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尾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99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尾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绳尾勾结构,尤指本体与盖板的相邻连接处延伸成型有连接部,并于连接部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绳索勾持位于盖板与本体上呈相对应的挡板,且本体尾端处的勾部为勾持于原来的绳索或结合物上防止摆动,而使用上也较为方便且顺手。
背景技术
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则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将多个扣具同时分别应用于背包、鞋体、成衣或其它可利用绳带固定的物品上使用,然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绳带穿设于其内,即可将绳带二端的头部穿出,再透过一扣具由二头部套入,使扣具可沿着绳带表面移动以调整背包、鞋体或成衣等物品上的开口大小使用。再者,一般物品所具的绳索结尾所使用的绳尾扣,大多利用绳索结合一中空塑料件固定使用,即必须先将绳索二端尾部穿出于塑料件内的中空通道,并打一绳结来作为挡止定位的结构,由此可防止绳带脱出,然而为了增进绳尾扣整体附加使用功能,便有业者研发出一种绳尾勾结构,其是于主体侧边处设有一承接部,并于承接部中对接有一扣钩,便可通过扣钩来勾持于原来的绳索上防止摆动,或是运用于一般结合物上的圈状物或杆状体使用,但该绳尾勾结构主要为由二件以上的零件所组成,且因扣钩大多设置于主体侧边处,此种虽可避免因扣钩设置于主体顶部或底部所造成整体的结构配置必须随的改变的问题,不过也相对造成其占用的空间变大,并使主体厚度亦需要增加才能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于使用上容易因体积过大产生任意摆动的情况发生,且较不方便使用者使用,即为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创作人有鉴于现有绳尾勾结构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始设计出此种绳尾勾结构。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尾勾结构,其包括有本体及盖板,而本体中空部位纵向形成有能收容盖板的容室,且容室前方处横向开设有贯通至本体外部的开口,而盖板为弯折盖合于本体的容室上方处呈一定位,并于盖板与本体的相邻连接处延伸成型有位于开口处的连接部,且连接部前、后二侧处分别设有位于盖板与本体上呈相对应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并由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左、右二侧处分隔形成有能供至少一条预设绳索穿设的通道,且预设绳索为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形成挡止定位,另于本体相对于盖板的另侧后方处设有能勾持于预设绳索或结合物上的勾部。其中,该本体的容室二侧壁面处为设有卡扣部,而盖板二侧处设有能与卡扣部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扣持部。其中,该本体的卡扣部具有扣槽,而盖板的扣持部的端部具有凸扣,并使盖板的凸扣对应扣合于本体底侧处的扣槽内呈一定位。[0008]其中,该本体的卡扣部前、后二侧处设有倾斜面及挡块,而盖板位于扣持部外侧边处设有卡槽,并使盖板的扣持部能透过倾斜面的导引扣合于本体的卡扣部呈一定位,且本体的挡块抵持于盖板的卡槽内形成嵌卡定位。其中,该本体的勾部内侧处具有一容置槽,且容置槽为勾持于预设绳索或结合物上的圈状物或杆状体使用。其中,该本体与本体的通道内壁面处具有能为啮齿或尖锥体的多个齿部,并使齿部啮合于预设绳索上呈一定位。其中,该本体与本体位于连接部二侧处所分隔形成的通道内穿设有预设绳索,并使预设绳索的尾部沿着其中一通道绕过第一挡板后,再由另一通道穿出,而使预设绳索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形成挡止定位。其中,该本体与本体位于连接部二侧处所分隔形成的通道内为穿设有至少一条预设绳索,且二预设绳索尾部利用车缝结合形成一接合部,并由接合部为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形成挡止定位,且使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二侧处的预设绳索形成预定间距的分隔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盖板与本体的相邻连接处延伸成型有连接部,并于连接部二侧处分别设有位于盖板与本体上呈相对应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即可将至少一条绳索穿入连接部二侧处分隔形成的通道内,再扳动于盖板为以连接部来弯折盖合于本体的容室上方处呈一定位,并使二绳索的尾部车缝结合的接合部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而具有绳尾扣的功能,此种绳尾勾单体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占用体积且更为轻薄短小,如同一般绳尾扣的尺寸大小,且因本体尾端处所设的勾部为勾持于原来的绳索或结合物上可防止任易摆动的情况发生,而使用上也较为方便且顺手。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绳索为穿入盖板与本体位于连接部二侧处所分隔形成的通道内,并使二绳索穿出本体前方的开口且跨过于盖板下方处,便可将盖板二侧处的扣持部与本体位于容室二侧壁面处的卡扣部相互扣合定位,使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形成相互错位的对正状态,且二绳索形成预定间距分隔定位,再透过通道内壁面处的多个齿部迫紧、啮合定位使绳索达到固持牢靠的效果,也可利用连接部与绳索形成十字交错状态来辅助防止绳索脱出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盖板的扣持部扣合的过程中,可透过本体位于卡扣部后侧处的倾斜面导引,使扣持部顺利的迫入于卡扣部内,并通过卡扣部前侧处的挡块抵持于扣持部外侧边处的卡槽形成嵌卡定位,此种绳尾勾的结构设计,仅需将二绳索的尾部车缝结合的接合部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再扳动于盖板为以连接部稳固的盖合于本体的容室上方处结合成为一体,使得绳索的尾部可配合绳尾勾简易组装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另一视角立体外观图。[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立体外观图[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立体外观图[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6]1绳尾勾[0027]10容室1211凸扣[0028]101开口122卡槽[0029]11本体123止滑块[0030]111卡扣部13连接部[0031]1111扣槽131第一挡板[0032]1112导引斜面132第二挡板[0033]112倾斜面14通道[0034]113挡块141齿部[0035]12盖板15勾部[0036]121扣持部151容置槽[0037]2绳索[0038]21尾部22接合部[0039]3结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有利于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展开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及展开状态的另一视角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绳尾勾1 包括有本体11及盖板12,而本体11为一中空容置体,其中空部位纵向形成有可收容盖板 12的容室10,且位于容室10—侧前方处横向开设有贯通至本体11外部的开口 101,而盖板 12为弯折盖合于本体11的容室10上方处呈一定位,并于盖板12与本体11的相邻连接处延伸成型有位于开口 101处的连接部13,此连接部13前、后二侧处为分别设有位于盖板12 与本体11上呈相对应的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并由第一挡板131与第二挡板132 的左、右二侧处分隔形成有可供至少一条绳索2 (如图4所示)穿设的通道14,其通道14位于盖板12与本体11内壁面处皆具有多个齿部141,且各齿部141可为啮齿、尖锥体或其它等效结构,另于本体11相对于盖板12的另侧后方处则设有具容置槽151的勾部15。再者,上述本体11的容室10左、右二侧壁面处设有具扣槽1111的卡扣部111,且二卡扣部111位于容室10上方开口处分别形成有导引斜面1112,并于卡扣部111前、后二侧处皆设有倾斜面112及挡块113,而盖板12左、右二侧处设有可与卡扣部111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扣持部121,并于扣持部121的端部皆具有一凸扣1211,且位于扣持部121外侧边处设有可供挡块113抵持形成嵌卡定位的卡槽122。[0043]请参阅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立体外观图、 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及使用后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通过上述的构件于使用时,是先将至少一条绳索2穿入盖板12与本体11位于连接部13 二侧处分隔形成的通道14 内,即使绳索2的尾部21沿着其中一通道14绕过第一挡板131后,再由另一通道14穿出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亦可将二绳索2的尾部21利用车缝线予以车缝结合形成一接合部22,并使接合部22为勾持于第一挡板131上,而二绳索2则穿出本体11前方的开口 101 且跨过于盖板12下方处,如此便可扳动于盖板12为以连接部13弯折盖合于本体11的容室10上方处,并将盖板12左、右二侧处的扣持部121与本体11位于容室10 二侧壁面处的卡扣部111呈相对应扣合定位,即使扣持部121所具的凸扣1211沿着容室10上方开口处的导引斜面1112迫入后,再对应扣合于卡扣部111底侧处的扣槽1111内呈一定位,同时亦使连接部13弯折后其前、后二侧处的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形成相互错位的对正状态,便可通过绳索2勾持于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上形成挡止定位,且使第一挡板 131及第二挡板132 二侧处的绳索2形成预定间距分隔定位,以避免因绳索2受到外力拉动时产生偏移或相对滑动位移,再透过通道14内壁面处的多个齿部141使绳索2在外力拉动时受到迫紧、啮合定位,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绳尾扣的功能,以此达到绳索2固持牢靠、确实定位且不易松动或滑脱于本体11外的效果,也可利用盖板12与本体11相邻连接处的连接部I3与绳索2形成十字交错状态来辅助防止绳索2脱出的现象,且因绳索2的尾部21为收容于本体11的容室10内部隐藏而不外露,由此提升外观的整体性、外表更为美观。而盖板12的扣持部121扣合的过程中,可透过本体11位于卡扣部111后侧处的倾斜面112的导引,使其扣持部121端部所具的凸扣1211顺利的迫入于扣槽1111内,并通过卡扣部111前侧处的挡块113抵持于扣持部121外侧边处对应的卡槽122内形成嵌卡定位,以此结构设计,仅需将二绳索2的尾部21所车缝结合的接合部22勾持于第一挡板131 及第二挡板132上,再扳动于盖板12为以连接部13稳固的盖合于本体11的容室10上方处后结合成为一体,使得绳索2的尾部21可配合绳尾勾1简易组装,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
^ ο请继续参阅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绳尾勾1为可应用于结合物3的袋体、鞋体、衣物、自行车周边用品或其它可利用绳索2固定的物品上使用,即可透过盖板12底部所设的多个止滑块123提供使用者确实的抓住,而具有良好的止滑效果,再将本体11后方的勾部15为以内侧处容置槽151勾持于原来的绳索2上呈一定位,并使绳尾勾1及绳索2的尾部21不会产生有任意摆动的情况发生,但于实际应用时,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亦可将本体11的勾部15为运用于一般结合物3上的圈状物或杆状体使用,并通过勾部15勾持于结合物3的杆状体(如水壶上的杆状物、吸管或其它收容器物等)、扣钩、织带、圈状物等标的物品,此种绳尾勾1单体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占用体积且更为扁平、轻薄短小,如同一般绳尾扣的尺寸大小,亦可有效防止因体积过大而产生任意摆动的情况发生, 且因本体11的勾部15为设置于绳尾勾1的后方尾端处,而使用上也较为方便且顺手。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004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绳尾勾结构,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求,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及盖板,而本体中空部位纵向形成有能收容盖板的容室,且容室前方处横向开设有贯通至本体外部的开口,而盖板为弯折盖合于本体的容室上方处呈一定位,并于盖板与本体的相邻连接处延伸成型有位于开口处的连接部,且连接部前、后二侧处分别设有位于盖板与本体上呈相对应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并由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左、右二侧处分隔形成有能供至少一条预设绳索穿设的通道,且预设绳索为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形成挡止定位,另于本体相对于盖板的另侧后方处设有能勾持于预设绳索或结合物上的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容室二侧壁面处为设有卡扣部,而盖板二侧处设有能与卡扣部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扣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卡扣部具有扣槽,而盖板的扣持部的端部具有凸扣,并使盖板的凸扣对应扣合于本体底侧处的扣槽内呈一定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卡扣部前、后二侧处设有倾斜面及挡块,而盖板位于扣持部外侧边处设有卡槽,并使盖板的扣持部能透过倾斜面的导引扣合于本体的卡扣部呈一定位,且本体的挡块抵持于盖板的卡槽内形成嵌卡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勾部内侧处具有一容置槽, 且容置槽为勾持于预设绳索或结合物上的圈状物或杆状体使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本体的通道内壁面处具有能为啮齿或尖锥体的多个齿部,并使齿部啮合于预设绳索上呈一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本体位于连接部二侧处所分隔形成的通道内穿设有预设绳索,并使预设绳索的尾部沿着其中一通道绕过第一挡板后,再由另一通道穿出,而使预设绳索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形成挡止定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尾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本体位于连接部二侧处所分隔形成的通道内为穿设有至少一条预设绳索,且二预设绳索尾部利用车缝结合形成一接合部,并由接合部为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形成挡止定位,且使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二侧处的预设绳索形成预定间距的分隔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绳尾勾结构,其是于本体中空部位纵向形成有可收容盖板的容室,而盖板与本体的相邻连接处为延伸成型有连接部,并于连接部二侧处分别设有位于盖板与本体上呈相对应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即可将至少一条绳索穿入连接部二侧处分隔形成的通道内,再扳动于盖板为以连接部来弯折盖合于本体的容室上方处呈一定位,并使二绳索的尾部车缝结合的接合部勾持于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上而具有绳尾扣的功能,此种绳尾勾单体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占用体积且更为轻、薄、短、小,且因本体尾端处所设的勾部为勾持于原来的绳索或结合物上可防止摆动的情况发生,而使用上也较为方便且顺手。
文档编号A44B11/00GK202190834SQ20112025784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徐仁龙, 萧勋名 申请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