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2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伞面上设有水钻的新型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主要用来防雨遮阳,其结构通常包括伞架、伞面和伞 柄,伞面装在伞架上可随着伞架打开或收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雨伞同时也成为了 一种装饰品,伞面是单一颜色的那些雨伞已经满足不了那些爱美人士的需求,因而市场上 出现了伞面上印有各式各样图案的雨伞。印上图案后的雨伞相比单一颜色的雨伞虽然看起 来更为美观,更能满足那些爱美人士的需求,但是仅仅在伞面上印制图案所起到的装饰效 果较为有限,尤其无法反射或折射光线而产生炫丽的效果,这就大大限制了雨伞的装饰效 果。其次,人们在夜里撑伞行走时,司机通常看不清一定距离以外的行人,而行人由于撑伞 也会造成一定的视线障碍,使得在夜里雨天撑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装饰效果更好、在夜 里雨天撑伞更为安全的新型雨伞。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雨 伞,至少包括有一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面上设有水钻。水钻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和 折射,因而通过在伞面上设置水钻,当光线照射在伞面上的水钻上时,水钻对光线进行反射 和折射后其本身会变得闪亮炫目,因而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在夜里雨天撑伞时,汽车的灯 光照射到伞面的水钻上后水钻会反光,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较为安全。所述的伞面为正多边形,所述的水钻以伞面的顶点为中心对称分布排列。水钻以 伞面的顶点为中心对称分布排列使得装饰效果较好。所述的水钻设置在伞面上至少形成有两个环形区域,且外侧环形区域中设有水钻 的密度小于其内侧环形区域中设有水钻的密度。内侧环形区域中设有水钻较为密集,外侧 环形区域中设有水钻较为稀少,看上去就像雨滴打在伞面上的感觉,非常美观。所述的水钻间隔设于伞面的顶点与伞面的边连成的区域内。伞面分为多个相同的 区块,伞面的顶点与伞面的边连成的区域为其中的一等分,水钻间隔设于该区域起到较好 的装饰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2.通过在 伞面上设置水钻,当光线照射在伞面上的水钻上时,水钻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后其本身 会变得闪亮炫目,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3.在夜里雨天撑伞时,汽车的灯光照射到伞面的 水钻上后水钻会反光,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较为安全。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10]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见图1,一种新型雨伞,包括有一伞面1,伞面1为正八边形,在伞面1上 设有水钻2,水钻2以伞面1的顶点为中心对称分布排列。水钻2设置在伞面1上形成有两 个环形区域,外侧环形区域3为正八边形,内侧环形区域4为圆形,且外侧环形区域3中设 有水钻2的密度小于其内侧环形区域4中设有水钻2的密度。水钻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和 折射,因而通过在伞面上设置水钻,当光线照射在伞面上的水钻上时,水钻对光线进行反射 和折射后其本身会变得闪亮炫目,因而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在夜里雨天撑伞时,汽车的灯 光照射到伞面的水钻上后水钻会反光,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较为安全。实施例2 见图1,水钻2间隔设于伞面1的顶点与伞面的边连成的区域内。其余 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 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 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雨伞,至少包括有一伞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面(1)上设有水钻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面(1)为正多边形,所述的 水钻O)以伞面(1)的顶点为中心对称分布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钻( 设置在伞面(1) 上至少形成有两个环形区域(3、4),且外侧环形区域C3)中设有水钻( 的密度小于其内侧 环形区域(4)中设有水钻O)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钻(2)间隔设于伞面 (1)的顶点与伞面的边连成的区域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伞面上设有水钻的新型雨伞。它至少包括有一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面上设有水钻。水钻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因而通过在伞面上设置水钻,当光线照射在伞面上的水钻上时,水钻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后其本身会变得闪亮炫目,因而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在夜里雨天撑伞时,汽车的灯光照射到伞面的水钻上后水钻会反光,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较为安全。
文档编号A45B25/18GK201822118SQ20102023496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吴双喜 申请人:吴双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