的强度,而且, 也降低了成本。
由于控制套61内孔是控制薄壁筒52内径的收縮或扩张的关键所 在,所以,控制套61内孔的内孔设计是至为关键的。本实用新型设 计了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所述控制套61内孔为锥状孔,控制套61沿薄壁筒52上 下滑动,由锥状的控制套内孔控制薄壁筒52内径的收縮或扩张,达 到箍紧或松开中棒10的作用。
其二所述控制套61设有突出于控制套61内孔表面的凸台63, 这个凸台63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所述凸台63为环形凸台(见图3),上推控制套61,薄壁筒52接触到环形凸台63时,内径收縮,箍紧 中棒IO。下拉控制套61,薄壁筒52脱离环形凸台63时,内径扩张, 松开中棒10。或者所述凸台63在控制套61内孔表面沿轴向逐渐凸 起(见图2),上推控制套61,薄壁筒52接触到轴向凸台63时,内 径逐渐收縮,直至箍紧中棒IO。下拉控制套61,薄壁筒52沿轴向凸 台63逐渐下移,内径逐渐扩张,直至完全松开中棒IO。
由图2和图3中可知,为使薄壁筒52能够更好地箍紧中棒10, 避免薄壁筒52在箍紧时造成局部堆积,影响固定效果,所述薄壁筒 52的筒壁上轴向设有长条形的滑槽53,所述控制套61的内孔表面设 有凸起的限位柱62,该限位柱62的一端落于滑槽53内,并沿滑槽 53滑动。限位柱62与滑槽53配合,也可以使薄壁筒52与控制套61 径向定位,更好地完成定位任务。
由图2和图3中可知,所述中棒10的外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带 12,定位带12可以帮助薄壁筒52与控制套61更好地实现定位,防 止两者间松脱滑动。
由图2中可知,为了縮短控制套61在薄壁筒52上滑动的行程, 放大控制套61对薄壁筒52的控制功能,所述薄壁筒52的筒壁上设 有凸起的凸块55,控制套61可以用较短的行程使薄壁筒52实现箍 紧或松开中棒的功能。
由图3中可知,所述环形凸台63的断面为梯形,该梯形凸台63 坡面相对于薄壁筒52的自由端,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薄壁筒52自由端的插入,避免轴向卡滞。
由图2中可知,所述薄壁筒52的筒壁上轴向设有长条形的定位 槽54,所述控制套61的内孔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凸块64,所述定位 凸块64在定位槽54内滑动,该设计主要是起到薄壁筒52与控制套 61两者间径向定位的作用。图1和图2是两种形式的蜂巢,其中图1 所表示薄壁筒52较长的是多用于二 四折伞上使用,而图2中所表 示薄壁筒52较短的多用于五折伞上使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 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 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包括下端有手柄(11)的中棒(10),上巢(20)固定于中棒(10)的上端,下巢(50)套装于中棒(10)上,并沿中棒(10)滑动,伞骨(30)分别绞接在上巢(20)及下巢(50)上,伞布(40)固定于伞骨(30)上,所述下巢(50)上设有定位下巢(50)的定位装置(6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50)包括连接伞骨(30)的连接部(51)以及由连接部(51)一端延伸出来的弹性薄壁筒(52),定位装置(60)为套装于薄壁筒(52)上的控制套(61),所述控制套(61)沿下巢(50)上下滑动,控制下巢(50)上薄壁筒(52)箍紧或松开中棒(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套(61)内孔为锥状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套(61)设有突出于控制套(61)内孔表面的凸台(6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凸台(63)为环形凸台。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凸台(63)在控制套(61)内孔表面沿轴向逐渐凸起。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 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筒(52)的筒壁上轴向设有长条形的滑槽(53 ), 所述控制套(61)的内孔表面设有凸起的限位柱(62),该限位柱(62)的一端落于滑槽(53)内,并沿滑槽(53)滑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中棒(10)的外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带(12)。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筒(52)的筒壁上设有凸起的凸块(55)。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环形凸台(63)的断面为梯形,该梯形凸台(63)坡面相对于 薄壁筒(52)的自由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其特征在于所 述薄壁筒(52)的筒壁上轴向设有长条形的定位槽(54),所述控 制套(61)的内孔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凸块(64),所述定位凸块(64)在定位槽(54)内滑动。
专利摘要一种推拉抱箍中棒式的手开伞,包括手柄(11)、中棒(10)、上巢(20)、下巢(50)、伞骨(30)、伞布及定位装置(60);所述定位装置(60)为套装于薄壁筒(52)上的控制套(61),控制下巢(50)上薄壁筒(52)箍紧或松开中棒(10),所述控制套(61)设有环形或轴向凸台(63),所述中棒(10)的外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带(12)。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解决了伞中棒易折损的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了弓片,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而且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226897SQ2008200943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丁向东 申请人:丁向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