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39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纽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由单片金属板形成的、出入扣眼型的纽扣。
背景技术
出入扣眼型的纽扣,被广泛地使用于衣服的接缝、包的开ロ处等。在这种的纽扣中,与组合多个构件而形成的纽扣、树脂成形品相比,用单片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纽扣,具有制造容易并且廉价等优点。另外,现在,从设计的观点也有将纽扣的周缘部的里外的角像硬币那样地加工成直角状的需要。若在上述由单片金属板形成的纽扣上实现这种硬币状的设计,则需要增厚金属板的厚度,在上下的模具之间成形纽扣时,将材料(金属材料)集中在周缘部的里外角部上。因此,必须超出需要地增厚金属板,从而材料费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纽扣,该纽扣不用超出需要地增厚金属板,出入扣眼的周缘部的里外角部像硬币那样地成为直角状,且能够由单片金属板形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纽扣,该纽扣由单片金属制的板形成,将利用安装构件安装于相对的一对布料中的一侧的布料,并能出入另ー侧的布料的扣目艮,该纽扣具有被安装部和圆环状的周缘部,该被安装部包括圆形底部,其用干与上述安装构件相卡合;筒状侧部从圆形底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延伸而成;周缘部从被安装部的筒状侧部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而成,且用于出入上述扣眼,该纽扣中,上述周缘部包括表面部;侧面部,其从表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下方弯曲,且沿纽扣的轴线平行地延伸而成;以及弯折部,其从侧面部的下端在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向上方弯折而成。在本技术方案中,从出入扣眼的周缘部的外侧部的下端弯折弯折部时,通过使材料(金属材料)集中于作为表面部的表面与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之间的交界的外侧(上方)角部及作为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与弯折部的下表面之间的交界的里侧(下方)角部,能够将外侧角部及里侧角部像硬币那样地加工成直角状(或仅外侧角部为锐角状)。在技术方案中,“相対的ー对布料”,例如是衣服的接缝、包的开ロ等。布料包括编织物、布、无纺布、毛毡、皮革、树脂片材等。在技术方案中,作为构成纽扣的金属,优选列举铝合金、铜合金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将纽扣安装于布料的安装构件的具体例,能够列举线、铆钉等固定构件等。在技术方案中,上述弯折部的上端可以与上述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内侧面相接触,或者上述弯折部的上端可以与表面部的背面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对成形后的纽扣进行镀敷处理时,在侧面部与弯折部之间,不易残留可能成为腐蚀原因的镀敷液。在本实用新型的ー实施方式中,上述表面部的表面与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之间的外侧角部是具有O. 2以下的曲率的直角。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表面部的表面与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之间的外侧角部是具有O. 2以下曲率的鋭角。在本实用新型的ー实施方式中,上述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与上述弯折部的下表面之间的里侧角部是具有0.4以下且大于O. 2的曲率的直角。在本实用新型中,从出入扣眼的周缘部的外侧部的下端弯折弯折部时,通过使材料集中于周缘部的里外角部,能够不必超出需要地增厚金属板,而获得像硬币那样地具有直角状的周缘部的里外角部的、可以由单片金属板形成的纽扣。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ー实施方式的纽扣的平面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将图I的纽扣安装于衣服的接缝处的状态的纵剖视说明图。图4的(a)是弯折弯折部之前的状态的纽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的(b)是弯折弯折部之后的状态的纽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纽扣的与图2相同的剖视图。图6是概略地表示将图5的纽扣安装在布料上的状态的纵剖视说明图。图7是图5的纽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实施方式的纽扣的与图2相同的剖视图。图9是概略地表示将图8的纽扣安装在布料上的状态的纵剖视说明图。图10是图8的纽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I等纽扣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纽扣10的俯视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安装于衣服的接缝处的状态的纽扣10的剖视说明图。纽扣10是,对由铝合金、铜合金等形成的单片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平面圆形的纽扣。另外,如图3所示,纽扣10是利用作为安装构件的线4安装在构成衣服的接缝的ー侧的第一布料I上、并出入另ー侧的第二布料2上的扣眼3型的纽扣。纽扣10包括被安装部11和圆环状的周缘部12,该被安装部11位于中央,且具有4个供线穿过的圆形的线孔Ilc ;该周缘部12包围被安装部11。被安装部11包括圆形底部Ila和筒状侧部11b,在该圆形底部Ila以90度间隔设有4个线孔Ilc ;该筒状侧部Ilb从圆形底部Ila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上下方向基于除图I外的其他附图,下同)延伸而成。圆形底部Ila以稍微向下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參照附图标记Ild是将成形线孔Ilc时为了不损伤线4使而使残留在线孔Ilc周缘上的金属片在各线孔Ilc的半径方向外侧处设置有圆角的部分。纽扣10的周缘部12包括表面部13、环状的侧面部14和环状的弯折部15,该表面部13从被安装部11的筒状侧部Ilb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水平地,即垂直于纽扣10的轴线(通过纽扣的中央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的线)地延伸而成;该侧面部14从表面部13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下方弯折,且以平行于纽扣的轴线的方式延伸而成;该环状的弯折部15从侧面部14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内侧继续向上方折回而成。纽扣10的周缘部12,其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由侧面部14与弯折部15构成双层。在表面部13的表面(上表面)13a上,能够印刷、刻印文字、图形、符号等。侧面部14相对于表面部13垂直,表面部13的表面13a与侧面部14的外侧面(半径方向外侧面)14a以90度交叉。作为表面13a与外侧面14a之间的交界的上方(外側)角部14c的曲率Rl是O. 2以下。弯折部15划分为弯折底部15a和弯折上部15b,该弯折底部15a从侧面部14的下端沿半径方向内侧延伸少许而成;该弯折上部15b从弯折底部15a的半径方向内侧端向上方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而成。弯折底部15a包括沿着水平方向的底面15c,底面15c与侧面部14的外侧面14a以90度交叉。作为外侧面14a与底面15c之间的交界的下方(里侧)角部14d的曲率R2是
O.4以下(R1<R2)。而且,侧面部14的沿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纽扣10的厚度(表面部13的表面13a与圆形底部Ila的下端之间沿上下方向的长度)的1/2大。由于上下角 部14c、14d是R较小的直角,以如上所述方式构成的纽扣10的周缘部12呈像硬币那样的外观。另外,也可以在侧面部14的外侧面14a上,印刷、刻印文字、图形、符号等。在周缘部12中,弯折上部15b延伸至比侧面部1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上,弯折上部15b的上端与侧面部14的内侧面(半径方向内侧面)14b相接触。因此,在侧面部14与弯折部15之间产生有被该侧面部14与弯折部15围成的空隙16,空隙16与外部空间阻断。由此,在纽扣10的制造エ序中,在进行模具成形后的镀敷浸溃时,镀敷液不会残留在空隙16内。另外,若镀敷液残留在空隙16内,要么会成为腐蚀的原因,要么为了去除该镀敷液另外需要水洗作业。參照图3,纽扣10利用线4借助线孔11c,使被安装部11安装于第一布料I。在第ニ布料2上形成有纽扣10出入的扣眼3。纽扣10由于其下方角部14d是直角状,因此纽扣10不慎从扣眼3脱离的情况得以降低。图4的(a)是表示制造纽扣10时的形成弯折部15之前放大剖视图、图4的(b)是表示制造纽扣10时的形成弯折部15的之后的放大剖视图。在图4的(a)中,最终成为纽扣10的侧面部14及弯折部15的中间侧面部17相对于表面部13垂直地向下方延伸。在此,作为表面部13的表面13a与中间侧面部17的外侧面17a之间的交界的上方角部17b的曲率R比制造后的纽扣10中的上方角部14c的上述的曲率Rl大。像这样更加尖锐的上方角部14c是通过在从中间侧面部17弯折加工弯折部15吋,特别是在将弯折部15的上端抵靠于侧面部14的内侧面14b时,使侧面部14及表面部13的金属材料集中于上方角部17b而形成的。另外,在下方角部14d也是通过在从中间侧面部17弯折加工弯折部15时,使侧面部14及弯折部15的金属材料集中于此而形成的。由于周缘部12的外侧端部由侧面部14与弯折部15构成双层,因此在形成角部吋,能够承受上述弯折加工时的变形,从而表面13a、外侧面14a不会弯曲等,能够适当地进行角部的形成。另外,由于弯折部15向上方弯折,因此从侧面观察呈硬币状。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纽扣20的与图2相同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纽扣20安装在布料5上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纽扣20是用单片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是使用安装构件30安装于布料5的纽扣类型。纽扣2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被安装部)21和圆环状的头部(周缘部)22,该主体部21向上方敞ロ ;该圆环状的头部22从主体部21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而成。主体部21如后述,其底部侧固定于布料5,头部22出入未图示的扣眼。主体部21包括周侧部(筒状侧部)21a、底部(圆形底部)21b和卡合部21c,该卡合部21c在向布料5安装纽扣20时用于与安装构件30相卡合。卡合部21c包括筒部21d和卡定部21e,该筒部21d从底部21向上方延伸而成;该卡定部21e在筒部21d的上端部上向半径方向外侧且向斜上方稍微扩展。筒部21d从下方向上方内径逐渐缩小少许,并且筒部21d上下敞ロ。安装构件30具有柱部32和圆板状的基部31,该柱部32从基部31的中央部以与基部31呈同心状的方式延伸。柱部32朝向其前端细头,但是在图6中表示的是柱部32的前端部被上模的冲头(未图示)压扁的状态。在将纽扣20安装于布料5时,使安装构件30的柱部32从下方向上方贯穿布料5,接着穿过卡合部21c的筒部21d,然后将安装构件30的前端部沿轴向压扁而使其向半径方向扩展。通过以卡合部21c的卡定部21e支承该变形后的安装构件30的前端部,纽扣20被固定于布料5。图7是纽扣20的头部2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头部22包括圆环状的表面部23、环状的侧面部24和环状的弯折部25,该侧面部24从表面部23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下方弯折而成;该弯折部25从侧面部24的下端先向半径方向内侧继而向上方折回而成。纽扣20的头部22,其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由侧面部24与弯折部25构成双层。侧面部24相对于表面部23垂直,表面部23的表面23a与侧面部24的外侧面24a之间的上方角部24c是具有O. 2以下的曲率R3的直角。弯折部25划分为弯折底部25a和弯折上部25b,该弯折底部25a从侧面部24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少许而成;该弯折上部25b从弯折底部25a的半径方向内侧端向上方以稍微向半径方向外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而成。弯折底部25a包括沿着水平方向的底面25c,底面25c与侧面部24的外侧面24a之间的下方角部24d是具有
O.4以下的曲率R4 (R3 < R4)的直角。弯折上部25b接触于表面部23的背面23b的半径方向外侧端或其附近。因此,侧面部24与弯折部25之间产生有与外部空间阻断的空隙26,但是电镀浸溃时镀敷液不会残留在空隙26内。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实施方式的纽扣40的与图2相同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将纽扣40安装于布料6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纽扣40是用单片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是使用安装构件50安装于布料6的纽扣类型。纽扣4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被安装部)41和圆环状的头部(周缘部)42,该主体部41向上方敞ロ ;该头部42从主体部41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而成。主体部41如后述,其底部侧固定于布料6,头部42出入未图示的扣眼。主体部41包括周侧部(筒状侧部)41a和底部(圆形底部)41b。安装构件50具有圆板状的基部51和2根销52 (在图9中表示的是变形成弯曲状的状态),该销52从基部突出且前端细头。在纽扣40的主体部41的底部41b上设有向上方凹陷的环状的槽41c,该槽41c用于在向布料6安装纽扣40时辅助安装构件50的2根销52贯穿底部41b。在将纽扣40安装于布料6时,使安装构件50的销52从下方向上方贯穿布料6,接着从纽扣40的槽41c处贯穿底部41b,然后利用上模(未图示)将该安装构件50的销52弯曲成J字状,由此纽扣40被固定于布料6。图10是纽扣40的头部4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头部42包括圆环状的表面部43、环状的侧面部44和环状的弯折部45,该表面部43从主体部41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一点一点地向上方增高的方式倾斜而成;该侧面部44从表面部43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下方弯折而成;该弯折部45从侧面部44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内侧且向上方折回而成。纽扣40的头部42,其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由侧面部44与弯折部45构成双层。侧面部44与纽扣40的轴线平行,表面部43的表面43a与侧面部44的外侧面44a之间的上方角部44c是具有O. 2以下的曲率R5的锐角(大致75度)。弯折部45以与侧面部44的内侧面44b相接触的方式折回,弯折部45的上端延伸至比侧面部4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上,但是未到达表面部43的背面。因此,在侧面部44与弯折部45之间不产生空隙。侧面部44及弯折部45包括沿水平方向的底面45a,底面45a与侧面部44的外侧面44a之间的下方角部44d是具有O. 4以下的曲率R6 (R5 < R6)的直角。图11是纽扣6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该纽扣60是在图I等中示出的纽扣10的变 形例。由于纽扣60除弯折部61以外的部分与纽扣10相同,因此标注与纽扣10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弯折部61划分为弯折底部61a、弯折中间部61b和弯折上部61c,该弯折底部61a从侧面部14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少许而成;该弯折中间部61b从弯折底部61a的半径方向内侧端向上方且以平行于侧面部14的方式延伸而成;该弯折上部61c从弯折中间部61b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而与侧面部14的内侧面14b相接触。在侧面部14与弯折部61之间产生有与外部空间阻断的空隙62。弯折上部61c位于比侧面部4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上方。在纽扣60中,上方角部14c也是曲率R0. 2以下的直角,下方角部14d也是曲率R0. 4以下的直角。附图标记说明I、第一布料;2、第二布料;3、扣眼;4、线;5、6、布料;10、20、40、60、纽扣;11、被安装部;lla、园形底部;llb、筒状侧部;12、周缘部;13、23、43、表面部;13a、23a、43a、表面;14、24、44、侧面部;14a、24a、44a、外侧面(半径方向外侧面);14b、44b、内侧面(半径方向内侧面);14c、24c、44c、上方(外側)角部;14d、24d、44d、下方(里侧)角部;15、25、45、61、弯折部;15c、25c、45a、底面;21、41、王体部(被女装部);22、42、头部(周缘部);21a、41a、周缘部(筒状侧部);21b、41b、底部(圆形底部);30、50、安装构件。
权利要求1.一种纽扣,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安装构件(4、30、50)安装于相对的一对布料中的一侧的布料(1、5),并出入另ー侧的布料(2)的扣眼(3),由单片金属制的板形成, 该纽扣具有被安装部(11、21、41)和圆环状的周缘部(12、22、42), 该被安装部(11、21、41)包括 圆形底部(lla、21b、41b),其用于与上述安装构件(4、30、50)相卡合; 筒状侧部(llb、21a、41a),其从圆形底部(lla、21b、41b)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延伸而成;以及, 周缘部(12、22、42)从被安装部(11、21、41)的筒状侧部(llb、21a、41a)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而成,用于出入上述扣眼(3), 上述周缘部(12、22、42)包括 表面部(13、23、43); 侧面部(14、24、44),其从表面部(13、23、43)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下方弯曲,且与纽扣(10、20、40、60)的轴线平行地延伸而成;以及, 弯折部(15、25、45),其从侧面部(14、24、44)的下端在侧面部(14、24、44)的半径方向内侧向上方弯折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纽扣,其中, 上述弯折部(15、25、45)的上端与上述侧面部(14、24、44)的半径方向内侧面(14b、44b)相接触,或上述弯折部(15、25、45)的上端与表面部(13、23)的背面(23b)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纽扣,其中, 上述表面部(13、23)的表面(13a、23a)与侧面部(14、24)的半径方向外侧面(14a、44a)之间的外侧角部(14c、24c)是具有O. 2以下的曲率的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纽扣,其中, 上述表面部(43)的表面(43a)与侧面部(44)的半径方向外侧面(44a)之间的外侧角部(44c)是具有O. 2以下的曲率的鋭角。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纽扣,其中, 上述侧面部(14、24、44)的半径方向外侧面(14a、24a、44a)与上述弯折部(15、25、45)的下表面(15c、25c、45c)之间的里侧角部(14d、24d、44d)是具有在O. 4以下且大于O. 2的曲率的直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纽扣,该纽扣不必超出需要地增厚金属板,出入扣眼的周缘部的里外角部像硬币那样地成为直角状,能够由单片金属板形成。纽扣利用线被安装在构成衣服的接缝的一侧的布料上,并出入形成在另一侧的布料上的扣眼,且由单片金属制的板形成,该纽扣具有被安装部和圆环状的周缘部,该被安装部与线相卡合;该周缘部出入扣眼。周缘部包括表面部、侧面部和弯折部,该侧面部从表面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下方弯曲,且沿纽扣的轴线平行地延伸而成;该弯折部从侧面部的下端在侧面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向上方弯折而成。
文档编号A44B1/02GK202436278SQ2012200606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伊藤修久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