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绒内衣钢圈套及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382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丝绒内衣钢圈套及内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绒内衣钢圈套及采用该丝绒内衣钢圈套制作的内衣。
【背景技术】
[0002]女性的内衣对女性的外观塑造和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内衣罩杯下面的钢圈更是起到了支撑和保护乳房的效果,由于钢圈材料无法与内衣其他部分车缝在一起,因此业界设计出了内衣钢圈套,使内衣钢圈套与内衣其他部位车缝为一体后再将钢圈插于内衣钢圈套中,如此,减少了钢圈安置于内衣上的制作过程及时间,并且钢圈套缓冲了钢圈的坚硬材质对肌肤的不适,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钢圈的压迫感。
[0003]目前普遍使用的钢圈套,当钢圈插入后,钢圈弯曲形成的拉力不均匀,会使得钢圈套变形、褶皱、紧绷无蓬松感,且钢圈套中空部位两端不圆滑,手感偏硬,影响女性穿着内衣的舒适感,因此对钢圈套的改进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现有的内衣钢圈套有如上所述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丝绒内衣钢圈套,其具有可以改善钢圈弯曲形成拉力不均匀造成的钢圈套变形、褶皱和紧绷,并且令钢圈套中空部位两端圆滑,改善手感,使女性穿着更舒适的特点。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丝绒内衣钢圈套,包括由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具有中空部位的内衣钢圈套主体,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中空部位两侧设有丝绒经线连接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分别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经由上下交叉走位的丝绒经线交织连接,丝绒经线填充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中空部位两侧。本专利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由于中空部位两侧填充了丝绒经线,使得在钢圈插入弯曲缝制的钢圈套后及使用者日后穿戴时都不会出现钢圈拉扯钢圈套造成钢圈套表面粗糙,弹性不一的情况,改善钢圈弯曲形成拉力不均匀造成的钢圈套变形、褶皱和紧绷,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并且丝绒编织网面使得内衣在钢圈套位置保持蓬松感以及中空部位两端圆滑都大大提高了穿戴的舒适度。
[0007]进一步地,丝绒经线在内衣钢圈套的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丝绒编织网面。所述丝绒编织网面的高度为中空部位的高度。中空部位两侧的丝绒经线并未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紧密缝合,而仅仅是用丝绒经线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连接,在原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丝绒编织网面,从而丝绒编织网面的高度为中空部位的高度。该高度的丝绒编织网面填充在中空部位两侧形成支撑,使之在缝制过程中不易被压扁,有助于钢圈的穿插。
[0008]进一步地,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与中空部位宽度的比值在1/2?4/5之间。中空部位的宽度区间为8?13_,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区间为6?1mm0
[0009]优选地,中空部位的宽度区间为10?12_,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区间为7?9mm。使得丝绒编织后剩余的中空部位宽度足够钢圈插入,且丝绒的宽度满足可以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变形和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通过编织一体成型。
[0011]基于上述丝绒内衣钢圈套,本专利同时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丝绒内衣钢圈套的内衣,丝绒内衣钢圈套缝制于内衣罩杯下。
[0012]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丝绒内衣钢圈套在中空部位两侧分别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经由上下交叉走位的丝绒经线交织连接,丝绒经线填充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中空部位两侧,在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与中空部位等高的丝绒编织网面。使得在钢圈插入弯曲缝制的钢圈套后及使用者日后穿戴时都不会出现钢圈拉扯钢圈套造成钢圈套表面粗糙,弹性不一的情况,改善钢圈弯曲形成拉力不均匀造成的钢圈套变形、褶皱和紧绷,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并且丝绒经线填充在中空部位两侧使得内衣在钢圈套位置保持蓬松感以及中空部位两端圆滑都大大提高了穿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丝绒内衣钢圈套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普通内衣钢圈套纵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丝绒内衣钢圈套纵剖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丝绒内衣钢圈套横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出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丝绒内衣钢圈套,包括由上层织物10和下层织物20形成的具有中空部位的内衣钢圈套主体,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的中空部位两侧设有丝绒经线连接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分别将上层织物10和下层织物20经由上下交叉走位的丝绒经线30交织连接,丝绒经线30填充在上层织物10和下层织物20形成的中空部位两侧,在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丝绒编织网面。其中,上层织物10是由上层玮线11和上层经线12交织而成,下层织物20是由下层玮线21和下层经线22交织而成。本专利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由于中空部位两侧填充有丝绒经线,使得在钢圈插入弯曲缝制的钢圈套后及使用者日后穿戴时都不会出现钢圈拉扯钢圈套造成钢圈套表面粗糙,弹性不一的情况,改善钢圈弯曲形成拉力不均匀造成的钢圈套变形、褶皱和紧绷,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并且丝绒编织网面使得内衣在钢圈套位置保持蓬松感以及中空部位两端圆滑都大大提高了穿戴的舒适度。
[0019]如图2所示为普通内衣钢圈套剖面示意图,普通内衣钢圈套在中空部位两侧并没有丝绒织法编织的丝绒网面,当钢圈插入后,钢圈弯曲形成的拉力不均匀,会使得钢圈套变形、褶皱、紧绷无蓬松感,甚至有可能出现钢圈拉扯钢圈套造成钢圈套表面粗糙,弹性不一的情况,且钢圈套中空部位两端不圆滑,手感偏硬,影响女性穿着内衣的舒适感。
[0020]如图3和图4所示,丝绒经线在内衣钢圈套的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丝绒编织网面。所述丝绒编织网面的高度h为中空部位的高度。中空部位两侧的丝绒经线并未将上层织物10和下层织物20紧密缝合,而仅仅是用丝绒经线30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连接,在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丝绒编织网面,从而丝绒编织网面的高度为中空部位的高度。该高度的丝绒编织网面在中空部位形成支撑,使之在缝制过程中不易被压扁,有助于钢圈的穿插。
[0021]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d与中空部位宽度D的比值在1/2?4/5之间。中空部位的宽度D区间为8?13mm,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d区间为6?1mm0
[0022]优选地,中空部位的宽度区间D为10?12mm,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d区间为7?9mm。使得丝绒编织后剩余的中空部位宽度足够钢圈插入,且丝绒的宽度L满足可以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变形和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
[0023]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通过编织一体成型。
[0024]基于上述丝绒内衣钢圈套,本专利同时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丝绒内衣钢圈套的内衣,丝绒内衣钢圈套缝制于内衣罩杯下。
[0025]本专利丝绒内衣钢圈套采用丝绒织法在中空部位两侧分别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经由上下交叉走位的丝绒经线交织连接,丝绒经线填充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中空部位两侧,在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与中空部位等高的丝绒编织网面。使得在钢圈插入弯曲缝制的钢圈套后及使用者日后穿戴时都不会出现钢圈拉扯钢圈套造成钢圈套表面粗糙,弹性不一的情况,改善钢圈弯曲形成拉力不均匀造成的钢圈套变形、褶皱和紧绷,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并且丝绒经线填充在中空部位两侧使得内衣在钢圈套位置保持蓬松感以及中空部位两端圆滑都大大提高了穿戴的舒适度。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优先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的实施范围,凡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专利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丝绒内衣钢圈套,包括由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具有中空部位的内衣钢圈套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设有丝绒经线连接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分别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经由上下交叉走位的丝绒经线交织连接,丝绒经线填充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中空部位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钢圈套,其特征在于,丝绒经线在内衣钢圈套的中空部位两侧形成丝绒编织网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绒编织网面的高度为中空部位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其特征在于,中空部位两侧丝绒之间的宽度与中空部位宽度的比值在1/2?4/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其特征在于,中空部位的宽度区间为8?13_,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区间为6?10_。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其特征在于,中空部位的宽度区间为10?12_,中空部位两侧丝绒编织网面之间的宽度区间为7?9_。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通过编织一体成型。8.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丝绒内衣钢圈套制作的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绒内衣钢圈套缝制于内衣罩杯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丝绒内衣钢圈套,包括由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形成的具有中空部位的内衣钢圈套主体,所述内衣钢圈套主体的中空部位两侧分别将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经由上下交叉走位的丝绒经线交织连接以形成丝绒编织网面。基于上述丝绒内衣钢圈套,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丝绒内衣钢圈套的内衣,该丝绒内衣钢圈套缝制于内衣罩杯下。采用本专利丝绒内衣钢圈套及内衣,使得在钢圈插入弯曲缝制的钢圈套后及使用者日后穿戴时都不会出现钢圈拉扯钢圈套造成钢圈套表面粗糙,弹性不一的情况,改善钢圈弯曲形成拉力不均匀造成的钢圈套变形、褶皱和紧绷,缓冲钢圈弯曲产生的压迫,且不影响钢圈套固定钢圈的效果。
【IPC分类】A41C3/00, A41C3/12
【公开号】CN205214233
【申请号】CN201521113526
【发明人】张穗龙
【申请人】开平科联织带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