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96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衣,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无痕无缝的内衣。
背景技术
随着女性对于自身胸部保养的日渐注重,挑选合适且符合喜好需求的胸罩/内衣 款式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就因此,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胸罩/内衣款式相当琳琅满目,不仅 造型结构风格万种,同时还兼具集中包覆、上挺托高、强化支撑、透气舒适.· ·等机能效果, 以达到能呈现出完美胸型曲线的目的。而传统内衣最让人指责的地方,就是过度复杂、明显的拼接与缝线,不但工艺费时 耗工,品质效率难以提高,特别是容易在胸线、腋边与背脊中心等部位处,产生压迫而带来 不适感,还容易在穿着较薄外衣时显露出痕迹而产生不雅观,因此,部分内衣业者推出所谓 无痕无缝的内衣产品,通常是使钢丝痕迹隐形,或运用一体成型手段来减少接缝线,以期能 符合外在美观、内在舒适又不失机能性的要求,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成本。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胸罩/内衣款式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 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 的新型结构的内衣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胸罩/内衣款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内衣,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较简易、机能性佳、穿着舒 适,且使用寿命较长的表面无痕式内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衣,包含一块里布、一个缝接该里布的胸罩单元,以及一块罩覆该里布 与该胸罩单元的表布,该表布的一个底缘连接该里布的一个底缘;其中该里布具有一个胸 线凹弧,该胸罩单元是缝接在该里布的胸线凹弧处,该胸罩单元具有二个相间隔的罩杯,以 及一个同体连接在所述罩杯间的接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里布还具有二个分别自该胸线凹弧的一个左侧、一个右 侧同体反向延伸而相分隔的束固片体,以及一个同体连接所述束固片体的一个底侧与所述 胸线凹弧的一个底侧的弹性带体。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里布还具有一个自该胸线凹弧向外延伸的带状的束固片 体,以及一个同体连接该束固片体的一个底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带体。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表布具有一个罩覆在该里布的束固片体的一个表面上与 该胸罩单元的一个表面上的表布本体,以及一个自该表布本体的一个底侧同体向下延伸的 弹性带部,该弹性带部是与该里布的弹性带体相叠合,且其一个底侧是同体对接该弹性带
3体的一个底侧。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内衣还包含二个隐藏设置在该里布与该表布间且分别位 于该胸罩单元的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处的弹性翼片。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内衣还包含一个隐藏设置在该里布的弹性带体与该表布 的弹性带部间的束胸松紧件。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胸罩单元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罩杯的一个底缘处 的弯弧状的支托条。前述的内衣,其中所述的内衣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该里布的相反二个侧端缘处 的背扣件,以及二个肩带,每一肩带的相反二端是分别连接其中一罩杯的一个顶缘与该里 布的一个顶缘旁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实用新型的内衣,包含一块里布、一个缝接该里布的胸罩单元,以及一块罩覆该里布与该胸 罩单元且其一个底缘连接该里布的一个底缘的表布。该里布具有一个胸线凹弧,该胸罩单 元是缝接在该里布的胸线凹弧处,该胸罩单元具有二个相间隔的罩杯,以及一个同体连接 在所述罩杯间的接片。该里布还具有二个分别自该胸线凹弧的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同体反 向延伸而相分隔的束固片体,以及一个同体连接所述束固片体的一个底侧与所述胸线凹弧 的一个底侧的弹性带体。该里布还具有一个自该胸线凹弧向外延伸的带状的束固片体,以 及一个同体连接该束固片体的一个底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带体。该表布具有一个 罩覆在该里布的束固片体的一个表面上与该胸罩单元的一个表面上的表布本体,以及一个 自该表布本体的一个底侧同体向下延伸的弹性带部,该弹性带部是与该里布的弹性带体相 叠合,且其一个底侧是同体对接该弹性带体的一个底侧。该内衣还包含二个隐藏设置在该 里布与该表布间且分别位于该胸罩单元的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处的弹性翼片。该内衣还包 含一个隐藏设置在该里布的弹性带体与该表布的弹性带部间的束胸松紧件。该胸罩单元还 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罩杯的一个底缘处的弯弧状的支托条。该内衣还包含二个分别设 置在该里布的相反二个侧端缘处的背扣件,以及二个肩带,每一肩带的相反二端是分别连 接其中一罩杯的一个顶缘与该里布的一个顶缘旁侧。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 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利用所述罩杯与该接片是一体成型 的结构,其在与该里布进行对位车缝接合时能更加简易、迅速与准确,同时能发挥较佳的集 中效果且不易变形,让整体能产生制造较简易、机能性佳、穿着舒适,且使用寿命长等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 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衣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有构件的一分解图;图2是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表布尚未罩覆于已缝合在一起的一胸罩单元 与一里布上的一局部组合后视图;图3是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表布是罩覆在该胸罩单元与该里布上的一局 部组合后视图;[0020]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成品前视图;图5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衣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后视图;图6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前视图;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衣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后视图;图8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前视图;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衣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一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衣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 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衣2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块里布 21、一个与该里布21车缝接合在一起的胸罩单元22、一块与该里布21为一体成型制做且全 面地罩覆在该里布21的一个表面上与该胸罩单元22的一个表面上的表布23、二个分别设 置在该里布21的一个左侧端缘、一个右侧端缘处且能勾扣在一起的背扣件24,以及二个能 强化该胸罩单元22的穿着定位效果的肩带25。该里布21具有一个自其一个顶缘向下凹陷成型的胸线凹弧211、二个分别自所述 胸线凹弧211的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同体反向延伸而相分隔的束固片体212,以及一个同体 连接所述束固片体212的一个底侧与该胸线凹弧211的一个底侧的弹性带体213。该胸罩单元22是于独立成型后再对位缝接在该里布21的胸线凹弧211处,并具 有二个相间隔的罩杯221、一个同体连接在所述罩杯221间的接片222,以及二个分别隐藏 埋置在所述罩杯221的一个底缘处的弯弧状支托条223。本实施例中,该接片222是一整块 完整布料而无任何缝接痕迹,但该接片222也能是经左右拼接缝合而成的;另外,每一支托 条223是一软钢丝,也可以是一胶质空心管,且支托条223也能裸露缝制在罩杯221的底缘 处。该表布23具有一个罩覆在该里布21的束固片体212的一个表面上与该胸罩单元 22的该表面上的表布本体231,以及一个自该表布231的一个底侧同体向下延伸的弹性带 部232 ;该弹性带部232是与该里布21的弹性带体213相叠合,该弹性带部232的一个底 侧是同体对接该弹性带体213的一个底侧,该弹性带部232的一个顶侧则与该弹性带体213 的一个顶侧车缝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该表布23与该里布21实际上是由一块针织布料相 对折而成,所述束固片体212与该表布本体213处的针织密度较松散,而该弹性带体213与 该弹性带部232处的针织密度则因相对较为致密而能产生松紧弹性;当然,该表布23与该 里布21也可以是各自独立成型而后再缝合的二块布料;再者,该表布23的表布本体231是 先经压模处理,形成对应所述罩杯221的立体杯型,以能相当服贴地周缝定位在该胸罩单 元22的表面与该里布21的束固片体212的表面上,此外,该表布23当然也可以是以高温 热压贴合方式压合、罩覆在该胸罩单元22与里布21上。至于,所述背扣件24是分别缝接在所述束固片体212的远离相对应罩杯221的一 个外侧端缘处,每一肩带25的相反二端是分别缝接其中一罩杯221的一个顶缘与连接该罩 杯221的该束固片体212的一个顶缘。
5[0032]如图2与图4所示,在进行该内衣2的制造时,对一针织布料进行压模、裁切、车缝 等加工以成型出该里布21与该表布23,再将另外成型的该胸罩单元22对位车缝在该里布 21的胸线凹弧211处,接着利用车缝(或高温热压贴合)方式,将该表布23的表布本体231 服贴地罩覆在该胸罩单元22的表面与该里布21的表面上,用以使该里布21与该胸罩单元 22间的车缝接线得以隐藏,最后,进行所述肩带25与所述背扣件24的对位缝合后,就制成 该内衣2成品。因此,利用所述罩杯221与该接片222是一体成型,以及隐藏式支托条223的结 构,不但能大为减少裸露的缝线,提升穿着舒适度与工艺品质效率,而且,该胸罩单元22整 体在与该里布21进行对位车缝接合时能更加简易、迅速与准确,相较能改善一般传统内衣 的二罩杯于成型时是各自独立,在与其他部件车缝在一起时左右对称困难度较高,造成较 为费时、耗工且不良率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罩杯221与该接片222,相较下 还同时能发挥较佳的集中效果且不易变形,所以,该内衣2整体能产生制造较简易、机能性 佳、穿着舒适与使用寿命长等效果。如图5与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衣2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上述该第一较 佳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里布21是具有一个自该胸线凹弧211的一个弧缘全面地同体向外 延伸的束固片体212,以及一个同体连接该束固片体212的一个底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的弹性带体213,换句话说,非如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胸罩单元22的一个底部是连接该 弹性带体213(见图3),本实施例的该胸罩单元22则是与该弹性带体213相间隔。再者,该内衣2还包含一个隐藏地穿置在该里布21的弹性带体213与该表布23的 弹性带部232间的束胸松紧件26,通过该束胸松紧件26的增设,能够强化整体的穿着定位 效果;而当该胸罩单元22的一个底部是如图3所示地连接该弹性带体213时,此时,该束胸 松紧带26能先与该胸罩单元22车缝在一起,以便定位在该弹性带体213与该弹性带部232 间。当然,本实施例也能产生制造较简易、机能性佳、穿着舒适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等效果。如图7与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衣2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于上述该第二较 佳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内衣2还包含二个隐藏设置在该里布21的束固片体212与该表布 23的表布本体231间且分别位在该胸罩单元22的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处的弹性翼片27,再 者,该表布23与该里布21整体的针织密度是相同的,并具有同样的松紧弹性,而通过所述 弹性翼片27的增设,能够强化整体的穿着定位与抗松弛变形等效果。同样地,本实施例也 能产生制造较简易、机能性佳、穿着舒适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等效果。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衣2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与上述该第二较佳实施 例不同处在于,该表布23的表布本体231的面积增大,能够完全遮覆住所述罩杯221的上 缘形状,使该内衣2整体呈现出如运动型或T恤型风格者。同样地,本实施例也能产生制造 较简易、机能性佳、穿着舒适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等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衣,包含一块里布、一个缝接该里布的胸罩单元,以及一块罩覆该里布与该胸 罩单元的表布,该表布的一个底缘连接该里布的一个底缘;其特征在于该里布具有一个胸线凹弧,该胸罩单元是缝接在该里布的胸线凹弧处,该胸罩单元具 有二个相间隔的罩杯,以及一个同体连接在所述罩杯间的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里布还具有二个分别自该胸线凹弧的 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同体反向延伸而相分隔的束固片体,以及一个同体连接所述束固片体 的一个底侧与所述胸线凹弧的一个底侧的弹性带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里布还具有一个自该胸线凹弧向外延 伸的带状的束固片体,以及一个同体连接该束固片体的一个底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 性带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表布具有一个罩 覆在该里布的束固片体的一个表面上与该胸罩单元的一个表面上的表布本体,以及一个自 该表布本体的一个底侧同体向下延伸的弹性带部,该弹性带部是与该里布的弹性带体相叠 合,且其一个底侧是同体对接该弹性带体的一个底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内衣还包含二个隐藏设置在该里布与 该表布间且分别位于该胸罩单元的一个左侧、一个右侧处的弹性翼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内衣还包含一个隐藏设置在该里布的 弹性带体与该表布的弹性带部间的束胸松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胸罩单元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所述 罩杯的一个底缘处的弯弧状的支托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该内衣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该里布的 相反二个侧端缘处的背扣件,以及二个肩带,每一肩带的相反二端是分别连接其中一罩杯 的一个顶缘与该里布的一个顶缘旁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内衣,包含一块里布、一个缝接该里布的胸罩单元,以及一块罩覆该里布与该胸罩单元且其一个底缘连接该里布的一个底缘的表布。该里布具有一个胸线凹弧,该胸罩单元是缝接在该里布的胸线凹弧处,该胸罩单元具有二个相间隔的罩杯,以及一个同体连接在所述罩杯间的接片。主要是,利用所述罩杯与该接片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在与该里布进行对位车缝接合时能更加简易、迅速与准确,同时能发挥较佳的集中效果且不易变形,用以让整体能产生制造较简易、机能性佳、穿着舒适,且使用寿命长等效果。
文档编号A41C3/12GK201774989SQ201020502529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3日
发明者王哲堃 申请人:王哲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