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动烫发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发护理辅助产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动烫发 棒,其发热棒与外部电源之间具有稳定可靠的导电性能,同时其发热棒的
更换组接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烫发棒是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美发护理辅助器 具,其主要用于帮助人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巻发发型,例如圆波浪巻发、三 角波浪巻发或蓬松巻发等。通过烫发棒的应用,可大大降低人们制作巻发 的难度,提高人们美发的水平,并提升整体美发的质量。
烫发棒的结构主要包括手柄和发热棒两部分,发热棒上设置有夹子, 发热棒通过设置于手柄内的控制电路板和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人们在使 用的过程中,手握手柄部,利用夹子将部分头发夹持于发热棒上,然后转 动发热棒和夹子,使得头发巻绕于发热棒上,由发热棒的热量加热头发, 使头发发热而巻曲变形,相应地控制发热棒的巻绕时间和角度,可获得不 同之发型效果。此外,为实现更为丰富之发型效果,烫发棒之发热棒为可 更换结构,且烫发棒通常配备有不同形状和直径大小的发热体。
目前,市面上所见的烫发棒主要有手动烫发棒和电动烫发棒两种,其 中电动烫发棒凭借其使用简单方便的优点,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电 动烫发棒与手动烫发棒所不同之处,系主要在于其可控制发热棒相对于手 柄自动旋转作业,并且可自动正转和反转,因此,相对于手动烫发棒而言, 其更为省时、省力。
然而,现有之电动烫发棒亦存在诸多有待改善之处,首先,由于其发 热棒直接通过穿过手柄的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因此当发热棒转动圈数较 多时,该连接导线极易扭转打结,甚至断裂,造成接触不良等现象的产生,影响其正常导通,最终造成产品功能失效;其次,其发热棒的更换组接结 构亦太过复杂,如此使得用户在更换发热棒时极其不便和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种电动烫发棒,其发热棒与外部电源之间具有稳定可靠的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烫发棒,其发热棒的更换组接 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烫发棒,包括手柄和发热棒,该手柄内设置有电机和由电机 带动的转子组件,该发热棒以可拆装的方式配装于转子组件上,随转子组 件的转动而同步转动,该手柄内设置有分别与外接电源导通的第一导电环 片和第二导电环片,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外壳和设置于转子外壳内的两弹性 连接单元,该两弹性连接单元分别弹性抵触于前述第一导电环片和第二导 电环片的表面上电连接,发热棒上的两导电触脚插伸入转子组件内分别与 该两弹性连接单元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连接单元包括有第一触片、导电弹簧和 第二触头,该导电弹簧的一端抵触于第一触片上电连接,导电弹簧的另一 端抵触于第二触头的根部电连接,该第二触头在导电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弹 性抵触于前述第一导电环片或第二导电环片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触片上设置有用于与发热棒上之导电触 脚电连接的夹持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棒上具有根部绝缘壳体,该根部绝缘壳 体内嵌装有一按掣,按掣包括有本体部和垂直于本体部延伸的倒勾部,该 倒勾部上设置有卡块,该本体部沿发热棒的径向延伸设置,并本体部的一 端伸出发热棒壳体外,本体部的另一端顶推于一复位弹簧上,当发热棒组 装于转子组件上时,该倒勾部插伸于转子组件内,倒勾部上的卡块卡勾于 转子组件上。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根部绝缘壳体端面上凸设有一定位圆柱体, 对应于转子组件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该定位圆柱体配装的凹位,前述倒勾部 沿发热棒的轴线延伸入定位圆柱体内,该定位圆柱体一侧面上具有方便倒 勾部径向活动的开槽,另一侧面设置有限位凸块,倒勾部上的卡块凸伸出 开槽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和转子组件的转轴轴线与手柄的轴线在 一条直线上,该电机固装于一座板上,该座板一侧面上设置有拥有同一圆 心的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且该第一环槽的直径大于第二环槽,前述第一 导电环片和第二导电环片分别嵌装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与转子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减速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内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操控烫发棒工作的 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键和显示元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内进一步设置有电源电路板,该电源电 路板上电连接有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嵌装于手柄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环绕于转子外壳外 表面的滑槽,对应于手柄壳体内设置有一环绕于手柄内表面的凸环,该凸 环嵌于前述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 一方面,通过设 置导电环片和弹性连接单元,当转子组件在快速旋转时,该弹性连接单元 可始终保持与导电环片的电性连接,利用导电环片和弹性连接单元之间的 此种弹性电连接方式,可获得极为稳定可靠的电连接性能,以保证发热体 与外部电源之间的有效导通,避免接触不良等现象的产生,藉而大大提升 产品工作性能和产品品质。另一方面,该发热棒与手柄在拆换组接时,只 要轻轻按压发热棒根部的按掣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6图3是图2中发热棒的分解图4是图2中手柄内结构的局部分解图5是图2中电机与座板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正视图7是图1的一截面示图8是图1的另一截面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手柄11、上壳体
12、下壳体13、凸环
20、发热棒21、发热体
22、导电触脚23、夹子
24、支架25、隔热块
26、根部绝缘外壳27、组接机构
271、按掣271a、本体部
271b、倒勾部271c、卡块
272、复位弹簧273、定位圆柱体
273a、开槽273b、限位凸块
30、电机40、转子组件
41、转子外壳42、弹性连接单元
421、第一触片421a、夹持部
422、导电弹簧423、第二触头
401、凹位50、减速箱
60、外接电源71、第一导电环片
72、第二导电环片80、座板
81、第一环槽82、第二环槽
91、控制电路板911、控制按键
912、显示元件92、电源电路板
921、电源开关100、烫发棒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 构,包括手柄10和发热棒20,该手柄IO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卡合或 螺合组装而成,手柄IO内设置有电机30和由电机30带动的转子组件40, 该发热棒20以可拆装的方式配装于转子组件40上,随转子组件40的转动 而同步转动。电机30和转子组件40的转轴轴线与手柄10的轴线在一条直 线上,电机30与转子组件40之间设置有减速箱50,该手柄10内设置有分 别与外接电源60导通的第一导电环片71和第二导电环片72,第一导电环 片7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电环片72的直径。
该电机30固装于一座板80上,该座板80 —侧面上设置有拥有同一圆 心的第一环槽81和第二环槽82,且该第一环槽1的直径大于第二环槽82。 前述第一导电环片71和第二导电环片72分别嵌装于该第一环槽81和第二 环槽82内(如图5和图6)。
如图4,转子组件40包括转子外壳41和设置于转子外壳41内的两弹性 连接单元42,转子外壳41上设置有两处环绕于转子外壳41外表面的滑槽 411,对应于手柄10内设置有两处环绕于手柄10内表面的凸环13(如图2), 该凸环13嵌于前述滑槽411内,呈可自由滑动的间隙配合,使得转子组件 40可于手柄10内自由旋转,但不可沿其轴向移动。
转子组件40的每个弹性连接单元42则包括有第一触片421、导电弹簧 422和第二触头423,该导电弹簧422的一端抵触于第一触片421上电连接, 导电弹簧422的另一端抵触于第二触头423的根部电连接。由该第二触头 423在导电弹簧422的推力作用下弹性抵触于前述第一导电环片71或第二 导电环片72的表面上电连接。此外,该第一触片421还设置有夹持部421a。
该发热棒20包括圆筒状发热体21、两导电触脚22、夹子23、支架24、 尾部的隔热块25、根部绝缘壳体26和组接机构27 (如图2和图3)。该夹子 23和支架24枢套于发热体21上;夹子23用于将头发夹持于发热体21上;支 架24用于支撑起烫发棒100,以方便烫发棒100在未使用时置放于桌面上,而不至烫伤桌面;该隔热块25固装于发热体21的延伸尾端,同样起到避免 发热体21接触桌面而烫伤桌面的作用;该两导电触脚22固装于根部绝缘壳 体26内,导电触脚22的尾端电连接于前述发热体21上,导电触脚22的自由 端则插伸出根部绝缘壳体26外。
该组接机构27包括嵌装于发热棒20根部绝缘壳体26内的按掣271和复 位弹簧272,以及凸设于根部绝缘壳体26端面上的定位圆柱体273,该按掣 271包括有本体部271a和垂直于本体部271a延伸的倒勾部271b,该倒勾部 271b上设置有卡块271c,该本体部271a沿发热棒的径向延伸设置,并本体 部271a的一端伸出发热棒壳体26外,本体部271a的另一端顶推于该复位弹 簧272上,该倒勾部271b沿发热棒20的轴线延伸入定位圆柱体273内,该定 位圆柱体273—侧面上具有方便倒勾部271b径向活动的开槽273a,另一侧面 设置有限位凸块273b。
当该发热棒20配装于手柄10内之转子组件40上时,前述根部绝缘壳体 26端面上的定位圆柱体273嵌插于转子外壳41端面上的凹位401内,并由定 位圆柱体273上的限位凸块273b限制住发热棒20与转子组件40之间的相对 转动;前述导电触脚22嵌插于前述转子组件40内,并伸入第一触片421的夹 持部421a内电连接;前述按掣271的倒勾部271b插伸于转子组件40内,倒勾 部271b上的卡块271c卡勾于转子组件40上限制住发热棒20与转子组件40之 间的相对轴向移动。藉此,使得发热棒20以可拆装的方式组装于转子组件 40上,当欲从手柄10上卸下发热棒20时,只要轻轻接压该按掣271,使按掣 271和其倒勾部271b向下移动,同时其倒勾部271b上的卡块271c向内回縮, 解除对转子组件40壳体的卡持,然后即可将发热棒20沿其轴向抽出。当欲 组接上发热棒20时,直接将定位圆柱体273插伸入凹位401内,该按掣271在 复位弹簧272的作用下即自动卡勾于转子组件40壳体内。
此外,该手柄内进一步设置有控制电路板91和电源电路板92,该控制 电路板91用于操控烫发棒工作,并于控制电路板91上设置有控制按键911和 显示元件912,该电源电路板92上电连接有电源开关921,该电源开关921嵌 装于手柄10上。通过拨动电源开关912以实现烫发棒100的开关机,通过操作控制按键911可有效控制电机30的正转和反转,以及调节电机30的转速, 并通过该显示元件912显示出烫发棒100的即时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 一方面,通过设置导电环片71、 72和弹性连 接单元42,当转子组件40在快速旋转时,该弹性连接单元42可始终保持 与导电环片71、 72之间的电性抵触连接,利用导电环片71、 72和弹性连 接单元42之间的此种弹性电连接方式,可获得极为稳定可靠的电连接性能, 以保证发热棒20与外部电源之间的有效导通,避免接触不良等现象的产生, 藉而大大提升产品工作性能和产品品质。另一方面,该发热棒20与手柄10 在拆换组接时,只要轻轻按压发热棒根部的按掣271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 围内。
10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烫发棒,包括手柄和发热棒,该手柄内设置有电机和由电机带动的转子组件,该发热棒以可拆装的方式配装于转子组件上,随转子组件的转动同步转动,其特征在于该手柄内设置有分别与外接电源导通的第一导电环片和第二导电环片,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外壳和设置于转子外壳内的两弹性连接单元,该两弹性连接单元分别弹性抵触于前述第一导电环片和第二导电环片的表面上电连接,发热棒上的两导电触脚插入转子组件内,分别与该两弹性连接单元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单 元包括有第一触片、导电弹簧和第二触头,该导电弹簧的一端抵触于第一 触片上电连接,导电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第二触头的根部电连接,该第二 触头在导电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弹性抵触于前述第一导电环片或第二导电环 片的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上 设置有用于与发热棒上之导电触脚电连接的夹持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棒上具 有根部绝缘壳体,该根部绝缘壳体内嵌装有一按掣,按掣包括有本体部和 垂直于本体部延伸的倒勾部,该倒勾部上设置有卡块,该本体部沿发热棒 的径向延伸设置,并本体部的一端伸出发热棒壳体外,本体部的另一端顶 推于一复位弹簧上,当发热棒组装于转子组件上时,该倒勾部插于转子组 件内,倒勾部上的卡块卡勾于转子组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绝缘壳 体端面上凸设有一定位圆柱体,对应于转子组件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该定位 圆柱体配装的凹位,前述倒勾部沿发热棒的轴线延伸入定位圆柱体内,该 定位圆柱体一侧面上具有方便倒勾部径向活动的开槽,另一侧面设置有限 位凸块,倒勾部上的卡块凸伸出开槽外。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转子 组件的转轴轴线与手柄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该电机固装于一座板上,该座板一侧面上设置有拥有同一圆心的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且该第一环槽 的直径大于第二环槽,前述第一导电环片和第二导电环片分别嵌装于第一 环槽和第二环槽内。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转子 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减速箱。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内进一 步设置有用于操控烫发棒工作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 按键和显示元件。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内进一 步设置有电源电路板,该电源电路板上电连接有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嵌 装于手柄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烫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外壳上 设置有至少一环绕于转子外壳外表面的滑槽,对应于手柄壳体内设置有一 环绕于手柄内表面的凸环,该凸环嵌于前述滑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烫发棒,包括手柄和发热棒,该手柄内设置有电机和由电机带动的转子组件,该发热棒以可拆装的方式配装于转子组件上,随转子组件的转动而同步转动,该手柄内设置有与外接电源导通的第一导电环片和第二导电环片,转子组件内设置有两弹性连接单元,该两弹性连接单元分别弹性抵触于前述第一导电环片和第二导电环片的表面上电连接,发热棒上的两导电触脚与该两弹性连接单元电连接。其利用导电环片和弹性连接单元之间的弹性电连接,可获得极为稳定可靠的电连接方式,以保证发热体与外部电源之间的有效导通,藉而大大提升产品工作性能和产品品质。该发热棒与手柄在拆换组接时,只要轻轻按压发热棒根部的按掣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A45D1/00GK201282813SQ20082020118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7日
发明者傅安明 申请人:傅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