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装和服饰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976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运动服装和服饰用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服装,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人体皮肤之间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通过多个通口与外层上设置的扰流面相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运动服装具有相同结构的服饰用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运动过程中围绕人体周围形成一圈压力差转移区域,把流体阻力向外转移,至少部分向外转移,使流体阻力减少,从而很容易提高运动速度;同时,在炎热的夏季可以散发人体热量的流体,在自然状态中流动产生的凉爽,比空调更健康、环保;在寒冷的冬季可阻断体温向外传递,有效减少体温与环境低气温低气压的传递和热交换,所以在穿同等原薄衣服的状态下更保温。
【专利说明】运动服装和服饰用品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运动服装和服饰用品。

【背景技术】
[0002]人类穿戴服装已有数万年历史,服装经过数万年来的发展,伴随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又从最初的遮风避寒,发展今天不同职业的种类繁多的各式服装。
[0003]如果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挑战成人体极限的竞技比赛中,通过服装材料和结构的节能设计,以减少运动中的流体阻力,对提高比赛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哪怕减少一点,都会对比赛成绩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如100米短跑中,如果能减少一点流体阻力,哪怕提高0.1秒的速度,都直接决胜负成败。另外,如警察和军队的服装装备中,通过服装来减少运动中的流体阻力,从而提高哪怕是一点运动速度,在关键时刻也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主要因素。
[0004]目前,服装大部分作为装饰品,小部分用于运动领域的服装也仅从面料成分、剪裁、版型上进行改良,其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运动领域的服装在结构较为守旧的问题,提供一种运动服装和服饰用品,提供运动状态中的压力差转移结构,不但可以提高运动速度,还可以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使人着装更轻松舒适,为各类服装的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运动服装,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人体皮肤之间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通过多个通口与外层上设置的扰流面相通。
[0007]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服饰用品,所述服饰用品的结构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运动服装的结构相同。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人体皮肤与内层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因为流体通道内所对应外层扰流面,流体经过的路径大于对应的流体通道,使流体通道内低流速,高气压区域的流体,通过多个通口向外层扰流面高流速、低气压区域转移压力差,于是在运动过程中围绕人体周围形成一圈压力差转移区域,把流体阻力向外转移,至少部分向外转移,使流体阻力减少,从而很容易提高运动速度;2、在炎热的夏季着装后,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必然把散发人体热量的流体,通过与流体通道相通的、均布在服装上的通口向外层扰流面散发,从而通过压力差产生的动力,因为压力差就是推动力,所以使内外层之间的空气快速对流,使人倍感凉爽,尤其是空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自然状态中流动产生的凉爽,比空调更健康、环保;3、在寒冷的冬季着装后,服装为外套,使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在压力差作用下向外转移,围绕人体形成压力差转移区,由于着装的里层相对封闭和隔热,相对阻断体温向外传递,同时里层服装和内层之间形成流体通道通过通口把冷空气不断向外转移,有效减少体温与环境低气温低气压的传递和热交换,所以在穿同等原薄衣服的状态下更保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衣服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裤子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4A?图4E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不同扰流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另一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另一种衣服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另一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另一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另一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鱼鳞状扰流片的示意图。
[0019]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服装的羽毛状扰流片的示意图。
[0020]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饰用品的帽子的示意图。
[0021]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饰用品的鞋子的示意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皮肤;
[0024]2、服装内层;201、服装外层;202、支撑垫;203、垫块;204、垫块;205、对接件;206、外层;207、内层;
[0025]3、扰流面;301、扰流结构;302、扰流片;303、羽毛扰流片;
[0026]4、第一流体通道;401、第二流体通道;402、第三流体通道;
[0027]5、第一通口;501、第二通口;502、第三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9]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压力差的概念引入服装设计中,特别是运动服装,能减少人体运动中受到的流体阻力。
[0030]本申请的方案可应用于以下领域:应用于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服,不论是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游泳、跳水、蓝球、足球、乒乓球等各项运动,只要有运动速度,在压力差的动力作用下围绕人体周围形成压力差转移区,使流体阻力减少,运动速度提高;应用于警察或士兵的着装,由于流体阻力减少,运动速度提闻,战斗力也提闻,往往在生死一瞬间速度提闻哪怕是一点,就是生存机会的提闻;应用于常人走路、晨练、跑步等作运动量少的运动时,只要在运动状态中,压力差推动力就能产生围绕人体四周的压力差转移圈,把围绕人体周围的高压力向外部低压力转移,由于气压的部分减少,人体更轻松,精神状态更好。炎热夏季着装后,就是轻微走路,自然产生内外两层不同流速的流体而产生压力差,由压力差为动力产生把流体通道内人体散发的体温向外部转移,因为压力差产生的空气流动,不同于风扇吹向人体所产生的空气流动,人体皮肤对自然状态中的流动,就是细微空气流动都很敏感,所以感到凉爽,比空调更环保更健康。
[0031]请参阅图1,一种运动服装,包括服装内层2和服装外层201,所述服装内层2的围度设置为相对大于人体,服装内层2与人体皮肤I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4 ;所述服装外层201设有由多个凹凸于表面的扰流结构301形成的扰流面3,服装内层2和服装外层201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口 5连通,所述第一通口 5设于各所述扰流结构301上或扰流结构301之间。
[003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人体皮肤与内层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因为流体通道内所对应外层扰流面,流体经过的路径大于对应的流体通道,使流体通道内低流速,高气压区域的流体,通过多个通口向外层扰流面高流速、低气压区域转移压力差,于是在运动过程中围绕人体周围形成一圈压力差转移区域,把流体阻力向外转移,至少部分向外转移,使流体阻力减少,从而很容易提高运动速度;2、在炎热的夏季着装后,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必然把散发人体热量的流体,通过与流体通道相通的、均布在服装上的通口向外层扰流面散发,从而通过压力差产生的动力,因为压力差就是推动力,所以使内外层之间的空气快速对流,使人倍感凉爽,尤其是空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自然状态中流动产生的凉爽,比空调更健康、环保;3、在寒冷的冬季着装后,服装为外套,使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在压力差作用下向外转移,围绕人体形成压力差转移区,由于服装的里层相对封闭和隔热,相对阻断体温向外传递,同时服装里层与内层之间形成流体通道通过通口把冷空气不断向外转移,有效减少体温与环境低气温低气压的传递和热交换,所以在穿同等原薄衣服的状态下更保温。
[0033]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凹凸于表面构成扰流面。
[0034]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为弧形、三角形、锯齿形、羽毛形、鱼鳞形、梯形、多边形或条形的一种或多种,通过纵向或横向均匀或不均匀的排列构成水波面状的扰流面。其中,所述鱼鳞状扰流片、羽毛状扰流片及多种扰流结构连接成一排或多排,局部或整体覆盖所述外层形成扰流面。
[0035]由上述描述可知,不同形状的扰流结构构成的扰流面具有不同的扰流效果,并且,水波面状的扰流结构具有最好的扰流效果。
[0036]进一步地,还包括垫块和连接件,所述垫块和连接件的一侧连接扰流结构,所述垫块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层之间活动或固定连接并均匀覆盖在外层上形成所述扰流面。其中,所述扰流结构形成的多个扰流面之间、或扰流结构之间非紧贴部分的覆盖处之间的间隙设有所述通口,扰流结构的内表面和所述外层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通口和所述流体通道相通。其中,还包括支撑垫,所述内层朝向皮肤的一面设有所述支撑垫,支撑垫、垫块或连接件通过控制改变流体通道的宽度或改变扰流结构与流体通道之间的角度。
[0037]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垫可确保流体通道的通畅。
[0038]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为鱼鳞状扰流片,所述鱼鳞状扰流片的前部小于后部,其外表面的中部凸起并向两侧平滑下延成弧面,其外表面的弧面大于内表面的弧面。
[0039]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为羽毛状扰流片,所述羽毛状扰流片中部主干高于周围,其两侧为若干分支并平滑下移至边缘,每个分支的支干高于对应的两侧的弧面,每个支干的两侧有多个小支干,小支干高于对应的两侧弧面,所述主干和小支干所对应的两侧共同形成弧形的羽毛扰流面,其中羽毛扰流面的外表面的弧度大于内表面。
[004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1为一种衣服和裤子,当衣服和裤子被人穿着后,人体的皮肤I与服装内层2之间自然形成第一流体通道4,由于服装外层201为多个弧形扰流结构301形成的扰流面3,使流体经过扰流面3的路径大于对应流体通道内的路径,服装内外层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口 5相连通。第一通口 5设在各扰流结构301之间或设在弧形上。
[0041]人体在运动时,流体从多个均布的第一通口 5进入第一流体通道4内,由于人体与服装内层相对平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4所对应外层、因扰流面流体经过的路径被延长,大于对应流体通道内流体经过的路径,所以第一流体通道4内形成低流速,高气压的流体,通过均布的第一通口 5,与对应服装外层201上,多个扰流结构301形成扰流面3高流速,低气压之间因流体经过的路径不同,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压力差就是动力,所以在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差推动力,把第一流体通道4内高压力向扰流面3上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形成围绕人体四周的压力差转移区,把人体运动中产生的流体阻力向外转移,至少部分向外转移,所以使运动速度得到很大提高。
[0042]扰流面3与流体通道内流体经过的路径相差越大,产生的压力差越大,同时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压力差越大;所以合理设计扰流结构301与第一流体通道4内流体路径的差异,以及流体通道内宽度之间关系,产生更大压力差,在压力差推动力的作用下,使流体阻力转移的越多,提高速度的效果就越明显。
[0043]作为对实施例1的改进,在服装内层2与皮肤I之间设有支撑垫202,支撑垫202与服装内层面相连接。通常皮肤I与服装内层2之间自然形成空间为流体通道,但人体皮肤在游泳时或出汗后很容易与内层相粘连,所以通过支撑垫202周围支撑一定空间后,使空气从第一通口 5进入,同时通过压力差把热气更多向外转移,但支撑垫与皮肤接触面优选为顺应人体接触面的弧形,支撑垫的材料也优选为软性无毒的保健材料制成,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支撑垫202。
[0044]如图4系列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2为一种衣服和裤子,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扰流结构301进行改进,将扰流结构301设计为多种能更多延长流体通过的路径。
[0045]优选地,如图4A所示,设计为凹凸于表面的弧形外表面构成的扰流结构301,多个扰流机构301形成扰流面3,当然也可以用凹凸于表面的弧形构成服装外层的整个扰流面3。
[0046]优选地,如图4B所示,扰流结构301设为一个弧形,第一通口 5设在弧形扰流结构301内与外界相通。
[0047]优选地,如图4C所示,扰流结构301设为具有三角形的外表面。
[0048]优选地,如图4D所示,扰流结构301设为多个锯齿形的外表面。
[0049]优选地,如图4E所示,扰流结构301设为多个梯形的外表面。
[0050]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各种能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流结构301,第一通口 5分别设置于各扰流结构301中间或周围。
[0051]上述图4的每一种扰流结构301中的一种,多个扰流结构301就形成扰流面3或每个扰流结构301都可以扩展后形成服装外层扰流面3,还可以如图4A、4D和4E所示的凹凸于表面的弧形、锯齿形、梯形,其结构上的每一个凹入部或凸出部、每一个锯齿部、每一个梯形部都为扰流结构301,从而形成整个扰流面3。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扰流结构301,只是本发明延长流体通过路径中的几种普通结构。
[005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扰流结构301分别大小都均匀排列形成服装外层201的扰流面3,还可以集合至少二种不同形状的扰流结构301大小均匀地共同形成服装外层扰流面3。
[0053]优选地,具有一种或多种形状的扰流结构301、大小不均匀的扰流结构301在扰流面3的纵向、横向排列,从而形成水波面状的扰流面3。 申请人:长期观察研究中发现,水波纹表面上观察没有规律,而实际上形成规律为:纵向横向不规则排列,水面经风吹浪涌形成的扰流面,是大自然中最好的扰流面,可以更好的减少流体阻力。所以本申请形成的水波纹扰流面制备成的服装,尤其适合游泳和跳水运动员使用,往往比赛中0.1秒的差别,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所以本申请的水波面结构不但在水中,在空气中也有很好效果,第一流体通道4通过各第一通口 5把流体通道内流速慢压力高的流体,向水波纹状的扰流面3的流速高、压力低的区域转移,形成围绕人体四周的压力差转移,由于压力差就是推动力,所以在压力差推动力作用下形成压力差转移圈,使水中压力和阻力减少;另外水波纹状的扰流面3本来就模拟水中波浪形成规律而产生,具有很好减少流体阻力的效果,同时又在压力差双重作用下,使运动速度提高。
[0054]如图8、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3为一种衣服和裤子,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扰流面3为多层,垫块203的一侧与扰流结构301相连接,另一侧与服装外层201之间活动或固定连接并均匀覆盖服装外层201形成扰流面3,在扰流结构301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通口 501,通过扰流结构301内表面略带弧面的相对平面和服装外层201形成的第二流体通道401,与第一通口 5和第一流体通道4相通。其中,若扰流结构301通过垫块203与服装活动连接,通过支撑垫202从服装内层插入垫块203的一侧后连接固定;或通过垫块203的一侧与服装外层201对应处设置的对接件205相连接。总之有多种方法使扰流结构301或垫块203按需要方便与外层更好连接,这是本领域常见技术。
[0055]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扰流结构,可根据需要使用如图4所示的不同的扰流结构来形成不同的扰流面3。当然扰流结构301也能固定连接在服装上。
[0056]当人体着装后运动时,由于第一流体通道4内对应的路径小于第二流体通道401,第二流体通道401的对应的路径又小于扰流面3,所以第一流体通道4通过第一通口 5向第二流体通道401转移压力差,然后第二流体通道401又通过第二通口 501向扰流面3转移压力差,这种由内向外多层地转移更多压力差,压力差是推动力,使在运动状态中流体压力由外向内作用在人体,通过流体通道从内向外逐层转移压力差,在压力差推动力作用下形成围绕人体周围形成一圈压力差转移圈,使流体阻力减少、运动速度提高。
[0057]扰流结构301可为多种几何形状,但图5所示的周围外形为圆形、菱形、三角形、弧形、条形、方形、橄揽形,以及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所示的一种或多种外表面构成的扰流结构301。
[0058]如图7和图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4为一种基于实施例3的衣服和裤子,扰流结构301的内表面的弧度小于外表面的弧度、但大于对应第一流体通道4内的弧度,扰流结构301 —侧与垫块204连接,其另一侧以一定角度与服装外层201形成空间,连接部分可以固定或采用实施例3中的活动连接。扰流结构301的一侧通过三角形的垫块204与服装外层201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每层扰流结构301的前边一部分都被后面的扰流结构的后部非紧贴地覆盖,两者之间的空隙为第三通口 502。由于垫块204为三角形,所以扰流结构与服装外层201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和高度的空间,多个扰流结构301与服装外层201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空间为第三流体通道402,通过第三通口 502与扰流面3相通。
[0059]当人体着装后进行运动时,第一流体通道4内的流速慢于第三流体通道402内的流速,第三流体通道402内的流体又慢于扰流面3的流速,流体分别从第一通口 5、第三通口 502逐层分别由内向外更多地转移压力差而形成围绕人体的压力差转移圈,使流体阻力减少,从而提高运动速度。
[0060]在支撑垫202、垫块203、垫块204内设置磁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或其它机械控制、光电控制的方法,这些都是本领域常见技术,使人体皮肤与内层之间或扰流结构301与服装外层201之间的高度或角度变化,可根据需要调节,使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角度,进而提闻运动效果。
[0061]如图9和图10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5为一种基于实施例4的衣服和裤子,本实施例的扰流结构为模拟鱼鳞状的扰流片302。鱼鳞状的扰流片302前部小于后部,外表面的中间凸起并向两侧平滑下延成弧面,其中外表面的弧面大于内表面,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大于内表面。多个鱼鳞状的扰流片302连接成一排或多排,扰流片302的一侧与垫块203连接,另一侧与服装外层201活动或固定连接,可以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从后到前,如图9所示,后一扰流片的外表面的前边一部分结构被前一扰流片的内表面的后边一部分结构部分地覆盖,多个扰流片逐层覆盖后形成层叠排布,还可如图10扰流片左右之间都部分地彼此覆盖,或单个扰流片通过垫块203与服装外层201相接后,与实施例4 一样逐层部分覆盖后形成层叠排列。用于水中运动项目以产生更大压力差来减少更多流体阻力。
[0062]优选地,还可以采用羽毛状的扰流片来替换鱼鳞状的扰流片。
[0063]如图11所示,每片羽毛状的扰流片的外表面的弧面大于内表面的弧面,模仿羽毛片中间略高的主干按长度方向设置,两侧为若干分支平滑下移至边缘,每个分支的支干又略高于对应的两侧的弧面,每个分支干左右两侧又形成若干小支干,每个小支干略高于两侧弧面,扰流片外表面的弧度大于内表面,羽毛状的扰流片的特殊形状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大大延长,每片或连接后的每排羽毛扰流片按实施例4中的图9逐层部分覆盖后形成层叠排列。用多个羽毛状的扰流片的扰流结构形成的扰流面3,流体经过层叠的羽毛状的特殊路径,经主干后又经多个支干两侧或多个小支干两侧流过,一层一层的放大后,使第一流体通道4和第三流体通道402通过第一通口 5和第三通口 502逐层向扰流面3转移,产生更大压力差来减少运动中的流体阻力,尤其适合长短跑、跳高、跳远、蓝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羽毛扰流面可根据需要在服装的局部或整体设置,如一层或多层羽毛扰流片着重设置于服装的手臂部分,尤其适合于乒乓球运动员使用,同理,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着重服装功能使用部分设一层或多层,更多的减少局部和整体的流体阻力。
[0064]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6的服饰用品为一种运动帽或一种头盔,在其外层206设有多个纵横排列的条形扰流结构301,在扰流结构301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口 5与第一流体通道4相通,在运动时头部与帽内层207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4的流速慢于扰流面3的流速而产生围绕帽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区,使流体阻力减少。扰流结构301,还可用鱼鳞状或羽毛状的的扰流片302、如图4系列中的扰流结构301的一层或多层构成扰流面。采用该结构很容易制成各种服饰用品,本申请中的服饰用品包括但不限于腰带、围巾、护腕、护膝、披巾、袜子、面巾、手套、背心等,尤其是手套用于拳击时,因出拳速度极快,该手套可大大减少流体阻力使出拳速度更快,更有力。
[0065]如图1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7的服饰用品为一种运动鞋,在鞋的外层206上设有多个羽毛扰流片303,在鞋的外层206与羽毛扰流片303的内层之间形成第三流体通道402,通过第一通口 5和脚与鞋的内层207之间形成的第一流体通道4相通。显然运动中第一流体通道4内的流速远远慢于第三流体通道402,更慢于羽毛扰流片303形成的扰流面3,于是第一流体通道4的流体通过第一通口 5向更快的第三流体通道402转移压力差,第三流体通道402再通过第三通口 502向更快的扰流面3转移压力差,经逐层转移更多压力差后形成围绕运动鞋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圈,使运动中产生的流体阻力减少,跑步速度提高,尤其使长短跑、跳高、跳远、蓝球、足球等运动员减少阻力,提高速度产生一定效果。另外该结构也可制成各种运动鞋或普通人穿的各类鞋,在行走或跑步中由于减少流体阻力,所以感觉很轻松。
[0066]尤其是多层扰流面3构成的运动鞋使第一流体通道4内所对应的多层扰流面形成流体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之间产生极大的差异,由此,在运动状态中,产生极大的压力差,把更多的流体压力从内向外转移,形成围绕鞋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区,来更好地提供运动成绩。同理,多层扰流面个构成的各类服装和服饰品按此结构也能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0067]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运动服装或服饰用品将压力差的概念引入设计中,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服装或服饰结构能够减小流体作用于人体的阻力,特别是应用于运动服装时,能大大减少人体运动中受到的流体阻力,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服装,包括内层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与人体皮肤之间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通过多个通口与外层上设置的扰流面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凹凸于表面构成扰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弧形、三角形、锯齿形、羽毛形、鱼鳞形、梯形、多边形或条形的一种或多种,通过纵向或横向均匀或不均匀的排列构成水波面状的扰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和连接件,所述垫块和连接件的一侧连接扰流结构,所述垫块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层之间活动或固定连接并均匀覆盖在外层上形成所述扰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形成的多个扰流面之间、或扰流结构之间非紧贴部分的覆盖处之间的间隙设有所述通口,扰流结构的内表面和所述外层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通口和所述流体通道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鱼鳞状扰流片,所述鱼鳞状扰流片的前部小于后部,其外表面的中部凸起并向两侧平滑下延成弧面,其外表面的弧面大于内表面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羽毛状扰流片,所述羽毛状扰流片中部主干高于周围,其两侧为若干分支并平滑下移至边缘,每个分支的支干高于对应的两侧的弧面,每个支干的两侧有多个小支干,小支干高于对应的两侧弧面,所述主干和小支干所对应的两侧共同形成弧形的羽毛扰流面,其中羽毛扰流面的外表面的弧度大于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状扰流片、羽毛状扰流片及多种扰流结构连接成一排或多排,局部或整体覆盖所述外层形成扰流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服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垫,所述内层朝向皮肤的一面设有所述支撑垫,支撑垫、垫块或连接件通过控制改变流体通道的宽度或改变扰流结构与流体通道之间的角度。
10.一种服饰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服饰用品的结构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服装的结构相同。
【文档编号】A41D31/00GK104256945SQ20141052640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朱晓义 申请人:朱晓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