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修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353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底修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鞋的机械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鞋底修边机。
背景技术
目前,较常见的鞋底以橡胶材料为主,制造橡胶鞋底时通常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生产出所需的鞋底形状,该方法虽然生产效率较高,但是通常由于注塑模具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以至于鞋底的边缘往往存在多余凸边或留有加工余量,影响产品的外形、后续加工及质量等,需要将其去除。而公知的鞋底打磨方式是由鞋厂内有经验的打磨工人用手紧握鞋底及鞋面,根据鞋底的形状沿着高速转动的砂轮将鞋底侧边打磨平滑。但是这种传统的打磨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次品率高,打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打磨工人的技术、心理素质及身体情况,不同打磨工人打磨出来的成品不一样,同一工人不同时间打磨出来的成品也不一样,而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且鞋底修边更加平滑的鞋底修边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底修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模机构和修边机构,所述上下模机构包括用于夹持鞋底的上模和下模,修边机构包括对上下模机构所夹持的鞋底进行修边的修边件,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将鞋底往下模方向输送的输送板以及可将鞋底从输送板传递到下模对应上模一侧的传递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就可将鞋底放置与进料机构中,进料机构将鞋底输送到上下模机构,上下模机构中的上模和下模对鞋底进行夹持,修边机构对被夹持的鞋底进行 修边,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操作人员只需负责将鞋底放置在进料机构上即可,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机械修边比起人工修边,更能保证鞋底修边的平滑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板包括可升降的过渡部,过渡部置于输送板相对下模的一端,输送板上方设有可水平滑移并将鞋底从过渡部传递到下模的传递板,过渡部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传递板设置有驱动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板上的鞋底可沿着向下模方向被输送到过渡部,过渡部就可带动鞋底上升,之后传递板并将鞋底从过渡部传递到下模,这就完成了输送鞋底的工作,结构简单,传递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板两侧均设置有输送链条,输送链条设置有驱动其向下模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输送链条置于输送板相对放置鞋底一面的另一面,输送链条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用于分隔各个鞋底的分隔件,分隔件穿过输送板延伸至输送板对应放置鞋底一面,输送板设有用于供分隔件移动的轨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明确了输送板是由链条传动的,传动方式可靠,分隔件的设置使得各个鞋底能够有序得被传送,整个结构紧凑有序。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和下模对置设置且均与鞋底轮廓相同,所述上模设置有驱动其旋转的第四驱动组件、下模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五驱动组件和驱动其旋转的第六驱动组件,且所述下模与上模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均保持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下模机构对鞋底的夹持动作更加明确,夹持更加可靠,下模与上模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均保持一致以及上模和下模均与鞋底轮廓相同,这些技术特征均进一步保证了鞋底修边的平滑性和鞋底轮廓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修边件弹性地靠接在上下模机构对应修边机构一侦U,修边件设置有驱动其靠近或背离上下模机构的第七驱动组件,所述第七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七驱动气缸以及连接第七驱动气缸与修边件的摆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七驱动气缸通过摆臂驱动修边件靠近或背离上下模机构,修边机构的结构设置方式更加明确、合理。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修边件为磨砂轮,磨砂轮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第八驱动组件,磨砂轮与第八驱动组件连接有传动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八驱动组件通过传动带带动磨砂轮转动,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磨砂轮对鞋底修边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传递板相对输送板的另一端形状与下模靠近传递板一侧的侧边轮廓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传递板能更加方便地将鞋底传递到下模对应上模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固设有固定板和斜板,固定板包括开口部和平面部,下模置于开口部下方且靠近开口部与平面部的交界处,交界处的形状与下模靠近固定板一侧的侧边轮廓形状相匹配,斜板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平面部相对开口部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斜板相对机架、斜板相对固定板均呈倾斜设置,固定板上设有可将鞋底从下模推到平面部与斜板连接处的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鞋底修边完成后,推杆将鞋底从下模推到平面部与斜板连接处,鞋底就可顺着斜板下滑,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和齿轮,上模连接有上模旋转轴,上模旋转轴第四驱动电机通过齿轮联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组件包括第五驱动气缸,下模连接有下模旋转轴,下模旋转轴连接第五驱动气缸和下模,所述第六驱动组件包括第六驱动电机,下模连接有顶撑件,顶撑件连接第六驱动电机和下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明确驱动上模、下模运动的结构方式,结构简单、合理。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与上模旋转轴、下模与下模旋转轴、下模与顶撑件均为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修磨其他码子的鞋底时,可将上模和下模拆卸下来,更换所需的上模和下模即可,使得整个修边机的实用性大大提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鞋底修边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2为上下模机构及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过渡部及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递板及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输送板与输送链条及第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修边机构及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固定板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I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鞋底修边机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鞋底修边机,包括机架I,所述机架I上设有上下模机构2和修边机构4,所述上下模机构2包括用于夹持鞋底的上模21和下模22,修边机构4包括对上下模机构2所夹持的鞋底进行修边的修边件41,所述机架I上还设有进料机构3,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将鞋底往下模22方向输送的输送板31以及可将鞋底从输送板31传递到下模22对应上模21一侧的传递板33。将鞋底放置与进料机构3中,进料机构3将鞋底输送到上下模机构2,上下模机构2中的上模21和下模22对鞋底进行夹持,修边机构4对被夹持的鞋底进行修边,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操作人员只需负责将鞋底放置在进料机构3上即可,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机械修边比起人工修边,更能保证鞋底修边的平滑性。所述输送板31包括可升降的过渡部311,过渡部311置于输送板31相对下模22的一端,输送板31上方设有可水平滑移并将鞋底从过渡部311传递到下模22的传递板33(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过渡部311可以不设置,仅通过将输送板31设为向下模22方向呈升高状倾斜方式设置,最高处与传递板33等高,为使结构更加合理,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输送板31衔接过渡部311,过渡部311可升降,上升的最高度与传递板33等高),传递板33相对输送板31的另一端形状与下模22靠近传递板33 —侧的侧边轮廓相匹配(此处需说明的是,传递板33相对输送板31的另一端形状可以为其他形状,为使传递板33能更加方便地将鞋底的传递到下模22,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传递板33相对输送板31的另一端形状与下模22靠近传递板33 —侧的侧边轮廓相匹配),过渡部311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5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511,传递板33设置有驱动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1包括第二驱动气缸511。输送板31上的鞋底可沿着向下模22方向被输送到过渡部311,过渡部311就可带动鞋底上升,之后传递板33并将鞋底从过渡部311传递到下模22,这就完成了输送鞋底的工作,结构简单,传递效率高。所述输送板31两侧均设置有输送链条34 (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输送链条34也可以仅为一条,为使传动地更加平稳,传动效率更高,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输送链条34至少为两条,且对称地设置于输送板31的下方的两侧),输送链条34设置有驱动其向下模22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53,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3包括第三驱动电机531,输送链条34置于输送板31相对放置鞋底一面的另一面,输送链条34设置有均勻分布的若干用于分隔各个鞋底的分隔件35,分隔件35穿过输送板31延伸至输送板31对应放置鞋底一面,输送板31设有用于供分隔件35移动的轨道312 (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输送板31输送鞋底的方式也可以为,输送板31呈环形结构设置,输送链条34置于输送板31内侧,分隔件35穿过输送板31延伸至输送板31对应放置鞋底一面且与输送板31固定设置,输送板31和输送链条34同步传动,为使减少材料,使结构更加简单,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输送板31静止不动,输送链条34传动,通过分隔件35输送鞋底)。明确了输送板31是由链条传动的,传动方式可靠,分隔件35的设置使得各个鞋底能够有序得被传送,整个结构紧凑有序。所述上模21和下模22对置设置且均与鞋底轮廓相同,所述上模21设置有驱动其旋转的第四驱动组件54、下模22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五驱动组件55和驱动其旋转的第六驱动组件56(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上模21与下模22对鞋底的夹持方式也可以为,下模22上升、上模21下降,两者同时相对运动对鞋底进行夹持;也可以为仅上模21下降到与下模22相抵,从而完成对鞋底的夹持;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动作的简单性,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上模21不动,下模22上升到与上模21相抵,完成对鞋底的夹持),且所述下模22与上模21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均保持一致。所述第四驱动组件54包括第四驱动电机541和齿轮542,上模21连接有上模旋转轴211,上模旋转轴211与第四驱动电机541通过 齿轮542联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组件55包括第五驱动气缸551,下模22连接有下模旋转轴221,下模旋转轴221连接第五驱动气缸551和下模22,所述第六驱动组件56包括第六驱动电机561,下模22连接有顶撑件222,顶撑件222连接第六驱动电机561和下模22。所述上模21与上模旋转轴211、下模22与下模旋转轴221、下模22与顶撑件222均为可拆卸连接(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上模21与上模旋转轴211、下模22与下模旋转轴221、下模22与顶撑件222也可以均为固定连接,为方便在需要修磨其他码子的鞋底时,更换所需的上模21和下模22,使得整个修边机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上模21与上模旋转轴211、下模22与下模旋转轴221、下模22与顶撑件222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修边件41弹性地靠接在上下模机构2对应修边机构4 一侧,修边件41设置有驱动其靠近或背离上下模机构2的第七驱动组件57,所述第七驱动组件57包括有第七驱动气缸571以及连接第七驱动气缸571与修边件41的摆臂572。第七驱动气缸571通过摆臂572驱动修边件41靠近或背离上下模机构2,修边机构4的结构设置方式更加明确、合理。所述修边件41为磨砂轮(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修边件41可以为磨砂带,摆臂572一端连接第七驱动气缸571,另一端连接转轮,磨砂带套设于转轮外表面且与第七驱动气缸571连接设置,考虑到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磨砂带与上下模机构22可能会存在连接不够稳固,修边效果不够理想,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修边件41采用磨砂轮),磨砂轮41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第八驱动组件58,所述第八驱动组件58包括第八驱动电机581和传动带582,磨砂轮41与第八驱动组件58通过传动带582连接。第八驱动电机581通过传动带582带动磨砂轮41转动,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磨砂轮41对鞋底修边更加均匀。所述的机架11上固设有固定板6和斜板7,固定板6包括开口部62和平面部61,下模22置于开口部62下方且靠近开口部62与平面部61的交界处,交界处的形状与下模22靠近固定板6 —侧的侧边轮廓形状相匹配,传递板33嵌入开口部62且与固定板6滑动连接;斜板7 —端与机架11连接,另一端与平面部61相对开口部62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斜板7相对机架11、斜板7相对固定板6均呈倾斜设置,固定板6上设有可将鞋底从下模22推到平面部61与斜板7连接处的推杆8 (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推杆8由气缸驱动其水平移动)。在鞋底修边完成后,推杆8将鞋底从下模22推到平面部61与斜板7连接处,鞋底就可顺着斜板7下滑,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原理鞋底被放置在输送板31上,输送板31将鞋底输送到过渡部311,过渡部311带动鞋底上升到与传递板33同一平面,传递板33开始朝向过渡部311 —侧运动,将鞋底从过渡部311推至下模22,下模22带动鞋底上升到与上模21相抵,此时上模21和下模22就完成对鞋底的夹持动作,之后同步旋转上模21和下模22,修边机构44中的磨轮与
上模21、下模22配合工作,对鞋底进行修边工作,鞋底修边完成后,下模22下降到与固定板6处于同一平面时,推杆8将下模22上的鞋底推到固定板6与斜板7连接处,鞋底顺着斜板7下滑。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修边机,包括机架,其特征是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模机构和修边机构,所述上下模机构包括用于夹持鞋底的上模和下模,修边机构包括对上下模机构所夹持的鞋底进行修边的修边件,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将鞋底往下模方向输送的输送板以及可将鞋底从输送板传递到下模对应上模一侧的传递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输送板包括可升降的过渡部,过渡部置于输送板相对下模的一端,输送板上方设有可水平滑移并将鞋底从过渡部传递到下模的传递板,过渡部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传递板设置有驱动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输送板两侧均设置有输送链条,输送链条设置有驱动其向下模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输送链条置于输送板相对放置鞋底一面的另一面,输送链条设置有均勻分布的若干用于分隔各个鞋底的分隔件,分隔件穿过输送板延伸至输送板对应放置鞋底一面,输送板设有用于供分隔件移动的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上模和下模对置设置且均与鞋底轮廓相同,所述上模设置有驱动其旋转的第四驱动组件、下模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五驱动组件和驱动其旋转的第六驱动组件,且所述下模与上模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均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修边件弹性地靠接在上下模机构对应修边机构一侧,修边件设置有驱动其靠近或背离上下模机构的第七驱动组件,所述第七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七驱动气缸以及连接第七驱动气缸与修边件的摆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修边件为磨砂轮,磨砂轮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第八驱动组件,磨砂轮与第八驱动组件连接有传动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传递板相对输送板的另一端形状与下模靠近传递板一侧的侧边轮廓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上固设有固定板和斜板,固定板包括开口部和平面部,下模置于开口部下方且靠近开口部与平面部的交界处,交界处的形状与下模靠近固定板一侧的侧边轮廓形状相匹配,斜板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平面部相对开口部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斜板相对机架、斜板相对固定板均呈倾斜设置,固定板上设有可将鞋底从下模推到平面部与斜板连接处的推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和齿轮,上模连接有上模旋转轴,上模旋转轴第四驱动电机通过齿轮联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组件包括第五驱动气缸,下模连接有下模旋转轴,下模旋转轴连接第五驱动气缸和下模,所述第六驱动组件包括第六驱动电机,下模连接有顶撑件,顶撑件连接第六驱动电机和下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修边机,其特征是所述上模与上模旋转轴、下模与下模旋转轴、下模与顶撑件均为可拆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底修边机,旨在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且鞋底修边更加平滑的鞋底修边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鞋底修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模机构和修边机构,所述上下模机构包括用于夹持鞋底的上模和下模,修边机构包括对上下模机构所夹持的鞋底进行修边的修边件,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将鞋底往下模方向输送的输送板以及可将鞋底从输送板传递到下模的传递板。本实用新型适从进料到修边完成均由机器操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产品的合格率高。
文档编号A43D8/36GK202436276SQ20122005921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周洪湖 申请人:周洪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