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92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罩,特别涉及一种胸罩的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胸罩的钢圈带结构,如图1所示,其钢圈带10多以一布管11包覆一弧形钢圈12后,再缝结于罩杯底缘提托乳房塑形,然而,钢圈带10的布管11 一侧形成一绒毛面 111在接触肌肤正面上为柔棉的平滑面而无任何定型止滑设计,故钢圈带10于撑托胸部时易发生胸罩滑移脱位或包覆不正的情形,常使穿戴者于无形中忧心胸罩的穿着型态,而倍感困扰与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穿戴胸罩滑移脱位的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其由一布管与一弧形钢圈组成一钢圈带,钢圈带的布管一侧面设成一柔棉绒毛面与肌肤接触,所述绒毛面的表层一体织结一个以上立体绵层,该每一立体绵层为间隔排列隆起于绒毛面上设成一道呈连续弧度的止滑肋与内部的钢圈相对。所述立体绵层呈浮凸状。本实用新型的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通过采用每一立体绵层间隔排列隆起于绒毛面上设成一道呈连续弧度的止滑肋与内部钢圈相对的创新设计,让使用者穿戴胸罩时,能够使胸部下缘在止滑肋各立体绵层的阻滑顶撑下有效往胸线集中,舒适的贴触穿戴者胸部下缘,达到舒适贴身的托胸、塑形效果,再也不担心发生胸罩滑移脱位或包覆不正的情形。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平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其由一布管21与一弧形钢圈22组成一钢圈带20,于钢圈带20的布管21 —侧面形成一柔棉绒毛面211与肌肤接触,另一侧面设为非绒毛面结合于内衣罩杯23的底缘,其中绒毛面211的表层一体织结若干呈浮凸状的立体绵层212,使每一立体绵层212为间隔排列隆起于绒毛面211上而形成一道呈连续弧度的止滑肋213恰与内部的钢圈22相对。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于穿戴胸罩通过钢圈带20撑托胸部时,其利用钢圈带20的绒毛面211上的止滑肋213顺胸形外侧弧缘设置若干立体绵层212与胸部下缘接触支撑, 使胸部下缘在止滑肋213的各立体绵层212的阻滑顶撑下有效往胸线集中,舒适的贴触穿戴者胸部下缘,如此,符合人体工学的穿戴功效,具有舒适贴身的托胸、塑形效果,再也不担心发生胸罩滑移脱位或包覆不正的情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可行的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其由一布管与一弧形钢圈组成一钢圈带,钢圈带的布管一侧面设成一柔棉绒毛面与肌肤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面的表层一体织结一个以上立体绵层,该每一立体绵层为间隔排列隆起于绒毛面上设成一道呈连续弧度的止滑肋与内部的钢圈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绵层呈浮凸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衣钢圈带改良结构。其由一布管与一弧形钢圈组成一钢圈带,钢圈带的布管一侧面设成一柔棉绒毛面与肌肤接触,所述绒毛面的表层一体织结一个以上立体绵层,该每一立体绵层为间隔排列隆起于绒毛面上设成一道呈连续弧度的止滑肋与内部的钢圈相对。以此设计,让使用者穿戴胸罩时,能够使胸部下缘在止滑肋各立体绵层的阻滑顶撑下有效往胸线集中,舒适的贴触穿戴者胸部下缘,达到舒适贴身的托胸、塑形效果,再也不担心发生胸罩滑移脱位或包覆不正的情形。
文档编号A41C3/14GK202068953SQ2011201353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陈江霖 申请人:二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