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拐杖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59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滑拐杖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拐杖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一种下雨天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具,在下完雨后的路面大多较为湿滑,因此,人们常把雨伞收拢起来当做拐杖来使用。然而,市场上的雨伞均没有针对兼做拐杖这一用途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实用性好,易为市场接受的防滑拐杖伞。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防滑拐杖伞,包括伞面、伞骨、撑杆和手柄,其中,所述伞骨设置在撑杆上,伞面设置在伞骨上,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手柄,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塑料套,所述塑料套的上下端面轮廓均呈圆形,且上端面的外径大于下端面的外径,塑料套的侧面为内凹的环面,内凹的环面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塑料套通过所述盲孔套装在撑杆的上端。进一步,所述防滑齿为顶端设置有尖齿的凸起。进一步,所述盲孔的口沿处的孔壁上设置有一凸环,所述撑杆上端对应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卡槽。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撑杆的上端套装有塑料套,塑料套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齿,该设计可以有效增大雨伞与路面的摩擦力,使雨伞作为拐杖使用时不易与路面产生滑动,同时,该设计可以有效保护雨伞自身不会被损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中:1_塑料套;2-伞面;3_撑杆;4_手柄;5_LED灯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滑拐杖伞,包括伞面2、伞骨、撑杆3和手柄4,其中,所述伞骨设置在撑杆上,伞面设置在伞骨上,撑杆3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手柄4,撑杆3的上端套装有塑料套1,所述塑料套的上下端面轮廓均呈圆形,且上端面的外径大于下端面的外径,塑料套的侧面为内凹的环面,内凹的环面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塑料套通过所述盲孔套装在撑杆的上端。上端面大于其下端面的设计,增大了与路面的接触面积。[0013]进一步,所述防滑齿为顶端设置有尖齿的凸起。进一步,所述盲孔的口沿处的孔壁上设置有一凸环,所述撑杆上端对应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卡槽,该设计使得塑料套不易从撑杆上脱落,即便出现损坏,更换也不会费力。塑料套的上端面的防滑齿设计可以有效增大雨伞与路面的摩擦力,使雨伞作为拐杖使用时不易与路面产生滑动,同时,该设计可以有效保护雨伞自身不会被损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拐杖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伞骨、撑杆和手柄,其中,所述伞骨设置在撑杆上,伞面设置在伞骨上,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手柄,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塑料套,所述塑料套的上下端面轮廓均呈圆形,且上端面的外径大于下端面的外径,塑料套的侧面为内凹的环面,内凹的环面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塑料套通过所述盲孔套装在撑杆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拐杖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为顶端设置有尖齿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拐杖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口沿处的孔壁上设置有一凸 环,所述撑杆上端对应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卡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拐杖伞,包括伞面、伞骨、撑杆和手柄,其中,所述伞骨设置在撑杆上,伞面设置在伞骨上,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手柄,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塑料套,所述塑料套的上下端面轮廓均呈圆形,且上端面的外径大于下端面的外径,塑料套的侧面为内凹的环面,内凹的环面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塑料套通过所述盲孔套装在撑杆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撑杆的上端套装有塑料套,塑料套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齿,该设计可以有效增大雨伞与路面的摩擦力,使雨伞作为拐杖使用时不易与路面产生滑动,同时,该设计可以有效保护雨伞自身不会被损坏。
文档编号A45B3/04GK203073219SQ20132010742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9日
发明者卢利明 申请人:温州蓝雨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