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71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拖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鞋,更具体地讲,涉及使与拖鞋结合的多个鞋帮以多种模式结合从而根据使用者的爱好引导拖鞋的变形,并且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进行鞋帮的长度调节从而能够实现鞋帮的稳定的穿用的组装拖鞋。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鞋子区分为时装鞋(皮鞋)、运动鞋、室内鞋以及拖鞋(或者凉鞋)等而提供以便使用者能够按照用途穿用。通常主要在外出时穿这种鞋子,而且,与季节的变化相称地提供多种鞋子等。其中,拖鞋主要在家庭或工作场所为了舒适而可以简便地穿用,而且具有能够在夏季凉爽地穿的优点,因而众多的人以在避暑地或旅行地能够简便地穿用的用途偏爱拖鞋。拖鞋由落脚用鞋底和盖住脚背以防拖鞋脱落的、固定于鞋底的鞋帮构成,此时,鞋帮由柔性合成树脂材质制成以避免脚上产生异物感。这里,拖鞋的多种设计随鞋帮的配置而相异。但是,由于鞋帮固定在拖鞋的鞋底因而总归限定拖鞋的设计上的形状,在穿用者期望拖鞋的多种设计的情况下存在必须分别购买根据固定位置的、具有其他设计形状的拖鞋的负担。而且,由于拖鞋的尺寸仅考虑鞋底尺寸,因而实际上使鞋帮稳定地与多种形态的脚贴紧起来较为困难。而且,在因长期穿用拖鞋而导致鞋帮松动或因不注意发生鞋帮破损的情况下,拖鞋容易脱离,因而存在安全事故的问题。这是因为鞋帮不能稳定地与多种形态的脚贴紧之故。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本发明是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问题以及技术偏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与拖鞋结合的多个鞋帮以多种模式结合从而根据使用者的爱好引导拖鞋的变形,并且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进行鞋帮的长度调节从而能够实现鞋帮的稳定的穿用的组装拖鞋。解决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装拖鞋构成为包括具有脚底形状且沿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多个鞋帮结合突起的鞋底;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该鞋帮具有规定的长度,在两侧形成选择性地卡在上述鞋帮结合突起的一对连接孔,且形成有沿上述连接孔一侧切开的弹性赋予用切口从而能够给上述鞋底带来多种模式变形。此时,上述鞋帮结合突起包括从上述鞋底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以及与上述突起片的端部构成一体的防脱用扩张片。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另一目的,本发明的组装拖鞋构成为包括具有脚底形状且沿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多个鞋帮结合突起,并形成有与上述鞋帮结合突起相隔并向内侧具有规定深度的插槽的鞋底;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该鞋帮具有规定的长度,两侧分别插入上述插槽,并且在其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连接孔以便选择性地卡在上述鞋帮结合突起,且形成有相互连接上述连接孔之 间的弹性赋予用切口以便根据两侧的插入程度进行长度调节从而给上述鞋底带来多种模式变形。此时,理想的是,上述鞋帮结合突起包括从上述鞋底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以及与上述突起片的端部构成一体的防脱用扩张片。而且,理想的是,在上述鞋帮的两侧面进一步形成防止上述鞋帮从上述插槽脱离的凹凸面。另外,理想的是,在上述连接孔及上述弹性赋予用切口的周边部进一步形成比上述鞋帮的厚度还厚的加强部。而且,理想的是,上述插槽的形状为扇形形状。另一方面,理想的是,上述鞋帮分成两部分,分成两部分的前端进一步具备以两前端相互重叠的状态进行微调的微调机构。此时,就上述微调机构而言,在分成两部分的上述鞋帮中一个前端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钩部,在另一前端的表面形成有与上述第一钩部对称地哨合的第二钩部,在分成两部分的上述一个鞋帮上具备以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切口的状态用来保持上述第一、第二钩部的相互啮合的状态的“TI;”形状的压接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根据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本发明的组装拖鞋,使与拖鞋结合的多个鞋帮以多种模式结合从而根据使用者的爱好引导拖鞋的变形,并且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进行鞋帮的长度调节,因而具有能够稳定地穿用拖鞋的优点。另外,在鞋帮设有微调机构,因而具有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能够对鞋帮进行精细的微调的优点。另外,具有在鞋帮松动或发生破损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成为其对象的鞋帮的长度或者替换鞋帮,从而减少因购买拖鞋而导致的金钱上的费用负担的优点。另外,由于通过一个拖鞋能够求得多种样式设计,因而具有降低因购买拖鞋导致的花费的效果。另外,鞋帮的两端插入插槽而完善鞋帮端部的处理,因而具有提高设计上的美感的优点。


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形成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的鞋帮结合突起的多种形状的参考图。图4是表示鞋帮在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以另一种模式变形的例的参考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的重要部分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的第二实施例的鞋帮结合部的重要部分立体图。图9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的鞋帮结合突起的多种形状的参考图。图10是表示鞋帮在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以另一种模式变形的例的参考图。图11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进一步具备了微调机构的状态的重要部分纵剖视图。图12是表示微调机构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且通过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实施例以及附图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非以此要限定发明的技术范围。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形成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的鞋帮结合突起的多种形状的参考图,图4是表示鞋帮在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以另一种模式变形的例的参考图。如图I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组装拖鞋表示因多个鞋帮而具有多种模式变形的第一实施例。组装拖鞋100构成为包括鞋底110和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130,鞋底110具有脚底形状且沿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多个鞋帮结合突起120,鞋帮130具有规定的长度,在两侧形成选择性地卡在上述鞋帮结合突起120的一对连接孔131,且形成有沿上述连接孔131 一侧切开的弹性赋予用切口 133从而能够给上述鞋底110带来多种模式变形。鞋底110用来与地面直接接触,以与人体的脚底形状对应的形状保持规定的厚度,在其下面形成有具有多种形状的防滑用凹凸,且形成有鞋帮结合突起120。此时,鞋底110的材质最好由步行时能够吸收冲击的聚氨酯(polyurethane)以及合成树脂材质构成,在脚底所直接触及的鞋底110的上部面上可进一步具备对脚底赋予直接性缓冲感的缓冲部件10。鞋帮结合突起120用来结合后述的多个鞋帮130,沿鞋底110的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有多个该鞋帮结合突起120。鞋帮结合突起120由从鞋底110的外周面向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圆形突起片121和与突起片121的端部形成一体且具有比突起片121还扩张的面积的半球形状的防脱用扩张片123构成。突起片121形成为与形成于后述的鞋帮130上的连接孔131的直径相对应,防脱用扩张片123形成为比连接孔131的直径大,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使连接孔131卡在突起片121上从而保持鞋帮130的结合状态,与此同时,利用防脱用扩张片123防止鞋帮130脱离。图3中图示有鞋帮结合突起120的多种形状。在图3的(a)中形成有半球形状的鞋帮结合突起120,(b)中形成有圆锥形的鞋帮结合突起120,(c)中形成有四边形的鞋帮结合突起120,(d)中形成有六边形的鞋帮结合突起 120。在本实施例中鞋帮结合突起120图示成半球形,但鞋帮结合突起120的形状可以选择半球形、圆锥形、四边形、六边形中之一使用。于是,由于鞋帮结合突起120可具有多种形状以及构造,因而对此不必限定。其次,鞋帮130以如带子那样较长的形状与鞋底110结合而支撑穿用者的脚背从而保持而拖鞋的稳定的穿用感,同时结合至少一个以上而进行拖鞋的多种模式变形。这里,鞋帮130通过鞋帮结合突起120与鞋底110结合而支撑穿用者的脚背以及脚后跟,并不限定其形状、长度以及结合位置。鞋帮130具有规定的长度且在两侧分别形成有选择性地卡到鞋帮结合突起120的一对的连接孔131,并形成有沿连接孔131 —侧切开的弹性赋予用切口 133。 这里,鞋帮130最好由与鞋底110的材质相同的聚氨酯以及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同时,最好比鞋底110更具柔韧性。连接孔131具有与鞋帮结合突起120的突起片121对应的直径。此时,沿连接孔131的一侧形成被切开的弹性赋予用切口 133。弹性赋予用切口133以被切开的状态沿连接孔131的一侧形成,在鞋帮结合突起120的防脱用扩张片123与连接孔131结合时因弹性而撑开使得防脱用扩张片123容易结合,此后,通过弹性赋予用切口 133的弹性恢复力使鞋帮结合突起120的突起片121贴紧连接孔131。同时,利用弹性赋予用切口 133的复原来防止连接孔131通过鞋帮结合突起120的防脱用扩张片123脱离。另外,弹性赋予用切口 133仅切开能够卡住结合防脱用扩张片123的程度的规定览度即可。根据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拖鞋100,根据与鞋底110结合的鞋帮130的结合位置可进行拖鞋的多种模式变形。而且,如图4所示,在鞋帮130的长度较长地延长的情况下,可脱离拖鞋形态以如凉鞋那样的鞋形态进行模式的变形。下面对本发明组装拖鞋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的重要部分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的第二实施例的鞋帮结合部的重要部分立体图,图9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的鞋帮结合突起的多种形状的参考图,图10是表示鞋帮在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以另一种模式变形的例的参考图。如图5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组装拖鞋200表示因多个鞋帮240而具有多种模式变形的第二实施例。组装拖鞋200构成为包括鞋底210和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240,鞋底210具有脚底形状且沿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多个鞋帮结合突起220,并形成有与上述鞋帮结合突起220相隔并向内侧具有规定深度的插槽230,鞋帮240具有规定的长度,两侧分别插入上述插槽230,并且在其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连接孔241以便选择性地卡在上述鞋帮结合突起220,且形成有相互连接上述连接孔241之间的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以便根据两侧的插入程度进行长度调节从而给上述鞋底210带来多种模式变形。鞋底210用来与地面直接接触,以与人体的脚底形状对应的形状保持规定的厚度,在其下面形成有具有多种形状的防滑用凹凸,且形成有鞋帮结合突起220和插槽230。此时,鞋底210的材质最好由步行时能够吸收冲击的聚氨酯(polyurethane)以及合成树脂材质构成,在脚底所直接触及的鞋底210的上部面上可进一步具备对脚底赋予直接性缓冲感的缓冲部件10。鞋帮结合突起220用来结合后 述的多个鞋帮240,沿鞋底210的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有多个该鞋帮结合突起220。此时,鞋帮结合突起220由从鞋底210的外周面向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圆形突起片221和与突起片221的端部形成一体且具有比突起片221还扩张的面积的半球形状的防脱用扩张片223构成。突起片221形成为与形成于后述的鞋帮240上的连接孔241的直径相对应,防脱用扩张片223形成为比连接孔241的直径大,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使连接孔241卡在突起片221上从而保持鞋帮240的结合状态,与此同时,利用防脱用扩张片223防止鞋帮240脱离。而且,也是为了在要进行与鞋底210结合的鞋帮240的长度调节时保持长度已调节的鞋帮240的固定状态。图9中图示有鞋帮结合突起220的多种形状。在图9的(a)中形成有半球形状的鞋帮结合突起220,(b)中形成有圆锥形的鞋帮结合突起220,(c)中形成有四边形的鞋帮结合突起220,(d)中形成有六边形的鞋帮结合突起 220。在本实施例中鞋帮结合突起220图示成半球形,但鞋帮结合突起220的形状可以选择半球形、圆锥形、四边形、六边形中之一使用。于是,由于鞋帮结合突起220可具有多种形状以及构造,因而对此不必限定。插槽230是后述的鞋帮240的两侧所插入的空间,形成为从各鞋帮结合突起220的下部隔开规定间距并沿鞋底210的内侧方向具有规定深度,理想的是,沿鞋底210的宽度方向具有足够的深度以便鞋帮240的两侧在被插入的状态下能够游动。这里,就插槽230而言,通过鞋帮240的两侧插入而保持鞋帮240与鞋底210结合的状态。此时,如图8所示,沿鞋底210的内侧方向形成的插槽230的形状优选为扇形形状,其原因如下在后述的鞋帮240的两侧分别插入相对的插槽230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的结合状态,但如果为了给拖鞋带来多种模式变形而使鞋帮240的两侧相互错开地与插槽230结合的情况下,使插入到插槽230的鞋帮240两侧转动规定角度以便随鞋帮240的扭曲产生而矫正上述扭曲(参照箭头)。其次,鞋帮240呈如带子那样较长的形状,根据插入到鞋底210的插槽230的鞋帮240两侧的插入程度来进行鞋帮240的长度调节并根据穿用者的多种脚形态支撑脚背从而保持拖鞋的稳定的穿用感,同时结合至少一个以上而进行拖鞋的多种模式变形。这里,鞋帮240通过鞋帮结合突起220与鞋底210结合而绷紧穿用者的脚背以及脚后跟,并不限定其形状、长度以及结合位置。
鞋帮240具有规定的长度,两侧分别插入插槽230,并且在其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连接孔241以便选择性地卡在鞋帮结合突起220的突起片221,且形成有将连接孔241之间相互连接的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这里,鞋帮240最好由与鞋底210的材质相同的聚氨酯以及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同时,最好比鞋底210更具柔韧性。连接孔241用来卡在鞋帮结合突起220的突起片221而保持鞋帮240的结合状态,具有与221对应的直径,沿鞋帮240的长度方向以隔开规定间距的状态形成有多个连接孔241。连接孔241之所以形成为多个是为了在调节鞋帮240的长度时使连接孔241选择性地卡在突起片221,从而阶段性地进行鞋帮240的调节。这里,连接孔241之间的相隔距离越近则鞋帮240的长度调节当然就越细化。
此时,在连接孔241之间形成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相互连接连接孔241之间以便在鞋帮结合突起220的防脱用扩张片223卡在连接孔241时以保持弹力的状态与连接孔241 —起撑开,使得防脱用扩张片223容易卡住。此后,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由弹力而复原,与此同时,已撑开的连接孔241也一起复原,从而保持鞋帮结合突起220的突起片221与连接孔241的相互贴紧的状态,同时,防止连接孔241通过鞋帮结合突起220的防脱用扩张片223脱离。而且,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相互连接连接孔241之间,从而在进行鞋帮240的长度调节过程中鞋帮240由穿用者拉或推时,以卡在突起片221上的最初的连接孔241被脱离而使形成于前后的连接孔241被卡在突起片221的方式起引导连接孔241的作用。另一方面,优选在连接孔241及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的周边部进一步形成比鞋帮240的厚度还厚的加强部245,这样一来,可以防止随鞋帮240的长度调节与突起片221引起摩擦的连接孔241及弹性赋予用切口 243在长期使用时被磨耗而破裂。另外,最好在鞋帮240的两侧面进一步形成防止鞋帮240从插槽230脱离的凹凸面 247。这样一来,在穿用者在穿上拖鞋的状态下步行时,使凹凸面247和插槽230由穿用者的体重而紧密地贴紧,从而防止鞋帮240的两侧由持续的体重压力挤压而脱离插槽230。根据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200,根据与鞋底210结合的鞋帮240的结合位置可进行拖鞋的多种模式变形。另外,如图10所示,在鞋帮240的长度较长地延长的情况下,可脱离拖鞋形态以如凉鞋那样的鞋形态进行模式的变形。下面,参照图7及图8对实现与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拖鞋200结合的鞋帮240的长度调节的过程说明如下。首先,准备多个鞋帮240,确认所要结合的位置后在鞋底210上结合鞋帮240。此时,将鞋帮240的两侧中的一侧塞入以鞋底210的长度方向为中心形成于一侧的插槽230,在该状态下,以拿住的状态向鞋底210的上部侧弯曲鞋帮240。此时,穿用者在鞋帮240的弯曲过程中,确认连接孔241和鞋帮结合突起220的位置以便鞋帮结合突起220卡在形成于鞋帮240的连接孔241,并一边对鞋帮240进行加压一边将连接孔241卡入鞋帮结合突起220的防脱用扩张片223。这样一来,鞋帮240的两侧中的一侧与鞋底210结合。此后,穿用者以与前面所述的过程相同的方法将鞋帮240的两侧中的另一侧卡入形成于鞋底210的另一侧的鞋帮结合突起220的防脱用扩张片223。重复进行该过程而使多个鞋帮240与鞋底210结合,从而将拖鞋组装成穿用者所期望的多种模式。 此后,穿用者在穿上了组装的拖鞋的状态下,为了拖鞋的稳定的穿用而通过拉或推鞋帮240来使鞋帮240的长度变化以适合自己的脚形态。首先,在鞋帮240结合成比穿用者的脚形态大时,穿用者在将卡在鞋底210的某一 侧鞋帮结合突起220的鞋帮240的连接孔241从鞋帮结合突起220解除后,在拿住鞋帮240的状态下将鞋帮240进一步塞入插槽230。此后,穿用者重新向鞋底210的上部侧弯曲鞋帮240,且随鞋帮240的插入将鞋帮结合突起220卡入位于鞋帮结合突起220的、即最初从鞋帮结合突起220解除的连接孔241的下一个连接孔241中。此后,穿用者按照与前面所述的过程相同的方法将卡在鞋底210另一侧的鞋帮结合突起220的鞋帮240的鞋帮结合突起220卡入最初从鞋帮结合突起220解除的连接孔241的下一个连接孔241中,从而使鞋帮240的长度变短。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一连串过程而对多个鞋帮240进行长度调节以适合穿用者的脚形态。与此相反,在鞋帮240结合成比穿用者的脚形态小时,亦可进行与前面所述的过程相同的过程,从插槽230拉动鞋帮240而拉长鞋帮240的长度即可。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组装拖鞋200,可在鞋帮240上进一步具备微调机构A。图11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拖鞋上进一步具备了微调机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微调机构的重要部分立体图。如图11及图12所示,微调机构A配置在鞋帮240的中心部,用于进行鞋帮240的长度微调,此时,鞋帮240为如带子那样较长的形状且以具有规定的长度的状态分成两部分,在分成两部分的前端进一步具备以两前端相互重叠的状态进行微调的微调机构A。就微调机构A而言,在分成两部分的上述鞋帮240中一个前端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钩部240a,在另一前端的表面形成有与第一钩部240a对称地啮合的第二钩部240b,在分成两部分的一个鞋帮240上具备以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切口 249a的状态用来保持上述第一、第二钩部240a,240b的相互啮合的状态的“I=”形状的压接部249。参照图11及图12,分成两部分的鞋帮240的前端保持相互重叠的状态。在一个前端(附图中的上侧位置)的下表面沿鞋帮24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由多个钩构成的第一钩部240a,在位于一个前端的下部的另一个前端(附图中的下侧位置)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第一钩部240a对称地形成并与第一钩部240a啮合的第二钩部240b。此时,形成于第一钩部240a和第二钩部240b的钩的间距最好致密地形成,这样一来,可使鞋帮240的微调精细。压接部249以“仁”形状形成于分成两部分的鞋帮240中一个前端的上部,在压接部249的上部中心部形成有沿鞋帮240的长度方向切开的切口 249a。
在这种情况下,随压接部249呈“C”形状在其内部形成贯通槽24%,因而分成两部分的鞋帮240的两前端保持第一钩部240a和第二钩部240b啮合并重叠的状态。就切口 249a而言,在要分离相互重叠的鞋帮240时,将位于上侧的鞋帮240的一个前端向压接部249的上侧方向拉动,同时,使其撑开,使得鞋帮240的分离容易进行。在要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进行分成两部分的鞋帮240的微调的情况下,穿用者拿住相互重叠的鞋帮240的一个前端后拉向鞋底210的内侧方向。这样一来,在鞋帮240的一个前端被拉动的过程中相互卩齿合着的第一钩部240a和第二钩部240b依次啮合,此时,穿用者对此进行确认,当判断为已完成所期望的微调时停止拉动而结束微调。本实施例中图示成微调机构A仅设置在位于脚背的鞋帮240上,但不限定于此,亦 可应用到与鞋底210结合的所有鞋帮240上而使用。另一方面,微调机构A还可以由设置在分成两部分的鞋帮240的前端表面的维可牢尼龙搭扣(未图示)构成。维可牢尼龙搭扣是又称魔术贴的粘贴用具,由于较普通而省略对它的说明。在要通过维可牢尼龙搭扣进行微调时,穿用者拉动鞋帮240的一个前端并判断为已完成所期望的微调则在该状态下使维可牢尼龙搭扣相互粘贴而结束微调。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组装拖鞋使与拖鞋结合的多个鞋帮以多种模式结合从而根据使用者的爱好引导拖鞋的变形,并且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进行鞋帮的长度调节,因而具有能够稳定地穿用拖鞋的优点。另外,在鞋帮设有微调机构,因而具有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能够对鞋帮进行精细的微调的优点。另外,具有在鞋帮松动或发生破损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成为其对象的鞋帮的长度或者替换鞋帮,从而减少因购买拖鞋而导致的金钱上的费用负担的优点。另外,由于通过一个拖鞋能够求得多种样式设计,因而具有降低因购买拖鞋导致的花费的效果。另外,鞋帮的两端插入插槽而完善鞋帮端部的处理,因而具有提高设计上的美感的优点。以上虽然通过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或变形。例如,结合突起的个数及形状、鞋帮的个数及结合位置、鞋帮的长度、鞋帮的凹凸面形状、连接孔的个数及形状、插槽的形状及个数、微调机构的构造以及种类等不能成为评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基准,毋庸置言,只能由权利要求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括 具有脚底形状且沿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多个鞋帮结合突起(120)的鞋底(110);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130),该鞋帮(130)具有规定的长度,在两侧形成选择性地卡在上述鞋帮结合突起(120)的一对连接孔(131),且形成有沿上述连接孔(131) —侧切开的弹性赋予用切口(133)从而能够给上述鞋底(110)带来多种模式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帮结合突起(120)包括 从上述鞋底(110)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121);以及 与上述突起片(121)的端部构成一体的防脱用扩张片(123)。
3.一种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括 具有脚底形状且沿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多个鞋帮结合突起(220),并形成有与上述鞋帮结合突起(220)相隔并向内侧具有规定深度的插槽(230)的鞋底(210);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240),该鞋帮(240)具有规定的长度,两侧分别插入上述插槽(230),并且在其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连接孔(241)以便选择性地卡在上述鞋帮结合突起(220),且形成有相互连接上述连接孔(241)之间的弹性赋予用切口(243)以便根据两侧的插入程度进行长度调节从而给上述鞋底(210)带来多种模式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帮结合突起(220)包括 从上述鞋底(210)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221);以及 与上述突起片(221)的端部构成一体的防脱用扩张片(2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鞋帮(240)的两侧面进一步形成防止上述鞋帮(240)从上述插槽(230)脱离的凹凸面(2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孔(241)及上述弹性赋予用切口(243)的周边部进一步形成比上述鞋帮(240)的厚度还厚的加强部(2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槽(230)的形状为扇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帮(240)分成两部分, 分成两部分的前端进一步具备以两前端相互重叠的状态进行微调的微调机构(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拖鞋,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微调机构(A)而言, 在分成两部分的上述鞋帮(240)中一个前端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钩部(240a),在另一前端的表面形成有与上述第一钩部(240a)对称地啮合的第二钩部(240b),在分成两部分的上述一个鞋帮(240)上具备以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切口(249a)的状态用来保持上述第一、第二钩部(240a、240b)的相互啮合的状态的“C”形状的压接部(24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引导拖鞋的多种模式变形且根据穿用者的脚形态实现托鞋的稳定的穿用的组装拖鞋,构成为包括突出形成有结合突起的鞋底;以及形成有卡住上述鞋帮结合突起的连接孔,且在上述连接孔一侧形成有弹性赋予用切口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组装拖鞋,构成为包括突出形成有结合突起且向内侧形成有插槽的鞋底;以及插入上述插槽,并且卡住上述鞋帮结合突起的连接孔,且在上述连接孔之间形成有弹性赋予用切口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鞋帮。
文档编号A43B3/24GK102711537SQ20118000129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尹钟浩, 赵成克 申请人:尹钟浩, 赵成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