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减震大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13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多层减震大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层减震大底,由中心层、边缘层和大底构成,其中,中心层由前掌中心层、外踝腰窝中心层和后跟中心层构成,边缘层由前掌边缘层、外踝腰窝边缘层和后跟边缘层构成,边缘层环绕在中心层周围,中心层底面高于边缘层底面,后跟中心层正面呈圆形,表面有弧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中心层正面呈椭圆形,椭圆形中心点位于对应楦底面前掌着地点,表面有一条凸棱,位于对应楦底第一、第五趾跖连线处向后跟方向5mm处,所述前掌边缘层有3-8层,1-2层为完整环形结构,3-4层为完整或残断环形结构,5-8层为残断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式大底,利用层与层之间碰撞,达到减震效果,舒缓脚部疲劳,提高舒适功能。
【专利说明】多层减震大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休闲鞋鞋底的设计与制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休闲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生活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舒适的追求,力的促进了休闲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休闲鞋产品的舒适性能不断提高。在休闲鞋鞋底设计或个性化定制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或提高其舒适性能。
[0003]近年来,鞋类技术人员对于休闲鞋的舒适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分别从鞋类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功能的改进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休闲鞋着重体现在宽松、大方、便捷等多方面,可以适合多种场合穿着。目前,国内外改善个性化穿鞋舒适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鞋内添加个性化底垫、改变鞋底形状或改变各部分的材料来实现,针对材料性能、多种材料结合居多。但是,对于休闲鞋鞋底结构的改进设计中,从鞋底结构中增加减震功能性的设计,实效并不明显。面对不同的穿用者,结合个体足底形态特征,起到助行减震功效的休闲鞋,更是甚少。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休闲鞋使用的多层式减震大底结构,改变传统鞋底形状,采用多层式大底设计,利用大底的层与层的间隙碰撞,达到减震效果,通过对应足底着地部位的设计,提升足部站姿与行进的舒适指数,进而,舒缓在穿鞋时造成的脚部疲劳,进一步提高鞋品的舒适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多层减震大底,由中心层、边缘层和大底构成,其中,中心层由前掌中心层、外踝腰窝中心层和后跟中心层构成,边缘层由前掌边缘层、外踝腰窝边缘层和后跟边缘层构成,边缘层环绕在中心层周围,中心层底面高于边缘层底面,后跟中心层正面呈圆形,表面有弧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中心层正面呈椭圆形,椭圆形中心点位于对应楦底面前掌着地点,表面有一条凸棱,位于对应楦底第一、第五趾妬连线处向后跟方向5mm处,所述前掌边缘层有3-8层,1-2层为完整环形结构,3_4层为完整或残断环形结构,5-8层为残断环形结构。通过所述的多层式设计实现人在穿着时减震助走的个性化调节功能。
[0006]较佳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掌边缘层第I层与前掌中心层之间有0.5-lmm的缝隙。
[0007]其中,所述前掌边缘层各层缝隙由中心向周边均匀递增,最大缝隙为8mm。
[0008]较佳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掌中心层底面高于前掌边缘层I层底面1-2_。通过层次错落的设计,使人在穿着行走时,足底压力由中心层向周边均匀扩散,达到助走减震效果,进而提高鞋品的舒适性。
[0009]较佳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踝腰窝中心层位于对应楦底外踝腰窝部位,侧面呈弧形。通过外踝腰窝中心层的弧形设计,大底可以根据穿用者足部运动特征,来动态调节脚跟至脚尖的压力过度,进而达到助走减震功能,舒缓在穿鞋行走时造成的脚部疲劳,进一步提高鞋品的舒适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层减震大底,由中心层2、边缘层I和大底3构成,其中,中心层2由前掌中心层21、外踝腰窝中心层22和后跟中心层23构成,边缘层I由前掌边缘层U、外踝腰窝边缘层12和后跟边缘层13构成,边缘层I环绕在中心层2周围,中心层2底面高于边缘层I底面,后跟中心层23正面呈圆形,表面有弧形面。
[0014]其中,前掌中心层21正面呈椭圆形,椭圆形中心点位于对应楦底面前掌着地点,表面有一条凸棱211,位于对应楦底第一、第五趾妬连线处向后跟方向5_处,此外,前掌边缘层11有3-8层,1-2层为完整环形结构,3-4层为完整或残断环形结构,5-8层为残断环形结构。
[0015]具体的说,前掌边缘层11第I层111与前掌中心层21之间有0.5-lmm的缝隙,前掌中心层21底面高于前掌边缘层11第I层111底面l_2mm,前掌边缘层11各层缝隙由中心向周边均匀递增,最大缝隙为8mm。
[0016]此外,外踝腰窝中心层22位于对应楦底外踝腰窝部位,侧面呈弧形。
[0017]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减震大底,包括中心层、边缘层和大底,其中,中心层由前掌中心层、外踝腰窝中心层和后跟中心层构成,边缘层由前掌边缘层、外踝腰窝边缘层和后跟边缘层构成,边缘层环绕在中心层周围,中心层底面高于边缘层底面,后跟中心层正面呈圆形,表面有弧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中心层正面呈椭圆形,椭圆形中心点位于对应楦底面前掌着地点,表面有一条凸棱,位于对应楦底第一、第五趾妬连线处向后跟方向5mm处,所述前掌边缘层有3-8层,1-2层为完整环形结构,3-4层为完整或残断环形结构,5-8层为残断环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减震大底,其特征是所述前掌边缘层第I层与前掌中心层之间有0.5-lmm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减震大底,其特征是所述前掌边缘层各层缝隙由中心向周边均匀递增,最大缝隙为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减震大底,其特征是所述前掌中心层底面高于前掌边缘层I层底面1_2_。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减震大底,其特征是所述外踝腰窝中心层位于对应楦底外踝腰窝部位,侧面呈弧形。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3723518SQ20132085867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再冉 申请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