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77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将鞋面和鞋底进行任意组合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 鞋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子是由鞋面和鞋底两部分组成,通常鞋面和鞋底在出厂时都 是将两者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这种鞋子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鞋子
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当鞋子中的一部分,如鞋面或鞋底损坏,如果需要更换 其中损坏的一部分,就相当的困难,需要专业人士才可以换好;二是这种鞋 子的鞋面和鞋底固定连接,鞋底和鞋面不能随意撤分和组合,花样不多, 这样就不能满足一部分人想个性化穿鞋的可能,也就是说,不能满足人们 任意组合鞋底和鞋面,而随意搭配鞋底和鞋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可以根据人们需要,可随意搭配鞋面和鞋底的 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包括鞋底、 鞋面和连接线,在所述鞋底的上底面或者侧面上,靠近鞋沿间隔地设有数 个盲槽,相邻两个盲槽之间通过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相互贯穿;在所述鞋 面的下沿上设有数个圆形通管,所述圆形通管嵌在所述盲槽内,所述圆形 通管与所述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构成一条通畅的连接槽,在所述鞋底后跟 处的上底面上设有一段与连接槽贯通的弧形槽,所述连接线两端从所述弧形槽两侧插入两侧的连接槽,将所述鞋底和鞋面连为一体,所述连接线的 最后一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槽内。
在所述连接线的最后一段上设有拉件。
所述拉件是拉环或拉线。
所述连接线是塑胶线。
在所述塑胶线内设有细金属丝。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所述鞋底的上底面或者侧面上,靠近鞋沿间隔地
设有数个盲槽,相邻两个盲槽之间通过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相互贯穿;在 所述鞋面的下沿上设有数个圆形通管,所述圆形通管嵌在所述盲槽内,所 述圆形通管与所述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构成一条通畅的连接槽,在所述鞋 底后跟处的上底面上设有一段与连接槽贯通的弧形槽,所述连接线两端从 所述弧形槽两侧插入两侧的连接槽,将所述鞋底和鞋面连为一体的结构, 所以本发明具有可以根瑪人们需要,可随意搭配鞋面和鞋底的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鞋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圆形通管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圆形通管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圆形通管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圆形通管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io是本发明圆形通管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揭示地是一种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 子,包括鞋底1、鞋面2和连接线3,在所述鞋底1的上底面11上,靠近 鞋沿12间隔地设有数个盲槽13,相邻两个盲槽13之间通过预设在鞋底1 内的通孔(图中不可见)相互贯穿;在所述鞋面2的下沿上设有数个圆形 通管21,所述圆形通管21嵌在所述盲槽13内,所述圆形通管21与所述 预设在鞋底2内的通孔构成一条通畅的连接槽(图中不可见),在所述鞋底 后跟处的上底面上设有一段与连接槽贯通的弧形槽14,所述连接线3两端 从所述弧形槽14两侧插入两侧的连接槽,将所述鞋底1和鞋面2连为一体, 所述连接线的最后'一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槽14内。在所述鞋面下沿外侧设有 护边22,所述护边22为弹性护边。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 所示实施例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相比,其大体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 所述盲槽13设置在所述鞋底1的侧面上,所述鞋面2上的圆形通管21是 从侧面扣入所述盲槽13,构成一条通畅的连接槽,同样地,在所述鞋底后 跟处的上底面上设有一段与连接槽贯通的弧形槽14,所述连接线3两端从 所述弧形槽14两侧插入两侧的连接槽,将所述鞋底1和鞋面2连为一体, 所述连接线的最后一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槽14内。在所述鞋面下沿外侧设有 护边22,所述护边22为弹性护边。在鞋面2上设有防水鞋内底(图中未 画出)。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 实施例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相比,其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鞋面为凉 鞋鞋面,如此就可构成凉鞋。显然,本发明中的鞋底与鞋面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款式和大/j、,这样就可以组合出各种各样的组合鞋子。
本发明中,在所述连接线3的最后一段上设有拉件31,这样,当将连 接线3插入鞋内的连接槽后,最后可将连接线3的最后一段藏匿于所述的 弧形槽14内,便于穿鞋;当需要拉出连接线3,先拉出拉件31,然后,再 整个拉出连接线3。本发明中所述拉件31是拉环或拉线。 所述连接线3是塑胶线。在所述塑胶线内设有细金属丝。
请参见图5,图5是图4中的鞋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从图可知,
圆形通管21设在鞋面2的下底沿上,这种结构适合于盲槽13位于鞋底1
上底面11上时,将所述圆形通管21从上往上插入所述盲槽13内时使用。
请参见图6,图6是图1中的圆形通管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从图可知,所述圆形通管21包括管体211和平片212,图6中,所述平片 212的平面与管伴211连接,平片212平面与所述管体211中轴线共面,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粘接方式,使用时,将连接212夹在所述鞋面2的下 底沿上,并固定,这样,就可以构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它适合于将所述 圆形通管21从上往上插入所述盲槽13内时使用。
请参见图7,图7是图1中的圆形通管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施例相比,其结构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所 述平片212平面与管体211切线相连接,这种结构的圆形通管适合于在鞋 底侧面开有盲槽13的结构,使用时,将管体211从侧面嵌入盲槽13内, 然后,用连接线3穿插。
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圆形通管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实施例与图7所示实施例相比,其结构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平 片212的平面与管体211切线连接的位置不同,图7中平片212的平面与管体211连接的部位位于下部,而图8中平片212的平面与管体211连接 的部位位于中部,这种结构的圆形通管21适合于在多余的盲槽13上使用, 以填补多余的盲槽13,这种情况产生在,当鞋底从皮鞋状态改用为凉鞋或 拖鞋使用时,会在鞋底上出现多余的盲槽13,这时,为了美观实用,可以 多余的盲槽13内嵌入这样的圆形管体21,让平片212盖住盲槽13的口。
请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圆形通管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体,它是用一个平片212连接一个或一 个以上的管体211,这种结构适合于皮鞋之类的鞋子上使用。
请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圆形通管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体,它是用一个平片212从侧面连接有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管体211,这种结构适合于皮鞋之类的鞋子从侧面嵌入 鞋底上使用。
本发明适合于在平跟、高跟或坡跟的皮鞋、布鞋、拖鞋或凉鞋等鞋子 上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包括鞋底、鞋面和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的上底面或者侧面上,靠近鞋沿间隔地设有数个盲槽,相邻两个盲槽之间通过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相互贯穿;在所述鞋面的下沿上设有数个圆形通管,所述圆形通管嵌在所述盲槽内,所述圆形通管与所述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构成一条通畅的连接槽,在所述鞋底后跟处的上底面上设有一段与连接槽贯通的弧形槽,所述连接线两端从所述弧形槽两侧插入两侧的连接槽,将所述鞋底和鞋面连为一体,所述连接线的最后一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连接线的最后一段上设有拉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拉件是拉环或拉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线是塑胶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塑胶线内设有细金属丝。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鞋面下沿外侧设有护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 边为弹性护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在鞋面 上设有防水鞋内底。
全文摘要
一种可任意组合变换的鞋子,包括鞋底、鞋面和连接线,在所述鞋底的上底面或者侧面上,靠近鞋沿间隔地设有数个盲槽,相邻两个盲槽之间通过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相互贯穿;在所述鞋面的下沿上设有数个圆形通管,所述圆形通管嵌在所述盲槽内,所述圆形通管与所述预设在鞋底内的通孔构成一条通畅的连接槽,在所述鞋底后跟处的上底面上设有一段与连接槽贯通的弧形槽,所述连接线两端从所述弧形槽两侧插入两侧的连接槽,将所述鞋底和鞋面连为一体,所述连接线的最后一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槽内。本发明具有可以根据人们需要,可随意搭配鞋面和鞋底的优点。
文档编号A43B3/00GK101596029SQ20091014625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勇 刘 申请人:勇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