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部及具有此盖部的携行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1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盖部及具有此盖部的携行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携行收纳袋的盖部,特别是关于可与携行收纳袋分离,并充分利用各面的盖部,以及具有此盖部的携行收纳袋。
背景技术
通常携行收纳袋的盖部是固定于袋本体的开口边缘,覆盖开口,以防止收纳于袋内的物品掉出或遭到扒窃。因盖部位于携行收纳袋的最外侧,与外界环境摩擦的机会多,因而较袋本体磨损快。经年使用的情况下,有时携行收纳袋会呈现袋本体状况尚优但盖部已出现边缘脱线等破损的情况。另外,因盖部位于携行收纳袋的最外侧,携行中,视觉接触盖部的机会多,因此,盖部表面常设有装饰功能的图样。然而,这些图样自设于盖部之后即定着不变,其图样不会跟随流行而改变,造成使用者取得新的携行收纳袋的欲望,即使袋本体堪用,使用者也变得不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部,充分利用其各面呈现相异表现。另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盖部的携行收纳袋,可自由装卸地更换盖部,以跟随流行改变相异图样,并可延长携行收纳袋的使用寿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型态的盖部是供用于与一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其包含第一面,具有第一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一面上且于第一面的边缘,第一盖侧结合部是用以与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以及第二面,位于第一面的相反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呈现相异表现。另外,第二面可具有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二面上的边缘,而第二盖侧结合部以位于与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边缘为较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型态的携行收纳袋包含袋本体,具有第一袋侧结合部,位于袋本体的开口边缘;以及上述第一型态的盖部,以第一盖侧结合部与第一袋侧结合部自由装卸地结合。另外,袋本体可具有一接合条邻接于第一袋侧结合部,此时,接合条中对向第一袋侧结合部的一面具有第二袋侧结合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型态的盖部是供用于一携行收纳袋,其包含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第一片材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第一面具有第一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一面上且于第一面的边缘。第二面位于第一面的相反面,具有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二面上且与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第二片材连接于第一片材中远离第一盖侧结合部的边缘。第二片材具有第三面以及第四面。第三面具有第三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三面上且远离第一盖侧结合部的边缘。第四面位于第三面的相反面,具有第四盖侧结合部,位于第四面上且与第三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其中第一至第四面呈现相异表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型态的盖部是供用于与一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其包含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第一片材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第一面具有第一盖侧结合部, 位于第一面上且于第一面的边缘。第二面位于第一面的相反面,具有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二面上且与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第二片材连接于第一片材中相邻于第一盖侧结合部的边缘。第二片材具有第三面以及第四面。第三面具有第三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三面上且与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第四面位于第三面的相反面,具有第四盖侧结合部,位于第四面上且与第二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其中第一至第四面呈现相异表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型态的携行收纳袋包含袋本体,具有第一袋侧结合部,位于袋本体的开口边缘;以及上述第二型态或第三型态的盖部,以第一盖侧结合部与第一袋侧结合部自由装卸地结合。另外,袋本体可具有一接合条邻接于第一袋侧结合部,接合条中对向第一袋侧结合部的一面具有第二袋侧结合部。此时,接合条更可具有第三袋侧结合部,位于第二袋侧结合部的相反面。


I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3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4是本实用新型的携行收纳袋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5是图4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6是图4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7是本实用新型的携行收纳袋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8是图7的携行收纳袋的分解示意图。
9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的折迭状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是图9的盖部与袋本体连结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双面盖部 111 :第一盖侧结合部 121 :第二盖侧结合部 211 :第一袋侧结合部 221 :第二袋侧结合部
110 :第一面 120 :第二面 200 :袋本体 220 :接合条 222 :第三袋侧结合部[0037]300:四面盖部311 :第一面
310 :第一片材 312 :第二面313 :第一盖侧结合部320 :第二片材
321 :第三面 323 :第四面 901 :带体
314 :第二盖侧结合部322:第三盖侧结合部324:第四盖侧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盖部以及具有此盖部的携行收纳袋。图I至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第一实施型态示意图。本实施型态是利用盖部正反两面的双面盖部。如图I所示,双面盖部100包含第一面110,以及位于第一面相反面的第二面120,其第一面110与第二面120呈现相异表现。第一面110的边缘具有第一盖侧结合部111,在此, 可利用魔鬼毡作为第一盖侧结合部111。通过第一盖侧结合部111与预定的携行收纳袋结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面120可于其边缘设置第二盖侧结合部121。第二盖侧结合部121可设置于第一盖侧结合部111的相邻边缘,进一部地,如图3所示,第二盖侧结合部121设置于与第一盖结合111部相同的边缘。在此,可利用魔鬼毡作为第二盖侧结合部 121。将如此的双面盖部100结合于预定的携行收纳袋时,通过其双面所呈现的相异表现,供使用者选择变换,另外,双面盖部100因各结合部的设置而可自由更换,由此,可更换绘有相异图样的盖部,或者于盖部破损时,仅更换盖部即可。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携行收纳袋的第一实施型态示意图。本实施型态是利用上述双面盖部100的携行收纳袋。如图所示,携行收纳袋的袋本体200于开口的边缘设置第一袋侧结合部211。在此,第一袋侧结合部211可与上述魔鬼毡所成的第一盖结合111及第二盖侧结合部121互相结合的魔鬼毡。上述双面盖部100以第一盖侧结合部111与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结合。另外,携行收纳袋可包含一带体901,设于袋本体200的预定位置,例如, 如图8所示的位置。图I与图2所示的双面盖部100与袋本体200的结合态样,如图5所示,使双面盖部100下垂于袋本体200设有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的一侧,以第一盖侧结合部111与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结合之后,再将双面盖部100向上翻起覆盖袋本体200的开口,使第I面110 面向外侧。或者,如图6所示,使双面盖部100从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的一侧向上延伸,以第一盖侧结合部111与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结合之后,以双面盖部100覆盖袋本体200的开口,使第2面120面向外侧。图3所示的双面盖部100亦可如同图5或图6所示地与袋本体200结合,但进一步地,于图4所示的携行收纳袋的袋本体200上,邻接第一袋侧结合部211设置接合条220, 接合条220上对向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的一面具有第二袋侧结合部221时,则成为图7、图 8所示的袋本体200。在此,第二袋侧结合部221可与上述魔鬼毡所成的第一盖结合111、第二盖侧结合部121、以及第一袋侧结合部211互相结合的魔鬼毡为较佳。此时,将双面盖部 100插入袋本体200与接合条220之间,以第一盖侧结合部111与第一袋侧结合部211结合,以第二盖侧结合部121与第二袋侧结合部221结合时,则可更加的结合强度。欲变换双面的图样时,仅需交换上述对应的袋侧结合部与盖侧结合部即可简单地交换。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部的第二实施型态示意图。本实施型态组合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双面盖部100,成为可呈现更多表现的四面盖部。如图9所示,四面盖部300 包含第一片材310,以及连接于第一片材310 —边缘的第二片材320。第一片材310具有第一面311,以及位于第一面311相反面的第二面312。第一面311于其边缘设有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第二面312上与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相同的边缘设有第二盖侧结合部314。本实施型态中,第二片材320连接于第一片材310中相异于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的边缘,例如, 远离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的边缘。第二片材320具有第三面321,以及位于第三面321相反面的第四面322。第三面321上远离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的边缘设有第三盖侧结合部323。 第四面322上与第三盖侧结合部323相同的边缘设有第四盖侧结合部324。其第一至第四面311、312、321、322呈现相异表现,第一盖侧结合部313与第三盖侧结合部323是由可互相结合的魔鬼毡所成,第二盖侧结合部314与第四盖侧结合部324是由可互相结合的魔鬼毡所成。将第一片材310与第二片材320相连接的边缘折迭之后,成为如图10所示的四面盖部300。若将如此的四面盖部300与图4所示的袋本体200结合时,可有如图11、图12、 图13所示的结合方式。另外,若将如此的四面盖部300与图7、图8所示的具有接合条220 的袋本体200结合时,则可如图14、图15、图16所示,自由地利用各盖侧结合部313、314、 323,324与各袋侧结合部211、221互相结合。此时,各袋侧结合部211、221与各盖侧结合部 313、314、323、324是由可互相结合的魔鬼毡所成。 另外,图7、图8所示的具有接合条220的袋本体200中,更可于接合条220的第二袋侧结合部221的相反面设置第三袋侧结合部222。此时,可如图17、图18所示地将四面盖部300与袋本体200结合,由此,可更加的结合强度。相同地,第三袋侧结合部222亦由可与各盖侧结合部313、314、323、324互相结合的魔鬼毡所成。第二实施型态的四面盖部300是将第一片材310与第二片材320以远离盖侧结合部的边缘互相连接,但不限于此,如图19所示,亦可将第一片材310与第二片材320以相邻于盖侧结合部的边缘互相连接,成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型态的盖部。此时,如图19所示, 四面盖部300是包含第一片材310,以及连接于第一片材310 —边缘的第二片材320。第一片材310具有第一面311,以及位于第一面311相反面的第二面312。第一面311于其边缘设有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第二面312上与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相同的边缘设有第二盖侧结合部314。第二片材320连接于第一片材310中相邻于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的边缘。第二片材320具有第三面321,以及位于第三面321相反面的第四面322。第三面321上与第一盖侧结合部313相同的边缘设有第三盖侧结合部323。第四面322上与第二盖侧结合部 313相同的边缘设有第四盖侧结合部324。其第一至第四面311、312、321、322呈现相异表现,第一盖侧结合部313与第三盖侧结合部323由可互相结合的魔鬼毡所成,第二盖侧结合部314与第四盖侧结合部324由可互相结合的魔鬼毡所成。如图19所示的四面盖部300 与袋本体200的结合方式成为如图11、图14、图17等结合方式。再者,上述第一片材310与第二片材320依图9、图19所示,是由同一材料无接缝地构成,但第一片材310与第二片材320亦可个别的形成之后,于各片材的边缘另设置结合部而互相组合。上述各结合部313、314、323、324、211、221、222是以可互相结合的魔鬼毡为例进
行说明。一般地,魔鬼毡可分为勾面、毛面以及勾毛共面的型态,魔鬼毡的勾面需与毛面配合使用才能发挥结合的效果,但若采用勾毛共面型态的魔鬼毡时,则无须顾虑上述勾面需与毛面配合设置,而可与勾面、毛面以及勾毛共面的任一型态的魔鬼毡结合。基于此,本实施型态中,作为各结合部的魔鬼毡以采用勾毛共面型态的魔鬼毡为较佳。另外,除了魔鬼毡之外,只要可发挥结合盖部与袋本体的作用,各结合部可利用例如鱼眼扣、磁铁与铁片、暗钩等各种常用的结合构件。本实用新型中,盖部、袋本体、带体的材质并未特别限制,只要可通过常用的裁缝加工进行缝制的材质,例如织布、编布、不织布、胶膜、天然或人造皮革,或者各种复合材料, 皆可用于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是以相异图样表示上述盖部各面呈现的相异表现,但除了单纯的以印刷、 刺绣、染色、拼布、贴布、布章、异种材质等造成的相异视觉表现之外,亦可于相异各面配置各种口袋、吊环、扣件成为具有相异功能性的各面,由此发挥相异表现的效果。附图中揭示了复数种盖部与袋本体的结合方法,但不限于此,使用者可依据个人喜好,适当地应用各结合部,进行盖部与袋本体的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携行收纳袋的型态亦不限于图式所示的肩背包的型态,而可为例如手提袋、双肩背包、皮夹、零钱包、电脑护套等可具有盖部的携行收纳袋。另外,例如盖部与袋本体之间的扣件、袋本体的开口部位的拉链、带体的长度调整、袋本体内部及/或表面的口袋的设置等对于携行收纳袋的各种修饰,皆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在此不再赘述。如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盖部,可充分利用其各面呈现相异表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盖部的携行收纳袋,可自由装卸地更换盖部,以跟随流行改变相异图样,并可延长携行收纳袋的使用寿命。并且,若如图12、图13、图15、图16、图18所示地以盖部包围袋本体地结合时,因盖部不易开启,更可有防止扒窃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盖部,供用于与一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其包含一第一面,具有一第一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一面上且于该第一面的边缘,该第一盖侧结合部与该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以及一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反面,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呈现相异表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盖部,其中该第二面上具有一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二面的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部,其中该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与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边缘。
4.一种携行收纳袋,其包含一袋本体,具有一第一袋侧结合部,位于该袋本体的开口边缘;以及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部,以该第一盖侧结合部与该第一袋侧结合部自由装卸地结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行收纳袋,其中该袋本体具有一接合条邻接于该第一袋侧结合部,该接合条中对向该第一袋侧结合部的一面具有第二袋侧结合部。
6.一种携行收纳袋,其包含一袋本体,具有一第一袋侧结合部,位于该袋本体的开口边缘;以及一接合条,邻接于该第一袋侧结合部,该接合条中对向该第一袋侧结合部的一面具有第二袋侧结合部;以及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部,以该第一盖侧结合部与该第一袋侧结合部自由装卸地结合, 以该第二盖侧结合部与该第二袋侧结合部自由装卸地结合。
7.—种盖部,供用于与一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其包含一第一片材,其具有一第一面,具有一第一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一面上且于该第一面的边缘;以及一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反面,具有一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二面上且与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以及一第二片材,连接于该第一片材中远离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的边缘,其具有一第三面,具有一第三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三面上且远离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的边缘;以及一第四面,位于该第三面的相反面,具有一第四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四面上且与该第三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其中该第一至第四面呈现相异表现。
8.—种盖部,供用于与一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其包含一第一片材,其具有一第一面,具有一第一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一面上且于该第一面的边缘;以及一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反面,具有一第二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二面上且与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以及一第二片材,连接于该第一片材中相邻于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的边缘,其具有一第三面,具有一第三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三面上且与该第一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以及一第四面,位于该第三面的相反面,具有一第四盖侧结合部,位于该第四面上且与该第二盖侧结合部相同的边缘,其中该第一至第四面呈现相异表现。
9.一种携行收纳袋,其包含一袋本体,具有一第一袋侧结合部,位于该袋本体的开口边缘;以及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盖部,以该第一盖侧结合部与该第一袋侧结合部自由装卸地结口 o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携行收纳袋,其中该袋本体具有一接合条邻接于该第一袋侧结合部,该接合条中对向该第一袋侧结合部的一面具有一第二袋侧结合 部。
11.如权利要求10项所述的携行收纳袋,其中该接合条具有一第三袋侧结合部,位于该第二袋侧结合部的相反面。
专利摘要一种盖部供用于与一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其包含第一面,具有第一盖侧结合部,位于第一面上且于第一面的边缘,第一盖侧结合部是用以与携行收纳袋自由装卸地结合;以及第二面,位于第一面的相反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呈现相异表现。
文档编号A45C13/16GK202341153SQ20112043613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日
发明者刘东行, 刘士玮 申请人:刘东行, 刘士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