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65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尤其涉及一种便当盒。
背景技术
为了卫生需要和携带食物,很多人喜欢使用便当盒盛装食物,在外工作或出外郊游时可带上自己喜欢的食物。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市面上的便当盒各式各样,但大多结构单一,无法容纳多种餐具,无法同时将多种菜肴、汤水分开装置,以致使味道相混而失去美味或只能食用单种菜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当盒,能同时容纳多种餐具、多种菜肴,携带方便,卫生实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当盒,包括盒体和餐盒,盒体具有提手,盒体包括底部及相同的左半侧和右半侧,餐盒由若干可重叠的餐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底部内面具有一凸起底座,盒体左右半侧为可分开的连接结构;盒体左右半侧的连接处各设有一凹槽,凹槽顶部靠近提手处相对应的具有一小凸块和小凹陷;盒体左右半侧的底端活动连接固定于盒体底部外侧。所述盒体底部内面具有一凸起底座,餐盒底部套于凸起底座上,使放置更稳固。所述盒体左右半侧连接处各设有一凹槽,凹槽可同时容纳勺子、筷子或刀叉等多种餐具。所述凹槽顶部靠近提手处相对应的具有一小凸块和小凹陷,凸块可相应嵌于凹陷中,两者扣紧,使左右半侧处于闭合状态;由于底端活动连接固定于盒体底部外侧,打开时,左右半侧可灵活张开,方便取用及放置餐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能同时容纳多种餐具,装置多种菜肴,携带方便;2.餐盒放置稳固,取用方便,卫生实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当盒,包括盒体(I)和餐盒(2),盒体(I)具有提手(3),盒体(I)包括底部(13)及相同的左半侧(11)和右半侧(12),餐盒(2)由若干可重叠的餐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底部(13)内面具有一凸起底座(14),盒体(I)左右半侧为可分开的连接结构;盒体(I)左右半侧的连接处(15)各设有一凹槽(16),凹槽(16)顶部靠近提手处相对应的具有一小凸块(17)和小凹陷(18);盒体(I)左右半侧的底端活动连接固定于盒体底部(13)外侧。所述盒体底部(13)内面具有一凸起底座(14),餐盒底部套于凸起底座(14)上,使放置更稳固。所述盒体(I)左右半侧连接处(15)各设有一凹槽(16),凹槽(16)可同时容纳勺子、筷子或刀叉等多种餐具。所述凹槽(16)顶部靠近提手处相对应的具有一小凸块(17)和小凹陷(18),凸块(17)可相应嵌于凹陷(18)中,两者扣紧,使左右半侧处于闭合状态;由于底端活动连接固 定于盒体底部(13)外侧,打开时,左右半侧可灵活张开,方便取用及放置餐盒(2)。使用时,打开左右半侧,将装有菜肴的餐盒一个或若干个重叠置于盒体底部凸起底座(14)上,并根据需要放置勺、筷或刀叉,合上左右半侧,握住提手(3)便可携带,十分实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便当盒,包括盒体(I)和餐盒(2),盒体(I)具有提手(3),其特征在于,盒体(I)包括底部(13)及相同的左半侧(11)和右半侧(12),餐盒(2)由若干可重叠的餐盒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当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底部(13)内面具有一凸起底座(14),盒体(I)左右半侧为可分开的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当盒,其特征在于,盒体(I)左右半侧的连接处(15)各设有一凹槽(16),凹槽(16)顶部靠近提手处相对应的具有一小凸块(17)和小凹陷(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当盒,其特征在于,盒体(I)左右半侧的底端活动连接固定于盒体底部(13)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当盒,包括盒体和餐盒,盒体具有提手,盒体包括底部及相同的左半侧和右半侧,餐盒由若干可重叠的餐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底部内面具有一凸起底座,盒体左右半侧为可分开的连接结构;盒体左右半侧的连接处各设有一凹槽,凹槽顶部靠近提手处相对应的具有一小凸块和小凹陷;盒体左右半侧的底端活动连接固定于盒体底部外侧。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容纳多种餐具,装置多种菜肴,携带方便,卫生实用。
文档编号A45C11/20GK202739073SQ20122049206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蔡捷宁 申请人:蔡捷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